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铁路车辆设备布局研究属于项目前期阶段的工作内容之一,对整个工程效益影响重大.文章针对成渝中线高速铁路车辆设备布局多因素、多变量等复杂情况,提出采用"三阶段法"的工程设计方法.提炼车辆设计过程关键词,建立"三阶段法"框图,研究设计方法,形成设计理论体系.按照"三阶段法"研究车辆设备布局,更加注重设计的逻辑性和系统性,得出...  相似文献   

2.
从钢轨异常波磨研究反思地铁设计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近期北京地铁钢轨异常波磨治理研究过程从设计角度进行反思,包括振动控制技术的单一性、轮轨动力匹配等.提出今后轨道系统设计改进的思路与方向,包括设计应以实现其基本功能为核心、轨道减振设计应充分考虑其不利性、还"轨道减振"为"地铁减振"等,以及其他一些探讨性建议.  相似文献   

3.
中兰客运专线是我国"八纵八横"高速铁路主通道之一"京兰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解决中兰客运专线复杂建设环境条件导致的桥梁设计困难,并最大化实现"安全、实用、经济、美观"的设计宗旨,中兰客运专线桥梁设计以标准化简支梁为主,采用大跨桥梁为辅助的解决方案.本文介绍了湿陷性黄土地区桥梁、高烈度地震区桥梁、山地高墩区节段预制胶拼...  相似文献   

4.
铁路选线设计是一件关系铁路建设全局的总体性工作,也是一项集知识、经验为一体的工作.如何科学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充分挖掘专家的经验知识,提高选线设计工作质量和效率,是现代铁路勘察设计不断追求的目标,也是建设一条高质量铁路的重要支撑.课题组依托渝利、渝万、贵广、中老等铁路项目,针对"选线设计本体、选线设计知识表达、地理信息智能获取与利用、智能选线设计方法"等关键技术问题,开展了多年"产-学-研-用"协作攻关和工程实践,提出基于知识工程的铁路智能选线理论和方法,研发了铁路智能选线辅助设计系统.研究成果突破了铁路智能选线设计的关键技术瓶颈,支撑了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设计的多条铁路的勘察设计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5.
根据优势设计的思想,在门式起重机小车罩设计中应用"功能"的原理,结合人机工程、工业设计的要求,利用计算机三维制图等先进设计工具,进行了优势设计的尝试,取得了简化结构、降低重量、外型美观、功能良好、使用方便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杭州东站综合交通枢纽规划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目的:随着国内高速铁路事业的发展,与其对应的高速铁路及其综合交通枢纽设计已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然而我国在高速铁路综合交通枢纽规划、设计方面缺少经验,文章通过对杭州东站大型综合交通枢纽4个国际招标方案的研究,分析各个方案的优缺点,并以中标方案综合各家的优点形成最终规划方案为基础,进行重点剖析.在具体的案例中,融汇设计的理念和方法,为国内大型综合交通枢纽及铁路客运站的交通规划、设计提供借鉴作用.研究结论:铁路站场地区的交通规划应贯彻由"单向、封闭、割裂"到"多向、开放、连接"的时空转换理念;创造条件分离不同层次、不同目的的交通,以净化站前交通;运用多层立体的现代化交通方式布置各种交通设施,使各种交通方式之间实现"零换乘"目标.  相似文献   

7.
通过介绍客运专线与常规铁路特性的区别,提出了客运专线牵引变电所接地设计不能以地网电阻小于0.5Ω为设计标准,应以变电所接地短路时故障点地电位满足人身及设备安全为设计标准.同时提出客运专线牵引变电所接地设计应摒弃传统的"独立接地"设计理念,而采用"综合接地"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8.
绿色城市的发展,对城市轨道交通桥梁创新设计提出更高的要求.结合重庆城市轨道交通桥梁建设的实践,对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桥梁设计创新、设计工作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树立创新设计理念和编制国家标准<城市轨道交通桥梁设计规范>的思路,以实现"科学合理、以人为本、安全可靠、经济适用、技术先进"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地震灾害对山区铁路路基工程的影响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目的:我国是世界上遭受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广大的中西部山区铁路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分析我国高烈度地震区铁路路基抗震设计的理论及方法,总结5·12汶川大地震后对兰州、西安铁路局辖区铁路路基震害调查结果,归纳山区铁路路基工程震害机理及主要表现形式,提出路基工程防震减灾的技术措施和技术发展方向,研究铁路路基工程的抗震设计理论和抗震稳定性能对保障国民经济大动脉的畅通具有现实意义.研究结论:山区铁路选线必须贯彻"预防为主"的技术原则.重视施工及养护维修以减轻路基震害,提倡采用轻型路基支挡结构,建议加大设计理论的研究力度,尽快引入"减震、隔震、延性设计"等技术.  相似文献   

