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建 《铁道工程学报》2022,(10):7-12+99
研究目的:南通至宁波高速铁路杭州湾跨海大桥将是世界上距离最长、建设标准最高的高速铁路跨海桥梁,建设条件复杂,国内外可借鉴的工程经验少,工程建设面临巨大困难和挑战。基于项目特点,提出超长距离跨海桥梁总体设计思路,研究450 m级大跨度斜拉桥铺设无砟轨道、80 m跨径超长联混凝土连续梁无缝线路及超长距离跨海铁路大桥四电设备集约布置、应急救援、运营维护等典型的关键技术,以期为项目决策提供依据,也可为其他跨海铁路工程建设提供参考。研究结论:(1)选择海盐西通道以桥梁方式跨越杭州湾、修建双线铁路桥梁是合适的;(2)杭州湾跨海大桥3座航道桥宜铺设无砟轨道,全桥不限速;(3)超长距离引桥宜采用80 m跨径超长联混凝土连续梁无缝线路,设置钢轨伸缩调节器;(4)超长距离跨海铁路大桥四电设备宜集约布置,设置海上四电平台和墩顶集成平台;(5)超长距离跨海桥梁宜设置紧急救援站,集中救援与随机救援相结合;(6)超长距离跨海铁路大桥宜根据工务、电务、供电运维需求,合理布置运维通道。  相似文献   

2.
1 概述 合蚌高铁通信系统在完成铁路运输、管理对通信自身的功能要求外,还要为信号、电力、牵引供电、信息、防灾各专业提供安全可靠的传输平台,尤其是合蚌高铁四电等系统内部接口众多,在此接口划分的原则是根据《高速铁路设计规范》(试行)、前期通信与各专业的互提资料及沟通结果.通过详细的接口划分,可有效指导施工单位之间的接口分工,提高了通信与四电等各系统的后期配合及实施效率.  相似文献   

3.
0 引言 目前,我国高速铁路快速发展及既有线路不断提速,对牵引供电系统的要求也不断提高.AT供电相比其他供电方式具有更为优越的综合性能,能满足高速铁路对牵引供电系统的要求.合蚌高铁全线设计采用AT供电方式,变压器采用三相VX接线方式. 牵引变压器是连接牵引供电系统和电力系统的核心设备,主要完成电压变换和功率传输的功能,其接线形式不仅影响变压器容量和经济性,而且决定了牵引负荷对电力系统的负序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京广高速铁路华中地区的道岔转换装置、应答器、轨道电路等室外轨旁信号设备历年来的损伤数量进行统计和分析,并结合站内、区间以及隧道内等不同地段在冰雪条件下的信号室外设备实际受损情况进行实地调查,查找分析出了造成高速铁路室外设备受损的各种主要原因。针对受损的原因和损伤的后果,指出了高速铁路信号设备受损后对行车安全产生的主要危害,提出了针对冰雪天气下保证高速铁路信号设备正常使用的具体措施建议:(1)全面掌握实时天气状态,提前做好设备状态分析;(2)根据降雪情况,及时提出限速申请;(3)利用夜间天窗对设备状态进行检查和整修,对道岔积雪积冰进行清理;(4)降雪停止后组织对高速铁路全线排查整治,消除冰雪破坏设备安全隐患。有效地改善和减少了冰雪天气对高速铁路行车安全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HXD3C型电力机车采用交流传动、微机网络控制等技术,具有列车供电功能,该车既可以满足我国重载货运牵引需求也可以满足我国客运牵引需求。文章主要介绍了该机车的牵引能力、主要技术参数等,对设备布置平台、电气系统平台、制动系统平台、走行系统平台、列车供电系统平台的构建进行了描述,并阐述了平台建立的原则等。  相似文献   

6.
王永 《铁道工程学报》2012,(5):54-57,68
研究目的:我国高速铁路目前尚处于发展阶段,没有形成大规模的高速铁路网,为了弥补高速铁路网的不足,部分跨区域的高铁列车需要在普速线路上"借道"开行,这样就导致了部分普速铁路在满足既有繁忙的客货运条件下,又要开行大量跨区域的动车组列车,致使电气化铁道牵引供电系统长期处于严重过负荷状态下。研究结论:本文以萧甬线(杭州萧山至宁波)为例,按照牵引负荷逐步增大的顺序分阶段研究了牵引供电及其他系统在长期严重过负荷状态(超设计条件)下的策略:(1)调整馈线速断保护、过流保护以及牵引变压器过负荷保护的定值;(2)在行车组织上考虑限车措施;(3)对牵引变压器及其一二次侧出线导线、上网供电线、接触网导线、所内流互等设备进行提升改造;(4)增设主变热过负荷保护以及油色谱在线监测系统等。  相似文献   

