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过15年的艰苦谈判,我国于2001年11月10日终于迈入了WTO的大门.根据协议,我国零部件关税在2006年降低到10%,同时取消国产化,汽车零部件企业将面临外国零部件大集团的巨大挑战.  相似文献   

2.
对我国汽车零部件工业现状和总体素质进行了分析,论证了目前我国汽车零部件工业是幼稚工业,在论述恢复我国关贸总协定缔约国地位对汽车零部件工业的影响中指出,从长远考虑复关是有益处的,但长期对汽车零部件工业会有冲击,市场占有率将会有所下降,部分企业将会自然破产,零部件产品结构调整将受到影响,同时,提出了我国汽车零部件工业应采取关税和非关税保护政策,以及强化汽车零部件工业发展的政策。  相似文献   

3.
步入新年,中国加入WTO正式启动之后,人们关注的热点之一,便是与汽车制造紧密相关的汽车零部件工业。众所周知,我国政府长期以来对本国汽车工业实施的保护政策将逐步撤消,最终企业可完全自主决定是否生产汽车,或是生产什么样的汽车,资本的结构可选择合资或独资。与此同时,零部件的关税也将降至10%。 今年,我国的汽车零部件关税平均下降了8%,由此更引发了国外零部件厂商对中国市场的热情,他们纷纷委托国内咨询公司,对中国配件市场作大型市场调查。有  相似文献   

4.
众所周知,中国应该是当今世界上汽车产品的需求和消费最后也是最大的市场,那么最大的现实和潜在的需求吸引了世界汽车工业的巨头纷纷登陆中国,展开激烈的竞争和蚕食,国内市场已经国际化这已是不争的事实了。代表中国汽车工业以及零部件工业的并非是免费的午餐,汽车零部件面临着生存的巨大压力,也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面对世界汽车业在中国的战略,特别是零部件巨头企业在中国的渗透策略,面对关税的调整、行业的重组等等诸多竞争因素的变化,中国汽车工业尤其是作为工们零部件业将如何应对,如何选择自己的生存与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5.
加入WTO给我国轿车工业带业的挑战、机遇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美、中欧就中国加入WTO达成协议,中国加入WTO已指日可待。因此,到2006年中国的轿车关税将由目前的80%-100%降到25%;进口配额以60亿元人民币为基数,每年增加15%,到2006年全部取消;在部分零部件关税将在2006年降至10%;并且也将允许外国公司提供汽车融资。中国汽车关税降低的过渡期正好是我国“十五”计划期间,也就是说在“十五”计划时期,随着我国加入WTO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作为幼稚工业的中国汽车工业特别是轿车工业将面临巨大的挑战,同时也面临诸多机遇。本文在分析中国轿车工业所面临的巨大挑战和机遇的基础上就政府和企业两个层次提出了关于我国轿车工业发展对策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有人说,中国进入WTO之后,汽车零部件关税降得太低,我说:不!汽车零部件关税并不是降得太低了,而必须在生产汽车的同时,从外国进口零部件,从而提高整车竞争力,最终目的是促进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 ——中国WTO首席谈判官 龙永图  相似文献   

7.
立安 《汽车与配件》2000,(46):12-13
有人说,中国进入WTO之后,汽车零部件关税降得太低,我说:不!汽车零部件关税并不是降得太低了,而必须在生产汽车的同时,从外国进口零部件,从而提高整车竞争力,最终目的是促进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 --中国WTO首席谈判官 龙永图  相似文献   

8.
入世后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加入WTO后,“幼稚”的汽车工业必然受到汽车跨国公司的冲击,与整车生产企业相比,汽车零部件企业存在厂家多,生产规模小、零部件产品通用性差,市场集中度不高,企业竞争力不强等问题,为了面对入世后的挑战,本文从关税、反倾销、知识产权等方面,分析并提出了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帅正梅 《时代汽车》2008,(2):106-107
随着跨国汽车企业在华投资和采购步伐的加快,我国的零部件企业迎来了巨大的市场空间。但随之而来的,有关零部件产品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方面的工作困难也日益突出,中国的汽车零部件产业将会面临怎样的一个局面?  相似文献   

10.
中国加入 WTO已经在望,庇护中国汽车工业多年的关税壁垒也将土崩瓦解,零部件关税将降低至10%,这自然会更加引起世界所有汽车强国的觊觎之心。中国汽车和汽车零部  相似文献   

