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郭丽 《中国水运》2007,(7):58-5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为海事文化建设进一步指明了方向,对推进建设"三个海事"、实现"三个追求"和海事管理内涵提出了新的要求。海事文化要顺应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体现时代要  相似文献   

2.
邹贤慧 《珠江水运》2014,(21):35-35
为贯彻落实广东局文化建设推进会精神,激发全局干部职工践行“尚学、精进、乐业、争优”的汕头海事精神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汕头海事“三化”建设和“五精”海事处建设提供精神动力,汕头海事局从8月下旬至12月中旬用四个月左右的时间在局属六个海事局(处)中开展汕头海事精神践行标兵基层行活动,营造学习先进、争当先进、赶超先进的良好氛围,弘扬和传递汕头海事“正能量”。据悉,该活动将评选八名标兵,  相似文献   

3.
梁明诚 《珠江水运》2013,(21):24-25
海事文化建设脱胎于海事工作的前沿阵地,以海事人员的广泛认同并内化为价值信念为目的。在当前被海事系统全面广泛铺开建设的大浪潮里,也夹杂了隐忧。以广东海事文化建设为例。整体来看,广东海事文化建设还要树立更明确的原则与更完善的协调管理机制,广东海事文化的核心价值和精神文化内涵需要进一步提炼;广东海事文化的开展亟需更丰富的文化载体与传播渠道;海事基层工作者与社会民众的参与积极性也没有达到理想的高度。  相似文献   

4.
“行政执法一面旗”建设,强调依法行政,执法为民理念,体现海事行政执法先进性,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是海事系统践行“三个服务”的重要举措,是海事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保证。海事文化是海事系统在长期水上安全监督、改革发展中倡导、积累、筛选、提炼形成的思想方法、价值取向和行为习惯,是海事核心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和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了海事发展软实力。文中通过探讨“行政执法一面旗”建设和海事文化建设的内在关系,以此加深对“行政执法一面旗”深刻内涵的理解,拓宽海事文化发展思路,促进海事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5.
海事文化建设是一项综合性、全方位的系统工程,其内容包括观念文化、和谐文化、形象文化、安全文化、素质文化等方面。因此,建设具有海事特色的文化,必须要以文化引导为手段,以形象塑造为突破口,坚持以人为本,注重机制创新与有效管理相结合,内强素质,外塑形象,层次推进,逐步升华。只有这样,海事文化建设才能沿着健康的轨道发展,发挥其综合效应。提炼海事精神,加强海事观念文化建设海事价值观是海事文化的核心,是海事人共同行为的准则和行为规范,直接影响海事的根本信念和发展方向。要  相似文献   

6.
胡素青  邓敏 《珠江水运》2014,(17):12-13
发展到如今,顺帆文化已经成为顺德海事处,甚至佛山海事局的一张名片。以“意气风发和”为代表的五字箴言,已经超出文化范畴,成为驱动顺德海事发展的一股强劲动力。 “顺帆”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探索过程。 在2009年,在顺德海事处改造办公楼时,时任顺德海事处党支部书记冯锡桐认为,顺德海事的发展,有太多东两值得思考、挖掘、提炼和总结,顺德海事人用智慧与汗水浓缩成的精神需要传承弘扬。  相似文献   

7.
海事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艰巨而复杂、任重而道远。近年来,常州海事局对海事文化的探索一直在进行,海事文化建设需要不断地深化和完善,也需要实践的检验和推动。领导垂范,规范行为发挥领导干部的表率行为。常州海事局将海事文化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领导干部高度重视海事文化建设实践,坚持从自身做起,自觉思想修养、规  相似文献   

8.
围绕什么是海事廉政文化、为什么要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如何建设海事廉政文化等三个方面的问题,对海事廉政文化的概念、海事廉政文化建设的形势任务、目的意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追求愿景以及海事廉政文化的价值理念培树、规章制度完善、物质表达创新等进行阐述,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珠江水运》2014,(17):9-9
以海事徽标为形象标识的“海盾”文化,是维权护海使者们的灵魂,是蓝色的大海之盾。它凝聚着南海海巡执法总队忠诚、奉献的一腔热血,坚不可摧。 代表了中国海事保障海上交通安全的履职能力和先进装备的管理能力的“海盾”文化,以“海巡31”船和海事直升机为履职载体,用文化的精神感召力,凝聚起一支热爱海事、忠于职守、风纪严整、团结和谐的盾牌式队伍。  相似文献   