7.
戚广枫 《中国铁路》2012,(11):18-21
我国高速铁路牵引供电技术已取得长足进步,牵引供电安全技术水平显著提高.通过全面分析高速铁路牵引供电系统主要故障及其原因,加强电气化施工、运营维护工艺的标准化建设和管理,应用RAMS理论优化高速铁路接触网技术方案,是进一步完善我国高速铁路牵引供电技术体系、提高牵引供电系统安全可靠性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8.
研究目的:铁路枢纽大型客站是多条铁路干线的交汇处,是铁路枢纽的客运负荷中心,是涉及车站、联络线、动车所和机务等多种技术设施构成的大型铁路综合设施,对牵引供电的可靠性和灵活性要求较高.本文从铁路枢纽大型客站的自身特点出发,结合牵引供电系统运营维护管理特点,对大型客站在牵引供变电设计中需要考虑的因素及提高牵引供电可靠性和灵活性的措施进行了分析和讨论.研究结论:(1)铁路枢纽大型客站应优先设置牵引变电所,细分供电单元来提高供电可靠性和运营维护的灵活性,并充分考虑越区及过渡供电方案;(2)大型客站牵引变电所和电力变电所优先采用合建方式,合建变电所主接线方案应结合外部电源要求及项目特点确定采用线路分支接线或单母线分段接线;(3)大型客站内电力牵引合建所一般采用户内开关柜布置方案,以节约占地面积及减小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牵引供电微机化维修管理系统以成熟的SAP R/3软件为开发工具,实现了设备台帐履历管理,检测数据处理、维修管理、物资管理、故障统计分析等功能,给高速铁路牵引供电设备维修的决策人员和管理人员提供了一个管理平台.  相似文献   

10.
研究目的:本文针对站场与信号系统工程接口设计中经常遇到的诸如系统匹配设计、车站股道有效长与站台设置、安全线、延续进路、到发线中岔以及车站道岔设置等技术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得出的有关研究内容和结论对改进铁路站场与信号专业接口设计质量,提高铁路工程设计的系统性有积极意义。研究结论:(1)采用CTCS-0级列控系统的铁路不宜选用大于18#的道岔,采用CTCS-2级列控系统的铁路不宜采用9#及以下的道岔;(2)在线路中心线距站台边缘为1 750 mm的正线区域列控系统限速80 km/h,站内线路及道岔设计宜与列控限速相配套;(3)客专车站股道有效长、站台位置及长度、机车停车标位置等应与出站信号机、警冲标、应答器等统筹考虑合理布置并满足列控系统技术要求,受地形地貌限制股道长度及站台长度难以满足列控系统正常技术要求时,需要采取特殊信号措施加以解决;(4)安全线设置地点不宜远离两线交叉点,必要时应结合牵引计算采取红灯前移或其他列控措施满足安全和效率的需要;(5)站场设计应尽量避免在进站信号机外方制动距离内线路换算坡道大于6‰,超过时应采取措施满足设计行车间隔时分的要求;(6)多于两条正线的车站道岔布置应满足可动心道岔心轨处转辙机安装尺寸的要求;(7)CTCS-2/3区段道岔布置应考虑轨道电路绝缘节设置要求;(8)本研究结论可为铁路站场和信号工程接口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研究目的:高速铁路沿线的信号电缆会受到牵引供电系统电磁危险影响。本文结合津秦客专联调联试,在唐山牵引变电所供电区段对一段2.7 km铁路信号电缆进行感应电压测试,设置电缆屏蔽层单端接地和双端接地,测试不同速度级正常行车情况下和接触网短路故障情况下,信号电缆芯线和屏蔽层的感应电压(电流),为评估高速铁路信号电缆受电磁干扰影响程度以及优化今后信号电缆电磁防护设计提供依据和参考。研究结论:(1)津秦客运专线正常行车情况下信号电缆芯线感应电压可达36 V,接触网故障情况下可达360 V;(2)目前信号电缆采用每3 km分段单端接地的设计方案在接触网正常运行情况下满足电磁干扰防护要求;(3)电缆近侧线路负荷产生的纵向感应电动势为远侧线路的1.3倍,牵引网直供方式产生的纵向感应电动势为全并联AT供电方式的4倍以上;(4)测试电缆屏蔽层双端接地时,对回流的分流很小,但同时在接触网发生短路故障时存在造成电缆烧损的风险,因此应根据信号电缆信息传输可靠性要求等级以及线路的具体情况来合理选择屏蔽层接地方式;(5)本研究成果能够为高速铁路信号电缆接地方式的选择和电磁兼容设计提供指导和参考。  相似文献   

