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汽车的许多性能,如平顺性、操纵性、在不平路面上的平均车速与燃料经济性等,以及许多零部件的寿命都与由路面激起的振动有关。本文的主要目的是研究一种较全面的分析汽车承载系统的振动与动载荷的方法。近代动力学知识和汽车行驶路面的测量统计工作,使这种分析归结为寻求系统的各种频率特性。本文的主要内容是提供一种汽车振动与动载荷频率特性的分析计算法。这一方法使汽车振动与载荷的分析有较大的简化,然而它在原理上是“精确方法”而不是“近似方法”。因为  相似文献   

2.
张玉 《重型汽车》2006,(5):10-13
悬架是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把车体与车轴弹性地连接起来,并承受作用在车轮和车体之间的作用力,缓冲来自不平路面给车体传递的冲击载荷,衰减各种动载荷引起的车体振动。  相似文献   

3.
空气悬架大客车平顺性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空气弹簧具有变刚度特性,其固有振动频率要比钢板弹簧低得多,且不随汽车承载质量的变化而改变。安装有空气悬架的汽车车轮动载荷小,可以获得良好的行驶平顺性、操纵稳定性和行驶安全性,减小了高速行驶车辆对路面的破坏。空气悬架在汽车悬架系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以安装有空气悬架的大客车为研究对象,利用多体系统动力学原理建立空气弹簧大客车整车动力学仿真模型,并对其平顺性进行仿真研究。  相似文献   

4.
1前言牵引座是半挂牵引车的主要组成部件之一,是半挂牵引车与半挂车之间的连接装置,常称五轮,俗称鞍座。由于它起着承载、转向及连接牵引车与挂车的作用,因此,在半挂汽车的行驶过程中牵引座要承受垂直、纵向、横向多种静动载荷的作用,是半挂汽车极其重要的连接件与安全件。  相似文献   

5.
缓冲限位块的作用 悬架系统是轿车的重要部件,用来吸收汽车在高低不平的路面上行驶所产生的振动。它是提高车辆行驶平顺性和安全性、减轻动载荷对汽车零部件冲击的必要装置。它由螺旋弹簧、减振器和缓冲限位块三部分组成(见图1)  相似文献   

6.
车架作为汽车承载的主要部件,不仅承受各种载荷,包括各总成的质量、车箱的有效载荷及汽车行驶时所产生的各种力和力矩,同时作为整个汽车的基体,其使用寿命的长短决定了整个汽车寿命的长短。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汽车行驶平顺性受到悬架橡胶衬套的影响,依据Kelvin-Voigt橡胶衬套模型,采用虚拟坐标法,建立了包含橡胶衬套Kelvin-Voigt模型的6-DOF汽车振动模型。针对所建模型,采用线性滤波白噪声法建立前、后车轮路面激励模型,以C级随机路面激励为车辆振动系统输入,运用四阶Variable step length Runge-Kutta算法和傅里叶变换法对所建模型展开时域和频域仿真;分析匀速行驶工况下汽车座椅、车身、悬架动挠度及轮胎动载荷受到悬架橡胶衬套的影响;并将仿真结果与不包含橡胶衬套的6-DOF汽车振动模型相比较。仿真结果表明,在悬架系统中安装橡胶衬套确实能提升汽车行驶平顺性,增强轮胎接地性能。  相似文献   

8.
张鹏春 《重型汽车》2003,(3):13-14,17
汽车传动系统是一个多质点的弹性扭转振动系统,其载荷随汽车使用工况而变化,并承受冲击载荷,往往变速器一轴的载荷会超过发动机最大扭矩的3~3.5倍,超过离合器的静摩擦力矩的1.5~2倍。汽车行驶时,来自发动机和路面的干扰力及传动系构件转速变化产生的惯性力矩,都会引起传动系的扭振和载荷变化。即使在稳定工况下,传动系统也  相似文献   

9.
为缓和路面传递给车身的冲击,改善汽车行驶的平顺性和操作稳定性,文章建立了二自由度1/4车体半主动悬架非线性动力学模型,利用MATLAB模糊逻辑控制工具箱设计半主动悬架的模糊控制器,通过运用MATLAB/SIMULINK,对悬架系统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该控制方法能有效地降低车身垂直加速度、悬架的动挠度和车轮动载荷,提高了汽车的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杜鹏 《北京汽车》2010,(6):23-25
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经常会碰到路障或凹坑,这时会对车桥形成较大冲击。文中利用Simulink模拟汽车通过路障时的冲击信号,获得了在此激励下的动载荷。根据汽车振动及有限元理论,以某轻型货车的车桥为例,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LGOR,建立了车桥的有限元模型,并进行了瞬态响应分析,由此可以确定车桥上各点承受随时间变化的位移及应力的动态响应,从而完善了车桥的有限元动态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1.
汽车车轮有钢制车轮和铝制车轮。作为汽车上重要的安全件和外观件,汽车车轮承受着汽车和载物的质量作用到车轮上的压力,受到车辆在起动、制动时动态扭矩的作用,还承受汽车在行驶过程中转向、凹凸路面、路面障碍物冲击等来自不同方向动态载荷产生的不规则交变应力。出于对汽车在安全性、平稳性、操纵性、舒适性、节能、环保等方面的要求,对车轮就要求尺寸和形状精度高、动平衡好、疲劳强度高、[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朱华 《城市车辆》2009,(4):38-40
悬架系统是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汽车悬架系统是指连接车身和车轮之间全部零部件的总称,主要由弹簧、减震器和转向机构三大部分组成,其作用是传递作用车轮和车架之间的一切力和力矩,并且缓和由不平路面传给车架(或车身)的冲击载荷,衰减由此引起的承载系统的振动,以保证汽车的平顺行驶。  相似文献   

