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对低压铸造A356.2铝合金轮毂不同位置取样,进行微观组织和拉伸性能测试,通过对二次枝晶臂间距、强度、塑性、断口形貌及微区成分等进行分析,研究影响轮毂性能的因素.结果表明,凝固顺序对轮毂组织和性能影响显著,上、下轮缘和轮辐依次凝固而二次枝晶臂间距逐渐增加,上、下轮缘强度和塑性指标均高于轮辐,其中轮辐的抗拉强度下降最为明显,这主要与其伸长率较低相关,而伸长率受合金内部缺陷的影响.断口表面观察到准解理平面及韧窝形貌,说明断裂方式是韧脆混合型断裂.拉伸断口的表面分布着杂质和孔洞等缺陷,经能谱分析断口表面存在由浇注过程带入的渣滓、氧化膜而引入的C和O元素.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铅钙合金浇铸负板栅的时效处理,利用显微硬度计对在不同时效条件下的负板栅进行了硬度测试。同时,利用金相显微镜对不同的试样进行了金相组织结构上的观察和分析,并对Pb-Ca合金的时效硬化机理进行了初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通过低倍组织观察、力学性能测试和铆接试验,系统地研究了挤压温度与时效制度对6082铝合金挤压型材铆接开裂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挤压温度可以减少6082铝合金挤压型材表面的粗晶层厚度,粗晶层越浅,越能有效地抑制铆接过程中的开裂;在粗晶层相同的情况下,过时效状态的合金铆接性能优于峰值时效状态。综合考虑力学性能、生产成本和铆接互锁值,在保证铆接不开裂的前提条件下,最优的时效制度为185℃/8 h。  相似文献   

4.
为了减轻减速器质量,改善车辆的噪音、震动现象,利用感应熔炼制备了Mg-Ca-Zn-Ni-Cu合金,利用DSC确定合金的相变温度,在热挤压变形对铸态合金进行强化处理,利用SEM、XRD、TEM分别对铸态、挤压态合金试样的组织形貌、相组成及尺寸进行表征;通过硬度测量、压缩及拉伸试验、失重比测试分别对合金的力学行为、降解行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Mg-Ca-Zn-Ni-Cu合金能满足制备减速器所需力学性能及耐蚀性。  相似文献   

5.
化学镀Ni-W-P合金的耐蚀耐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化学镀方法在低碳钢表面施镀Ni-W-P三元非晶态合金,在不同温度下对镀层晶化处理,研究了镀层性能随晶化处理温度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镀层晶化处理时,随着晶化温度的提高,镀层硬度,耐磨性提高,同时仍保持较强的耐蚀性。  相似文献   

6.
用X射线衍射仪(XRD)对时效强化的7075铝合金进行分析,并用SRV摩擦磨损试验机考察强化前后铝合金在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钼(MoDTC)、二烷基硫代磷酸锌(ZDDP)和二硫化钼(MoS2)润滑油添加剂润滑下的摩擦磨损性能;用扫描电镜(SEM)观察分析磨痕表面形貌,用EDS分析磨斑表明元素含量。结果表明,时效强化7075铝合金不但提高了铝合金的表面硬度,也提高了其摩擦磨损性能;时效强化7075铝合金润滑性能的改善归因于铝合金的时效强化及润滑剂的摩擦化学作用。  相似文献   

7.
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性能测试等手段研究了Cu-Mn合金奥贝球铁标准试样和齿轮的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结果表明,Cu-Mn合金奥贝球铁标准试样经等温淬火和回火后的力学性能范围为σb.:1 007.4~1 200MPa,δ:5.2%~8.8%,HRC:32~35,αk:70~120J/cm2,达到了ENl564-97/EN-CJS-1000-5欧洲标准.齿轮啮合后其表面残余奥氏体转变成马氏体组织,显著提高了齿轮的表面硬度、耐磨性和使用寿命.台架试验和跑车试验表明,Cu-Mn合金奥贝球铁可代替20CrMnTi合金钢生产EQ140汽车后桥螺旋锥齿轮.  相似文献   