12.
2012年12月1日,由中铁电气化局参建的新建高寒地区长大高速铁路哈大高铁正式开通运营,填补了该领域中国乃至世界的空白。哈大高铁是国务院批准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四纵四横"客运专线网中京哈客专的重要组成部分。中铁电气化局承担了哈大高铁全线牵引供电、电力供电、四电配套房屋、防灾安全监控系统和旅客服务系统,以及哈尔滨、沈阳枢纽四电  相似文献   

13.
智能化是未来高速铁路牵引供电系统的发展趋势,但目前智能牵引供电相关技术并没有得到广泛应用。传统牵引供电系统依旧存在数据采集分散凌乱,各系统之间缺乏信息共享等问题。研究智能牵引供电系统和智能牵引变电所的总体架构与特点,分析智能牵引供电相关设施的关键技术与方案。针对智能牵引供电系统在信号采集和传输方式的变革,提出智能牵引供电系统的测试与评估方法,对于智能牵引供电系统的建设和检测验收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4.
牵引供电系统是高速电气化铁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运行状态直接决定了高速铁路的安全和效益,但牵引供电系统故障是不可避免的。为确保牵引供电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和增强供电的可靠性和连续性,需要一种优质的牵引供电运行状态检测与故障分析系统,对其故障类别进行快速、正确的识别。本文主要介绍了如何改进牵引供电运行信号的数据采集方式,包括信号进行预处理和提取信号特征值,提出了利用数学统计学中的偏度与峰度概念对牵引供电特征信号进行特征提取的新方法,并对提取结果进行比较,以达到对牵引供电运行系统故障检测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采用连续积分法替代分段法计算了高速铁路与中低速磁浮线路交叉跨越时供电线路与信号线缆之间的互感系数;采用由实测空间磁场值导出等效施扰电流的反推法,确定了复杂供电网络的等效施扰电流。计算了各种交叉跨越条件下高速铁路牵引供电系统对中低速磁浮信号电缆,以及中低速磁浮牵引供电系统对铁路信号电缆的纵向感应电动势。以长沙中低速磁浮线路与沪昆高速铁路交叉跨越为实际案例进行计算,并与现场实测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发现计算结果和实测结果有较好的符合性。该结果验证了影响分析计算方法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高速铁路使用的综合检测列车是以高速动车组为载体,装备专用检测系统,对线路和轨道、牵引供电、通信信号等基础设施,轮轨和弓网接触状态及列车有关指标等进行高速动态检测.具有检测列车精确定位、在线数据集成、综合处理和分级评价等功能,是保证高速铁路基础设施正常运营的重要技术装备.此文根据高速综合检测列车的使用现状,对综合检测列车高级修费用进行分析.通过分析,提出在铁路工程建设期间摊销的高级修费用标准.  相似文献   

17.
我国正在规划400 km/h高速铁路,在更高速度下信号系统和接地系统的适应性有待于全面分析和评估。本文结合中国高速铁路背景,关注牵引供电系统中的主要设计参数,对比连续模型与节点模型,针对AT供电复线条件,搭建其参数可变的节点电压模型并进行仿真计算;对贯通地线截面积及其正常条件下的载流量、暂态条件下的熔断电流等特性对牵引电流分布的影响进行研究,并得出TJ-70型贯通地线能满足400 km/h条件下绝大部分情况泄流要求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高速铁路的技术体系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涵盖土建工程、牵引供电、通信信号、电动车组、信息化等系统。大量的前期工作和基础性研究为京沪高速铁铁路技术路线的确定、技术标准的完善规范、技术体系的形成奠定坚实的基础。京沪高速铁路的设计、优化、建设进一步完善了高速铁路技术体系,为我国今后高速铁路的建设和运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通过研究铁路地震预警监测系统现状和建设趋势,从资源共享、重复性建设、地震联动触发信号系统停车、牵引供电系统断电等多角度分析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需求,提出铁路局中心系统采用虚拟化云技术的建设思路,并提出地震预警监测系统通过路局中心系统与信号RBC、牵引供电中心接口的联动触发策略。文中论述了采用虚拟化云技术搭建的地震预警监测铁路局中心系统功能、系统构成、硬件配置,从而解决各条铁路接入路局中心增加大量服务器等所带来的资源浪费严重、重复性建设等问题,为建设项目节省投资;阐述了通过路局中心系统与信号RBC、牵引供电中心接口的联动触发方案,为安全提供保障的同时尽可能节省建设投资和维护成本,更好地为铁路安全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20.
<正>铁路综合视频监控系统作为高速铁路四电(通信、信号、电力、电气化)系统集成和信息系统的组成部分,在高速铁路调度指挥、安全防灾管理等方面发挥着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