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庄辑 《珠江水运》2009,(7):62-63
通过对西江(界首至肇庆大桥)航道测量图平面坐标转换方案的介绍及结果分析,为长距离带状舨道测量平面图坐标转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陈洪艳 《珠江水运》2014,(13):52-53
航道工程测量中为了获取更加高精度的正常高高程参数与信息,就需要将大地高与正常高转换的方法作为研究的重点。多项式高程拟合作为大地高转换为正常高期间的重要方法与手段,需要引起工作人员高度关注。本文首先对高程系统以及GPS高程测量的主要方法进行了分析与研究,进而对常见的多项式高程拟合方法进行了分析,包括零次多项式、一次多项式、以及二次多项式三个方面。最后结合某航道工程测量实例,研究多项式高程拟合的价值及需要注意的问题,希望能够引起同行人员的关注与重视。  相似文献   

3.
本文提出了一种直接从EPS航道测量内业数据来生产内河电子航道图(IENC)s数据的转换方法。首先详细总结了EPS数据和S-57标准数据的特点,剖析了两种格式数据的差异,在此基础上,设计了EPS数据到IENCs数据的转换模型及入库流程,建立了EPS要素与S-57物标间映射关系,并研究了数据转换过程中的分层设计、地理编码、属性设计、坐标变换、知识库建立等方案,最终实现了数据的完全转换。  相似文献   

4.
石昕 《水运工程》2017,(1):47-50
研究长江航道现行测绘成果向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转换的模型,提出基于采用二维多项式逼近模型的转换技术路线。经检验,模型平均精度优于0.15 m,可满足小于1∶2 000比例尺航道图转换精度要求,为长江航道图转换到2000系奠定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5.
曹永新 《中国船检》2023,(10):92-94
<正>IHO(国际航道组织)为电子海图制定了IHO S-57标准,S-57为数字化海道测量数据的传输标准,该标准描述了用于各国航道部门之间的数字化海道测量数据的交换以及向航海人员、电子海图的生产商发布这类数据的标准。S-57标准规定了ENC的数据内容、数据格式等细节问题,从而保证了ENC在ECDIS系统中能够正确读取和转换。  相似文献   

6.
董江  王胜平 《水道港口》2008,29(2):148-152
在分析传统潮位测量方法和潮位模型缺陷的基础上,给出了GPS在航潮位测量方法。基于GPSRTK动态定位技术,系统地研究了GPS RTK在航潮位测量、数据处理的基本理论和流程,并对潮位测量和数据处理中的GPS RTK高程质量控制、姿态改正、动态吃水改正、潮位提取、垂直基准转换5个关键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最终确定了测量船测量期间的在航潮位。将这些研究成果应用到天津新港航道的在航潮位试验中,2 d的试验结果表明,GPS在航潮位测量方法相对传统的潮位测量方法在实施的简便性、精度等方面具有较大的优越性。鉴于该方法的特点以及航道的特点,建议该方法广泛推广应用于航道在航潮位测量中。  相似文献   

7.
GPS定位技术和全站仪相配合在航道测量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内河航道工程的整治和维护,迫切需要实时准确地反映航道水深变化的航道水深地形图。而GPS定位技术的应用迅速渗透到航道工程测量领域,尤其是GPS-RTK现代测绘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航道水深测量的周期和精度。本文结合西江航道整治工程的航道测量中GPS定位技术和全站仪相配合使用的应用实践,探讨两者的优化组合能够快速、准确和高效地完成测量任务,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对目前长江航道地形测量主要工作流程进行介绍,然后基于长江航道地形测量主要工作流程,提出长江航道地形快速测量主要影响因素、解决思路及优化措施,希望能够对航道测量工作中的数据采集提供指导方向。  相似文献   

9.
崖门至荷包岛航道是广东省珠江三角洲的重要出海航道,全程约41km,因整治工程需要,要对该航道进行测量。本次航道测量工作量大,时间紧迫,测量精度要求高,根据崖门出海航道本身的特点,拟定了该测量方案,事实证明该方案是合理的一个方案,业主对提交的成果非常满意。  相似文献   

