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4.
5.
6.
7.
8.
9.
为了掌握汽车正面碰撞时撞击力的传递路径、变形吸能及主要的车身评价指标,利用虚拟仿真技术研究无乘员的汽车正面碰撞。采用HyperMesh前处理软件,建立了某款车的整车模型;采用非线性有限元软件LS-DYNA进行了100%正面碰撞仿真;运用后处理程序LS-PREPOST定量分析了计算数据,得出了车辆保险杠、前纵梁等正面碰撞主要部件的吸能能力、部件连接处的稳固性以及乘员舱的完整性方面需要改进,通过采用非凸截面多胞管梁及增加焊点等方法对局部构件进行了优化设计,并再次仿真验证了优化方案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汽车碰撞仿真的基本理论,按照中国新车评价规程(C-NCAP)规范,以A柱折弯程度为研究对象,建立了汽车整车有限元模型,采用LS-DYNA求解器求解,仿真分析了轿车正面碰撞后A柱的折弯程度,以降低A柱折弯程度为优化目标,分别对前纵梁、吸能盒、前围板以及A柱进行了材料和结构优化,对比优化前后的仿真结果,得知优化后A柱折弯程度显著降低,B柱下端加速度基本不变。 相似文献
11.
以某款商用车驾驶室为研究对象,参照ECER29的相应规定,建立了摆锤和驾驶室的有限元模型及摆锤撞击的仿真模型,对某商用车进行前摆锤碰撞模拟分析。通过对过程能量的验证证明了模型本身的正确性。对主要部件的变形及吸收能量的分析,总结出了影响碰撞结果的主要因素,对该商用车的前摆锤碰撞假人生存空间进行了定量评价,在仿真分析中验证了该商用车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在整车 40%偏置碰撞仿真研发中,针对现有仅凭增加钣金强度达到结构安全的方法,提出一种改善前纵梁压溃模式的结构优化方案。通过左前纵梁 X 向变形由一级压溃变为二级 压溃,起到充分溃缩吸能的目的。另外,对左前纵梁施加诱导筋使其 Y 向折弯,增加车身结 构 Y 向吸能,进一步降低车辆 X 方向吸收的碰撞能量。基于对标的仿真模型进行结构加强及优化并对比后,乘员舱生存空间提升约 20%,A 柱及座椅横梁变形均得到改善。该种结构优 化方案在不同程度偏置碰撞开发中,均可作为一种优化思路。 相似文献
13.
14.
《汽车实用技术》2025,50(2)
为减少因车辆碰撞导致的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文章基于中国保险汽车安全指数(C-IASI)试验规程;以某车型轿车为研究对象;建立正面 25%偏置碰撞有限元仿真模型;从整车形变与假人伤害值两方面评估汽车在小偏置碰撞中的安全性能;并对仿真模型进行优化。优化结果表明;A 柱最大位移量由 159.38 mm 下降为 94.73 mm;减小 40.73%;Shotgun最大位移量从优化前 60.52 mm 下降为 50.56 mm;减小 16.44%;前围板最大侵入量从优化前226.78 mm 下降为 203.29 mm;减小 10.36%;假人头部伤害指标(HIC)降低 39.89%;假人胸部粘性指标(VC)降低 32.48%。该研究可为后续小偏置碰撞试验及整车结构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16.
以某型大客车为例,基于ANSYS/LS-DYNA碰撞仿真软件,探讨碰撞仿真建模中的一些技术要点,建立大客车车身结构正面碰撞仿真有限元模型,并进行初始速度为30km/h的正面碰撞仿真研究。 相似文献
17.
18.
以某客车为研究对象,基于HyperMesh/Ls-Dyna模块对其进行不同方案的正面碰撞安全仿真分析,验证碰撞能量管理及碰撞力传递路径优化对提升客车正面碰撞性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20.
以某型承载式大客车为研究对象,利用有限元法和非线性理论建立整车有限元模型,通过通用显式动力分析软件对其100%正面碰撞进行仿真计算,研究该承载式车身骨架结构的变形大小以及变形特点,并对乘员的生存空间进行分析比较,评价该客车耐撞性与安全性能,并为进一步研究改进客车耐撞性能提供相关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