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勇 《汽车情报》2006,(27):30-34
进入2006年以来,我国SUV市场一改2005年的SUV市场变化多端、增速减缓的窘境,继2006年一季度我国SUV市场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成绩后,第二季度我国SUV市场又快马加鞭,继续谱写新的发展篇章。然而自从进入6月份以来,我国SUV市场的发展再次呈现扑朔迷离的状态,进入7月份、8月份情况更是如此。从1~8月份我国SUV市场的发展趋势来看,呈现高开低走的态势,由一季度的高速增长到三季度(截止到8月份)的负增长,说明我国SUV市场高速增长的时代已经过去,市场逐渐回归理性和平稳发展的态势。  相似文献   

2.
吴勇 《汽车情报》2006,(14):40-42
2005年的SUV市场变化多端,增速减缓,遭遇自“井喷”以来最大的挫折,以至于有人认为2006年将是我国SUV市场大洗牌的一年,SUV市场的发展将更加艰难。然而,进入2006年以来尤其是进入3月份,我国SUV市场的表现却令人精神振奋:无论是产量还是销量都出现了大幅度的增长。我国SUV市场出现了久违的“井喷”局面。  相似文献   

3.
吴勇 《汽车情报》2005,(21):27-29
原本定位于家庭第二辆车的SUV在我国经过几年的快速发展后,2005年上半年的SUV市场,却显露出了重重危机,发展速度一路下滑,SUV市场的发展呈现平稳和理性发展的趋势,依然以新产品扎堆上市、新的生产企业不断进入和旧款车竞相降价拉开序幕。2005年上半年SUV市场增添了更多的市场变数,悬念也更多,同时SUV生产企业也在度日如年。  相似文献   

4.
回玉梅 《汽车情报》2005,(23):24-26
我国SUV市场在经历了2002年、2003年的快速爆发式增长、2004年的调整后,进入2005年结束了SUV的黄金时期,销量全面下滑。受油价上涨、征收大排量车燃油税等众多不利因素影响,2005年SUV市场出现了萎缩,在主要国产SUV中,除了陆风、普拉多、本田CR-V外,上半年累计销量同比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而且降幅都比较大。2005年时间过半,现在对上半年SUV市场的运行特点进行一次大盘点。  相似文献   

5.
王威 《时代汽车》2007,(2):78-81
回顾过去的2006年车市,伴随着国内汽车市场的高歌猛进,中国SUV市场也小步跟是,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1-11月,中国国内SUV累计销量202972辆,与2005年全年201831辆的成绩相比,略有上升,经历了油价的持续攀升,汽车消费税不断调整以及排放要求越来越高等多重因素影响,2006年国内SUV市场遭遇了比往年更严历的考验与涤荡,目前国内SUV市场仍然在持续洗牌的过程中。[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2006年的国内车市已进入收官阶段。回顾2006年车市,伴随着国内汽车市场的高歌猛进,SUV市场也小步跟进。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1~11月,中国国内SUV累计  相似文献   

7.
陈庆 《汽车杂志》2007,(11):218-219
自从2003年面世以来,Infiniti FX已经在技术型的高级豪华SUV市场上占据了一席之地,在经过2006年的小改款之后继续以创新设计和前瞧科技引领北美豪华SUV市场。如今这款高性能SUV已进入中国市场,分别搭载3.5L和4.5L两种发动机,共计三个型号。  相似文献   

8.
柳柽  徐雨 《汽车杂志》2007,(9):110-112,I0003
于2002年面世的Volvo XC90,在推出之后迅速以7座豪华城市SIN创新的级距设定,确立了自身在豪华SUV市场上的地位,2006年推出小改款车型,今年再面向中国市场推出3.2运动版。[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吴勇 《汽车情报》2005,(11):21-23
一、2004年我国SUV市场回顾。原本定位于家庭第二辆车的SUV在我国经过几年的快速发展后.2004年的SUV市场,却显露出了重重危机,发展速度并没有外界想象得那么好,SUV市场呈现平稳和理性发展的趋势.依然以新产品扎堆上市和旧款车竞相降价拉开了序幕。2004年SUV市场与2003年的爆发性增长相比,增添了更多的市场变数,悬念也更多。  相似文献   

10.
杨再舜  刘元 《汽车情报》2004,(36):43-45
SUV市场在近几年经历了一番虚火之后,2004年显露出了重重危机,2005年将走入理性的轨道。不过众多厂商进入SUV领域的热情依然不减,尤其是家电行业的杀入,使得这一市场的竞争更趋复杂而激烈,进而市场更加细化。表现在价格逐渐向同配置的轿车靠拢,功能向实用化挺进。  相似文献   

