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隧道电力照明施工技术工艺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铁路隧道照明工程是隧道投入运营后为铁路的正常巡视和故障检修提供照明及动力电源的附属工程。一般当铁路隧道长度超过3km时都设有铁路隧道照明工程。参照以往隧道照明施工方法。结合在西合铁路桃花铺二号隧道及东秦岭隧道照明工程实际情况,对隧道照明施工技术工艺规程作初试探讨。  相似文献   

2.
铁路膨胀岩隧道施工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国内外大量膨胀岩隧道工程实例和监测资料进行了总结、分析,由此提出了膨胀岩隧道的设计、施工原则以及隧道施工方法,并结合当前的工程实践,介绍了膨胀岩隧道的施工对策。  相似文献   

3.
根据工程实例,介绍临近既有线隧道的新隧道工程概况,并以新隧道距离既有隧道较近的进口100m范围为例,详细说明其采取的施工方法、钻爆设计参数、进尺要求、对既有线的防护措施及监测分析;同时,对100m范围内的施工所增加的工程量、相关费用、成本指标与一般隧道施工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高原冻土区隧道特殊的工程、水文地质及环境条件分析认为,隧道施工对温度场、应力场和地下水流场产生较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采用超前地质预报、连通试验等技术,并结合昆仑山隧道、风火山隧道、达坂山隧道等工程实践,对高原冻土区隧道施工地下水防治措施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高速铁路隧道工程建设的规模越来越大,隧道工程可能对洞顶植被生长造成的不利影响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以太原至焦作城际铁路为例,选取穿越太岳山脉太谷隧道、白北隧道、榆社隧道3处隧道工程建设前、中、后期等建设过程各个时期遥感影像数据,基于多时期遥感影像监测穿越太岳山脉隧道工程洞顶植被生长动态变化。研究分析得到,穿越太岳山脉隧道工程建设前、中、后期沿线遥感影像归一化植被指数和植被覆盖度均值呈先下降后上升变化特征,与所处区域年降雨量变化特征一致,相关系数R值分别为0.855 5和0.855 7。研究结果表明,隧道工程洞顶植被生长主要受所处区域降雨量变化的不利影响,隧道施工过程中施工涌水对洞顶植被生长基本无影响。本研究为监测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洞顶植被生长动态变化提供了一套实时、定量化的遥感技术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6.
应重视同位素技术在隧道地下水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丹 《铁道工程学报》2002,(4):68-70,78
本文基于资料调研及工程实践,论述了隧道工程勘测和施工过程中开展环境同位素研究的必要性,了环境同位素技术的作用及其在隧道工程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强调指出为提高我国隧道勘测水平,今后应重视和加强同位素技术在隧道地下水环境中的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7.
中铁十八局集团隧道工程公司成立近10年来,先后参建了铁路、公路、水利水电等重点工程50多项,工程项目分布在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四川、新疆、山东等地。共承建隧道60余座,累计长度168km,其中特长隧道6座,长隧道10座,包括铁路隧道、公路隧道和水电隧道。公司拥有3台TBM全断面掘进机,总价值达10亿多元。  相似文献   

8.
结合某深埋隧道工程,分析了隧道工程的施工过程与方法;针对该隧道的不良地质情况,重点介绍了超前帷幕注浆的技术方案、注浆设计和注浆工艺。  相似文献   

9.
《铁道建筑技术》2009,(5):I0015-I0015
南京城市快速内环东线九华山隧道工程,是我国在穿越地面道路、山体断裂破碎带、明代古城墙、人防工程、玄武湖底以及既有隧道等工程地质和周边环境复杂条件下修建水下隧道。暗挖隧道长445m,采用双连拱结构,隧道开挖最大宽度为32.5m、高度10.33m,施工工期只有一年时间,施工难度大,项目部积极开展科技攻关活动,实现了大跨度双连拱隧道平均月成洞40m快速施工技术的突破,安全、优质、快速地完成了该工程的施工任务,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0.
2008年12月3日,中交隧道工程局收到交通部科技项目合同任务书,中交隧道_T程局将承担交通部2008年立项的科研项目《公路隧道超大断面竖井工程施工技术研究》。该项目主要围绕超深大断面竖井工程的关键施工技术开展工作,是以终南山隧道2号竖井工程为依托,分析总结超深大断面竖井施T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11.
简单介绍了有限差分法在悬臂梁弯曲计算中的数学模型的建立,对接触网钢柱(以下简称钢柱)各横截面的惯性矩的数学模型的建立作了简单分析,并用该方法对钢柱挠度进行编程计算,其理论计算与实测值比较吻合。在钢柱设计时,用该算法可以快速确定其挠度是否合适,并及时进行调整。在生产中用该算法也可以分析钢柱主,副角钢厚度变化对整个钢柱挠度的影响,从而要求在生产中应严格控制原材料的质量,使其外形尺寸必须符合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2.
张戎 《中国铁路》2002,(9):26-28
分析我国政府铁路管理的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论述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铁路管理的职能,对入世后调整政府铁路管理职能以及加强铁路政府监管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3.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有无竖井条件下列车高速通过隧道时车体压力的变化过程进行模拟,研究竖井对车体压力的作用机理,基于车体压力变化幅值对竖井面积、数量和列车速度等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设置竖井后隧道内的压力波及其传播体系以竖井为界分为前后2个不同的阶段,列车在不同阶段内行驶时车体压力独立地遵循各自的变化规律.减小竖井面积和增加怪井数量均有助于降低车体压力的变化幅度,当竖井面积小于0.5倍隧道有效断面面积时,竖井可有效降低车体压力的变化幅度;增加竖井数量虽然能降低车体压力,但会增多车体压力的变化次数;竖井对车头的降压效果最为显著,其次为车中和车尾;对于不同的列车速度,竖井对车体都有一定的降压作用,且竖井的降压效果随着列车速度的提高而增强.  相似文献   

