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BSQ_1卷包机     
BSQ_1卷包机是在毛主席“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教导指引下根据6G型机车牵引电机电枢大修的需要,自行设计和制造出来的电枢线圈绝缘包绕用的设备。主要结构分三个部分。1、卷包部分主要由三角卷条和一个滚筒组成。三角卷条内角90°,通过四个可活动的弹簧轴固定在转盘上。滚筒则通过两个弹簧轴固定在转盘上,其弹簧轴正好在三角卷条内角分角线上。卷包绝缘时线圈不动,转盘转动,将绝缘带卷包在线圈上。绝缘带要预先裁好,卷在一个轴上,用簧片卡在滚筒架上同转盘一起转动。操作中,滚筒将绝缘滚包在  相似文献   

2.
国产内燃机车上的电空阀,线圈烧损是普遍存在的电器惯性故障之一。各机务段多年来的运用实践表明,电空阀线圈的烧损情况十分严重。据统计,仅18台未加装保护的东风4型内燃机车,1983年共烧损四类电空间线圈39只。曾多次造成机破、临修,影响了机车的正常运用。众所周知,电空阀线圈烧损的主要原因是线圈引出线结构不良和绝缘薄弱,在峰值较高的系统操作过电压的冲击下,使绝缘击穿,形成匝间或层间短路,导致烧损。1981年开始,线圈烧损问题逐渐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重视,并  相似文献   

3.
陇海线10kV配电所开关柜均采用电磁操作机构的真空断路器,在日常的操作、检修和试验中频繁烧毁合闸线圈,严重影响着设备的安全运行。改进后的分合闸控制回路不管是在正常情况下还是在非正常情况下,都能够及时断开控制回路,保护了分合闸线圈,降低了设备的故障率。  相似文献   

4.
我厂电机车间原有的线圈热压装备是用蒸汽作为热源,而压力是用人力通过丝杆及压铁传给线圈的陈旧设备。倘若两丝杆用力不均,线圈受压部分就会出现一端受力过大而使绝缘破坏,另一端因压力不够而不能使线圈匝间粘合的情况,轻则增加嵌线困难,重则线圈报废。另外,蒸汽热源设备管路长而大,热损耗也大,因此不仅经常发生线圈受压部分温度偏低,降低热压效果和压形质量,而且还由于管道热量大量散发,使周围环境温度高达80~90℃,工人经常在高温下操作。为此,自行设计并制成 ZQ650_(-1)牵引电动  相似文献   

5.
针对有轨电车非接触感应耦合电能传输系统的核心部分空心变压器空心线圈的选型进行分析和研究。首先对矩形空心线圈和圆形空心线圈的自感和互感进行计算,根据自感和互感计算出耦合系数。结合Matlab软件编程计算,对比分析2种空心线圈的耦合性能随初、次级线圈间隙、线径、初、次级线圈尺寸、初、次级线圈相同及不同尺寸下偏移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尺寸较大时,随着气隙、导线截面半径、线圈尺寸以及初、次级线圈相同尺寸下偏移量的增大,矩形线圈耦合性能都好于圆形线圈。反之,圆形线圈的耦合性能要好于矩形线圈。虽然随着初、次级线圈不同尺寸下偏移量的增大,圆形线圈耦合性能略好于矩形线圈,但其耦合系数远小于相同尺寸下的耦合系数。结合有轨电车大功率、大尺寸的条件,得出有轨电车适合采用初、次级线圈相同尺寸的矩形线圈。  相似文献   

6.
REBCO(稀土钡铜氧化物)是高温超导材料,获许用作磁悬浮列车的车载超导磁体,可在高温下作业。由于其作业温度高,可不用液态氮来冷却磁体,几乎可减少1/2的磁体能耗。使用REBCO涂层导体作为磁体的基本技术仍在开发中。制作出了磁悬浮列车用的REBCO实尺线圈。在35 K温度下激磁实尺线圈时,会产生700 kA的磁通势,这与既有车载磁体相同。文章阐述了线圈的制作工序,介绍了激磁试验的详细情况。  相似文献   

7.
JD117型异步牵引电动机是为动力分散型交流传动电动车组设计的。电机研制过程中在机座的加工和线圈的制作等方面进行了许多的工艺技术研究工作。同时,在异步牵引电动机转子制造的关键环节——导条与端环焊接方面,采用了先进的中频整体感应焊接技术。  相似文献   

8.
JD117型异步牵引电动机的工艺难点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JD117型异步牵引电动机是为动力分散型交流传动电动车组设计的,电机研制过程中在机座的加工和线圈的制作等方面进行了许多的技术研究工作。同时,在异步牵引电动机转子制造的关键环节-导条与端环焊接方面,采用了先进的中频整体感应焊接技术。  相似文献   

9.
根据悬浮电磁铁产生的悬浮力为分布力这一特性,建立了多力元模拟单悬浮电磁铁线圈悬浮力的磁浮车辆垂向动力学模型,利用SIMPACK多体动力学软件建立了单力元、三力元、五力元模拟单悬浮电磁铁线圈悬浮力的磁浮车辆动力学模型,分析比较了多力元模拟悬浮电磁铁线圈悬浮力和实际悬浮力之间的差异,并且在不同波长轨道高低不平顺激励下进行了仿真计算,利用计算结果分析了不同波长的轨道垂向激励对磁浮车辆系统动力学指标的影响规律,得到了磁浮车辆对不同波长的轨道垂向激励动力响应的基本规律,证明了单力元模拟悬浮电磁铁线圈悬浮力的磁浮车辆动力学模型在轨道短波激励仿真计算中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掌握地面线圈在露天使用环境下的老化特性,对塑型材料和线圈分别进行了试验,简要介绍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11.
东风型内燃机车204牵引电动机主极线圈很易断线,危害电机的正常使用和寿命,要求我们及时发现并及早处理。一、主极线圈断线现象运行中牵引电动机主极线圈断线后,在满磁场时,各组电机的电枢电流基本正常;在磁场削弱时,则三组电机分流不均,断线的那组电机,其电枢电流要比正常的二组电机大150~200安以  相似文献   

