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分析黑龙江省2006~2010年间1万多起道路交通事故数据的基础上,选取道路交通控制设施、路侧防护设施、道路物理隔离设施、照明设施等四类典型道路交通设施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敏感条件下(如不同道路类型、不同天气条件、不同事故形态、不同路表条件等)发生的交通事故形态与特征,据此分析道路交通设施对交通事故发生的影响情况,这将有利于道路交通设施功能的有效发挥,道路交通安全度的提高,也有利于道路交通设施的管理与维护。  相似文献   

2.
现有道路交通事故统计分析技术存在数据项缺失、方法单一、实战应用性弱等问题,很难为公安交管部门提供针对性的辅助指导。基于深圳市2014—2016年交通事故数据,采用Apriori关联分析算法、贝叶斯理论以及模糊聚类等大数据挖掘方法,探索性地提出道路交通数据缺失数据项填补、事故伤亡特征因子甄别以及事故危险性分类评价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有效提高道路交通事故数据完整性和事故伤亡特征因子甄别准确性,以及量化交通事故危险度评价。研究方法和结果可辅助公安交管部门开展道路交通事故预防和交通安全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3.
为了评价和预测不同国家的道路交通安全水平,建立通用的统计模型,作者首先分析道路交通事故死亡率与人口规模、机动车保有量、道路里程以及人均GNP之间的相关关系,根据相关性选择影响道路交通事故的因素,并建立万车死亡率与人均GNP之间的函数关系.模型计算结果与校核数据对比分析表明,所提出的模型能够较好地评价和预测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道路交通安全水平.模型对交通管理者提高交通安全性的科学决策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数字     
《家用汽车》2013,(2):19-19
66%据公安部交管局统计,自2013年开始实施新的《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和《机动车登记规定》,1月1日至3日18时,全国共发生涉及人员伤亡的道路交通事故1204起,同比下降22%。交通违法行为也大幅下降,其中违反道路交通信号灯通行2157起,同比下降66%;酒后驾驶124起,同比下降72%。  相似文献   

5.
机动车驾驶员人为因素是导致道路交通事故形成,并产生事故伤害的最主要原因。将区域道路交通事故的死亡人数、伤亡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等统计指标值作为参考数列,将不同驾驶员人为因素组成的道路交通事故统计次数作为比较数列,可以建立驾驶员人为事故因素与其危害性的灰色关联模型。结合实例,通过对灰色关联矩阵的定量化结果进行分析,可以评价驾驶员人为因素对不同类型事故危害性的影响,为有关部门采取有效的安全管理和预防对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道路交通繁忙程度与日俱增,从而使得事故率远高于发达国家,道路交通安全情况不容乐观。以我国2012年道路交通事故数据为基础,选取道路交通控制设施、路侧防护设施以及人行过街设施三类道路交通设施作为研究对象,以北方某省份交通事故形态与特征分析道路交通设施对交通事故发生的影响,由实际案例提出部分交通设施的合理设置方式并给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为了对交通事故多发情况进行全面评价并建立预警机制,考虑城市道路交通系统的地理视角特点,综合交通事故多发点鉴别分析方法,研究了事故多发点分析模型。首先明确被分析道路交通系统的内涵和层次结构,针对交通系统的点、线、面不同层次确立基本评价指标体系,集成常规统计法、矩阵分析法和改进的质量控制法等构建事故多发点鉴别分析模型,并研究了参数的选取及分析结果的输出形式,最后对某地9条道路的事故多发情况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道路4为事故多发道路,道路3具有最高的事故次数和当量事故次数,道路5具有最高的事故率,经综合评价,确定事故多发道路为道路3、4、5,因此,该模型可以对道路交通事故多发点进行多层面鉴别分析。  相似文献   

8.
四川省公安厅在2005年1月25日至3月5日的为期40天春运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中,为了深刻吸取2004年春运期间全省连续发生了3起一次死亡10人以上特大交通事故的惨痛教训,努力为广大城乡群众出行提供一个安全、畅通、有序的道路交通环境,力争在2005年春运期间不再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特大交通事故,最大限度减少重大交通事故,在进一步分析总结2004年及以前春运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经验的基层上,大胆创新和改革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9.
张焕 《交通与运输》2011,27(4):56-57
我国道路交通安全形势不容乐观。据公安部公布数据:2009年,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238351起,造成67759人死亡、275125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9.1亿元。其中,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特大道路交通事故24起。2010年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特大交通事故34起,同比增加41.7%。由此可见,道路交通安全形势依然十分严峻,急需从源头遏制  相似文献   

