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空调系统设计与布置合理与否直接影响乘员舱内舒适性。空调系统设计要求配气比必须满足标准要求,而且风道的气动噪声必须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本文通过对某乘用车空调系统原方案进行配气比及气动噪声分析,对空调系统风管内流场分布以及气动噪声源产生与传播进行了详细分析,从而提出两种优化方案。通过配气比及噪声试验,3#优化方案满足配气比标准要求,并且驾驶员右耳处噪声较原方案降低3.7dB,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针对某自主SUV怠速时车内噪声较大、声品质较差的问题,利用听觉相关量分析得到声音采样中最易被人耳察觉的频率成分,采用噪声源分离方法查找噪声源并进行整改。采取性能优化措施后的测试数据表明,车内怠速N挡空调关工况声压级从43.86 d B(A)降低至37.5 d B(A),已达到同级别合资品牌SUV车型优秀水平,车内声品质主观评价得分提高。  相似文献   

3.
针对某小型纯电汽车怠速开空调时存在轰鸣声问题,运用频谱相关性分析、振动噪声源传递路径分析、CAE仿真分析等手段,找到了车内产生轰鸣声的原因,是由于开空调后压缩机在3800rpm,频率在63Hz附近振动较大,通过电驱动力总成后悬置Z向传递至车身与车内声腔模态耦合,产生轰鸣声;最后牺牲空调系统制冷性能,通过降低压缩机最高转速至3400rpm,使压缩机激励转速与整车声腔模态解耦,最终解决该问题。  相似文献   

4.
以某车型的噪声-振动-平顺性(NVH)设计开发为背景,针对其怠速关空调时车内噪声大的问题,根据噪声源隔离试验对进排气、发动机噪声进行分析,确认其主要噪声源为发动机。与对标车进行发动机噪声台架对比试验,得出传递路径中的前围隔噪量不足及存在漏噪现象为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通过控制噪声传递路径的方法对前围的密封性和隔噪两方面的设计进行改进,最终改善了车内噪声性能。  相似文献   

5.
文章对国内某款车型在试制作过程中出现怠速时暖通空调系统异响问题进行了诊断,并采取主观排查法、整车试验法和单体试验法明确了噪声源,如果将此方法逆向应用,则在汽车试验开发早期阶段及时发现问题并为整车噪声水平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6.
主要研究了空调冷却风扇在特定工况下引起的拍频噪声和低频振动。空调冷却风扇拍频噪声在风扇振动与噪声问题中比较罕见,只有在特定工况下才会出现。在对噪声源进行识别并确定是拍频噪声后,分析了拍频噪声机理,并根据拍频噪声发生机理和工程实际条件给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案。对拍频噪声的机理进行了分析,并提供了实际解决方案,对冷却风扇振动和噪声领域的设计开发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对某款摩托车发动机噪声源识别试验中,通过声强测量发现,曲轴箱体的表面辐射噪声是主要噪声源,但却不能确定该噪声源的成因。在综合应用了共振频率分析、分别运行法和频谱分析法等噪声源识别方法后,最终发现该噪声源来自发动机的正时链轮和链条的冲击噪声,并发现其位置与声强等高线指示的声源位置并不一致。  相似文献   

8.
文章介绍了纯电动客车噪声源及其识别方法,重点分析纯电动客车与内燃机客车的噪声源差异,阐述纯电动客车噪声源形成机理,为纯电动客车噪声优化研发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柴油机噪声源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柴油机噪声源的特点,以柴油机的表面辐射噪声信号为依据,应用层次分析法对发动机的噪声源进行了识别.建立具有目标层、频率层和噪声源层3个层次的结构模型,在各个频率段.比较柴油机不同部件的表面噪声信号,构造层次判断矩阵,计算各噪声源对噪声评价点影响的权值,考虑噪声辐射表面积后进行总排序,识别出柴油机的主要噪声源为齿轮室罩,是降噪的重点.  相似文献   

10.
以某型汽车暖通空调(HVAC)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隔振、隔声、消声和改变壳体阻尼的方法对鼓风机的气动噪声进行了试验研究。应用相干分析、阶次分析以及频谱分析等方法,确定了43阶气动噪声源为鼓风机叶轮,确定其传递特性为叶轮旋转产生的气动力传递至电机壳体和蜗壳壳体,引起结构振动并辐射噪声,另有部分气动力产生的气动噪声通过进、出风口向外气动传播。  相似文献   