14.
低温生活污水氨氮深度处理技术、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研究了折点加氯去除低温生活污水中氨氮的加药量、pH值、反应时间等工况条件以及工程应用设施,结果表明,采用次氯酸钠折点氯化的方法深度处理氨氮,操作方便,反应迅速完全,脱氮率高,出水氨氮1mg/L以下,达到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5.
悬索桥主缆初张力对成桥结构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天津富民桥为单塔空间索面自锚式悬索桥,其主跨主缆由塔顶中点向两侧对称张开至桥面梁端两侧的锚碇,呈空间曲面状态。运用通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天津富民桥进行3种不同主缆空缆初张力条件下成桥过程的模拟计算,研究空间索面悬索桥主缆初张力对成桥结构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成桥时,主缆初张力越小,在结构自重作用下主梁底部应力、主缆张力也越小、主塔应力与锚碇应力也越小,主缆初张力的大小对成桥时吊索索力的大小及分布没有明显影响;在活荷载作用下,主缆初张力越小,悬索桥结构体系产生的主缆张力增量则越大,吊索索力增量也越大,即更多的荷载通过吊索传递到主缆,相应地主梁承担的荷载较小,主梁挠度、梁底纵桥向应力随主缆初张力的减小而变小。总之,主缆初张力越小,悬索桥结构体系的性能越佳。  相似文献   

16.
就目前机车验收在机务段工作的作用及关系进行了普通解释。  相似文献   

17.
1概述 随着机械工业的发展,成组技术的应用已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它不但被广泛应用于金属的切削加工、冲压和装配等制造工艺,而且在工艺设计、工装夹具等产品的零件设计,以及生产管理等方面都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铁道货运》2004,(1):26-27
中铁特货运输有限责任公司(简称特货公司)作为全国铁路特种货物专业运输公司,注册资本10亿元人民币,由中铁特货运输中心及全国14个铁路局共同参股组建。主要经营特种货物的铁路运输及货物的装卸、仓储、配送、流通加工、包装、信息等相关物流业务;铁路运输设备、设施、配件的制造及安装与维修;铁路特种货物专  相似文献   

19.
为解决单车系统中站点需求不匹配问题,研究需求确定条件下考虑故障车回收的有桩式共享单车系统再平衡单车调度问题,建立完善的考虑故障车回收取送一体化旅行商调度模型,以车辆行驶时间、每个站点固定的检查时间以及装卸搬运总服务时间为优化目标,运用贪心-模拟退火算法求解最优调度路径。实验结果表明:优化出合理的调度线路,减少平衡系统内每个站点的需求的服务时间,同时对故障车进行回收,提高了单车系统中单车利用率,进而有效解决故障车回收的单车系统再平衡调度问题。  相似文献   

20.
蔡超 《铁道建筑技术》2014,(1):86-89,93
在复杂地质条件下的隧道工程施工一般采用分步开挖法,围岩及支护结构的最不利承载状态往往发生在初期支护闭合之前,因此有必要对施工过程进行模拟计算。介绍了施工过程有限元数值模拟的方法,通过用设置释放系数的方法来模拟释放荷载的发展,对地层材料、锚杆加固区、喷射混凝土层及钢支撑的有限元模型的建立也进行了探讨。通过ANSYS对两种开挖方式进行了模拟分析,发现施工顺序对围岩的稳定及支护结构的受力影响很大,合理的施工开挖顺序应使围岩尽早构成承载环以分担更多的释放荷载,同时支护结构也应尽早构成承载性能好的拱形结构。加固区围岩强度的提高可使围岩分担更多的释放荷载,可以明显减小支护结构的受力。在云南保腾高速公路勐连隧道的施工中,该分析评价得到了较好的应用,很好地指导了隧道在软弱围岩地层的施工,取得了较好的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