10.
<铁路大型临时工程和过渡工程设计暂行规定>已颁布实施."暂行规定"对重点大型临时工程的设计内容、原则和标准进行了明确和规定.笔者作为主要起草人员,对"暂行规定"中箱梁预制场的选址原则、设备选型、平面布置设计、规模的确定和应用进行分析和介绍,以便使用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相似文献   

11.
阐述城市轨道交通项目设计总体工作应按工程项目管理运作的基本观点,对城轨项目设计总体工作所涉及人员的基本素质、工作技能、工作思路进行全面思考与分析.在设计总体的基本素质中,突出对政治智慧的要求;在工作技能中,强调对项目的沟通管理.提出"一个目标、两个视角、三个要点、四个步骤、五张总图、六项管理、七个环节、八大文件、九项沟通、十项工作"的设计总体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12.
研究目的:随着铁路客运专线道岔侧向及正向通过速度的提高,高速接触网设计对道岔处的定位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客运专线采用的无交叉线岔设计,不但要保证列车从正线高速通过时不受侧线接触悬挂的影响,而且还要确保从正线驶向侧线或从侧线驶入正线时都能平稳、顺利地过渡.因此不能简单的利用"标准定位"和"非标准定位"的方式对道岔支柱和悬挂进行布置,而应通过一些明确的概念进行精确布置.研究结论:在客运专线车站设计中采用MATLAB结合AutoCAD方法指导无交叉线岔设计,明确接触线、悬挂支持装置与受电弓的几何位置,使得设计形象化、简单化、合理化.所以该方法能够保证受电弓在道岔区段安全、平滑、无障碍的通过,实现300 km/h以上速度的安全行车和接触网受电弓的良好受流.  相似文献   

13.
陈强  李葳  冯丛  陈莉 《中国铁路》2021,(5):53-58
以浩吉铁路工程建设为依托,基于铁路工程建设设计管理现状,根据项目可研批复要求,在"依法合规、遵守合同、实事求是、诚信协商、实现共赢"的建设管理总体思路下,全面加强设计管理.通过现场应用得出:参与可研、主导初步设计、深化和完善施工设计,可提高工程建设设计质量;强化设计现场服务机构、全面组织施工图现场核对,可有效消除设计缺...  相似文献   

14.
京张高铁清河站周边紧邻既有轨道交通、高速公路、办公及住宅区,用地狭窄,限制因素极多.通过对清河站周边现状、制约因素进行分析,提出狭窄用地空间下的设计策略及方法,即提出与既有高速公路直接相连并充分利用桥下空间的设计方法,实现"站"与"城"的畅通融合和功能融合;提出既有轨道交通落地与国铁站场并场设计方法,实现多种交通方式的...  相似文献   

15.
1前言 "九五"重点投入期间,武昌车辆厂从产品设计、开发的实际情况出发,引进了UG/CAD三维设计软件,分3次采用不同形式对设计人员进行了UG/CAD软件三维设计培训.在UG公司工程师的技术支持下,建立起UG/CAD软件应用环境.  相似文献   

16.
困难山区铁路工程布局设计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研究目的:铁路建设是一项百年工程,尤其是桥隧比重大的山区铁路,各类工程所遇到的地质问题更具复杂性和多样性.因此,对困难山区铁路工程布局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对一条铁路线的桥梁、隧道、路基工程布局设计进行总结,以指导选线和工程处理,力求系统设计最优.研究结论:为了能使困难山区铁路工程建设做到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安全可靠,工程布局设计要纠正"重桥隧、轻路基"的思想,避免出现南昆线、内昆线中桥隧工程布局"偏紧、偏少"的现象,减少"假路基",对可能出现工程病害的高填、深挖及重大不良地质地段,应经桥隧与路基方案综合比选后,考虑经济合理、技术稳妥及安全等因素择优选用,从而降低施工运营风险.  相似文献   

17.
合宁客运专线配套电力设施设计、施工标准高,"定期检修"模式不能满足客专高可靠性的供电要求.应采用以状态检测为主,根据设备状态确定检修等级,贯彻"预防为主、状态检测与计划检修相结合"的检修模式.  相似文献   

18.
介绍武广客运专线过渡段路基的本体强度、刚度过渡和地基沉降过渡的设计,提出客运专线过渡段路基设计不仅要根据地基条件、填筑材料及压实程度等方面进行过渡段的刚度与变形协调设计,针对相邻结构物间短路基的长度过短,存在动应力与动变形相互叠加,设计了"组合型"过渡段路基.  相似文献   

19.
介绍工业自动化通用软件包"组态王"软件的特点.以在客运照明系统中的应用为例,介绍组态王点数的选取、与PLC的连接、变量库的建立和连接以及主要功能模块的设计.  相似文献   

20.
毛玻璃是车站作业人员的主要工具,是车站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效、实时地显示全站车辆情况的个性化工具.介绍了微机"毛玻璃"的设计与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