11.
发动机主要噪声源的噪声级对其总噪声级的大小起着决定性作用,只有找出主要噪声源才能采取有效的降噪措施。所以,发动机主要噪声源的识别技术是降噪的关键技术之一。识别发动机主要噪声源的方法很多。我们在对长春汽油机厂的飞翼牌CCQ95型3马力风冷发动机做噪声试验时,应用消去法、谱分析法确定了该机的三个主要噪声源。试验结果证明,在没有消声室的条件下开展发动机噪声研究,这是两种宜于采用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噪声源识别是整车降噪的前提与基础,对于噪声试验不合格的摩托车,采用以声阵列技术为核心的噪声源识别方法,可快速准确地找到主要噪声源,明确噪声超标的根本原因,为降噪工作的开展指出明确的技术方向。  相似文献   

13.
针对某载货汽车车外加速噪声超过法规限值的情况,运用声强测试和频谱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识别其主要噪声源。根据噪声源识别结果对其排气系统进行改进,改进后车外噪声有一定程度的降低,由此表明噪声源识别结果正确、改进设计合理,并证明了此种噪声源识别的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赵卫东  徐鑫蔚  宋睿  杨明亮  齐潮 《汽车工程》2022,(12):1954-1963
针对汽车车门常见Rattle异响的定位,首先,基于Lamb波传播理论、Morlet小波变换和时间反转(TR)聚焦定位原理,建立了异响噪声源定位数学模型,提出了汽车车门Rattle异响噪声源定位方法。接着通过薄板冲击仿真,探究了振动信号波包混叠的成因,确定了窄带信号提取原则。最后进行汽车车门Rattle异响噪声源定位试验,揭示了异响信号发出时刻对定位成像的影响规律,提出了时刻的信号成像图判别法。试验结果表明,汽车车门Rattle异响噪声源定位最大误差为3.16 cm,平均误差为2.01 cm,验证了所提出的基于TR的Rattle异响噪声源定位方法的可行性和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利用噪声源分离技术对摩托车噪声源进行识别,得出排气系统是最主要的噪声源,而轮胎辐射噪声对摩托车加速噪声影响很小。在此基础上,通过优化消声器结构、改进摩托车吊架,使得该车加速噪声由80.9 dB(A)降至76.5 dB(A),取得了良好降噪效果。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电动汽车主要噪声源特性.举例介绍了数字化分析技术在电动汽车主要噪声源分析方面的应用研究,为分析电动汽车声品质特性提供了合理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盲分离技术识别发动机的机械和燃烧噪声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了盲分离基本思想及AC算法,提出盲分离仅用测得的柴油机混叠噪声源可分离干扰噪声、机械噪声和燃烧噪声。试验验证了在存在干扰噪声时,新办法也可识别出有用的噪声源,且测试所用的仪器少,从而为发动机噪声源识别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新办法。  相似文献   

18.
声压法识别小型客车主要噪声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控制汽车整车噪声,首先必须找出其主要噪声源。论述了识别汽车主要噪声源的声压法识别技术,并应用声压测量法、声场分析和谱分析技术,对6440型小型客车的主要噪声进行了测量和分析。结果表明,利用声压法也能识别出汽车主要噪声源。  相似文献   

19.
公路交通噪声源强测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西安市两条高速公路上对单车交通噪声源强进行了测试,得到了小型车、中型客车、大型客车、中型货车、大型货车的单车交通噪声级与车速的关系式。研究表明,中型客车与小型车单车交通噪声源强相近,大型客车与中型货车单车交通噪声源强相近。将源强相近的车型归类合并后,得到了小、中、大三类车型的单车交通噪声级与车速的关系式,并与现行公路环评规范推荐的单车交通噪声源强作了比较。本研究得到的中型车及大型车单车交通噪声源强值低于现行环评规范推荐的值,其原因可能与近年来我国新车增多、车辆性能改善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20.
后置发动机客车噪声源的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权来  罗玉涛 《汽车技术》1995,(11):25-28,12
应用相关分析与谱分析理论,建立了后置发动机客车噪声源识别的多输入单输出模型。运用该噪声识别模型及所介绍的测试分析系统,对GZ6921型后置发动机客车噪声源进行了识别。识别及分析结果表明,冷却风扇噪声是GZ6921型客车的主要噪声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