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结合工程实例,详细介绍在高烈度地震区,新建高速铁路采用原位现浇框架桥形式跨越既有铁路的关键技术问题。介绍了跨越既有线框架桥施工方案比选、主体设计、结构仿真计算、线路加固、工字钢支架架空等关键技术。本工程同时涉及既有线下现浇及既有线上现浇施工,为独特的框架桥施工方式。线下现浇框架桥底板施工采用分次线路加固技术,线上现浇施工框架桥顶板采用工字钢支架架空施工。并详细说明了施工步骤,为类似的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朱标 《路基工程》2005,(3):69-71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标准公路、道路需下穿既有铁路。这就使得下穿既有线的立交桥孔径也越来越大,而目前在下穿既有铁路线时采用的立交桥形式仍然优先采用整体式框架桥结构,并采用顶进施工。但是在框架桥顶进作业时如何对既有线路进行加固,是施工过程中保证工期、质量的重要环节,本文结合具体的施工实例,探讨对既有线路进行加固设计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傅政 《隧道建设》2015,35(Z2):115-120
为了在复杂环境下利用有限的施工场地进行下穿既有线施工,以长沙火车站进出站地道下穿既有货运线工程为例,通过对多个施工工法的比选,选定明挖现浇法施工,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对该工法的关键技术进行优化,使工程顺利进行,得出了优化后的明挖现浇法更灵活、通用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该文简要介绍了在不影响既有线运营的情况下,采用顶进法施工下穿既有铁路箱形桥中,有关既有线路加固、顶力计算方法、后背设计、滑床的地基处理及施工中常见问题的处理。  相似文献   

5.
新建铁路二线下穿既有线是既有线施工的难题之一。介绍了陇海铁路宝鸡~兰州二线宝天段四方头隧道出口下穿既有线的工程施工技术,采用立交桥方式实现下穿,获得了非常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结合津秦铁路客运专线跨既有铁路113m系杆拱现浇、平转施工实例,介绍了在特殊位置和施工环境条件下,为减少对既有铁路运营的影响,降低既有线上施工安全风险所采用的线外现浇、平转就位后落梁的施工方案,实践证实是一种快速、经济安全的施工方法。  相似文献   

7.
针对某下穿既有铁路线公路隧道的工程地质条件,采用路基梁加固既有线段,保证既有线行车安全和施工安全;对下穿既有线松散、软弱围岩段隧道采用超前管棚辅以小导管注浆加固围岩,管棚起棚架作用,小导管注浆加固地层。施工监测和跟踪观测结果表明该下穿既有线段隧道施工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8.
王继峰  剌宝成  孟祥丰  杨箭亮 《公路》2022,67(3):373-377
隧道下穿既有建(构)筑物施工是城市地铁建设发展必然面临的重要问题。针对哈尔滨轨道交通3号线二期工程盾构隧道下穿框架铁路桥工程背景,建立了预测隧道、铁路框架桥结构变形及地表沉降响应规律的有限元数值分析方法。数值计算与现场监测结果对比分析表明:铁路框架桥较大的整体刚度对抑制下穿区域整体沉降产生了积极作用,而两侧路基段过大的地表沉降是寒区地基土体冻融造成。基于此,引入克泥效工法,改进了传统盾尾同步及二次注浆工艺,有效控制了盾构隧道下穿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变形影响。  相似文献   

9.
该文介绍下穿曲线段铁路斜框架桥顶进施工采用的线路加固、斜框架桥预制与顶进、软基处理等技术,供同类工程施工时借鉴。  相似文献   

10.
为降低下穿既有铁路路基施工风险发生的概率,以沪通铁路下穿既有铁路路基施工为研究对象,采用主观评价与客观计算相结合的方法对其进行风险评价,使施工阶段的风险得到有效的控制。对影响路基施工阶段及既有线安全运营的风险源进行分析归类,建立风险评价体系,并通过指数标度法下的AHP给定指标权重,制定相应的评判标准评价风险等级,最终利用模糊数学理论确定其综合风险等级。  相似文献   

11.
南京市黄家圩路下穿京沪铁路南京站西侧咽喉区,铁路线路情况复杂,顶进工作坑周边建筑、管线多,下穿立交采用8 m+14.75 m+14.75 m+6.5 m框架桥。介绍框架主体结构、引道、基坑支护、铁路线路加固、站场改造、顶进施工步骤、附属设施等。有关经验可供相关专业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我国铁路及全国城镇化建设的发展,城市道路下穿铁路工程越来越普遍,为不影响铁路行车,城市道路多采用框架下穿顶进施工方法。文章结合福利巷框架桥下穿陇海铁路的案例,详细阐述了分离式框架桥顶进下穿多股线路的施工技术,为今后类似工程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13.
《中外公路》2021,41(4):183-187
西咸丰新区沣泾大道K3+400处下穿西户铁路,所设计的框架桥总宽93.6 m,是目前中国宽度最大的下穿铁路线顶进工程。该文首先对框架桥顶进施工中采用的临时架空方法进行了分析,明确了在常速为45 km/h的条件下,施工过程中水平、高低、轨向及三角坑位移量控制标准为6 mm。然后基于岩土工程勘察报告,采用美国联邦交通部FHWA设计方法确定了支撑桩荷载传递曲线,并计算得到其荷载沉降曲线。在施工期最大竖向荷载1 360.8 kN作用下,支撑桩顶部位移为1.8 mm,可满足沉降量控制要求。在此基础上,采用Midas建立临时架空结构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对各部件进行变形量计算,结果满足设计要求。最后,在施工过程中,对西铁路路线50个监测点进行了变形监测,结果表明最大位移量为2 mm,且施工完成后铁路运营正常。  相似文献   