8.
挤压变形Mg-Mn-Zn-Y合金可表现为循环应变硬化、循环应变软化和循环稳定,主要取决于外加总应变幅。当外加总应变幅为0.9%时,合金的循环滞后回线上出现了锯齿状起伏的现象,说明合金在疲劳变形期间发生了动态应变时效。此外,挤压变形Mg-Mn-Zn-Y合金的应变疲劳寿命与塑性应变幅、弹性应变幅间的关系分别服从Coffin-Manson和Basquin关系式。疲劳断口分析结果显示,疲劳裂纹是以穿晶方式萌生于样品表面并以穿晶方式扩展。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3Cr2W8V为基体,制备了Co-W合金的电刷镀镀层,并在不同温度下对镀层试样进行了真空热处理,观察了热处理后镀层截面形貌和组织特征,分析了热处理后镀层的硬度、结合力等性能。结果表明在750℃时对Co-W镀层进行真空热处理后,涂层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10.
挤压压力及热处理对AM60组织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了不同挤压压力以及热处理对AM60镁合金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挤压压力,可以改善铸态组织,减轻枝晶分布;通过固溶时效热处理,晶粒球化.β-Mg12Al12析出相的形态和分布发生了变化,由晶界周围不规则分布的块状变为晶界上不连续分布的颗粒状.提高了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汽车中轴的使用性能(抗耐磨、高硬度和较好的冲击韧性),对17—4PH不锈钢进行试验研究,通过合理控制化学成分及调整热处理工艺,对该钢进行热处理工艺制度的优化试验,并对热处理后的材料进行力学性能、显微组织以及X射线分析试验。分析试验数据,观察材料的微观组织,研究热处理工艺对材料组织和耐磨性能的影响,摸索出在1050℃固熔+520℃时效处理后。硬度与耐磨性最高,冲击韧性较好,满足了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不同条件的紫外光老化沥青混合料进行车辙试验研究影响紫外光老化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对沥青混合料进行不同时间长度的紫外光老化研究紫外光照时长对动稳定度的影响;对不同级配的沥青混合料进行定量的紫外光照研究级配对动稳定度的影响;分析不同油石比的紫外光老化沥青混合料的动稳定度研究油石比的合理范围。研究结果为强紫外光辐射地区的沥青混合料的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临界老化时间及最佳再生剂用量的确定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季节  罗晓辉  颜彬  徐世法 《公路》2006,(1):146-149
对原样沥青进行不同时间的老化,测试其在不同老化时间性能指标的变化,利用残留针入度比、残留粘度比、残留延度比和软化点增量等老化指标来分析沥青的老化趋势,确定出了沥青的临界老化时间。同时,针对不同老化程度的沥青,添加不同剂量的再生剂,分析再生剂用量对沥青性能的影响,提出确定最佳再生剂用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隧道施工期关于岩石坚硬程度指标的准确获取,是隧道围岩快速分级面临的实际问题,现行规范要求采用岩石单轴饱和抗压强度作为岩石坚硬程度的定量指标。为寻求关于岩石单轴饱和抗压强度最优的替代方案,对岩石单轴饱和抗压强度的不同替代方案和指标的优缺点进行分析比较,并通过使用里氏硬度计对不同岩性的岩石进行室内试验分析,研究泥岩类岩石和砂岩类岩石里氏硬度值与单轴饱和抗压强度之间的关系。利用数理统计软件SPSS24.0对岩石的里氏硬度值及单轴饱和抗压强度值进行回归分析,指出里氏硬度值与岩石单轴饱和抗压强度二者存在相关关系,且相关性较强,并构建不同岩性的岩石在饱和状态下单轴抗压强度与里氏硬度值的回归预测方程。  相似文献   

