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介绍了出口瑞典的17600dwt多用途散货船舱盖系统的结构特点和各项性能指标,特别是该舱盖系统的基本结构、舱盖尺寸、功能及液压系统。该舱盖系统是由折叠式露天甲板舱盖、吊式二甲板舱盖、吊离式贮盖舱舱盖、吊式抓斗舱舱盖四部分组成,其特点是每一货舱设有可移动的二甲板,此二甲板板舱盖可用克令吊吊离,并且可堆放在横舱壁内或相互叠放在一起,充分利用了横舱壁内的空间,可以实现多品种少批量干散货的装载,同时还能携带集装箱,具有很大的灵活性,是目前中小型造船企业着重开发的产品。  相似文献   

2.
机舱是船舶主要机电设备集中地和主要动力部位,位于船楼的底部,工作环境恶劣,有着大量的运转部件和电器设备,具有封闭空间大、结构复杂、可燃物质多等特性。本文采用属于场模拟层次的大涡模拟(Large Eddy Simulation)技术,利用CFD软件FDS(Fire Dynamics Simulator)对某全回转拖船的机舱在舱门开启情形下的速度场分布进行模拟研究,为机舱内设备布置、通风系统的改善及人员安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以琼州海峡过海通道建设为背景,在对国内外过海方案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一种新的设计方案——潜浮式倒悬索跨海大桥,其基础为普通桩基和承台,承台以上为倒悬索系统,主梁是位于水下数十米的水密舱,置于索承系统之上,形成倒悬索结构形式.行车道位于水密舱内.水密舱自重略小于浮力,通过倒悬索上的拉杆将水密舱拉到水下.探索了潜浮式倒悬索桥设计方案,讨论了方案的特点和技术难点.  相似文献   

4.
针对舰艇舱室火灾种类多,危险度高,蔓延迅速,限制困难等特点,文中从有向图的原理和舰艇舱室结构特点出发,构建舰艇舱室有向图物理模型,建立舱室有向图矩阵数学表示,利用火灾学基本原理,按照回路内压力、温度平衡,建立舰艇舱室火灾蔓延数学模型,结合实例进行数值仿真计算.结果表明,舱室温度变化趋势符合外部条件影响,而且数值上和区域模拟软件CFAST计算误差不大,提出的方法适用于舰艇火灾蔓延规律研究.  相似文献   

5.
厚壁混凝土箱梁施工过程中的温度应力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在施工过程中厚壁混凝土箱梁产生的温度应力比较大,因此有必要对厚壁混凝土箱梁的温度应力进行分析研究.应用大型有限元分析程序ANSYS对兰州新城黄河大桥3#块箱梁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温度场进行分析,并与测试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建立的有限元模型可以较好的仿真实际混凝土温度场.最后,对温度应力进行了仿真分析,提出了建议,可以为厚壁混凝土箱梁的施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结合南京纬三路隧道工程,从始发端头地质条件、洞门密封环结构、始发基座与反力架结构尺寸等方面,系统地阐述了始发建舱风险、泥水盾构始发建舱压力确定、泥浆配制参数与建舱施工流程,为大直径泥水盾构始发建舱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7.
岩石孑L洞试件变形破坏的电测法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剪切裂纹(breakoutorspal|ing)是硬岩地下洞室开挖损伤区的主要破裂形式,对实际岩体工程的稳定性起到了控制作用.选取了粉砂岩圆孔试件进行了双向不等压加载,采用贴应变片的电测法作为监测手段,对剪切裂纹形成演化规律及进一步诱发的破坏形式进行了实验研究.得到了试件表面观测点应力演化规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不等压条件下剪切裂纹的发生机理:不等压下脆性硬岩洞壁不容易破坏,但当加载到一定水平时,破坏很突然,并迅速诱发了“V”形区;孔壁附近发生的是剪切破坏,孔壁深处发生的是拉剪复合型的破坏.  相似文献   

8.
工程车辆散热器模块散热性能数值仿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了解工程车辆散热器模块在不同工况下的性能变化规律,保证其工作稳定性,结合工程车辆的原始资料,在UG NX7.0软件中建立动力舱的三维物理模型.用热交换模型表征车辆散热器模块,采用CFD数值方法对虚拟风洞内的动力舱模型进行仿真,对各工况下散热器模块散热性能进行分析,并进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各工况下散热器内部热交换过程均呈现梯度变化;随着回流热空气温度升高,散热器的工作效率逐步降低.当其效率不能满足整车需要时,整车会出现系统过热以及工作性能不稳定现象.对比仿真与实验数据,两者误差在2.83%~4.07%之间.  相似文献   