11.
王红娟 《天津汽车》2005,(4):12-16,33
与2004年同期相比,2005年上半年的国内SUV市场仍表现为下降,但是下降的速度在逐渐放缓。SUV市场发展呈现出一些新特点,在政策环境和市场需求等因素的影响下,未来国内SUV呈现低油耗、高档化、城市化及柴油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姜湘南 《汽车情报》2005,(14):16-24
在国内乘用车“家族”中,相对于基本型乘用车和交叉型乘用车,运动型多功能车(SUV)和多功能车(MPV)无疑均属于“袖珍”小车一族,进入2005年,同为新潮车型的SUV和MPV的“命运”在中国汽车市场却是如此不同,MPV市场“高歌猛进”产销量同比增幅在30%以上,SUV市场“阵阵寒意”产销量同比下降超过两位数。  相似文献   

13.
市场真是变化无常,2005年,全国的SUV的增长率高达99%,销售量更是增长了200%,在销售奇迹和巨大的利润面前,众多企业纷纷投入到SUV的生产上来,截至目前,经济型SUV的这一细分市场领域已经挤进40多家生产企业。然而,SUV这件令人窒息的增长速度只持续到2004年初,2004年的第一季度,国产SUV的生产销售量同比增长了29.7%和34.9%,而2005年的前4个月,经济型SUV只比去年同期增长了6.8%,远远低于全国轿车70%的增长水平,大多数SUV生产企业面临步履维艰的境地。  相似文献   

14.
姜湘南 《汽车情报》2006,(20):25-34
2006年国内MPV行业风云突变,由2005年乘用车细分市场的销售增长率领头羊的“炙手可热”,到目前低于两驱SUV和轿车(基本型)发展速度,位居乘用车细分市场中游“回归自然”。这是基于外部政策和市场环境的变化,2006年以来,国际原油价格持续走高,不断创出历史新高,国家发改委在3月份和5月份连续两次上调油价,4月初新汽车消费税正式实施,对于大排量的MPV来说都构成重大利空。  相似文献   

15.
王晶 《上海汽车》2006,(10):30-34
1 2006年上半年中国汽车市场总体表现2006年是我国汽车产业实施“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也是汽车产业进入WTO后过渡期的开端。受年初一系列利好政策的影响,2005年市场持币待购所积累的汽车消费需求得到充分释放,中国汽车市场再度迎来了发展的春天。2006年上半年的汽车市场在200  相似文献   

16.
长空 《汽车导购》2006,(4):62-64
谈到国产经济型SUV市场,我们就不得不想到曾经在业内引起过轰动的长城合弗CUV,因为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它的出现开辟了经济型SUV走向自主创新,强调品质化的一条新路,其在体现自身优势的同时也给该市场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某些新的契机,而2005年11月面市的哈弗CUV B3,则是厂家强调这一路线的又一次尝试。  相似文献   

17.
姜湘南 《汽车情报》2007,(18):16-21
2007年国内SUV有两件大事引人关注:一、在国内乘用车细分市场,SUV特别是两驱SUV异军突起,成为市场表现最为出色的细分市场,1~5月份,国内SUV销售量为64358辆,同比增长高达39%,销售增长率位居国内乘用车各细分市场之首;二、即使是在2007年国内SUV行业产销两旺的大背景下,国内SUV企业依然痴心不改,坚定地走产品多元化之路,进军轿车市场的号角再次吹响。国内SUV企业多元化探索,福兮还是祸兮?  相似文献   

18.
小米 《汽车导购》2015,(11):34-40
新福特探险者 除了在中国市场全面推进SUV战略,引入更多的SUV车型外,对市场上现有的SUV产品进行更新换代,或是进行更有针对性的技术升级,以实现在所有细分市场都保持强大竞争力,也是福特未来几年会陆续开展的工作。继换代产品锐界之后,又一款当家主力车型探险者也迎来了一次重要的中期改款。  相似文献   

19.
吴勇 《汽车情报》2006,(12):35-38
2005年的SUV市场有着许多让人看不懂的现象。一方面,国产SUV整体形势严峻,多数SUV产品销售下滑明显,但进口SUV的销量却高歌猛进,同比增长近一倍,几乎与进口轿车平分秋色。另一方面,到了下半年,在许多企业还在感叹市场下滑时,市场却在悲观气氛中悄悄回升,从年初超过27%的负增长到10月7.5%的正增长。SUV正在回归其高品质、高性能、个性化的特征。这可能也正是低档SUV市场萎缩、企业加快产品升级,而中高档SUV份额快速上升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20.
史岩 《汽车情报》2005,(4):44-50
进入2002年,我国皮卡企业产销再度回升,呈现出了较为强劲的发展势头,其原因是皮卡厂家相继推出经济型SUV。2003年,经济型SUV活跃在中国汽车市场上,全国皮卡企业(含经济型SUV)销量169068辆,比2002年同期的118122辆增长43.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