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提出了“提升本质安全水平”“完善交通安全生产体系”“强化交通应急救援能力”的要求。随着内河货物运输市场由陆路逐步转为水路的绿色发展趋势,内河水上运输船舶的迅速发展与海事安全监管及救助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导致发生水上交通事故的情况越来越复杂,一旦发生事故,对内河海事救援形式与救援力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结合内河海事水上交通安全监管及救助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安全监管及救助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析钱塘江中上游船舶交通事故应急救援资源配置中存在的问题,建立分配数学模型,运用遗传算法,选择水上应急储备的地址和救援物资,进而获得钱塘江中上游应急救援资源配置最优化的应急预案,为钱塘江中上游船舶交通事故应急救援资源配置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应急处置中心信息传递及交换对事故应急处理效果产生重要的影响,但已有水上交通事故应急处理中缺少对于救援时效决策指令流的量化及性能研究。针对上述情况,文章提出运用工作流模型优化水上应急处置传递中的问题,大大提升信息传递的实效性及准确性。本文以水上交通事故为研究对象,提出具有信息反馈的水上交通事故应急处置建模方式。随之,运用模型时间性能获取应急处理预估时间,并借助仿真实验对比分析传统应急救援与OTRM-NET在水上交通事故应急处理所用时间,并依托传递率定量表展现信息传递效能,通过模拟计算获得信息传递效能,从而为应急处置工作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4.
应急救援力量的制度改革,让中国的应急救援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了要健全国家应急体系、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坚决守护好人民群众的平安生活。高度重视海陆空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援能力建设,从传统的“各自为政”进步到建立一个统一指挥、跨区域调度、多种力量协同救援的多维度救援体系,成为了一个当前必须面对的课题。  相似文献   

5.
程明远 《水运管理》2021,(2):14-15,19
为加强海上应急救援能力,分析建设海洋强国背景下我国海上应急救援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强化决策指挥体系建设、完善海上救援法制法规、加强应急救援装备智能、推进国际合作搜救理念、打造高端专业救援队伍的海上应急救援工作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6.
机动式饱和潜水系统作为内陆深水应急救援的新型高技术装备,在我国建设领域的应用处于起步阶段。该类装备系统庞大且复杂,在内陆水域应用技术要求高、难度大,未形成完整的应急响应体系。针对内陆深水应急救援的需求和特点,以及机动式饱和潜水系统作业、快速响应等需求,深入研究多部门协同、快速应急响应体系的建设及流程,构建快速响应体系,估算系统应急响应时间,以期为机动式饱和潜水系统内陆深水应急救援工作提供总体解决方案,提高我国内陆水域应急救援保障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7.
水路交通应急体系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改进和完善我国水路交通应急体系建设,提高水路交通应急能力,通过评估我国水路交通应急管理现状,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水路交通应急体系框架和应急体系建设重点。  相似文献   

8.
水消简讯     
《水上消防》2006,(2):44-45
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在北京成立(本刊编辑部)2月21日,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在北京成立,以整合全国应急救援资源,提高国家应对重特大事故灾害的能力。“成立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把全国的应急救援资源组织起来,整合到一起,尽快形成健全完善、统一协调的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和工作机制,可以整体提高国家应对重特大事故灾害的能力,更好地适应加强安全生产的需要。”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毅中表示。目前,在矿山、消防、核工业、水上搜救、铁路、民航、国家电网等行业和领域,我国已初步建立了专业性应急救…  相似文献   

9.
当下对水运交通安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海上。针对内河的研究较少,值得注意的是,内河航运与其他海洋相比,具有明显的特点:航道环境复杂多变,气象条件相对简单,船舶流量密度大,船舶多样,通航水域受到限制。水上交通事故由于突发性、破坏性的爆发,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往往以生命和财产的安全为代价,还会造成严重的环境后果,制定完善而且有效的水上交通事故的应急响应标准,避免由于响应的不规范造成救援的混乱和时效性是处置水运交通事故的有效办法。因此,对于应急预案处置突发的水运交通事故的应急响应标准规范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张登 《水上消防》2024,(2):37-39
水域救援专业队是一支专门进行水上救援和搜救的专业队伍,其能力和表现对于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水域救援技术的不断发展,水域救援专业队的作用日益凸显,但由于其专业性强、训练周期长、救援任务繁重等原因,目前我国水域救援专业队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使得水域救援专业队的建设一直处于空白状态,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水域救援的发展。为进一步提高全社会应急救援能力,加快推进我国公共安全体系和应急管理体系现代化建设,水域救援专业队要建立健全水域救援专业队的评价体系显得尤为重要,并且有必要对其进行系统研究,以提高水域救援队的科学技术水平和实战能力。本文的目的是探讨如何建立一套有效的水域救援专业队评价体系,以推动该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1.
针对不利气象条件给公路交通畅通、运行安全、管养成本带来的不利影响,提出了不利天气条件下高速公路安全管理系统的构建思路、主要功能以及子系统构成。能够满足不利气象条件下的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需求的系统由六大子系统构成:道路气象环境监测系统、道路天气预报及影响评估系统、多信息融合的先进交通管理系统、智能信息发布系统、冬季道路养护决策支持系统及紧急救援系统。  相似文献   

