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信息速递     
《汽车工程师》2012,(3):6-9
中消协建议强制执行车内空气评价指南近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副秘书长董祝礼建议,应将《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这一推荐性标准上升为国家强制性标准,以减少车内空气污染,保障司机和乘员的安全。随着国家环保部与国家质检总局联合发布的  相似文献   

2.
正日前,国家《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强制标准征求意见稿发布,这为新一年我国汽车行业绿色发展提出了挑战和机遇,此次征求意见稿有六大看点。看点一:由推荐性标准变为强制性标准国家环保部和国家质检总局组织在2010年发布实施的《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GB/T 27630-2011是一个推荐性的标准,不具备车内空气质量控制的强制力。新修订的国家《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征求意见稿)》将替代原来的推荐性标准,变身为国家强制性标准。  相似文献   

3.
《汽车实用技术》2013,(12):85-85
继《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去年出台之后,昨天,国家室内车内环境及环保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主任宋广生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现在车内空气质量标准已列入环保部明年的强制性标准制玎计划中,预计该强制标准将于2015年出台。  相似文献   

4.
<正>网传国家环保部将进一步修订完善《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GB/T 27630—2011),并将其上升为国家强制性标准。这意味着除了乘用车之外的车内空气质量,非但无相应标准出台,且被排除在环保部门和汽车行业管理部门的监管之外。我们不明白:在乘用车内空气质量日益受到关注的同时,对于包括公交汽车在内的商用车空气质量标准为什么不能同时提上议事日程呢?车内空气污染主要来自内饰件、座椅、海绵、塑料件、橡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汽车车内空气质量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为满足GB/T276300-2011《乘用车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对车内VOC限值的要求以及上汽降低整车挥发性有机物(VOC)的要求,本文以车内座椅聚氨酯发泡为研究对象,采用DOE全因子实验设计法和Minitab软件对座椅发泡工序进行了工艺优化,得到发泡聚氨酯座椅TVOC值与关键因子之间的回归方程和发泡工序优化的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6.
《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是我国首次发布关于乘用车内空气质量的标准,该《指南》一出,立刻引发了乘用车生产厂商和消费者的极大关注,  相似文献   

7.
文章综述了我国车内空气质量标准现状,包括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两个方面:行业标准为环境保护行业标准HJ/T 400-2007《车内挥发性有机物和醛酮类物质采样测定方法》和认证认可行业标准《汽车乘员舱内挥发性有机物和醛酮类物质动态采样测定方法》(征求意见稿);国家标准为国家推荐性标准GB/T 27630-2011《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和国家强制性标准GB 18352.6-2016《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六阶段)。在分析了各个标准中关于车内空气质量的技术内容后,文章得出结论:未来我国对车内空气质量的标准要求将逐步加严,政府管控力度将逐步加大,汽车企业需未雨绸缪,做好技术储备,不断提高汽车产品车内空气质量水平以满足国家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8.
新闻     
<正>Tü菜茵发布乘用车《车内空气质量自皮书》近年来,随着国内汽车工业的迅猛发展,乘用车普及率提高,车内空气质量也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2014年,TüV莱茵与深圳市消费者委员会开展了车内空气质量专项调查,并发布了《车内空气质量白皮书》。通过开展这一调查,TüV莱茵希望提高公众和制造商对车内空气质量的关注度.推动行业提升车内空气质量的标准要求。作为第三方检测检验和  相似文献   

9.
为保证整车车内空气质量满足国标GB/T27630-2011《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的要求,将整车VOC控制目标分解到内饰各个零部件。目前各主机厂常用的汽车内饰零部件VOC检测方法有德系车企的气候箱法和日系车企的采样袋法两大类,针对检测原理、检测对象、采样过程对2种不同的检测方法做重点介绍。  相似文献   

10.
通过探寻车内空气污染物的来源,详细阐述车内污染物浓度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而综合分析并提出乘用车车内空气质量的控制方法及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1.
为了保证整车车内的空气质量满足国家标准GB/T 27630《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的要求,需要对汽车内饰零部件及其材料的VOC含量进行检测和控制,这项检测工作主要包括采样和样品分析两个步骤。目前常用的汽车内饰零部件及其材料VOC含量分析的采样方法有5种,即采样袋法、检测舱法、顶空法、热解析法和甲醛挥发法。主要介绍了这5种采样方法的检测对象、采样过程、应用范围、特点和使用成本等内容。  相似文献   

