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介绍了广州地铁五号线区庄站C风道初期支护的设计情况。作为浅埋暗挖隧道成功实施的一个案例,本文就暗挖隧道的两种计算方法:荷载-结构法和地层-结构法进行了对比分析,同时还对浅埋暗挖隧道的设计原则、设计方案、施工过程及问题分析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相似文献   

2.
复杂环境下大跨地铁风道结构建造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PBA工法建造的大跨地铁风道结构施工顺序主要有逆作法和顺作法两种方法。为克服传统PBA工法存在的问题,以北京地铁8号线三期工程大红门桥站-和义站区间附属大跨风道为背景,提出一种风道负1层和负2层分别顺作的施工方案,并采用三维数值模拟方法,对风道结构不同施工方案进行研究。针对风道拱部的中导洞开挖跨度大、地层沉降控制难度大的特点,提出一种联合支护结构。工程实践表明:负1层和负2层分别顺作的结构施工方案更有利于地层沉降控制及结构安全,联合支护结构有效控制了大跨中导洞开挖引发的地层沉降,确保周边环境安全和结构自身安全。  相似文献   

3.
超浅埋及超高断面结构暗挖施工技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汤勇洛 《铁道勘察》2005,31(2):59-61
北京地铁5号线崇文门站为浅埋暗挖工程,施工顺序是由两端向中间相向开挖,并利用两端的暗挖风道做为施工横通道,其中与车站接口的风道加高段为超浅埋及超高结构。介绍了浅埋暗挖法在风道加高段的施工优化和应用。  相似文献   

4.
因避让"钉子户",广州地铁5号线文冲站不得不将原设计的明挖车站设计改为局部暗挖法下穿该"钉子户"。在设计方案变更过程中,存在隧道近距离下穿既有民房、左右线暗挖隧道之间的近距离施工影响、管廊与暗挖隧道的超小净距施工、站厅层的连接、周边环境控制等一系列技术难题。针对这些技术难题,通过计算分析、论证比较等,提出了有效且可行的解决方法和设计方案,并在施工中顺利实施,保护了周边环境,同时也确保了5号线的顺利开通。该工程的顺利实施,可为城市轨道交通类似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北京地铁黄庄站是目前国内最大的一次性暗挖车站,车站南北端风道是北京地铁中最大的风道。由风道进入车站主体施工,受力转换工序是关系结构安全、质量的重要环节。详细介绍了黄庄站特大风道进主体暗挖施工时采取增加结构整体性和开口加强的措施、受力转换技术,提出了施工中质量、安全控制要点。  相似文献   

6.
暗挖地铁施工中对天坛建筑物的保护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地铁车站风道在暗挖施工期间采用辅助加固措施,保证地面建筑及暗挖施工安全的具体做法。如在建筑物与风道间施作树根桩以隔断风道施工对建筑物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7.
李凭雨 《铁道建筑技术》2022,(12):139-142+163
目前城市地铁建设发展迅速,在市区内建造地铁,周边环境复杂且场地狭窄。为满足施工及使用阶段各种需求及使用功能,需采用不同形式的结构及工法建造地铁;相邻大空间结构间施工相互影响较大,施工技术研究关系到工程成败。以北京地铁16号线达官营站为依托,对暗挖车站主体、暗挖风道与盖挖逆作换乘厅的工法设计及施作技术进行研究,并借助数值模拟预测相互影响程度;研究相邻大空间结构之间施工关键加固工艺措施,制定合理施工工序,实现交叉施工安全可控;与实际监测数据进行对比,以验证研究成果适用性、合理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8.
地铁车站风道穿越房区沉降控制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软土地层浅埋暗挖大断面地铁车站风道穿越房区施工过程中产生沉降的原因,通过采用地表和洞内注浆加固技术,顺利穿越地面密集房区,有效地控制了地表沉降,确保房屋不发生开裂.  相似文献   

9.
受制于环境条件,有很多地铁车站局部采用单层暗挖段,与两端明挖部分连接形成端厅车站,单层大断面暗挖断面设计是工程中的难点。文章以北京地铁14号线朝阳公园站工程实例为背景,针对单层多跨暗挖断面形式,结合三联拱断面和平顶直墙矩形断面的优点,提出单层多跨拱顶直墙的暗挖方案,对该方案的施工方法、主要工程措施进行了重点阐述。车站现场施工实践表明,该方案对减小暗挖风险,控制地面沉降是有效的,可为类似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地铁风道往往因为其结构断面较大,在采用浅埋暗挖法施工时只能采取分块开挖,分步模筑的方法进行.临时初期支护(初支)破除作为由初支向二次衬砌(二衬)过渡的一个重要的工序,破除时存在着频繁的应力转换、分散、重分布等临界状态,是施工中最危险的一个阶段.该文采用"结构-荷载"模型,利用增量法,分析初支破除过程中结构的内力变化规律.以北京地铁四号线石榴庄路站一号暗挖风道单层段初支破除的成功实践为例,通过有限元分析计算,对破除施工各阶段的初支内力及位移分布和变化做出了超前判断,并结合工程实际情况,确定了最优破除步距,提出了合理的破除、换撑、模筑方案,以有效地降低初支破除风险,指导工程实践.  相似文献   

