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勇 《驾驶园》2013,(6):60-67
"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党  相似文献   

2.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民生福祉、关系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大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就是要按照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过程中去,把中国建设成为美丽富饶的美好家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之一,具有鲜明的时代及实践特色,是指导我们建设生态文明的科学指针.  相似文献   

3.
近自然陆域环境是公路建设的重要载体.高速公路建设中,需要在不损害交通安全性和时效性的前提下,实现生态安全、生物多样性与人类社会文化环境的互相融合.研究结合国家中长期规划、公路建设发展趋势及近自然陆域生态景观的产生,分析了公路建设对近自然陆域环境的生态影响,提出了公路生态设计准则.G40崇启高速崇明段所处的崇明国际生态岛,是一个高度人工化的景观系统,是典型的近自然陆域环境.结合崇明岛生态本底,介绍了近自然陆域环境下公路生态建设的7个准则和公路生态实现的4个路径.  相似文献   

4.
对于党的十八大的召开,业内人士给予极大的关注,这是一次继往开来的大会,对于中国自行车产业未来走向起到指导作用。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美丽中国"给我们无比美好的憧憬。在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我们过去一直强调对自然的征服,人的主体性日益膨胀,其结果是在取得巨大物质文明的同时,也产生了生态失衡等诸多问题。"美丽中国"包含的生态文明理念,是对世界现代  相似文献   

5.
城市化发展的加速带来了诸多环境问题,城市内涝已成为城市水生态环境重点问题之一。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的要求,并大力推进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来解决城市生态环境中的雨洪管理问题。然而在"海绵城市"建设的过程中,住宅小区是最贴近人们生活的对象之一。海绵型居住区通过景观设计的技术手段来力求创造自然与居住、人与环境的高度融合,以达到居住区空间内部与外部景观的和谐美。如何实现健康景观与居住环境的共融,恢复被破坏景观的再生与自我更新能力,以及如何通过景观界面的分析和规划设计,将人类传统文化和自然系统知识进行有机的融合,发现和预防潜在的环境危机,正是海绵型居住区景观设计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汽车与安全》2013,(10):83-84
结合党的“十八大”中提到的生态文明建设,来深刻反思和考虑汽车工业如何承担和实现社会责任,才能够实现美好的未来。汽车行业不仅要为汽车工业的发展做出贡献同时还要为生态文明建设作出努力。  相似文献   

7.
依靠大自然的力量发挥生态的自我恢复能力、治理水土流失,并不意味着要放弃人工治理。水土保持是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但是利用水土保持措施进行生态恢复必须遵循自然原则,坚持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耕作措施的合理配置,以保障生态安全和资源安全,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余霄 《中国电动车》2007,25(7):171-172
生态伦理学是一门以"生态伦理"或"生态道德"为研究对象的应用伦理学。它是从伦理学的视角审视和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生态伦理"不仅要求人类将其道德关怀从社会延伸到非人的自然存在物或自然环境,而且呼吁人类把人与自然的关系确立为一种道德关系。根据生态伦理的要求,人类应放弃算计、盘剥和掠夺自然的传统价值观,转而追求与自然同生共荣、协同进步的可持续发展价值观。生态伦理学对伦理学理论建设的贡献,主要在于它打破了仅仅关注如何协调人际利益关系的人类道德文化传统,使人与自然的关系被赋予了真正的道德意义和道德价值。其实,伦理本身暗含着一种责任,这种责任具有无条件性。在生态伦理中,责任充当着人与自然之间的媒介,生态伦理是一种责任伦理。  相似文献   

9.
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随着节约水资源、保护城市生态环境等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的深入人心,中央适时提出推进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结合济南市东部城区龙脊河综合整治的工程实例,探讨"海绵城市"建设要求下的河道综合整治设计特点,有关经验可供相关专业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0.
水环境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建设不可或缺的基础支撑。当前,我国对水环境治理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收效不理想,出现了边治理、边污染,环保投入"无底洞"现象。水环境治理技术路线出现偏差是其主要原因之一。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必须对水生态进行全面检测、诊断,首先要从规范流域内的人类活动着手,调整流域产业结构,从源头上控制整个流域的污染物排放量,使其保持在水环境承载力的范围内。为了切实加大水环境综合治理力度,加快提升城市水环境质量,在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中关于"工程范围的确定、工程规模的控制、工程目标的实现"的技术路线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王刚 《中国电动车》2009,(9):122-123
公路绿化是公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生态文明的重要途径。如何更好地改善公路生态环境,提高公路绿化水平,绿化、美化公路,实现公路交通人车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公路部门一直在进行着积极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笔者认为公路绿化不仅要认真总结借鉴经验,而且更要注重创新观念、机制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生态奖惩机制就是通过具有一定强制性的激励与惩罚措施去合理地解决生态保护问题。基于生态文明理念,立足河南省情,以经济、法律、行政和教育手段为杠杆,抓好利益导向,从实践层面积极探寻解决生态问题的对策,努力构建实现生态文明的奖惩机制,进而提高建设生态中原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3.
正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绿色交通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5年多来,建设绿色交通已成为行业共识,在空间统筹、结构优化、资源节约、技术创新、管理提升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步。党的十八大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5年多来,交通运输行业努力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推进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的制度体系和标准  相似文献   

14.
吕丽婷 《车时代》2021,(1):180-180
在新时期,要想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就必须要建立生态环境监测体系,这也是在进行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的必要策略之一。虽然当前国家十分注重生态环境监测体系的建设,但这项工作依然存在着很多不完善的地方。所以文章将深入的剖析,在新时代,如何建立完善的生态环境监测体系。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哲学、可持续发展经济学和环境伦理学等理论基础的分析,结合交通运输业建设"两型"行业的工作部署,提出了公路交通行业从法规建设、科技创新、发展规划等方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以期促进公路交通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6.
幸福河是生态文明指引下,未来江河治理的新目标和新要求。现从人与河流的社会和自然关系角度进一步梳理,提出幸福河四大宏观评价指标体系,对幸福河目标按防洪安全、优质水资源、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进行分解,强调在水系统思维下通过九水共治实现幸福河。接着,以广西邕江综合整治与开发利用工程为例,该项目通过“护岸空间-生态空间-公共空间”立体架构实现安全保障;通过生态本底保护性设计实现健康生态;通过丰富景观构筑、活动空间整合,活动功能植入和夜景亮化,实现惠民宜居通达;通过多样化的文化场地和大型雕塑表达文化传承,最终实现了“幸福河”目标。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六大把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经济发展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作为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基本经验之一,把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四大目标之一,要求“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8.
行进是一种永续的追求,变化是一种永恒的力量。电动车产业要明确自身的历史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结合生态经济体系、生态环境体系、生态制度体系、生态文化体系来制定产业的顶层设计和规划。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全国代表大会(下简称十八大)提出了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勾画了"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的宏伟蓝图,令人振奋、令人期待。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19.
<正>汽车维修业关系到道路交通安全,关系到大气污染防治,关系到社会公众生活质量,关系到汽车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是重要的民生服务业。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不仅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中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明确要求,而且将其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一道,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中,这对于建设美  相似文献   

20.
<正>近日,第四届国际生态城市建设论坛在承德市开幕,论坛围绕"城市生态文明:复兴与转型"这一主题,以生态城市、生态修复、生态产业和生态文明为中心议题,从指标与标准。技术与工程、科学与实践、传承与创新等4个方面开展学术交流和实地考察。有30位国际著名专家,百余位在中国生态城市建设、规划和研究领域做出突出成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