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隧道衬砌裂损影响衬砌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并易引起渗漏水病害、基床病害和复合型病害等隧道病害,降低衬砌结构的耐久性和安全性.基于衬砌裂损的力学机理分析,将隧道衬砌混凝土裂缝发展过程分为6个阶段,给出每个阶段的状态描述,并针对引起衬砌裂损的隧道衬砌厚度不足及衬砌背后空洞两个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研究,分别利用隧道衬砌的拉、剪应力集中系数进行计算,明确不同围岩条件下隧道衬砌厚度不足或衬砌背后空洞等因素与衬砌内部应力集中程度之间的内在联系,为进一步建立依据隧道衬砌检测结果进行隧道衬砌状态评估的评估体系提供了量化基础.  相似文献   

2.
随着公路隧道的多年运营,会产生多种病害,其中隧道衬砌渗漏水病害较为常见。衬砌渗漏水病害会造成钢筋锈蚀、混凝土开裂、衬砌保护层厚度不足等问题,形成重大隐患,严重威胁公路隧道的使用功能以及安全性。以伊犁G217线K730+577玉希莫勒盖隧道提质升级改造项目为例,通过现场调查,结合现场检测结果,分析了公路隧道衬砌渗漏水病害的成因,介绍了隧道衬砌注浆技术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为今后的公路隧道衬砌渗漏水病害处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以辽宁省在役高速公路隧道为研究背景,结合现场实际检查工作,通过实地对隧道病害的调查和描述以及地质雷达、隧道断面仪等检查手段,分析目前寒区隧道的病害现状,详细描述隧道渗漏水、衬砌开裂、厚度不足等病害特征,同时总结隧道的修建年份、病害所处区域的围岩级别、衬砌厚度等物理因素对病害发展的影响。研究表明:目前寒区高速公路隧道的病害主要集中在衬砌的开裂、渗漏水、二衬厚度不足及围岩脱空等。衬砌的开裂及二衬厚度不足的现象存在于每个隧道,衬砌渗漏水的隧道达到64.5%。同时根据统计分析发现,衬砌病害受运营时间、围岩级别的影响明显。其检查分析结果为隧道后期的养护和维修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隧道病害是长期困扰我国交通运输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针对国道307、省道315、阳泉天子庙隧道中存在的隧道衬砌结构开裂、隧道水害、衬砌腐蚀、衬砌结构背后空洞和不密实等病害,分析其产生原因及致灾后果。提出了隧道病害的预防措施,从而提高衬砌结构的承载力、围岩自稳性、底板稳定性等。针对隧道不同的病害类型,提出了相应的处治措施,预防与治理相结合,对提高公路隧道安全性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某隧道的衬砌病害专项检查和验算分析,查明隧道衬砌病害的分布及程度,并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隧道典型断面的衬砌结构进行计算分析,验算衬砌结构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由于各种因素影响,国内大多数隧道衬砌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病害,诸如衬砌不密实、含有空洞、钢筋保护层厚度不足、钢筋外露等。其中,衬砌病害是隧道最常见的病害类型,对隧道结构稳定有重要的影响。考虑到实际工程中影响隧道衬砌结构稳定性的因素,利用地质雷达对隧道衬砌进行检测,对检测数据进行分析和高质量解译,并采集数据中的其他影响因素。通过提高隧道衬砌厚度和隧道衬砌缺陷的检测精度,准确定位隧道衬砌缺陷位置。  相似文献   

7.
运营隧道衬砌病害问题突出且处治困难,通过对某公路隧道衬砌病害产生原因进行多方面因素的分析,探明了隧道病害产生原因,并提出了针对性的临时加固措施,相关研究可为同类隧道病害处治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以拉滨铁路太平岭隧道为工程背景,分析了隧道衬砌开裂的成因、性质和特点,并根据不同程度的衬砌破坏情况,提出了整治衬砌开裂病害的原则、措施和施工方法,以期对类似既有铁路隧道衬砌开裂病害整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砌石衬砌隧道作为铁路线路上的重要工程,运营过程中受到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隧道内经常出现影响运营安全的衬砌病害。以成都局砌石衬砌病害资料为基础,统计分析砌石衬砌病害分布情况,根据层次分析法原理建立了砌石衬砌隧道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引入相对差异函数确定指标对各安全等级的隶属度,通过可变识别模型计算砌石衬砌隧道的安全评价值。通过对典型隧道进行评价表明,引入相对差异函数对砌石衬砌隧道安全进行评价是可行的,而且评价结果更加合理,可为砌石衬砌隧道的维护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针对寒区公路隧道在长期服役中产生的病害问题,采用地质雷达等方法进行检测,并通过整理、分析检测结果,评定隧道病害总体技术状况,详述隧道衬砌劣化、拱顶衬砌厚度不足、衬砌开裂及渗漏水等明显病害的检测与综合整治技术。提出两种病害综合整治方案,并比较方案的优缺点,重点论证三次衬砌方案的可行性,总结了一套较为系统的寒区公路隧道病害综合整治技术。施工方案安全可靠、效果良好,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公路隧道病害的检测、评价与综合整治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