11.
我国列车通信网络的发展与应用   总被引:14,自引:10,他引:4  
简述与列车通信网络有关的一些计算机局域网的基本概念和现场总线的情况,重点叙述列车通信网络在我国的发展与应用情况,提出作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2.
铁路轨枕现状及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本文对轨枕的主要功能和分类方法加以论述,同时简述我国铁路轨枕的发展过程及存在的问题。研究方法:通过搜集资料了解我国铁路轨枕及城市轨道交通轨枕的发展历程;总结轨枕分类方法;介绍木枕、混凝土枕及城轨交通用特殊轨枕的主要特点,并调查研究了各类轨枕在设计、制造、使用、养护维修中存在的问题。研究结果:提供了先进国家适用于高速铁路轨枕的发展动态,以及我国已运营4年的秦沈客运专线用轨道板和正处于设计招标阶段的京津城际轨道交通用轨道板等信息。研究结论:我国铁路轨枕及城市轨道交通轨枕的发展应遵循:增加混凝土枕类型以满足不同铺设条件的需要;提高混凝土枕的使用寿命,并开发研制轨枕新品种,适应我国铁路高速、重载以及城市轨道交通迅猛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13.
德国与我国机车车辆用螺栓技术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DIN25201《铁路车辆及其部件的设计准则螺栓连接》对紧固件的风险等级分级、设计、防松和安装等要求,并与我国目前铁路用螺栓紧固件实际应用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列举我国机车车辆用螺栓在应用上的一些成绩和存在的差距,推广先进的紧固件应用理念。  相似文献   

14.
论述在岩溶发育区盾构施工需考虑突水、地表塌陷、岩溶顶板塌陷、盾构机体下垂等风险。在运营期间,车辆振动可能引发地表塌陷、管片下方溶土洞坍塌,导致车辆运行存在风险。广州地铁在岩溶发育区的多条线路采用盾构施工,大多于2010年底投入运营。结合岩溶发育区盾构工程实践,总结、思考广州地铁在勘察—设计—施工建设全过程的综合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15.
基于HHT方法的电气化铁道谐波检测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希尔伯特-黄变换(HHT)方法用于电气化铁道谐波检测中.由于电气化铁道谐波电压、电流信号中基波能量很大,其它次数的谐波能量相对较小,使得经验模态分解 (EMD)方法在应用中出现模态混叠现象,不能准确地提取任意频率的谐波信号.为改善经验模态分解过程中产生的模态混叠现象,本文采用Yang提出的基于Fourier变换的EMD方法对电气化铁道谐波信号进行筛分.通过该方法可以有效地提取出任意频率的谐波分量,进而计算其Hilbert谱.通过对电气化铁道牵引变电所实测谐波电压、电流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利用改进的HHT方法可以得到电气化铁道各次谐波准确的时频分布.最后通过HHT方法计算出各次谐波电压、电流含有率及总谐波电压、电流畸变率,并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HHT 方法为电气化铁道谐波检测与分析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 1999年得到欧盟批准、并由欧盟提供所需资金之半数的课题项目 :“适用于铁道基础结构之作业和后勤保障的方法”的背景做了简要介绍。从安全和可靠性、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及其实际应用、铁道的基础结构及风险等方面 ,论述了提高铁道基础结构机械装置的可靠性对确保铁路运输安全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结合减速顶的生产、维修实际,分析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理论进行减速顶的制造、维修质量评估的必要性,同时建立模糊评价的数学模型,并对实例进行模型设计和计算,为减速顶生产、运用、维修质量评估提供一条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细水雾自动灭火系统及其在地铁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细水雾灭火系统的定义、分类,灭火机理以及在地铁的应用情况进行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9.
列车自动监控(ATS)子系统网络的稳定和优化,关乎整个信号系统的稳定和安全。以真实线路硬件和组网方式为基础,模拟仿真了网络中的单播泛洪网络风暴,收集了第一手的数据资料,并对数据通信系统(DCS)网络结构优化做了进一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20.
铁路地理信息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铁路地理信息系统是一个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采用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建立的专业化管理与决策空间信息系统,支持管理和科技人员快速查询全国铁路资源及铁路沿线环境状况,实现政务办公、综合分析、战略决策、信息管理等方面自动化,以及防治铁路灾害决策科学化。本文从我国铁路地理信息系统的需求分析入手,探讨全国铁路地理信息系统的总体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