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一、内河航运在综合运输体系中发挥基础性作用(一)交通运输发展规律给我们的启示在经历铁路、高速公路充分发展后,目前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内河航运这一战略性基础产业,充分发挥其优势和潜能。进入21世纪后,在我国产业“重工业化”趋势比较明显的上海、江苏、广东、浙江等沿海地区和长江中、上游地区,内河航运的发展再次受到政府和社会的重视和关注,得到了较快的发展。2003年,长江上游的工业重镇重庆市水路货运周转量在综合运输体系中的比重达到了35.30%,仅次于铁路;2004年1至6月份水路货运周转量达到了130亿吨公里,明显超过铁路102.5亿吨公…  相似文献   

2.
内河集装箱运输是以内河航运为手段的一种集装箱运输方式。它除了具有节约土地资源、减少环境污染、降低运输成本、保证运输安全、产生附加社会经济效益等内河航运的优点外,还具有集装箱装载量大、容易实现海河直达运输等特点。具备一定内河运输条件的国家和地区对内河集装箱运输均十分重视,我国目前的内河集装箱运输系统已经发展  相似文献   

3.
邱小勇 《中国水运》2007,5(11):54-55
2006年全国铁路完成货运周转量21955亿吨公里,占全社会货运周转量(不含远洋)的49%。铁路作为国民经济的命脉,在综合运输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集装箱运输是全球货物运输的发展,各种运输方式集装化程度逐年提高。由于铁路集装箱运输受到技术装备水平低、  相似文献   

4.
张 《中国水运》2014,(9):I0001-I0001
内河航运崛起正当其时 说起长江经济带,就不得不提到内河航运。近年来,内河航运的重要性被再次提上日程。运输方式发展经历了由内河航运到公路、铁路、航空,现令重心又回归到内河的轨迹。对此,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伍新木表示,内河航运是绿色的物流方式.它具有能耗低、污染小、运力强、成本低等特点,综合效能很高。以往这些优势也为世人所知,但是随着近些年环保问题、耕地问题包括粮食安全、能源消耗问题日益突出,所有的这些问题叠加起来,迫使我们重新考虑运输方式的选择,这个时候内河航运的优势就凸现出来。对于运输方式的选择,从整个人类的历史来看,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价值取向和判断,并不是哪种运输方式越快就越好。  相似文献   

5.
嘉兴位于浙江省东北部杭嘉湖平原,是我国市场经济和内河航运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境内河道密布,河道总长1.38万千米,内河定级航道224条,通航里程2000余千米.经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嘉兴内河航运得到了快速发展,截止2001年底,全市拥有各类船舶4万余艘,其中营运船舶1.6万艘,完成水路货运量近4000万吨、货物周转量36.28亿吨千米,分别占嘉市全社会货运总量的63%、货物周转量76%,水运在嘉兴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6.
我国与欧美国家内河航运的比较及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运具有其他运输方式不可替代的优势.内河航运利用天然资源不占地、投资少、成本低、能耗低、运能大、污染少、平均运距长的优势,实现干支相通,江海直达运输.对于目前我国人口众多、耕地日趋宝贵、大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现实状况,水运具有特殊的战略意义.我国水运资源丰富,内河通航总里程达到10万多公里.但是,我国内河运输总体水平与航运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相似文献   

7.
胡素青  胡平 《珠江水运》2013,(20):10-11
作为最为古老的运输方式,内河航运发展到今天仍旧有他不可替代的生命力。随着内河运输需求的持续快速增长,其船舶船型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多年来存在的船龄长、吨位小、船型机型杂乱、技术落后、运输方式陈旧的状况正在发生改变,内河航运发展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而随着国家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结构调整,我国内河船型标准化进程也不断加快。  相似文献   

8.
陈小玲 《珠江水运》2011,(22):26-29
众所周知,航运业是一个国家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海上运输在国际货运市场上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在我国,海运业担负着45.8%的国内货物周转量和93%的对外贸易运输任务,而船员为发展我国国民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9.
《中国水运》2010,(3):F0004-F0004
由古至今,内河航运这种古老的运输方式,在推动我国社会进步、经济发展、文明传播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1996年中央建立内河建设专项资金以后,内河建设成效显著,长江已成为流域综合运输体系的主骨架,珠江、京杭运河已成为沟通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运输大动脉,内河航运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10.
林立新 《珠江水运》2001,(11):28-29
珠江内河航运的深刻变化 经过80年代初交通部开放水运市场、90年代加快发展以来,珠江内河航运生产力获得了巨大发展,已成为具有完成2亿吨、202亿吨公里货运能力的交通运输产业之一,占全国内河运输总货运量的20%,在流域内各种运输方式总货运量、货物周转量中占10%的份额.伴随着流域社会经济的深刻变革,珠江内河航运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主要反映在:  相似文献   