11.
自上世纪80年代末:推出《轿车国产化关税优惠政策》以来,轿车零部件国产化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轿车国产化从40%~80%,一般只需3~4年时间。但在我国加入WTO后,由于国产化政策与WTO规则相悖,因此我国政府从2002年开始停止执行《轿车国产化关税优惠政策》,但又没有推出新的政策,因此,造成这三年来KD(SKD、CKD)组装成风,如KD组装风不遏止,将不利于我国汽车产品本地化生产,不利于促进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发展和技术进步,还会造成汽车生产企业之间严重不公平竞争,2005年2月28日,国家四部委出台《构成整车特征的汽车零部件进口管理办法》,并于2005年4月1日正式执行,将能很好遏制KD组装,使我国汽车工业走上平稳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2.
卷首语     
WTO后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让世人所惊叹,刚刚过去的2002年又是一个轿车产、销双丰收年。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2002年全国轿车(不包括MPV、SUV)产量逾112万辆,销量逾116万辆,整车市场的旺盛需求给零部件工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然而展望一下我国零部件企业的未来,依然任重而道远。2003年,汽车产品的关税将进一步下降,而且进口额度也将同比增加15%,国产零部件企业压力不小。本期“东方时评”对后WTO时期,我国汽车零  相似文献   

13.
冯刚琼 《世界汽车》2002,(11):25-26
1印度汽车产业政策的调整 1.1对外政策的调整 1954年,印度政府规定不允许外国跨国汽车公司插足印度汽车工业,对整车的进口关税曾高达350%,对进口汽车零部件也实行高关税.1986年,印度对进口汽车零部件的关税仍高达40%.  相似文献   

14.
一、复关对我国汽车零部件工业的影响 我国在恢复关贸总协定缔约国的地位之后,关税将逐步降低到发展中国家的一般水平,同时,非关税保护措施也将受到严格限制,这势必给我国汽车工业,尤其是零部件工业的发展带来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入世以来,伴随着中国汽车的“井喷式”增长,汽车零部件业也实现了持续快速增长,在中国汽车市场的巨大诱惑下,跨国汽车零部件企业争先恐后地来到中国以各种方式进行投资合作。特别是一些跨国汽车巨头在国外的零部件配套商,纷纷紧随合作伙伴的脚步进入中国。越来越多的汽车零部件跨国集团选择在中国建立其亚太地区总部,更严酷的竞争已经来到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家门口。富奥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坚持“制造精品部件、服务名牌整车”的企业宗旨,坚持“自主研发、自主发展”的原则,成为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综合竞争力排名百强之首。本刊将从2006年第7期开始对富奥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及其产品技术进行全面系列报道。  相似文献   

16.
我国汽车产业落实了加入WTO的各项承诺,汽车整车关税从69.2%下降到25%,汽车零部件关税从22.9%下降到10.4%.  相似文献   

17.
国内汽车作业的价值链正在向零部件领域转移,中国的汽车零部件产业正在形成一个比汽车整车产业还要大得多的市场。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伴随着汽车产业新的变化,世界汽车零部件产业也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近年来,在中国汽车市场的巨大诱惑下,跨国汽车零部件企业争先恐后地来到中国以各种方式进行投资合作,一些跨国汽车巨头在国外的零部件配套商也纷纷紧随合作伙伴的脚步进入中国,更严酷的竞争已经来到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的面前。汽车零部件企业如何洞察汽车零部件市场的发展趋势、适应汽车市场变化、准确定位与变换营销策略、灵活构建企业的市场拓展计划、实施有效的市场营销和渠道网络?日前,本刊就此对富奥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营销部张兴波部长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18.
忻文 《汽车与配件》2000,(48):17-17
汽车工业关税现状 目前,我国汽车关税税目共有165个,汽车相关税目99个。其中,轿车税率最高,为80%—100%;65个税目的整车平均税率为55.94%。关键零部件的最高税率为50%,100个税目的底盘和零部件的平均税率为27.81%;汽车总体平均税率为38.89%。从1992年起,我国政府连续几次大幅度降低汽车进口关税。  相似文献   

19.
信息·动态     
汽车零部件商机无限产业结构亟待调整业内人士指出,当前,我国汽车零部件领域面临着巨大的商机,但受产业结构不合理等因素的制约,这一领域的潜力尚未得到充分发挥。统计资料显示,2005年,我国汽车总产量超过550万辆,汽车零部件制造业销售收入超过5000亿元,同比增长18.67%,其中汽车零部件出口额高达152.35亿美元,同比增长75.11%。据业内人士预测,到2007年前,世界汽车巨头在低成本国家的零部件采购额将达到500亿美元,其中70%将来自中国,我国汽车零部件的生产和出口面临巨大商机。目前我国汽车零部件生产正在加速本土化进程。汽车零部件的出口由…  相似文献   

20.
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经过近20年的努力,随着整车企业的发展逐步成长为一个持续发展、潜力巨大的产业.我国汽车零部件不但能够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而且部分零部件产品已进入国际市场.本文通过对我国汽车零部件出口现状的分析,针对中国内资企业提出促进零部件扩大出口规模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