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重载铁路多运行于山区、隧道和长大坡道,能耗和供电品质问题突出,主要表现在用电量大的同时电能损失率也较高,电能质量问题较为严重。本文针对该问题,提出一种重载铁路牵引供电系统“机车-牵引供电网络-地面数据中心”一体化的能耗与供电品质监测系统,通过实时采集电力机车及牵引供电网络的实时同步电气数据,利用通信网络将数据传输至地面数据中心,并通过数据管理软件进行数据的可视化展示,实现重载铁路牵引供电系统“车-网”电气数据的同步监测与综合评估。  相似文献   

2.
宋钢 《中国铁路》2009,(6):73-75
介绍基于信号传输的泄漏同轴电缆实时监测技术原理及功能特点,结合大泰线现场实际情况分析泄漏电缆监测的重要性,给出完整的应用解决方案和技术指标。泄漏同轴电缆实时监测系统在大秦线的应用,保证了大秦线机车同步操控信息稳定可靠传输。  相似文献   

3.
本文围绕信息系统运行安全,提出将日志分析,网络管理、环境监控和视频监控等模块集成为一个综合监控平台,实现对全局网络拓扑结构的实时监测、对各类关键设备的日志实时采集分析、短信报警和对机房环境的综合实时监测.最终实现对机房信息系统安全的全方位监测,为信息系统维护人员预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车辆运行安全监测设备综合检测车(以下简称综合检测车)是在时空同步的基础上、集成各类检测装置对运行沿线的车辆运行安全监测设备进行实时技术指标检测、设备运行状态评判的综合性检测车辆。介绍了综合检测车各监测单元的功能和技术原理,以及时空同步技术的3种实现方案。随着机车车辆信息融合、资源共享的不断推进,综合检测车的技术方案也将不断完善,向智能,高效的技术方式发展。  相似文献   

5.
大秦线2万t重载列车采用1+1+可控列尾装置的编组方式。可控列尾装置基于无线通信与主控机车同步排风,整列车同步制动。因此,可控列尾装置的正常运行关系到大秦线2万t重载列车的运输安全。为此,研究开发的可控列尾装置实时监测系统具有对机车运行参数监测、可控列尾装置主机TCU工作状态和电池电量状态监测、分编组跟踪、存储查询报表等功能,是可控列尾装置正常使用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6.
大秦线2万t重载列车采用1+1+可控列尾装置的编组方式。可控列尾装置基于无线通信与主控机车同步排风,整列车同步制动。因此,可控列尾装置的正常运行关系到大秦线2万t重载列车的运输安全。为此,研制开发的可控列尾装置实时监测系统具有对机车运行参数监测、可控列尾装置主机TCU工作状态和电池电量状态监测、分编组跟踪、存储查询报表等功能,是可控列尾装置正常使用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7.
盾构隧道同步注浆是控制地层变形以及建筑物沉降的重要措施,传统注浆方式通过注浆量和注浆压力进行双控,但对壁后注浆效果难以控制,无法实现注浆质量实时监测。介绍了一种将探地雷达检测装置与盾构车架进行融合设计的盾构隧道同步注浆实时检测装备,该装备在盾构推进间隙采用探地雷达对壁后注浆进行实时检测。以南宁轨道交通3号线工程应用为例,分析该装备的工程应用效果。通过该装备对壁后注浆形态进行实时检测,同步指导注浆参数调整,显著减少了超注浆情况的发生,在保证工程安全的同时减少了注浆工程支出。  相似文献   

8.
将机车从总体上分为机械、电气与空气管路三大部分,阐述了机车实时安全状态监测及故障预警的主要内容,设计了基于TCN的铁路机车实时安全状态监测及故障预警系统,并给出其具体实现方案.系统由机车在线状态监测与故障预警主机、各车载设备运行状态监测装置组成.机车在线状态监测与故障预警主机通过MVB将内部各状态监测装置联结成为监测网络,利用现有WTB连接重联机车或车辆,构成一个完整的、基于TCN标准架构的机车实时安全状态监测及故障预警系统.  相似文献   

9.
高速铁路运营环境安全、可靠是列车高效运行的前提。以海南环岛高铁某邻近运营线路站房工程为研究对象,通过变形监测系统选型研究,确定采用基于静力水准仪的自动化智能监测系统,在高铁站房施工阶段进行施工区域以及站台和线路沉降变形监测。全过程、全时段的智能监测相较人工监测,可即时采集多种监测项目数据,并同步分析处理、及时预警。静态液位系统的实时高精度测量,为邻近高速运营线的运行安全提供重要保证。研究结果可为类似站台限界工程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0.
在分析我国当前城轨列车安全监测现状的基础上,通过系统性、安全性、经济性、融合性、扩展性、可靠性等设计原则,以及提升安全监测系统可靠性的有效手段,以实际设计案例阐述城轨列车安全监测系统应具备的基本监测功能和独立的智能监测单元。设计方案中,在城轨列车上建立包含制动、走行、防火、视频等监测功能的综合性平台,对城轨列车进行实时在线综合诊断,并通过车地无线通信将运行数据实时传输到地面,最终通过地面专家系统自动化地实现数据的下载、存储、分析、挖掘与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