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讨论了潜艇耐压液舱结构应力的有限元解法;给出了中心对称,单跨板壳单元,半跨组合单元、四跨板壳单元,半舱板壳单元等五种力学模型和相应的典型算例;指出了在初步设计阶段可用简单的中心对称力学模型,在详细设计阶段应用四跨左右的板壳单元力学模型来计算耐压液舱结构中的应力。  相似文献   

2.
潜艇耐压液舱结构中某些区域的应力可能会超过材料的屈服极限,为了得出结构进入塑性阶段后应力分布的变化情况,本文利用ANSYS软件对这些结构进行了弹塑性有限元分析.通过实例计算发现,耐压液舱壳板有部分区域进入了塑性,与有限元弹性计算结果相比表明,液舱壳板中应力出现重新分布,应力峰值明显下降,应力分布趋于均匀化.计算结果和结论可供同行们参考.  相似文献   

3.
带纵骨实肋板式耐压液舱壳板强度计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本文把耐压液舱结构看成一弹性整体,先对其进行整体求解,然后再对耐压液舱壳板按具有初始膜应力的混合边界问题求解。结果表明:在弹性范围内,本文方法计算值与有限元计算值及实验值吻合较好;在弹塑性范围内,本文对耐压液舱壳板边界约束的处理比文献「1」方法更符合弹塑性状态时其边界约束的真实状况。  相似文献   

4.
龚君来 《船海工程》2007,36(2):32-34
耐压液舱区域的耐压壳体在外载荷作用下发生破坏,其破坏原因与相邻耐压壳体的受力相关,相邻耐压壳体的变形对其影响往往很大。在吸收现有潜艇耐压液舱结构理论计算方法、有限元分析和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对其结构破坏原因及加强形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潜艇纵骨式全实肋板耐压液舱壳板强度计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罗斌  陈强 《中国造船》1999,(2):74-80
本文把纵骨式实肋板耐压液舱和对应的耐压船体看成一弹性体,在求解实肋板传递系数的基础上,研究了液舱壳板的强度计算方法。处理时根据壳板尺寸和所受载荷情形确定了相应的壳板边界条件和计算公式,公式中考虑了壳板膜应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应用有限元方法对纵骨式耐压液舱结构进行系列计算,通过多参数多工况方案对比分析,详细讨论了耐压壳板半径、液舱壳板半径、耐压船体壳板板厚、液舱壳板板厚、相邻实肋板间距、相邻纵骨间距等参数对液舱壳板和耐压船体壳板结构强度和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供潜器耐压液舱结构设计参考,并为进一步完善耐压液舱结构的理论计算方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潜艇外部耐压液舱结构型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潜艇外部耐压液舱可能的结构形式。指出了传统的全实肋板外部耐压液舱、耐压船体壳板应力集中较严重,轴向应力很大。指出了加强液舱南板难以降低耐压船体壳板应力,反过来,加强耐压船体壳板也难以改善液舱壳板的应力状态。指出了液舱壳板加纵骨的全实肋板同心双层圆柱层是一种优良的耐压液舱新型结构型式。  相似文献   

8.
应用有限元方法对纵骨式耐压液舱结构进行系列计算,通过多参数多工况方案对比分析,详细讨论了耐压壳板半径、液舱壳板半径、耐压船体壳板板厚、液舱壳板板厚、相邻实肋板间距、相邻纵骨间距等参数对液舱壳板和耐压船体壳板结构强度和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供潜器耐压液舱结构设计参考,并为进一步完善耐压液舱结构的理论计算方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实肋板式耐压液舱结构计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弹性力学经典理论和求解环肋柱壳的传统方法,将耐压液舱结构的几种结构形式综合成统一的力学模型,进行整体求解,获得各应力解析表达式;提出了液舱区耐压船体壳板极限承载能力及波舱壳板失稳压力的计算方法。力学模型清晰合理,求解简便,计算结果符合实际,可应用于工程设计。  相似文献   

10.
对传统式和准同心圆式两种外部耐压液舱结构进行了模型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弹性阶段,准同心圆式耐压液舱耐压船体壳板的应力沿圆周方向趋于均匀化,最大应力明显低于传统式耐压液舱相应位置处的同类应力;随着静水外压的增加,模型结构从局部屈服到塑性区扩展,应力重新分布,直至发生轴对称屈服破坏,未见失稳特征.模型试验结果与有限元解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11.
实肋板式耐压液舱结构的计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弹性力学经典和不肋柱壳的传统方法,将耐压液舱几种结构形式综合成统一的力学模型,进行整体求解,获得各应力解析表达式;提出了液我耐压船体壳板极限承勒能力及液舱壳板失稳压力的计算方法。力学模型清晰合理,求解简便,计算结果符合实际,可于工程设计。  相似文献   

