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由于方向盘遮挡驾驶员的观察视线,行车中形成仪表板盲区,影响驾驶员的判断和操作.文中运用汽车人体工程学中驾驶员眼椭圆,通过作图法,分别求出方向盘轮缘、轮毂和轮辐在仪表板上形成的盲区,最后确定由方向盘形成的盲区,为合理布置汽车仪表板上的仪表和显示装置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作为现代汽车内部最大、最复杂且可视的零部件之一的汽车仪表板(IP),将在近期成为新的、主要的内部设计焦点。同汽车的其它零部件一样,汽车仪表板也正经历着一场新的由安全、节油、环保、舒适等综合因素推动的变革。 在这场变革中,有如下几个趋势十分明显: 1.简化设计 汽车仪表板越来越复杂,因为汽车的仪表越来越多。但是,汽车仪表板的设计者们在充分满足汽车性能要求的同时,又必须满足汽车工业降低成本的总要求。一项研究表明,在1996年汽车设计工程师中还只有37%的人  相似文献   

3.
赵德虎  张珍  祁斌  方波 《北京汽车》2018,(3):4-6,17
驾驶员视野是汽车研发人机工程中视野布置设计的核心,组合仪表的视野布置校核又是驾驶员视野布置设计的重点。组合仪表是人与车信息交流的中心,关系到人、车的安全,影响车辆的使用,是驾驶员掌握信息,并采取下一步动作的基础;因此组合仪表视野在人机工程布置设计时必须重点关注和校核。通过对某越野车仪表台组合仪表的视野进行校核分析,对组合仪表炮筒的设计提出修改意见,并进行修正,满足驾驶员的使用要求。在理论数据校核过程中,需要多轮反复修改才能达到最终的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4.
四平市仪表厂是1966年建厂并投产的汽车仪表专业化生产厂。现有职2121000余名,其中工程技术人员60余名。全厂占地面积10万平方米,厂房面积2.5万平方米。生产产品有解放牌汽车仪表板总成、轿车仪表板总成、汽车软轴等21个品种83个规格。汽车仪表、软轴等产品多年来一直为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配套。该厂生产的四仪牌8001S 型汽车仪表板总成1981年被一机部命名为“质量信得过”产品。该产品系该厂原8001E 型汽车仪表板总成的改型仪表。8001E 型汽车仪表板总成于1080年已被吉林省评审为优质产品。8001S 型仪表板总成既具有8001E 型仪表板总成耐振动、耐冲击、耐久性良好的优点,并在  相似文献   

5.
汽车仪表板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介绍了各种汽车仪表板的现状,预测了未来仪表板的特点。以第一汽车制造厂新设计的轻型车仪表板为例,详尽地论述了仪表板总体设计、内部布置、造型设计及结构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前电动汽车研发刚刚起步,仪表形式多种,是在传统汽油/柴油车仪表上加电动车的蓄电池、电机管理仪表,造成仪表板上多屏布局,仪表板外观繁琐紊乱;目前电动汽车仪表已经发展到组合仪表,但主仪表显示内容已不能满足电动车智能化功能需要。而电动汽车整车控制智能化仪表简化多仪表为单一仪表显示,具有主页面和次页面,菜单式操作,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人性化界面,操控检修方便。1.现有控制技术一简单地将传统整车仪表+蓄电  相似文献   

7.
故障现象:一辆上海别克GS,当变速杆位于R、N、D、3时,仪表上无档位显示,位于P、2、1时,仪表上有相应的显示。 诊断与排除:别克轿车采用4T65E自动变速器,变速杆位于不同档位时,仪表板上有相应的位置显示,其显示的基本原理是:位于变速器外壳上的档位开关将变速杆位置信号送往动力系统控制模块PCM,PCM再将此信号翻译处理后,通过2级数据总线送往仪表板,在仪表板上将有正确的变速杆位置显示,  相似文献   

8.
为实现汽车轻量化,对钢制仪表板横梁骨架总成进行了镁合金替代设计。依据制造工艺将镁合金仪表板横梁骨架按挤压件和冲压件分别设计,并确定了镁合金材料及连接工艺;建立镁合金仪表板横梁骨架总成的有限元模型,进行模态对比分析和碰撞侵入量分析;建立仪表板横梁管材的弯曲仿真模型,模拟管坯的弯曲成形。结果表明镁合金替代设计满足仪表板横梁的轻量化、整体模态、碰撞安全以及可制造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仪表板,仪表座,仪表台本体及侧箱体等仪表台主要部件的设计及结构分析,考虑了仪表台的安全性及工艺性,叙述了大客车仪表台在车身内部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汽车仪表系统电路故障的查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仪表板是驾驶员和汽车的交互界面,它能为驾驶员提供所需的汽车运行参数、故障、里程等信息,是每一辆汽车必不可少的部件。汽车仪表板上的仪表数量和指示灯数量由车型而定,常见的仪表有:水温表、燃油表、机油压力表、发动机转速表、车速里程表、电流表、电压表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