12.
文章主要论述了乘用车内空气质量的重要性以及车内污染物主要来源。同时基于某款车型分析了温湿度、车内装饰件及车内通风情况对车内挥发性有机物浓度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预防以及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13.
为更好地改善车内空气质量水平,参考车内空气质量国家标准,基于模糊数学原理,通过确定模糊隶属函数、隶属度矩阵、模糊权重集,客观判断一组车内空气质量的等级,并通过模拟数据验证了结果分布,结果表明,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可排除主观人为误差,客观合理地评价车内空气质量的等级。  相似文献   

14.
重庆车辆检测研究院(国家客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汽车车内空气质量检测试验室,是通过CNAS认可的专业试验室,主要开展客车、校车以及乘用车的车内空气质量检测,还可以按照企业标准及试验方法进行相关检测工作。试验室拥有从美国安捷伦公司进口的7890A-5975E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SY-8100高效液相色谱仪、紫外  相似文献   

15.
<正>由彼牧汽车(BⅡMOAUTO)主办,北京市质检院、国家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北京)、工信部电子第五研究所联合主办的第六届彼牧中国车内环境论坛在上海召开。论坛上,专家学者纷纷针对乘用车车内空气质量的现状、乘用车车内空气质量强制性标准修订的最新进展、以及解决方案等相关问题展开了全方位讨论。日前,由彼牧汽车主办,北京市质检院、国家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北京)、工信部电子第五研究所联合主办的第六届彼牧中国车内环境论坛在上海召开。此次论坛聚集了200多名来自环保部、工信部、国家质检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中汽中心、北汽研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汽车车内气味评价的方法和原理,分析了影响气味评价的因素。说明了汽车车内气味评价是提高和改善车内空气质量的重要手段和方向。  相似文献   

17.
王文 《汽车维修》2004,(8):59-59
近来,车内空气质量问题逐渐成为媒体和广大车友关注的焦点,有关车内空气质量的各种说法也纷至沓来,令广大车主心存顾忌。日前,有关部门对北京市部分车辆的车内空气质量进行了检测,检测结果显示,绝大部分新车的车内空气质量都不合格。此外,检测结果还证实,一直受人们高度关注的甲  相似文献   

18.
主要介绍汽车所处环境对车内VOC(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影响,对车辆在不同静止时间、不同光照条件下车内VOC的不同进行对比研究,探索汽车所处环境对车内VOC的影响,从而更科学、客观地评价车内空气质量,对车内空气质量问题给出应对策略。对日常人们使用汽车的状态进行模拟,进行车内VOC数据测试,对比分析模拟测试方法与国标测试方法的差异,规范人们对车内VOC的正确认识,为提高车内空气质量研究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19.
通过主要内饰件VOC及气味的释放推算量化整车的水平,以实现车内空气质量达标及气味品质提升的目的。采用1 m3试验舱对某车型的主要内饰件VOC以及气味进行测试,并用整车试验舱对新装配内饰件后的整车进行验证测试,以8种典型目标物定量分析以及主要气味性物质进行定性分析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由主要的内饰件VOC的释放水平总趋势与车内空气质量高度吻合,而且主要内饰件的气味水平也与整车的气味保持一致;建立了内饰件VOC及气味对整车的空气质量贡献的数据模型,对预测并改进整车的车内空气质量水平的工作提供指导。另外结合2019年C-ECAP的评价规程对2款车的车内空气质量进行了评价计算。  相似文献   

20.
《汽车知识》2014,(10):14-14
<正>我国第一个由第三方权威平台发起的国家级车内空气质量评价项目,将对车内空气质量进行检测和认证,并定期发布检测结果8月26日,中国质量认证中心、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机械行业分会,以及中国电工技术学会、汽车知识杂志社和寰球时代汽车投资管理(北京)有限公司五家单位强强联手,在上海共同召开了车内空气质量评价工作会议,奔驰、宝马、大众、丰田、通用、日产、沃尔沃、捷豹路虎、克莱斯勒、一汽、东风、上汽、长安、北汽、奇瑞、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