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0 毫秒
1.
本文针对真空预压施工中由于侧向密封系统密封性能差,导致真空预压的加固效果不理想这一问题,提出采用单排粘土密封墙结合人工插塑的侧向密封技术。通过与传统的双排粘土密封墙的密封效果的现场试验对比,表明该技术施工工艺简便,密封效果良好,施工成本较低,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针对真空预压施工中由于侧向密封系统密封性能差,导致真空预压的加固效果不理想这一问题,提出采用单排粘土密封墙结合人工插膜的侧向密封技术。通过现场试验表明,该技术施工工艺简便,密封效果良好,施工成本较低,具有良好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杨勇  桑登峰 《水运工程》2018,(2):175-180
针对潮间带地区因大水力梯度交替变化的影响导致地基真空预压施工加固效果较差的问题,对塑料排水板打设、侧向密封系统及抽真空系统施工等方面的技术工艺优化进行研究。采用施工全过程监控方法进行验证,得出大潮差条件下开展真空预压施工的积极结果。结论显示,调整水平排水系统的滤管间距、增设双排淤泥搅拌桩作为侧向密封墙和调整真空泵布设方式等,能有效提升潮间带地区真空预压施工效果。  相似文献   

4.
陈富  胡利文 《水运工程》2023,(2):146-153
水下真空预压与真空联合膜上覆水预压在应力状态和加固机理方面有着本质区别。水下真空预压过程中总应力不变,真空联合膜上覆水预压过程中土体总应力随膜上覆水厚度的增大而增大。水下真空预压的加固机理与陆上真空预压相同,即总应力不变的情况下,抽真空减小孔隙水压力,从而增大有效应力。水下真空预压前后的有效应力增长幅值与水深无关,其理论最大值为100 kPa。水下真空预压的关键施工工艺主要包括铺膜及密封工艺、真空泵选型与布置。从加固效果好的角度,应该采用类似挪威现场试验的密封膜密封和射流泵抽真空的组合,但水下真空预压施工的现场影响因素复杂,须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选择性价比最优的方案。水下真空预压密封膜铺设装置专利技术集密封、滤管、出膜装置等功能于一体,实现完全水下环境下的密封膜的铺设及密封,减少水下作业,尤其适用于海上风电领域吸力桶基础的小范围的海底软黏土加固。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真空预压加固吹填土地基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结合广州港南沙港区二期工程软基处理工程现场试验,综合分析了真空预压影响区的孔隙水压、地下水位、沉降和侧向变形等变化规律.分析结果表明,真空预压的影响距离达28~41 m,影响深度达24 m;真空预压对周围影响与地质条件等有较大的联系,影响区插设塑料排水板后,地表沉降和表层位移降低约2/3,侧向位移降低约1/3;影响区为已真空预压加固区时,影响区土体变形模量因固结而增大,刚度提高,侧向变形显著降低,约为未加固影响区的6%.  相似文献   

6.
根据真空预压机理从理论上探讨了真空预压时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提出了量测真空预压工程中地下水位的新方法,分析了真空预压的有效加固深度,评价了真空预压过程中土体侧向位移对边界地基强度的影响,并提出了具体的防护措施。在分析真空预压技术特点的基础上预测了真空预压技术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真空预压加固软土地基具有造价经济、节约工期、施工便利等优点,近年来得到广泛应用。该方法要求场地密封良好,通常在真空预压边界处设置黏土密封墙来确保真空预压区域内部的密封性,但黏土密封墙存在工序复杂、可靠性难以保证、工期较长、对后续掩埋密封膜工序衔接要求高等缺点。我国沿海某港口工程在真空预压软基处理过程中,在无相关规范可循、无类似工程实例可供参考的情况下,通过探索将垂直塑料膜密封墙工艺应用到该工程的真空预压边界密封措施中。该工艺克服了上述黏土密封墙的诸多缺点,经加固后检测软基处理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真空-堆载联合预压法现场试验研究及机理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杭金衢高速公路真空-堆载联合预压工程,进行了现场试验和资料分析研究,并对该方法的加固机理进行了深入的探索。研究表明真空预压能使地基产生较大的沉降速率,同时产生向内的水平位移,从而使真空-堆载联合预压比超载预压具有更强的抗失稳能力,侧向位移量和位移速率与荷载大小有明显的相关性。真空预压的加固深度主要是竖向排水体范围内,而真空-堆载联合预压法的加固深度则可根据堆载的附加应力比来确定。机理分析表明真空预压的直接作用范围可达地表以下18 m;真空预压期间地下水位下降,下降幅度小于2 m。  相似文献   