11.
为推动江苏省内河航运发展,选取典型运输路径,对苏锡常地区内河集装箱运输与公路运输两种方式进行成本比较,结果表明苏锡常地区内河集装箱运输的发展潜力较大,并结合苏锡常地区产业转型升级的契机提出发展内河集装箱运输的策略建议:加强对内河航运发展的宣传;落实资金、土地、组织管理等实施保障机制;加强技术研发;建立航道建设与沿线经济社会发展的联运机制。  相似文献   

12.
<正>内河运输是天津港水路运输最早的一种运输方式,起源于漕运,在天津港乃至天津市的形成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内河运输是天津港水路运输最早的一种运输方式,起源于漕运,在天津港乃至天津市的形成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1949年,天津完成内河货运量11万吨、周转量69万吨公里。新中国成立后,天津曾大规模进行河网化建设,推行机械化轮船拖带,使天津港内河货运进行鼎盛时期。  相似文献   

13.
《珠江水运》2007,(3):1-1
前不久在武汉举办的长江航运国际论坛上,交通部李盛霖部长就我国内河航运的优势、地位、发展的战略构想和推进内河航运发展的措施作了精彩的阐述,明确提出要坚持内河航运与国家战略和流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相协调,内河航运与防洪、发电、灌溉、供水等水资源综合利用相协调,航道与港口、船舶以及干支线发展相协调,内河航运与其他运输方式有效衔接,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加快内河高等级航道网建设,推进内河船舶标准化和运输结构调整,同步建设布局合理、功能完善、专业化和高效的内河港口体系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4.
组合预测模型在公路货运周转量预测中的运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货物周转量可以反映出一个地区物流发展的程度,因此对其进行预测分析,对于发展区域经济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后,再组合三种预测模型,即时间序列平均移动模型,灰色预测GM(1,1)模型,非线性回归模型,分别对湖北省公路货运周转量进行拟合对比。最后对2005-2010年湖北公路货运周转量发展程度进行预测,为发展湖北省未来几年公路交通建设政策制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依托强劲的经济增势,浙江省内河货运船舶运力规模逐年攀升。截止2004年底,全省内河货运船舶已达2.45万艘、258万净载重吨,其中个体运力达2.28万艘、243万净载重吨,分别占全省内河货运船舶总量的93%和94%。在水运市场开放的初期阶段,个体运输船舶的迅速崛起和壮大,很大程度地繁荣了浙江的内河航运市场。然而,随着水运市场趋向理性发展,现有的“小打小闹”的个体经营的弊端日益凸现:无序发展、恶性竞争、营运效率低、从业人员素质低、经营行为不规范、安全隐患多、管理难度大等等。针对这些现状,结合浙江“水运强省”战略的实施,有必要对现有的个体船舶进行必要的整合,扬其长,抑其短,  相似文献   

16.
一、科学发展观在内河航运中的运用 科学发展观第一次在理论上明确提出我国的发展理念,在发展战略上,提出必须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科学的发展观要求内河航运以全面发展为目标,在统筹兼顾的原则下,使得内河航运的发展能够辐射周边经济产业带,从而实现整个社会总体的现代化。科学的发展观要求内河航运以协调发展为模式.即在内河航运系统中,协调好港口、航道、船舶和货物之间的关系.使得航运四要素协调发展;协调好航运与其他运输方式如公路、铁路、航空运输之间的关系.促进整个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协调发展。科学的发展观要求内河航运以可持续发展为途径,注重流域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注重对流域岸线资源的合理利用。注重航道治理开发的合理性,注重内河航运发展对货运市场发展的适应性,注重流域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相似文献   

17.
中国铁路集装箱运输发展战略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中国交通运输业也得到了迅速发展。运输网络规模不断扩大,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高,各种运输方式的衔接有了加强,综合运输体系也正逐步形成。到2004年底,中国铁路营业里程已达到7.4万多公里,其中复线率为33.5%,电化率为25.9%;年发送旅客约11.2亿人次,年发送货物24.9亿t;铁路客、货运输周转量分别占全社会周转量的35%和51.9%(不含远洋),铁路在交通运输中发挥了骨干作用,对国民经济增长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8.
我国内河港航管理发展趋势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可航运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运输方式,具有运量大,投资少,成本低,耗能小的特点,是连接内陆腹地和沿海地区的纽带.在中华五千年文明历史的长河中,内河航运对推动社会进步、经济发展、文化交流等都发挥了巨大作用.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20多年来,内河航运事业取得了巨大发展,生产力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内河航运已成为我国综合运输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长江、珠江、淮河等流域尤其是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主要运输方式之一.内河航运的发展对缓解交通运输紧张状况、促进江河流域生产力合理布局、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众所周知,航运业是一个国家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海上运输在国际货运市场上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在我国,海运业担负着45.8%的国内货物周转量和93%的对外贸易运输任务,而船员为发展我国国民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20.
《中国水运》2010,(3):210-210
由古至今,内河航运这种古老的运输方式,在推动我国社会进步、经济发展、文明传播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1996年中央建立内河建设专项资金以后,内河建设成效显著,长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