12.
采用有限元方法研究不同工况下平顶型内置式耐压液舱及耐压船体的应力分布特征和稳定性,并对耐压液舱结构进行改进设计。结果表明,耐压液舱内外相连通时的工况各结构的应力水平较高,高应力主要出现在耐压液舱区域,耐压液舱区域结构稳定性高于非液舱区域耐压船体。采用增减板厚和增加纵向结构的方式改进设计有效地改善了液舱结构的高应力问题,该研究结果可为平顶型内置式耐压液舱结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研究椭圆形、圆形横截面的扁平壳及圆柱壳耐压舱段结构的边界效应,在工程实际范围内选取椭圆柱壳的长、短轴比例参数,基于理论分析和有限元参数化计算得到无量纲的应力系数等结果,分析了端部固支边界导致的长、短轴端部弯曲应力、中面应力波动的纵向影响范围和周向特征,以及扁平舱段中部典型跨的稳定应力随舱段长度的变化情况,并与环肋圆柱壳舱段结构的边界效应进行了规律对比,同时还分析了相邻椭圆形环肋骨对扁平耐压舱段端部壳板的加强效果.  相似文献   

14.
本文用有限元方法给出了潜艇全实肋板带纵骨式耐压液舱结构应力分布规律,指出了在这种结构中的应力存在着明显的非轴对称特性,说明了局部加厚耐压船体壳板可明显降低应力集中程度,在耐压船体上加设纵骨对地降低轴向弯曲应力有良好作用。  相似文献   

15.
潜艇耐压液舱结构稳定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有限元法分析研究潜艇耐压液舱结构的稳定性问题,通过实例分析,证实所采用的应用软件是可靠的,并指出了该区结构不存在总稳定问题,保证应力强度的耐压船体壳板,密加纵骨的耐压液舱壳板及密设加强筋的实肋板局部稳定性都是有保护的。由此可见,耐压液舱结构稳定性不是矛盾的主要方面,结构的安全性主要受制于应力强度。这些结构对耐压液舱结构的设计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白兆宏  程晓达  尹绪超  吴超 《船舶》2011,22(5):27-30
对潜艇结构冲击响应(压力)的分析可以评价结构的抗冲击能力并为提高结构抗冲击性能提供依据。以双层圆柱壳为基础,建立有限元模型。利用仿真算法计算当双层圆柱壳结构在主压载水舱状态改变时,耐压壳与非耐压壳的压力响应,并对压力响应进行了分析。通过数据分析表明:主压载水舱的状态对潜艇主要结构响应有很大影响,尤其是对耐压壳、非耐压壳的压力响应及冲击波过后结构响应的衰减方式、频率都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深海球形耐压壳计算方法。分别建立了球形耐压壳薄壳和厚壳的力学模型、浮力系数求解公式以及壳单元和体单元的数值模型。分析1~6km球形耐压壳强度、稳定性、储备浮力特性,并研究网格划分形式、单元类型、密度对数值计算结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厚壳理论、体单元数值分析进行深海球形耐压壳设计与评估更为合理。在设计时,建议先根据内表面应力公式确定耐压壳厚度,再运用厚壳屈曲理论或数值分析校核其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耐压液舱结构的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传统式和准同心圆式两种外部耐压液舱结构进行了模型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弹性阶段,准同心圆式耐式舱耐压船体的应力沿圆周方向趋 于均匀化,最大应力明显低于传统式耐压液舱相应位置处的同类应力;随着静水外压的增加,模型结构从局部屈服到塑性区扩展,应力重新分布,直至发生轴对称屈服破坏,未见失稳特征。模型试验结果与有限元解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19.
李良碧  万正权 《船舶力学》2016,20(1):120-126
焊接残余变形对深海耐压环肋圆柱壳结构的稳定性是否有影响是个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文章对深海耐压环肋圆柱壳结构的焊接残余变形和残余应力进行了分析,并进行了相关试验数据验证.由于耐压结构壳体和肋骨的焊接残余应力相对偏小,然后着重研究残余变形对深海耐压环肋圆柱壳结构的稳定性和极限承载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焊接残余变形对耐压舱段结构的稳定性和极限承载能力影响不大;叠加有初始焊接变形的结构肋骨失稳波形较少;计算结果更偏于工程实际.  相似文献   

20.
[目的]旨在讨论相同的强度储备裕度条件下耐压船体与耐压液舱极限承载能力之间的关系,以获得二者极限承载能力相当的匹配设计。[方法]首先,以典型的外置式耐压液舱为研究对象,在评估耐压液舱初始结构方案稳定性与极限承载能力的基础上,分析液舱壳板厚度、液舱实肋板厚度以及液舱横舱壁结构对耐压液舱极限承载能力的影响;随后,适当调整初始方案,获得耐压船体与耐压液舱强度储备裕度相当的设计方案,并在此基础上讨论耐压船体与耐压液舱极限承载能力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加强耐压船体,获得匹配耐压液舱与耐压船体承载能力的方案以及对应的强度裕度。[结果]结果显示,减薄液舱壳板30%、液舱实肋板33.3%及液舱横舱壁30%,其极限承载能力将分别降低16.5%,36.4%和0.17%。[结论]研究表明在相当强度储备裕度条件下,耐压船体的承载能力远低于耐压液舱的承载能力;在耐压液舱壳板的强度储备裕度约为25%、耐压船体壳板的强度储备裕度约为40%时,耐压船体与耐压液舱的极限承载压力大致相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