10.
具体分析了国内目前道路交通事故处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从道路概念、事故分类、主客观适应性、事故责任、处理事故分工以及程序几个方面提出了一些不足之处。这些问题的提出对道路交通管理工作有着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2004年,上海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围绕"降事故、保安全、保畅通"的目标,严格执行<道路交通安全法>,全面落实"五整顿"、"三加强"的各项措施,在预防道路交通事故、保障道路安全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道路交通管理的各项工作得到全面加强.但综观2004年全市交通事故总量仍然较大,尤其是5月1日<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后,"交通事故"和"道路"的范畴扩大,原先不列入统计的乡村路、企业道路等其它道路的安全隐患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12.
按照交通事故发生的道路特征和事故形态、道路用户、环境等因素,可以对道路交通事故进行分类,并依照这个分类对发生的交通事故进行数据收集,通过事故特性分析,找出发生较大机率的道路交通事故类型,根据不同事故类型的预防对策,提出包括对道路设施本身和道路用户方面的预防对策,从而降低该路段上的交通事故。运用这一手法,不仅对现有道路事故的预防,而且还可以对一条新建道路交通进行安全评估,找到一个切实可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十五"期间的相关数据显示,我国11月份道路交通事故起数、死亡人数都是每年的最高峰。据公安部的通报,2005年我国月交通事故死亡人数最多的是11月,死亡9458人。福州市2003、2004、2005三年中11月份平均发生事故319起、死亡64人,分别占三年事故和死亡平均数的8.71%、9.74%。为此,笔者将从人、车、道路和交通环境等4个方面,对11月份道路交通事故高发的诱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2005年,四川首深刻吸取2004年发生的8起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群死群伤特大道路交通事故惨痛教训,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多次主持会议专题研究部署全省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并提出明确要求,对有关道路交通安全问题作出了一系列的重要批示和批示。经过各地、各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四川省2005年道路交通安全形势总体平稳,  相似文献   

15.
事故多发路段和黑点的鉴别与整治对于提高道路交通安全水平,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哈尔滨市道里区主要道路交通事故数据的分析,利用质量控制法对各主要道路的交通安全水平进行评价,应用经验一鉴别指数法对事故多发道路进一步鉴别,找到事故黑点,通过对事故黑点的成因分析,并针对事故成因给出具体整治措施。  相似文献   

16.
2011年,上海市共发生一般以上道路交通事故2085起,死亡944人,受伤1749人(表1)。 一、一次死亡2人以上(含)道路交通事故情况 2011年,上海共发生一次死亡2人道路交通死亡事故34起、死亡68人,同比分别增加7起、14人;发生一次死亡3人以上(含)道路交通事故8起、死亡36人,同比分别减少4起、10人。  相似文献   

17.
本文首先对近10年来云南省发生的937起一次死亡3人以上的特大道路交通事故的数据进行了分析,寻找特大交通事故发生的时间、地域特点以及与道路、车辆、驾驶人以及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对今年以来发生的42起特大交通事故从人、车、路、事故形态、事故直接原因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指出特大交通事故在驾驶人的分布特征、肇事车辆特征、公路的具体分布方面的主要特点与规律。在此基础上,从社会经济发展、山区道路的安全性、路面的交通执法管理以及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社会化等方面,对特大事故发生的深层次原因进行探讨,由此简要提出预防特大交通事故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8.
高危害交通事故是指在交通事故统计中造成主要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的事故,为识别高危害交通事故的主要形态,探寻其致因,提出一种基于灰色理论的分析方法.将道路交通事故危害程度划分为4个灰类,构建4个灰类的白化权函数,通过灰色定权聚类系数确定高危害交通事故的主要形态和致因.以深圳市为例,基于全年交通事故数据,识别出深圳市高危害性交通事故的4类主要形态和6种主要致因.研究表明:车辆碰撞是高危害事故的主要形态,驾驶过程中妨碍安全行车的行为、酒驾以及未保持安全车距等是产生高危害事故的主要原因.针对高危害交通事故的主要形态和致因,提出相应的交通安全管理对策,有利于减少高危害交通事故,提升道路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19.
8月20日至10月31日,全国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以预防特大交通事散。为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创造良好道路交通环境为目标,认真贯彻落实“8·16”、“8·29”和“9·26”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精心谋划、周密部署,全警动员、全力以赴,积极组织开展道路交通安全集中整治,取得显著成效,实现了“三个确保”:一是确保了十七大期间道路交通安全、畅通。大会期间,北京市区及周边主要道路没有发生长时间、大面积交通拥堵,代表驻地、会场周边道路交通秩序井然,民警执勤执法文明规范,执法形象良好,全国没有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特大事故。二是确保了“十一”期间全国道路交通安全形势平稳。节日期间,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5649起,造成1419人死亡,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下降25.3%、32.3%;各重点旅游城市和重点旅游景区道路交通秩序良好。三是确保了道路交通事故特别是特大事故大幅下降。集中整治期间,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59962起,造成15803人死亡、68930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1.84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事故起数减少15762起、下降20.8%,死亡人数减少3951人、下降20%,受伤人数减少68930人、下降17.8%,直接财产损失减少1.02亿元、下降35.8%。其中,发生一次死亡3人以上事故249起,同比减少105起;发生一次死亡5人以上事故53起,同比减少6起;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特大事故4起,同比减少1起,为全年事故起数、死亡人数、万车死亡率实现“三下降”,一次死亡10人以上特大事故减少奠定了基础。工作中主要做到了“五个强化”:[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高速公路建设的高速发展、高速公路交通安全形势日趋严峻。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今年7月份,全国共发生高速公路交通事故14583起,死亡1968人,受伤21454人,经济损失1.7亿多元人民币。与前两年相比,事故增幅和占全部道路交通事故中的比重也逐年增加。尤其是今年7至9月份,仅湖北、安徽、海南高速公路即连续发生3起死亡10人以上特大恶性交通事故。为贯彻落实全国预防道路交通事故工作的总体部署,进一步深化高速公路创建平安大道工作。努力减少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特别是恶劣天气条件下多车相撞事故,为国民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交通环境、现就加强预防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