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船体型线的单根光顺问题,在船体数学放样中是一个比较关键的问题。国内外使用的单根光顺方法甚多。几年来,我厂和山东大学组成的船体数学放样小组,分析了国内外常用的单根光顺方法的优点和不足之处,提出了“圆率序列”光顺的思想。我们根据近年来船体数学放样的实践,采用圆率序列光顺方法,得出了型值点坏点的修改方法,编制了单根型值点光顺程序,在三向光顺中使用。在我厂近十艘船的生产使用中,收到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
第三章三向光顺§1 三向光顺的基本任务手工实尺放样,首先是根据设计型值,在放样间地板上,以1:1的比例,对纵剖面、水线面、横剖面的线型进行三向光顺;然后画出三向光顺后的横剖面肋骨线型图;最后进行外板展开、结构放样等工作。这种放样,工作量很大,而且周期长,还要耗费大量木材。数学放样则是根据原设计型值,对横剖面、水线面、纵剖面上的各族型线,利用电子计算机进行光顺计算,使每根型线在三个面上的“投影”相吻合,或使其误差缩小到一定的允许范围。总的来说,三向光顺的基本任务是,计算三向光顺的站线型值,计算横剖面肋骨线型值,建立肋  相似文献   

3.
在应用电子计算机进行型线光顺的情况下,在设计阶段重新划分以后,将型线光顺提前在初步设计阶段进行,可以加快船舶设计和施工的进度,以及提高设计质量和施工的经济效益。以往,设计单位所提供的船体型值数据(包括肋骨线型图)需要在工厂生产时进行实尺放样,重新修正。这在过去是无可非议的。  相似文献   

4.
一、前言早在六十年代,国内外就开始了对船舶曲面光顺的研究。至七十年代初,国内已有近十种光顺方法。目前,各单位所使用的几种光顺方法的效果一般尚好,但有时在光顺过程中还需要反复绘图观察、局部开窗放大、图象显示和肋骨详细光顺等步骤,计算结果在1:1样台上放样时还无法避免局部修改。尤为严重的是由于需要修改,加之手工放样偏离型值大,使  相似文献   

5.
在造船工艺发展史上,船体线型光顺最早是在地板上用手工放样,现代大都是用计算机模拟手工放样的计算船体线型,用计算机计算线型光顺究竟起源于什么时候,由谁提出已无法考证。粗略地算起来应是在六十年代兴起,当时是作为方法研究,七十年代形成算法并开始付诸实船,八十年代集成系统显示图形和具有了可操作性。九十年代出现了三维立体图形和在统一平台上实现图形数据之间的交互,并且和设计系统、建造系统都连通了接口。  相似文献   

6.
对目前船体线型光顺三种主要方法进行了比较。从船体线型光顺现状和用户的要求统一起来考虑,提出光顺软件可以在无人频繁干预的情况下全程运行完成光顺,以避免线型光顺软件目前所呈现的无序操作和结果的多变性。在对样条曲线和光顺手段进行线性化处理后,运用确定型有穷自动机(DFA)和图灵机(TM)的数学模型描述方式提出自动光顺机的设想和实现方法--一个面向放样工操作的船体线型自动光顺软件。  相似文献   

7.
关于曲线光顺性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数学放样和光顺自动化的角度出发,分析了一个经典的光顺定义的优缺点,并在此基础上得到了改进的定义,同时应用改进的定义导出了船舶线型自动光顺时应遵循的光顺准则。  相似文献   

8.
咸屹  聂文天 《江苏船舶》2009,26(4):43-44
随着CAD/CAM技术的发展,用计算机进行船舶型线光顺,即数学放样(以下简称数放),已成为船厂的主要放样手段。近年来,计算机放样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国内外关于这方面的软件有很多。本文以实际生产的150t冷藏船为例,从定义格子线、甲板线、空间线,特殊点和艏圆弧的处理等方面介绍了HD—SHM2000船体线型系统的关键点。  相似文献   

9.
船舶数学放样这项新工艺新技术,对于实现造船生产自动化,多快好省地建造船舶具有重要的意义。自1967年起,全国许多船厂、院校、研究所陆续开展了对船舶数学放样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不少成绩。我们根据自己的研究实践,并汲取兄弟研究组的经验,以及引用了部分可供借鉴的国外资料,编写了这篇文章,供奋战在造船工业战线上的有关人员参考。本文着重叙述了单根曲线光顺、三向光顺及外板展开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错误之处,请同志们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0.
微机船体建造系统(以下简称“系统”)技术评审,于1987年5月在安徽省芜湖市顺利通过. 该“系统”是由芜湖造船厂和中船总公司应用软件开发中心联合研制的. 该系统是建立在IBM-PC/XT微机及其兼容机上的一个应用软件集成系统.整个系统包括型线光顺子系统、外板展开子系统和结构计算子系统三大部分.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完成船体型线光顺(含艏艉柱光顺处理)、外板展开、船体结构零件生成和套料,以及提供光顺的船体理论站线型值和型线图、肋骨型值表和肋骨型线图、外板号料图、外板与结构零件套料图以及数控切割纸带等.  相似文献   