9.
无膜真空预压技术是近年应用于软土地基加固工程的一项新技术。具有以泥代膜、以管代砂、单块加固面积大、密封沟工程量小、成本低、施工速度快等优点。本文结合厦门保税区二期工程的施工,简要介绍无膜真空预压技术在软基处理工程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真空预压法加固广州南沙港区软基现场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真空预压加固大面积软基的变形及孔压变化规律,在广州南沙港真空预压试验区对地表沉降、分层沉降、侧向位移和孔压变化等进行了监测,并分析了实测数据。现场试验表明:真空预压法能使地基产生较大的沉降速率,且工后沉降较小;加固深度主要在塑料排水板打设深度范围内,但影响深度可达该深度以下3~4m处;边界处土层沉降较小,但侧向位移较大。通过比较加固前、后土样的物理力学指标,说明真空预压法加固大面积超软弱淤泥土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探讨了砂井预压法在高速公路软基处理中的处理效果。分析了砂井处理前后路堤软基强度和稳定性的改善情况,以及在不同场地地质和荷载条件下砂井预压对于加快地基早期固结沉降和减少工后沉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原状软土真空预压效果室内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印尼某项目地基软土具有细颗粒含量高、结构性明显、有机质含量高的特点,对高含水率、高液限、大孔隙比原状软土进行室内真空预压试验。结果表明:经过真空预压处理后,原状土样的密度和黏聚力指标略有增大,含水率、孔隙比和内摩擦角略有减小,而压缩模量基本无变化。因为土的液限、结构性和固结状态会影响真空预压法的排水效果,所以工程实施前应开展进一步的现场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13.
某工程软基加固未达设计要求的原因分析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连有 《港工技术》2011,48(1):44-47
目前,软土地基真空预压加固技术的应用已非常广泛,结合天津临港工业区某工程实例,分析其软基加固未达到设计要求的主要原因是CV和CH取值偏大;吹填土层厚度、含水率、砂垫层重量和有关规范公式计算精度等也是影响固结度的原因,并提出改进软基加固的建议,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4.
浅层平板载荷试验(PLT)广泛应用于土木工程中浅部地基土层承载力的评定,试验过程中承压板周围覆土边载有可能对地基承载力评定造成影响。基于极限平衡理论,推导出广义边载分布条件下Terzaghi极限承载力公式,通过调整浅层平板载荷试验(PLT)承压板周围边载的范围和大小,分别针对砂土和黏性土地基,分析边载效应对地基极限承载力的影响大小和变化规律。结合工程实例,指出在工程应用中最终边载效应对处理后地基土的影响程度须结合PLT试验过程中土体最终达到的应力状态做出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15.
结合工程实例介绍采用浅层引孔技术加固硬土层下软土地基的施工工艺及主要施工设备的改装,成功地解决了穿透较厚硬土层使下卧淤泥层排水固结的技术难题,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
徐大闩 《水运工程》2020,(8):183-188
动力固结法应用于软基加固工程的关键是要确定科学合理的设计与施工参数。开展动力固结法在高地下水位工况下的现场试验研究,进行大量的现场观测与试验检测,根据试验结果深入分析两种动力组合下的软基加固效果。研究表明,动力固结法适用于依托工程,且在该工程地质条件下,4 000 kJ夯击能的有效加固深度可达10 m左右,多一遍点夯更有利于提高地基浅层的土体强度,经处理后码头堆场可满足工后沉降小于300 mm、承载力达到200 k Pa的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7.
结合某公路桥梁设计,对岩溶区桥梁桩承载机理、持力层顶板厚度及嵌岩深度进行了理论分析和数值计算。对不同类型和不同厚度的持力顶板最小顶板厚度进行了估计,并对嵌岩深度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基于浅表层超软弱淤泥地基真空预压处理技术的特点,建立了浅表层超软弱淤泥砂井地基的固结理论。该理论的解析解考虑了浅表层超软弱淤泥地基真空预压处理技术所存在的负压非均匀分布的边界条件问题,更接近工程实际情况,计算精度可满足工程要求。  相似文献   

19.
王炳  许宝龙 《水运工程》2019,(S1):120-124
在基坑开挖过程中极易因过大的侧向土压力而发生基坑支护变形,从而导致支护体系失稳,因此选择合理的方式降低侧向土压力是提高基坑支护稳定的有效途径。针对珠海横琴地区固结度低、含水率高的土体,采用LXK工法桩对基坑进行支护,土体的固结度明显提高,土体的侧向土压力降低,同时基坑侧壁与后方土体形成稳定的整体,不易受外界变化而扰动,有效解决了软弱土质中基坑支护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