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识别喇叭形互通式立交事故多发位置,分析喇叭形互通式立交事故成因,以便为喇叭形互通式立交设计及事故黑点处置提供借鉴,采用现场调查方法,对浙江省已运营的喇叭形互通式立交进行调查,对收集到的施工图及事故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喇叭形互通式立交事故主要集中在互通出入口、A式喇叭形互通半直连式左转出口匝道S型曲线后半段、B式喇叭形互通环形出口匝道圆曲线前半段以及收费站内广场。该结果以期为喇叭形互通式立交安全设计指标的选取和安全保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互通式立交是高速公路绿化设计的重要节点,其场地内可绿化面积大、景观可塑性强,对于提升高速公路整体绿化效果尤为重要。介绍并分析大思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的绿化设计,分析实际案例,提出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绿化的设计思路和设计要点,以期为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绿化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王瑞云 《时代汽车》2023,(5):187-189
互通式立交借助自身多层立体的结构形式疏导着路网内的交通运输,通过采用合理的设计方案,互通式立交有助于推进交通运输的安全性、功能性与经济性,并对路网建设的长期规划起到促进作用,带动建设沿线的经济、生态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对互通式立交的安全性进行评价并优化设计就成为了工作的关键。本文主要从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安全性的影响因素和评价要点出发,探讨了互通式立交设计的对策,以期能够为我国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随着全国和各省高速公路网规划的调整,高速公路之间相互交叉的枢纽互通式立交日益增加,对现有枢纽互通式立交的改建也不断发生。如何针对现有枢纽互通式立交的控制因素,结合地形、地物、地质等条件,深入进行方案比选,提出经济合理的互通式立交改造方案,成为互通式立交设计中的重要课题。文章以郑州机场枢纽互通式立交为例,探讨枢纽互通式立交改建设计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枢纽互通式立体交叉的定位与选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亚丽  武钰  周斌 《中外公路》2008,28(1):185-189
该文结合枢纽互通式立交的主要特点,阐述了枢纽互通式立交的定位影响因素和选形的一般原则,指出匝道形式决定着立交的规模和形式.提出枢纽互通式立交的选形从匝道的基本形式出发,根据相交道路的等级、立交功能、转弯交通量的组成和大小以及地形、地质等条件,初步拟定匝道设计速度和枢纽互通式立交的形式,进行立交形式的分析评价和设计.最后介绍了几种常见三路、四路枢纽互通式立交,分析了各枢纽互通式立交技术指标和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6.
《公路》2017,(10)
双喇叭互通式立交是我国设计的四路收费互通式立交中一种较为常用的形式,连接线作为双喇叭互通式立交中的一个重要节点,其对双喇叭互通立交内车辆顺畅、高效、便捷地运行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连接段交织区车辆的变换车道分析为切入点,研究交织区车辆变换车道的车头安全间隙,进而分析连接段交织区的通行能力,根据双喇叭互通式立交的通行能力推算出连接段交织区的长度,据此确定无收费站双喇叭立交连接线的最小长度;从立交占地、车辆油耗、运行时间成本等,分析对无收费站双喇叭立交连接线的最大长度的限制。  相似文献   

7.
随着高速公路大规模进入山岭区,地形、地质条件趋于复杂化,路线走廊带内的互通式立交和服务区场区布设条件越发受限,从公路灵活设计的角度出发,越来越多地采用服务区与互通式立交合并的方案。文中分析河南省郑西(郑州—西峡)高速公路尧栾(尧山—栾川)段白云山互通式立交与白云山服务区合并设计的必要性,根据服务区、互通式立交与主线之间位置关系的不同提出5种布设方案,并通过定性与定量的技术经济分析提出推荐方案。  相似文献   

8.
公路互通式立交是交通转换的关键节点,同时也是公路建设项目用地相对集中的工点。公路互通式立交区域用地集中的特点使得其利于发挥节地效益,开展土地利用工作。通过减少互通式立交占地面积以及增加互通式立交土地利用,旨在初步提出一系列合理可行的公路互通式立交区节地措施及土地利用措施。  相似文献   

