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护拱法处理隧道塌方技术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隧道施工中塌方是常见的事故,塌方处理方案的关键是要安全、合理、经济.文章通过财神梁隧道塌方处理实例,从塌方原因分析、处理方案、变形监测等方面浅述了护拱法处理隧道塌方的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2.
郑西客专高桥隧道出口下穿既有南同蒲铁路段集成了特浅埋、大断面、新黄土、小角度下穿等技术难点,由于浅埋、新黄土隧道施工易发生较大变形甚至突然性塌方,为确保下穿段施工安全和既有线运营安全、同时保证隧道建设工期,通过技术经济比选,最终确定采用超前管棚+双层支护+台阶法方案。现场通过地表对既有线进行加固、洞内100 m长管棚超前支护和双层喷锚支护,以及仰拱快速封闭等技术手段,实现了采用台阶法安全、快速下穿通过既有铁路段的目的。文章介绍了方案比选情况和现场施工情况,对试验测试情况进行了总结分析,对大断面黄土隧道下穿既有铁路段采用双层支护台阶法的适用性进行了评价,并提出了其技术关键和相关注意事项,为类似工程提供了一种新的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3.
塌方是隧道施工中最常见的灾害之一,其防治工作一直是隧道建设安全性控制的重点。文章从隧道围岩变形、破坏和失稳的本质特征出发,结合典型事故案例统计,提出了将隧道塌方事故分为围岩失稳、结构失效和环境失调等三种类型;分别对其演化过程和形成机理进行了系统分析,指出了这三类安全事故与围岩活动特点及"支护-围岩"作用模式显著相关,并且分别发生在隧道掌子面及前方、掌子面后方二次衬砌施作前和隧道洞口浅埋段。最后提出应从地质保障工作、细化方案设计以及强化监测和施工管理等方面实行综合治理,才能避免恶性隧道塌方事故的发生,整体提升隧道施工的安全控制水平。  相似文献   

4.
西秦岭特长铁路隧道围岩地质构造复杂,断层较为发育,且处于高地应力区域,因此施工难度较大.在隧道通过断层破碎带施工过程中由于采用了超前地质预报、全程监控量测以及超前小导管预支护、帷幕注浆、三台阶爆破法等技术措施和施工工艺,取得了稳步掘进的效果,有效地防止了塌方等事故的发生,为断层破碎带施工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5.
对于下穿既有高速公路的超浅埋大断面铁路隧道的施工,其施工难点主要在于如何保证快速、安全地通过.在下穿沈海高速公路的笔架山铁路隧道工程中,通过采用优化的CRD 工法以及施工过程中的爆破震动控制、地表及洞内监测等安全控制措施来指导现场施工,既满足了进度要求,同时保证了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6.
为进一步提升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降低隧道工程塌方事故的发生率,基于公路工程桥梁隧道施工的难点,对隧道施工塌方事故的诸多成因进行分析,并针对不合理的施工设计、不合格的施工工艺、不遵循施工原则等常见隧道塌方事故的主要成因,提出隧道施工塌方事故防控措施分析,希望能够促进公路隧道项目整体质量的提升,助力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事业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公山隧道贯通段塌方处理技术的实例,从大断面隧道贯通段塌方的原因分析,介绍了隧道塌方的处理方案、施工工序等施工技术。由于本次隧道贯通段塌方的处理采取厂有效方案,保证了施工安全,处理过程中没有出现二次塌方和掉块现象,围岩和结构处于稳定状态,达到了预期的"安全、稳妥、保质、经济"的目的。其成果可供类似隧道的塌方处理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8.
隧道施工期地质超前预报技术的发展   总被引:49,自引:6,他引:43  
近年来,随着隧道施工技术的提高,对隧道施工期地质超前预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受地质勘察精度、经费等诸多条件的限制,设计与实际不符的情况屡有发生,由此造成的隧道洞内塌方、涌水、涌泥、涌砂、岩爆、瓦斯爆炸等灾害时有发生,给隧道施工造成极大的危害.隧道施工期地质超前预报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在回顾隧道施工期地质超前预报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的基础上,对隧道施工期地质超前预报技术的发展前景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9.
针对隧道施工中常遇到的塌方事故,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以永武高速公路龙井隧道塌方处理方案为例,重点介绍"土胎法"的应用。该法对处理地下水丰富、破碎的煤层地质围岩的隧道塌方有着操作方便、经济安全等优点,可为同类隧道塌方处理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0.
隧道施工监控量测与超前地质预报犹如钢丝上的舞蹈,稍一疏忽就有可能酿成大祸。在敏感的施工环节中,多次调整隧道开挖及支护参数以满足施工需要的情形屡见不鲜。它与超前地质预报一起,构成隧道施工中的重要环节。2011年7月18日4时30分,辽宁省大连市胜利路东段拓宽改造工程发生隧道塌方事故时,12名施工人员还在洞内施工,初步分析塌方原因为防空设施洞体坍塌,导致隧道底部支撑受力面整体塌陷。尽管被困人员最终获救,但如此幸运并非能够一直都降临,因对前方状况预计不足导致隧道事故的报道,仍旧频频见诸报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