11.
甲板线型放样工艺在《船体放样工艺》、《船体建造工艺》、《小型船舶设计与制造》等书中都有较详细的介绍。其共同点都是先光顺甲板边线,后光顺甲板中心线。由于其方法与甲板曲面形成的固有规律不一致,所以在实际放样时存在着许多问题。例如,甲板中心线在艏艉常出现下垂现象;甲板边线光顺后,甲板中心线不光顺,而又回头修改甲板边线,要如此反复多次。  相似文献   

12.
曲线曲面光顺是CAGD/CAD研究重点,常用光顺方法有选点法和优化法。首先对光顺进行分类定义,提出了数学光顺、物理光顺和功能光顺的概念。其次,由于小波变换的优良特性,针对船舶型线的特点,引入NURBS的K次有理基函数作为小波尺度函数,利用小波变换对船体型线(半宽水线)进行了光顺,实现了曲线的数据压缩和光顺的目的。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合理性已被实验证明。  相似文献   

13.
杨磊  刘卫斌 《中国水运》2006,4(4):20-22
在简述Visual Basic 6.0 软件开发程序和Pro/Engineer 3D CAD/CAM 系统软件的基础上,阐述了利用这两个工具编制计算机辅助玻璃钢游艇设计系统的过程.该系统可以通过输入设计新船的主尺度及部分型值要素,通过光顺计算取得到新船的型值表,并利用Pro/Engineer 进行船体型线的三维建模.最后提出船舶CAD软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基于XML的船舶型值表表达标准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船舶行业的发展需要船舶信息标准,但已有船舶标准中信息标准极少.以船舶型值表作为例子,阐述了使用XML来制定船舶信息标准的过程和优势;分析了已有型值表表达方式的缺点,研究了型值表的标准化途径,以及标准制定的原则;提出信息标准的制定应该实现人与计算机之间的和谐,给出了一种简洁易懂的型值表XML表达格式,并用程序演示了这种格式的优点.新的XML型值表适应计算机软件的最新发展,摆脱了旧有型值表的束缚,可以包含更多的数据,并且是可扩展的.  相似文献   

15.
基于Beta样条的船体型线交互设计系统的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锦昌  李冰  梁利东 《造船技术》2001,(2):14-16,28
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Beta样条的船体型线交互设计系统。系统模拟手工设计过程,从型值表中自动读取型值并自动生在船体型线,曲线光顺性判别方法直观方便,图形输出方面可自动实现与Auto-CAD的DXF文件接口。  相似文献   

16.
李遵伟  王艳龙  王侨  王桂云 《船舶工程》2015,37(S1):216-219
本文提出基于Maxsurf二次开发的船体型值表建立方法,利用Maxsurf完成型线设计后,需要导出船体型值表。利用VB.NET作为程序设计语言,Microsoft Access作为数据库对Maxsurf Modeler模块进行二次开发从而得到型值表,通过实例证明该方法是可行的、快捷的。  相似文献   

17.
用最优化计算方法进行核潜艇型线光顺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核潜艇型线光顺设计问题的数学分析,建立了核潜艇型线光顺设计问题的数学模型,提出了用约束最优化计算方法进行核潜艇型线优化设计,并通过混合罚函数法和增广Lagrange乘法子现任中最优化计算方法的对比,验证了增广Lagange乘子法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8.
采用深度卷积生成对抗网络方法获得的船型样本数据存在显著的噪声,表现为船型表面凹凸不平、曲面放样品质低下等。论文对生成对抗网络输出的船型设计了后处理流程并编写计算程序,实现了生成模型的降噪、光顺、修正和切割等操作,显著提升了输出的船型曲面的质量,改善了生成对抗网络方法在船型设计中的应用性,为船型智能设计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9.
本文提出了一种光顺分布在非方拓扑网格上离散数据点的方法。所有曲线都用非均匀三次B样条曲线表达,光顺的准则是使网格曲线和连接数据点弹簧的能量取极小。曲面可以通过插值网格曲线得到。本文还给出了一个船舶曲面光顺的例子。  相似文献   

20.
型线放样是船舶建造周期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阶段,在满足标准化船型的前提下,随着船东对订造船舶个性化需求的增加,要求变更设计现象较多,采用更加高效、准确、科学的型线放样检验新技术手段日益紧迫。本文介绍了将最新发布的《内河船舶计算系统2016》三维建模功能应用在型线放样检验工作中,结合新形势,计算系统最新三维建模功能的特点以及目前现状存在的难题,证明该系统的应用能对变更设计型线现象所导致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及时地定量分析,使得检验工作更为高效,从而加强船检部门的监管职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