9.
回转型空气弹簧设计、仿真及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回转型空气弹簧设计计算的方法,采用MTS810试验机以及落锤冲击机对空气弹簧的性能特性进行了实验测试,设计计算及仿真计算结果和实验结果吻合较好.实验结果表明设计计算方法简单、准确,建立的Marc非线性有限元计算模型能够准确地模拟空气弹簧的特点,可用于空气弹簧地工程设计计算.空气弹簧冲击刚度有限元仿真计算及实验测试的方法可用于隔振元件冲击刚度计算与实验测试.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波卡轮进行了货舱区域空舱内通风系统除尘装置设计和机舱区域通风系统除尘装置设计。通过对"波卡轮(BOCA GRANDEⅡ)"轮加装通风系统除尘装置设计工程的使用情况看,其性能满足施工的要求,其改装工程为今后进行类似设计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选取85 m多用途海洋工程船在航行工况下,选取了在主机85%MCR、100%MCR下进行了船舶舱室噪声测量.总结海洋工程船在每种工况下的噪声分布特点、声压级强度、舱室是否超标、船员噪声暴露等级是否符合规范以及找出每种工况下造成舱室超标的具体频率范围及声源种类.最后,通过研究各种主要设备的降噪措施及控制技术的发展趋势,提出海洋工程船噪声控制由被动降噪转变为主动降噪的声学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12.
采用联合仿真方法实现了飞机环境控制系统对座舱环境的调节, 建立了飞机环境控制系统到座舱环境闭环仿真模型, 研究了考虑再循环风时不同送风形式对引气污染物在座舱内乘客呼吸区域传播的影响; 以B737-200座舱模型为研究对象, 分析了引气污染发生时相同供气量与不同再循环风比例下, 天花板送风、侧壁送风、混合送风下污染物在呼吸区的分布情况。研究结果表明: 在污染物进入座舱阶段, 不同送风形式与再循环风比例下不同位置污染物浓度存在差异, 天花板送风形式下污染物浓度较大; 再循环风比例每增加20%, 混合送风、侧壁送风、天花板送风形式下污染物浓度分别降低约18.9%、20.6%、15.6%, 侧壁送风形式下污染物浓度降低最多; 在污染物排除阶段, 侧壁送风形式相较于混合送风和天花板送风形式下排污效率分别提升约42.6%和38.7%;采用混合送风或天花板送风形式时, 随着再循环风比例的增加, 排污效率显著提升, 再循环风比例每增加20%, 混合送风和天花板送风排污效率分别提高约10.7%和7.7%;侧壁送风形式下随着再循环风比例的增加, 排污效率无明显提升, 在较高再循环风比例仍可保持最好的排污效率, 能够实现污染物排除和节能的双重优化。可见, 飞机座舱引气污染事件发生时在不改变送风量情况下采用侧壁送风形式和高再循环风比例可以使污染物危害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船舶舱室封舱灭火的研究,指出影响船舶舱室封舱灭火效果的决定性因素是舱内的温度和氧气浓度,并针对船舶舱室封舱灭火可能出现的危险情况,提出采取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根据近年来高速列车气动噪声相关研究,从试验研究、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方面介绍了当前高速列车气动噪声研究现状和研究成果,分析了高速列车气动噪声源分布和产生机理,探讨了高速列车关键区域气动噪声降噪措施,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研究结果表明:高速列车运行产生的气动噪声主要声源为几何体表面偶极子声源,分布在转向架、受电弓、车厢连接处...  相似文献   

15.
针对已有在悬架系统中研究油压减振器动力学模型的局限性,提出了一种分析减振器系统动力学问题的新方法.以KONI减振器为例,建立了KONI减振器系统动力学的模型,并对其进行了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表明,经过一段时间后,系统振动幅值逐渐衰减并趋于稳态,与输入激励在频率上一致.本文的结果可作为减振器改进和设计的理论依据,对于分析车辆运行平顺性具有指导意义,对于进一步分析和设计减振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了抑制切换过程电流和转矩冲击,提出了一种基于特定次谐波消除脉宽调制(SHEPWM)的多模式调制平滑切换算法. 根据SHEPWM算法的基本原理分析了相电压波形谐波分布情况;基于异步电机等效电路模型得到不同开关角个数下各次电流谐波幅值和调制度的关系;将切换过程抽象为电流基波及各次谐波的一阶暂态响应过程,建立了切换过程的数学模型,从电路原理的角度分析了切换冲击的产生机理;基于RT-LAB半实物实验平台对两种切换算法进行了硬件在环半实物试验对比. 研究结果表明:谐波幅值突变是造成转矩冲击的原因,在相电压基波相位π/2和3π/2处切换谐波电流幅值不发生变化,相电流可以平滑过渡;三相无法同时满足相位为π/2或3π/2的条件,因此分别在相电压基波相位π/2和3π/2处切换,切换过程电流和转矩冲击得到有效抑制.   相似文献   

17.
绕方柱流速度场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有限差分法 ,对雷诺数为 2 .2× 10 4 的三维绕方柱流的速度场进行了大涡模拟。运用时间分裂控制(Split Operator)法 ,将N S方程分为对流步、扩散步和传播步。对Smagorinsky假设在近壁区的发散问题用两层模型而非通常采用的WallDampingFunction进行处理。对流项用迎风 中心差分格式模拟 ,压力方程用SOR法迭代求解。计算得到的沿对称线的时均顺流向速度的计算结果与文献上的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 ,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8.
When diaphragm wall is used as the permanent vertical bearing structure,design standard of the bored pile adopted has to induce the risk or iste. The vertical load transfer mechanism and bearing capacity of the diaphragm wall are examined by a field testing program at the site in Shanghai soft clays. Test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diaphragm wall almost behaves as a rigid body under the vertical load. It induces that the skin friction and the toe resistance of the wall develop simultaneously. The skin fricti...  相似文献   

19.
CRH3型动车组设备舱温度分布和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定动车组设备舱通风散热性能,对列车在环境温度为35~-25℃下运行时,设备舱内空气流动以及传热进行仿真分析,获得牵引变流器表面温度随不同环境温度的变化规律,这为车下设备的合理布局和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土压平衡盾构隧道引起的地表沉降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盾构法作为地铁隧道施工的一种主要施工方法已在我国得到广泛的应用,由施工引起的地层移动和地表沉降是盾构隧道设计和施工中备受关注的问题。以广州地铁3号线某盾构区间隧道为研究对象,运用三维有限差分法对盾构施工过程中影响地面沉降的因素——土舱压力、盾尾注浆压力和地层损失率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可得出结论:影响盾构隧道地表沉降最大的因素为地层损失和注浆压力,增大土舱压力对降低隧道地表沉降的作用非常有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