15.
沥青老化是影响沥青路面使用寿命的重要因素之一,探究沥青的老化机理对于老化沥青再生和沥青材料的循环利用至关重要。当前中国对于沥青老化机理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化学组分变迁和物理性能变化的阐述方面,对于老化沥青化学成分变化的研究较少。开发了一种沥青四组分分离方法-固相萃取法,其中软沥青和沥青质的分离借助了超声、高速离心和氮吹浓缩的方法,软沥青中的三组分分离则使用商品化的固相萃取柱进行分离,利用不同极性的溶剂对饱和分、芳香分和胶质进行依次洗脱分离,分离后的组分溶液经浓缩干燥后进行含量变化分析。组分含量分析结果表明,老化沥青的饱和分和芳香分含量减少而胶质和沥青质含量升高。为证明该方法的可行性,将其与传统四组分分离方法进行比较,发现该方法可以将有毒溶剂的使用量减少1个数量级,方法重现性好,且非常适合用作质谱等分析技术中沥青样本的前处理方法。在建立了固相萃取方法后,将其与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技术结合,对固相萃取法分离得到的饱和分和芳香分中挥发性化合物进行了定性分析。结果表明:沥青老化前后饱和分中化合物类型变化并不明显,而芳香分中化合物类型变化较为显著,通过谱图比对共发现了14种差异化合物,其中萘、甲基萘、苯酚和甲基苯等化合物在老化沥青中未检测到,而含有羧基的化合物在老化沥青中明显增多。最后,借助红外色谱对质谱分析方法得到的试验结果进行了辅助验证,发现红外光谱得到的官能团总量变化结果与顶空气相色谱质谱得到的分析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16.
材料为ML40Cr的车轮轮毂螺母在装配后发现垫片断裂失效现象,通过宏观检查、断口分析、金相检测、硬度检测、化学成分分析、综合分析分析、氢含量测定等方法对垫片断裂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垫片表面在挤压过程中产生的微裂纹,在酸洗、镀锌等过程中,氢沿裂纹渗入基体,由于垫片硬度要求较高,从而导致氢脆开裂并扩展。最终在装配应力作用下发生断裂失效。  相似文献   

17.
施湘芹 《汽车工程》2002,24(4):353-355,282
针对上海通用别克桥车油门踏板总成踏板杆在国产化过程中出现了100万次疲劳试验断裂,进行了材料成分、力学性能、有限元分析、台架试验等分析,找到了材料替代中硬度低的原因,提出了最佳的硬度值。  相似文献   

18.
通过热老化试验,研究老化温度与老化时间对电动汽车电排用浸塑聚氯乙烯(DPVC)断裂伸长率、质量变化率和绝缘电阻的影响.通过试验数据分析和拟合,建立不同温度下老化时间和断裂伸长率、质量变化率之间的函数关系;结果表明,绝缘电阻失效时间与质量损失降至50%时的临界时间较为接近,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可以DPVC质量损失作为其绝缘...  相似文献   

19.
为进一步了解硬质沥青混合料的抗老化性能,采用美国SHRP的沥青混合料老化试验方法,对采用硬质沥青AH-30、SBS改性、一般重交沥青AH-70为粘结料的沥青混合料分别进行了试验室模拟老化。分析采用不同粘结料的沥青混合料老化前后高稳定性、水稳定性、劈裂强度的变化情况。试验结果表明,AH-30硬质沥青混合料老化后的高温稳定性、劈裂强度、水稳定性都最好,且性能稳定。  相似文献   

20.
采用智能化监测设备获取就地热再生高温加热后的沥青路面温度分布,研究就地热再生施工过程中高温加热对SBS改性沥青的老化与再生效果的影响;采用常规试验和红外光谱分析,对比室内外再生效果的差异。结果表明:沥青经过长期自然老化后低温性能下降,黏性增强,再生剂加入可改善老化沥青的低温延展性能,红外光谱分析表明,再生剂加入有助于调整老化沥青的组分。就地热再生高温加热后沥青路面的表面温度可达230℃,原路面老化改性沥青经过加热机高温加热后发生二次老化,此外,现场再生沥青的性能并没有得到有效改善。综合室内外原路面老化沥青的再生效果,提出需根据原路面老化沥青的现场再生情况,为现场施工质量的保证留出一定的再生剂余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