10.
艾健  林荣 《船海工程》2013,(1):171-173
以2002年测量的嘉陵江部分航道的dwg格式的图为试验对象,借助CAD、D-Kart和Mapinfo软件,实现了平面坐标系下的dwg非标准海图数据向S-57标准格式的转换。试验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析了无人机在长江航道测量的优势和长江航道地形测量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采用无人机测量技术解决了长江航道地形测量中存在的多项难题,实现降低长江航道地形测量的工时和劳动强度,提高测量人员安全系数等目的,并已在多个项目中得到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2.
针对长江电子航道图运行条件下对航道地形信息快速更新的需求,梳理长江航道现阶段地形测量的工作流程,分析了制约实现快速测量的主要因素,结合经验提出提高航道地形测量效率的解决方案和主要难点,为深入研究长江航道地形要素信息快速采集与预处理技术、形成配套软硬件系统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内河无人航道测量船系统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内河传统测量船受人力、物力、时间、吃水等因素的制约而导致的航道信息时效性受限以及浅水区域无法测量等问题,设计了一种用于基于无人船的内河航道信息测量系统。该系统搭载数字测深仪、RTK 、GPS、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ADCP)等设备,利用船舶无人驾驶技术实现航道水深、流速的自动测量,并通过无线传输网络将测量数据实时传送至测量中心,无人航道测量船的应用是未来内河航道测量智能化的重要尝试。  相似文献   

14.
航道测量工程对于测量数据精度要求非常高,因此在测量工作开展中选择合理的技术非常关键。GPS技术属于高精密技术,将该技术应用到航道测量工作中意义重大。基于此,立足于实际,以GPS技术为研究对象,在分析航道测量内容的基础上,对航道测量方案构建思路进行解析,最后详细的探讨了GPS技术进行航道测量的过程。希望论述后,可给此类工程提供一些有用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朱琳  黄远福  颜峰 《中国水运》2009,(10):127-128
GPS定位技术和测深技术是现代航道工程测量领域中应用最新和最广泛的技术,文章通过对赣江航道测量中现代GPS定位技术和测深技术的介绍和应用,阐述这两种测量技术工作原理和具体应用方法。测量实践表明,这两种测量技术相配合应用,保证了航道测量的精度,缩短了航道测量的周期,确保我们能够快速、准确和高效地完成测量任务,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6.
内河航道工程的规划设计、整治和维护,迫切需要实时准确地反映航道水深变化的航道图。而GPS定位技术的应用迅速渗透到航道工程测量领域,尤其是GPS-RTK现代测绘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航道水深测量的周期和精度。本文主要介绍应用GPS-RTK技术进行无验潮航道测量的基本方法、思路及精度分析,对实践操作中的一些误差来源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陈竹安  张豪  张立亭 《港工技术》2011,(5):64-65,68
竣工验收是保证航道疏浚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以杭甬运河疏浚工程为例,介绍航道工程竣工验收中测量数据采集的技术要点,以及利用测量软件CASS7.0处理外业测量数据,并绘制航道断面和剖面图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针对航道工程多源测量数据的集成问题,提出一种基于BIM技术的集成方法。通过技术路线设计、工程案例分析,阐述BIM技术在航道工程多源测量数据集成的具体实施步骤。以长江下游某航道整治工程为例,研究在航道工程中基于BIM技术的多源测量数据集成方法,真实显现航道现状三维地貌。结果表明BIM技术集成方法具有优越性,可为数字航道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曹利平 《珠江水运》2014,(13):47-48
山区航道联测是一项艰苦、严谨和实践性极强的工作,需要结合规范标准、传统测量经验和新设备、新技术来提高测量资料的精度和效率,通过总结“十一五”期间北盘江变动回水段航道测量的工作经验,描述测量工作中的要点和技术细节,为今后珠江流域山区航道测量提供技术参考和经验总结,论证数字化测图在山区航道测量技术的发展方向和目标。  相似文献   

20.
正近日,江苏省交通厅苏北航务管理处副处长金坚良一行来到长江航道测量中心调研电子航道图建设情况,测量中心何明宪副主任及电子航道图中心相关技术人员参加了此次调研。调研过程中,长江航道测量中心技术人员首先就长江电子航道图的数据生产服务和推广应用情况进行了专题汇报。随后,何明宪副主任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