12.
针对集装箱港区吞吐量增长给港区公路集疏运系统所带来的压力,研究公路交通量与集装箱公路集疏运量的关系。通过建立集装箱港区公路交通量的计算模式,并借助交通工程学的有关理论分析港口道路集疏运系统的适应性。本计算模式可指导集装箱港区公路集疏运系统的规划设计,保证集装箱港区公路集疏运系统的顺畅,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在Logit动态的基础上建立了收费和通行能力的联合控制模型,通过控制时变的道路收费水平和通行能力,优化交通流的演化轨迹,使交通系统达到最优。通过简单的算例,在Logit动态的基础上对道路中的交通流进行分析和预测,进而对车辆进行诱导,从而达到交通管理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张雨琴  周强 《水运工程》2012,(4):139-142
合理规划港区闸口通道数量和道路宽度是保证整个港区集疏运顺畅的关键因素。首先对码头闸口系统的作业特点和道路通行能力进行研究,定性分析并给出了闸口通道数量和道路通行能力相关参数的理论计算公式。然后利用计算机仿真技术,结合离散事件动态理论、排队论及交通流理论,建立了港区码头闸口通道数量及道路宽度仿真复合模型,并针对实际案例进行仿真试验研究。研究方法对提高港区规划设计水平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5.
针对城市道路交通存在的不确定性问题,提出将动态车辆调度问题置于时间依赖网络的思想,建立了包括车辆固定成本费用、路阻费用和违反时间窗约束费用在内的广义费用最小化数学模型,采用改进的蚁群算法进行优化求解。仿真实验表明,该方法充分利用了城市道路交通时变性所呈现的周期性特点,是运输与物流企业进行车辆调度时节约成本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为了应对快速城镇化发展中的城市交通问题,城市新型交通工具发展迅速。文中综述了国内外11种新型交通工具的关键技术和特性,包括城市轨道交通、地面交通及航空交通,考察新型交通工具在公路、铁路、航空等不同模式下的具体应用,并从资源环境约束、技术经济性能、系统服务性能、产业发展潜力等方面讨论新型交通工具的发展态势。提出多模式一体化综合交通系统发展的关键特征在于共享、畅达、绿色、公平。  相似文献   

17.
张丽  封学军 《水运工程》2007,(11):12-15
选择何种内陆运输模式对区域经济发展和集约型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出于循环经济与绿色交通的战略构想,从环境、经济、运输时间、便捷性、土地节约化利用、安全等方面对内河航运和公路运输进行综合比较分析,构建内陆运输模式选择的指标体系。引入模糊综合评价法对2种内陆运输模式进行综合评价,为内陆地区综合运输体系的构建提供参考。以江苏省南北向交通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对内河航运的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桂林市以区域交通枢纽为发展定位、建设国际旅游胜地为发展战略,未来将带来客货运量的稳步增长。针对由此对综合客货枢纽场站设施、运输服务所提出的更高需求,立足于桂林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旅游城市特色,从综合客运枢纽、货物集疏运中心、运输服务信息共享、运输组织模式、运输服务工作机制、运输服务标准规范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通过推进区域综合运输协同、城市内外交通协同、城乡客货运输协同,构建与桂林城市发展相适应的“衔接顺畅、服务优质、支撑有力、管理规范”的综合运输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9.
从内河交通污染事故的类型和特点、内河交通污染事故的原则和加强内河交通污染事故管理体系构建三个方面对内河交通污染事故管理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0.
孙立强  高惠瑛 《中国水运》2007,7(2):103-105
以青岛市市南区平面交叉口交通事故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和类型,鉴别了交通事故“黑点”,分析了“黑点”的道路特征,对比了道路交通事故与平面交叉口交通事故的特征,提出了在一定的条件下可将城市道路就近划为平面交叉口范围的观点,为平面交叉口的规划、设计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