14.
基于对传统支架体系的分析,针对邻近既有线、地基承载力差、支撑吨位大等现场问题优化出一种组合支架支撑体系,解决了复杂条件下高速铁路现浇连续梁支架设计的技术难题,并利用有限元对该支架体系进行可行性分析,对施工控制难点进行了简析,确保了不利地质条件下转体桥临近既有线施工安全及转体后的成桥线形。  相似文献   

15.
为深入研究新建盾构隧道下穿既有运营地铁线路的合理技术措施,结合北京地铁12号线西坝河站~三元桥站盾构区间超净距(2.18m)下穿既有线10号线盾构区间工程,首先基于FLAC3D进行三维施工模拟分析获得穿越既有线路沉降变形,根据计算沉降对掘进各项技术措施进行优化,并依据穿越过程中实时监测数据反馈,快速进行多次补浆,成果实现了既有线结构的微沉降控制,穿越完成后既有线10号线的最终最大累计沉降变形为-0.54mm、-1.23mm,远小于既有结构沉降3mm的控制标准,可为类似净距穿越施工提供施工经验及参考。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城市规模和经济的发展,道路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快,城市道路与铁路立交的建设也日益增多。沿铁路平行布置且紧邻铁路的城市道路交叉口与道路下穿铁路立交的节点是城市路网中的重要节点。它影响着铁路两侧居民的出行和周边土地的开发使用。该节点如若处理不当,极易造成日后的交通拥堵,形成整个路网的瓶颈。从平面布置、道路横断面形式、框架桥宽度、道路纵断面线形、框架桥的净高,平面交叉口的规划设计与管理方式、平面交叉口渠化展宽的设计、平面交叉口的竖向设计等方面逐一分析了道路下穿铁路立交和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的基本设计要点。通过对道路下穿铁路立交引道外设置平面交叉口的规定进行初步研究,推导出了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与铁路最小距离的公式。通过分析与计算,讨论了不同的坡度条件下,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与道路下穿铁路立交之间的距离关系,为今后跨越铁路发展的城市道路网规划与节点设计,以及穿越城市规划建设区的铁路或轨道交通项目在纵断面设计时需考虑的城市路网间距问题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盾构下穿既有运营线路一直是地铁施工的重、难点,尤其是在复杂地质条件下,此类工程的施工风险将大大增加。针对南宁轨道交通3号线在圆砾层、砂层地质条件下盾构成功下穿既有1号线的工程实例,通过现场实测数据,分析了复杂地质条件盾构隧道依次下穿双线隧道过程中两条既有隧道结构竖向位移与盾构掘进各阶段的时空效应。结果表明,当盾构刀盘下穿既有线路时,既有线断面产生的沉降较小,而盾尾下穿既有线路时,既有线断面累计沉降量发展迅速;盾构后下穿下行线时累计变化量及影响范围均小于先下穿的既有线上行阶段;盾构机在刀盘距离既有线路水平距离约1D(洞径)左右开始影响既有线路。研究结果可为同类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某跨铁路桥在初步设计阶段采用了变截面预应力混凝土现浇T型刚构而后转体跨越铁路的设计方案。施工图设计阶段,为了响应业主的进一步减低造价、减少施工难度的要求,项目组对该桥的方案做了大量调查、研究和比选工作,前后与业主会同该段铁路的主管铁路局就方案进行了多次的沟通交流。方案经历了多次优化调整,最终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达成一致,采用了3跨一次现浇而后整体顶推施工的预应力混凝土现浇箱梁方案。该方案具有施工难度相对较小、安全度高、总造价低的特点,同时将对铁路运营的不利影响降低至可以接受的范围。  相似文献   

19.
在铁路既有线桥梁换梁施工中,支座系统的处理方案关系到换梁的速度和行车的安全,以京广线汉水桥钢板梁更换施工为背景,介绍一种支座处理技术。该桥采用QZ球型钢支座替换弧形板式钢支座,新支座安装位置与原支座位置相同,但其下摆较原支座扩大并预留了钻孔空间。在钢板梁更换前,进行正式支座地脚螺栓钻孔,采用预埋钢板方式施工临时支座垫石,然后安装临时支座并更换钢板梁,保证铁路正常运营,最后进行垫石改造和正式支座的施工,待正式支座施工完成后再进行支座受力转换。实践表明,采用该技术在铁路既有线短暂的封锁时间内进行钢板梁更换是切实可行的,施工过程中确保了行车安全。  相似文献   

20.
贾卫中 《桥梁建设》2007,(A02):36-39
宣杭铁路复线东苕溪特大桥主桥为跨度112m的下承式尼尔森体系提篮式钢管混凝土系杆拱桥,先拱后梁,在国内为首次设计施工。主拱采用缆索吊机、扣索塔架斜拉扣挂分段悬拼,系梁采用2套挂篮对称现浇施工。介绍该桥上部结构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