9.
互通式立交作为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速公路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实际的建设中,出现了高速公路和地方公路交错布置的情况,为了满足交通流的转换,又必须设置互通式立交,互通式立交的设计成为了高速公路设计的关键。在互通式立交的设计中,立交的间距是目前研究比较少的方面,也是非常重要的方面。立交间距过大或过小都存在弊端,如何找到一个合适的间距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的研究方法有基于交通流理论的互通式立交最小间距的研究和基于交通冲突技术的互通式立交最小间距的研究2种办法。本文将详细介绍基于交通流理论的互通式立交最小间距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结合林楼互通式立交方案研究,探讨互通式立交、服务区间距较近时,将互通式立交与服务区分建或合建共用加减速车道方案.  相似文献   

11.
郭腾峰  刘建蓓  王蒙 《公路》2005,(2):119-124
通过互通式立交设计工作的实践,结合路线与立交设计软件的应用,探讨互通式立交设计的基本方法、流程和注意事项,以及在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总体设计、线形设计和软件应用等方面的一些心得体会。  相似文献   

12.
通过假定条件下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经济效益的分析计算,指出了交通量及造价对互通式立交经济效益的影响,并给出了互通式立交经济效益定量分析计算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张明武 《交通科技》2012,(5):106-108
双喇叭互通式立交是高速公路中一种较为特殊的立交形式,其改扩建涉及的影响因素多,改扩建设计的难度大。分析了双喇叭互通式立交改扩建设计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影响因素,并以我国北方某条高速公路的互通式立交改扩建为例,探讨了双喇叭互通式立交改扩建方案的比选问题。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和发展日新月异,在一些特殊条件下建设互通式立交的情况越来越多。如何通过一定的技术措施,来保证特殊条件下互通式立交的行车安全和通行能力显得越来越重要。以沪渝高速公路跑马坪互通式立交为例,阐述特殊条件下互通式立交的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5.
隧道和互通式立交作为高速公路的重要构筑物,其科学合理的间距直接影响高速公路路线走向和运营安全。通过界定高速公路隧道出口与互通式立交最小间距的定义并分析隧道出口与互通式立交间距过近路段的交通事故特点,探讨影响高速公路隧道出口与互通式立交最小间距的因素。基于车道变换行为,给出3车道高速公路隧道出口与互通式立交最小间距计算模型,并提出条件受限情况下的最小间距推荐值及安全保障对策。  相似文献   

16.
山区高速公路受地形影响,很多互通式立交的设置位置受到很大限制,导致隧道出口与互通式立交出口之间间距很小。根据隧道内车辆驾驶人员对隧道内标志的识别、辨识、认读,以及车辆变换车道所需距离等条件,考虑对某些处于特殊条件的隧道设置1个变速车道,以缩小隧道出口与互通式立交出口之间的距离。分析结果表明,在设计速度为80 km/h的高速公路2级服务水平下,隧道出口处拓宽变速车道的长度不宜小于309 m,一般宜大于310m。在设计速度为60 km/h的山区高速公路隧道内拓宽变速车道的最小长度为203 m,一般应大于210 m。满足以上条件时,可以在隧道出口处设置变速车道以减少隧道出口与互通式立交之间的间距。  相似文献   

17.
针对公路建设中的道路互通式立交的特点,建立了互通式立交方案的评价指标体系。根据物元可拓学理论中的优度评价理论,提出了基于可拓学的道路互通式立交方案的优选方法。通过对立交方案各待评方案的优度值进行比较,合理选择出道路互通式立交方案,并通过实际工程证明了该方法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结合宿扬高速公路与扬州西北绕城高速公路交叉点处设置的扬州西枢纽互通式立交方案设计,研究互通式立交枢纽主线下穿既有道路设计方案的技术问题解决途径。根据互通式立交枢纽主线下穿既有道路设计方案中比较突出的区域排水、施工组织和对既有高速公路路基的影响等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可供类似互通式立交工程设计施工参考。  相似文献   

19.
介绍杜步互通式立交位置选择及型式确定,阐述了互通式立交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20.
蔺惠茹  乔翔 《东北公路》2000,23(3):3-7,38
本文简要地介绍了互通式立交设计及审查领域内一种直观方法,从新的角度对立交线形提出了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