13.
针对轻型载货车的悬架设计,提出一种有效的设计方案。该方案包括弹性元件和阻尼元件的设计过程。同时对设计方案进行了仿真分析及台架试验,以检验方案的可靠性。汽车悬架系统作为保证车轮或车桥与汽车承载系统之间具有弹性联系并能传递载荷、缓和冲击、衰减振动以及调节汽车行驶中的车身位置的装置,对整车性能指标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电动轮车辆系统在路面-电磁双重激励下的振动特性,明确轮毂电机电磁激励对车辆行驶平顺性的影响规律,建立了基于刚性连接结构的轮毂驱动式电动汽车1/4的2-DOF垂向振动动力学模型;考虑路面激励的随机性以及电磁激励的分段周期性,得到了含随机性和周期性的复杂外激励模型;采用时域分析法,得到复杂外激励下电动轮车辆平顺性评价指标即车身加速度、悬架动挠度、轮胎动载荷时间历程图,并分析了电磁激励对电动轮汽车平顺性的作用规律。结果表明:轮毂电机电磁激励对各指标的影响程度依次为车身加速度>轮胎动载荷>悬架动挠度;在加速行驶工况下,速度越快电机激励振动冲击越大,对车辆的行驶平顺性和舒适性越为不利。  相似文献   

15.
正悬架是汽车上的一个重要总成,它将车身与车轮弹性地连接起来,两者保持恰当的几何关系。其主要任务是在车轮和车身之间传递所有的力和力矩,缓冲由路面不平传给车身的冲击载荷,衰减由此引起的承载系统的振动,隔离来自路面、轮胎输入的噪音,控制车轮运动轨迹。因此,悬架性能的优劣不仅决定了汽车乘坐舒适性(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还关系关系着汽车的动力性发挥,平均技术速度的的高低,特别还关系着承载系统和行驶系  相似文献   

16.
动力电池体积远大于传统的汽车零部件,电池上某一个点的运动状态无法代表其在车辆行驶过程中的实际运动状态。本文通过计算动力电池安装点载荷的自功率谱、伪损伤谱以及不同载荷谱间的频响函数,分析了动力电池不同安装点在实车行驶过程中位所受激励的差异性,找到了目前动力电池单轴振动试验的局限性,并通过试验发现六轴仿真振动可以较好地弥补该局限性。  相似文献   

17.
汽车用空气弹簧悬架系统综述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空气弹簧具有非线性弹性特性,可将其特性曲线设计成理想形状,安装有空气悬架的汽车振动频率低,车轮动载荷小,可以获得良好的行驶平顺性,操纵稳定性和行驶安全性,减小高速行驶车辆对路面的破坏,.空气悬架可以保持汽车车身高度不变,并可根据需要进行车身高度调节等特点,本文就汽车空气弹簧悬架的发展过程,空气悬架系统的特点,对整车和高速公路路面的影响,以及其结构模式和优缺点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基于参数自调整模糊控制方法对半主动空气悬架系统进行了仿真分析和试验验证.以某空气悬架大客车1/4车辆模型为仿真对象,设计了参数自调整的模糊控制器,并以随机路面为输入、悬架动行程为约束条件、簧载质量振动加速度和车轮动载荷为评价指标,对模型进行了计算机仿真,同时依据仿真模型设计了空气悬架试验台。仿真和试验结果表明,当汽车行驶工况变化时,引入参数自调整模糊控制方法可以有效降低簧载质量振动加速度和车轮动载荷。  相似文献   

19.
针对曾开发过的高速公路除障车进行了结构分析,就吊臂这一主要结构件,利用可靠性理论对其强度进行可靠性分析。在对吊臂进行可靠性分析过程中,除了借助传统的可靠性理论外,在对动载荷的确定上,利用了汽车平顺性理论;并且结合除障车的行驶路面情况,利用MATLAB对决定动载荷的振动加速度进行了仿真分析,使得计算结果更为真实可靠。  相似文献   

20.
王乾廷  车焕淼  周晓军  王庆爽 《汽车工程》2005,27(6):727-729,681
台架试验中车辆所承受载荷的模拟方法有3种情况:汽车承受的垂直载荷采用液压油缸通过杠杆沿载荷方向直接加载来模拟,对于变结构驱动桥垂向加载时施以当量载荷;车辆以最大牵引力行驶时用电流激励磁粉制动器加载模拟路面阻力矩;进行紧急制动时设计一飞轮,以其转动惯量模拟整车平动惯量。试验表明这些加载方式可以较准确地模拟车辆在实际道路上行驶时所承受的载荷,从而评价驱动桥的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