10.
海事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史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是海事管理机构和人员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所形成的安全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结构,是其特有的、共同遵循的一种价值观念、管理理念、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关联的物质表现的总和。近几年,海事行业对文化建设的探索一直在进行之中。在2009年直属海事系统工作会议上,部海事局党委提出,要深入开展海事文化建设实践活动,小断深化海事文化内涵,增强海事软实力。  相似文献   

11.
张淳 《珠江水运》2014,(19):32-34
从船畅其行的务实海事管理,到传唱颂扬的海事文化建设,中山海事局在管理实践中提炼文化,又以文化精神推动实践。“敢为先、谦于行,乐为业、和于人”成为每一个中山海事人的共同信念。通过海事文化建设,他们繁荣了海事事业。就在不久前,中山海事局被广东海事局党组定为文化建设示范单位,“船畅中山”的文化品牌被叫响,而中山局神湾海事处的“磨刀”文化品牌更是作为典型进行推广学习。为此,记者采访了中山海事局政委罗银华,一探中山局文化建设的图景。  相似文献   

12.
朱杰 《珠江水运》2014,(23):44-45
日前,广州内港海事处启动“青年伙伴计划”,力争用开放的理念、创新的方法、科学的机制将青年团结起来,互为伙伴、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互相进步,让青年在海事实践中勇挑大梁。 “青年伙伴计划”主动为青年搭建展示才华、建功立业的舞台。将青年放到关键岗位,实行轮岗制度,促进青年流动,鼓励青年到不同岗位、到基层锻炼,使其更快熟悉各项海事业务。目前内港处“三化”、“五精”海事处建设、海事文化建设、东河监控分中心建设、“东河道文明航区。建设等重点岗位的负责人均为35岁以下青年。  相似文献   

13.
陈红 《中国海事》2008,(9):58-59
海事档案管理是海事文化建设的一部分,也是海事业务的基础性工作。近年来,随着沿海港口的开发与开放,海事工作业务也随之扩大.形成大量的海事业务档案。文中通过阐述海事档案特征,分析海事档案管理与海事文化建设的关系,探讨创新海事档案管理形式,目的是充分发挥海事档案的作用,更好地服务于海事文化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王敬东  于耀东 《中国海事》2006,(12):F0002-F0002,1
12月15日“,海事文化成果展”在交通部海事局机关会议室隆重启动,交通部副部长徐祖远、黄先耀为展览剪彩并发表重要讲话。交通部体改法规司副司长柯林春出席启动仪式。“海事文化成果展”展示了海事系统在文化建设方面取得的阶段性的成果,旨在进一步推动海事系统文化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15.
《世界海运》2009,32(9):80-80
《中国海事》杂志是交通运输部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主办的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技术刊物,其宗旨是着眼促进“航行更安全,海洋更清洁”的目标,大力宣传国家海事政策法规,积极传播国内外海事重要信息,着力弘扬海事先进文化理念,认真探讨海事执法和水上交通安全监管工作,树立中国海事主管机关在国内外的良好形象,促进中吲海事事业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6.
孙世明 《中国港口》2004,(6):42-43,45
1.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有利于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促进企业两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企业文化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立足于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员工的头脑,以先进的文化占领企业思想文化阵地,不断发展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具有行业特色的企业经营理念。它是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付诸于企业实践的具体体现,是促进企业生产力发展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7.
<正>作者通过对海事廉政文化的内涵和建设意义等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加强海事廉政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方法。海事廉政文化的内涵海事廉政文化是以廉政为思想内容,以文化为表现形式的一种文化,是廉政建设与文化建设相结合的产物,是关于廉政的理念、知识、规范和与之相适应的生活方式、社会评价的总和,是廉洁从政行为在观念和文化上的反映。海事部门廉政文化大体分为四个层面:一是廉洁的政治文化。要指各级领  相似文献   

18.
海事“软实力”属于海事管理范畴,包括海事法律法规体系、体制机制体系、海事文化体系、思想意识、道德标准、作风建设、社会影响力和公信力等。海事“软实力”相当于海事的灵魂,加强海事“软实力”建设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9.
叶红军 《世界海运》2009,32(9):42-43
作为水上行政执法监督机构和交通运输的重要支持保障系统,海事管理机构不仅要有硬件设施等“硬实力”保障,更要从海事服务、海事文化、海事管理理念和方法、海事管理法制化程度、海事人才素质等软科学角度入手,提升中国海事软实力。只有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不断提升海事服务软实力,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发展,满足人民大众日益增长的安全和服务需求。  相似文献   

20.
<正>胡锦涛同志近年来在中纪委全会上强调,要把廉政文化建设作为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纳入反腐倡廉宣传教育这个基础性工程之中,面向全党全社会,广泛发动,建立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形成反腐倡廉教育的整体合力。海事廉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