12.
配电所开关柜均采用电磁操作机构的真空断路器,在日常的操作、检修和试验中频繁烧毁合闸线圈,对设备的安全运行构成隐患。本文从发现运输生产一线的设备故障入手,通过调查分析并提出了改进技术,对高速铁路的电力系统控制回路技术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轨道交通非接触供电系统中,当车辆上接收线圈与轨道上发射线圈相对位置发射变化时,其能量传输效率会发射变化.利用Maxwell软件建立发射线圈与接收线圈的三维模型,仿真得到线圈自电感与互感等参数,并通过Sim-plorer软件搭建基于串联-串联拓扑结构的系统仿真模型,得到不同工况下的供电系统能量传输效率,并深入分析了不同路况对非接触供电系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所谓“非接触充电”,就是指电动车在充电时不使用外接的电缆,而是只需在指定位置停车就能完成充电的系统,就像日用品电动牙刷、电动剃须刀那样。日产汽车公司对电动面包车非接触充电已在日本千叶县、大阪府、奈良县等地的各种场合进行了验证试验。非接触充电系统是以电磁感应方式,将电流从布置在路面上的供电线圈传递给车辆侧的受电线圈,从而完成电动车的充电。其原理是,电流流过布置在路面的供电线圈,产生的磁通量贯穿车辆侧的受电线圈,磁通量发生变化,从而在受电线圈产生电压,而利用这一现象,就能以非接触方式实现电力的输送。  相似文献   

15.
新型NCV1系列电压传感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分析了高导磁环形镍铁合金线圈在方波电压下的工作过程,论证了这种线圈构成的电压传感器有极快的响应时间;介绍了该系列电压传感器的主要技术参数以及运用情况。  相似文献   

16.
稀土钡铜氧化物(REBCO)是一种高温超导材料,由于其在高磁场环境中的电流密度高而适于用作磁悬浮列车车载磁体。制作出了REBCO实尺线圈,并确认了其基本性能。该研究的下一步工作是,对采用REBCO实尺线圈的地面线圈进行电磁振动试验。由于电磁振动试验通常需要几周时间才能完成,所以REBCO磁体需要一种监视保护系统。评定了一种高灵敏度的线圈电压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7.
我段原配属东风_4型内燃机车34台,东风_2型内燃机车4台,运用中因电空阀线圈的烧损,曾多次造成机破和临修事故,影响了机车的正常使用。造成电空阀线圈烧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解剖分析表明,80%~90%是因线圈两端过电压击穿造成的。为了提高机车运用的可靠性,抑制峰值较高的系统操作过电压,我段14台东风_4型内燃机车的四类电空阀线圈采用了并联氧化锌压敏电阻的方案。现将4年多来压敏电阻的使用情况和跟踪检测结果作一简要介  相似文献   

18.
机车信号的接收线圈吊装在机车排障器后第1轮对前方。左、右2个线圈盒串联为一组,感应接收钢轨上传输的交流计数或移频机车信号电流信息。当两线圈正确串联时,产生的感应电压相叠加,由线缆送至设备主机,使其正常显示机车信号信息。反之,二线圈感应电压相抵消,使主机无法正常工作。为保证机车信号接收线圈串联的正确,特研制了一套便携式语音提示机车信号接收线圈测试器。它应用电磁感应原理,  相似文献   

19.
美国桑迪亚国家实验室研究的星球大战技术将开拓美国的子弹列车事业。桑迪亚的研究者说,他们能使用原用于以20倍声速发射防卫卫星的“电磁炮”技术建筑高速列车。 在原先的发射器中,圆筒状的电磁线圈组形成了一支强劲炮的炮筒。这些线圈功率强劲,一个接一个,以高速推动被发射的金属物体。 子弹列车是这顶技术的新变化,列车本身就是“子弹”——驾驭在电磁波之上的很快就达到高速的弹射体。桑迪亚的研究者已制造了试验列车,它在仅  相似文献   

20.
[目的]非接触供电方式凭借其原副边线圈无直接电气接触的优点,目前在轨道交通行业内有探索性的应用。大功率、高频化的应用场景给非接触供电系统的设计、器件选型及耦合机构的设计带来了一定的难度,需要对其设计方案及效率进行优化。[方法]针对轨道交通应用场景,介绍了基于LCC-S型补偿拓扑的非接触牵引供电系统的系统结构,设计了250 kW非接触供电系统,原边线圈与副边接收线圈均采用双D形线圈。研究了耦合线圈的互感及磁性材料的损耗等因素对系统效率的影响,建立了系统的电路模型及耦合线圈模型。基于模型对系统进行了仿真,对副边线圈不同区域的磁芯厚度进行了参数优化。搭建了非接触牵引供电系统试验平台,并进行了250 kW功率等级的试验,以验证本优化方法的有效性。[结果及结论]仿真与试验结果验证了该优化方法的有效性与可行性,磁芯布局的优化措施可有效保证线圈互感并降低磁芯损耗。系统具备了额定工况250 kW大功率输出的能力。在气隙高度为70 mm、80 mm下,系统的静态工作效率及动态工作效率均大于9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