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通过室内试验对双层摊铺技术沥青路面与传统方法施工沥青路面进行模拟,对比分析不同层间处理方法对层间性能包括层间抗剪强度以及层间疲劳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双层一次成型的试件在层间界面处上下层粗集料间有相互嵌入,双层一体摊铺技术可以增加沥青混合料层间嵌挤,从而使得沥青混合料的层间抗剪强度以及层间疲劳寿命均高于层间有无粘层油的情况;并且撒布不同的粘层油对层间抗剪强度以及层间疲劳寿命的影响不同,SBS改性沥青优于基质沥青。  相似文献   

2.
郑金刚 《交通标准化》2014,(11):170-173
水泥混凝土桥面铺装厚度减薄,对铺装层材料的性能要求会更高.研究了小粒径沥青混合料、非碾压型沥青混合料、复式微表处混合料和橡胶沥青混合料.试验结果表明,该研究成果可适应不同桥面装结构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层间接触条件对沥青路面粘结层层间粘结性能的影响,通过层间直接剪切试验,研究下层混合料级配类型、乳化沥青洒布量和污染对层间抗剪强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选用的级配不同,层间的抗剪强度不同,4种级配对应的抗剪强度由大到小依次是AC-13、AC-16、SMA-13和OGFC-13;对AC-13、AC-16和SMA-13这3种级配的混合料而言,存在最佳的乳化沥青洒布量使抗剪强度达到最大值,且最佳洒布量依次是0.8、1.0和0.6kg/m2,而OGFC-13混合料抗剪强度随乳化沥青洒布量的增大一直上升;污染会对层间粘结性能造成较大的影响,且油污的影响程度大于泥土污染。  相似文献   

4.
利用AAPA对旧水泥砼路面沥青加铺层进行反射裂缝试验研究,分析了组成结构类型、集料级配、沥青、矿粉、纤维和橡胶粉对混合料抗反射裂缝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混合料的组成结构类型和沥青性质是影响混合料反射裂缝抵抗能力的主要因素,同时矿料4 75mm筛孔的通过率与混合料的疲劳寿命有良好的相关性,此外,合理确定粉油比和选用外加剂都是提高混合料疲劳寿命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5.
结合SMA沥青混合料施工实例,对改性沥青的施工准备、施工流程及注意事项等进行了总结.工程实施效果表明,SMA沥青混合料由于具有低温抗裂与高温抗变形等路用优势性能,在公路路面中具有广阔的应用空间.  相似文献   

6.
设计了5种连续级配的沥青稳定碎石配合比,并采大马歇尔试验对混合料性能进行检测,结果表明空隙率和饱和度在确定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最佳沥青用量时起主要作用;不同级配对混合料的各项性能均有一定的影响.在进行配合比设计时要找出最佳级配曲线。  相似文献   

7.
对多种沥青混合料进行了室内模拟反射裂缝实验,分析了级配类型与沥青粘结料类型对沥青混合料抗反射裂缝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高弹性沥青混合料可以有效防止或减少反射裂缝的产生,具有良好的疲劳性能,可以作为一种优良的下面层材料使用.  相似文献   

8.
为了尽可能地满足加铺层对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要求,有关部门对沥青混合料进行了一系列路用性能的试验及分析研究,设计了能满足加铺层路用性能要求的沥青混合料,可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9.
徐天明 《交通标准化》2010,(15):162-166
在深入剖析沥青混合料桥面铺装层病害产生原因的基础上,提出具体的防治建议,对于提高沥青混合料桥面铺装层的工程质量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0.
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下面层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下面层的受力特点和功能要求,在选取合格原材料的基础上,初拟了3种级配组成,通过一系列室内试验研究完成了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重点评价了混合料的水稳定性和强度性能.另外,在研究中使用了汉堡车辙试验方法来综合评价混合料的水稳定性和高温稳定性,并运用临界弯曲应变能的方法来评价混合料的低温抗裂性能.  相似文献   

11.
在行车荷载作用下,级配碎石基层沥青路面面层与基层接触面容易产生剪切破坏,对沥青路面的剪应力进行计算分析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依托南大梁高速公路复合式路面试验段, 测试了不同糙化界面的露骨率和构造深度, 并钻取芯样进行45°剪切试验。结合45°剪切试验测试结果与层间剪切过程力学特性, 将层间剪变特性曲线划分为弹性阶段、破坏阶段、剪切强度衰减阶段和残余阶段, 采用界面构造深度、剪切强度峰值、剪切强度峰值对应层间相对滑动位移和残余剪切强度等指标评价层间剪变特性, 分析了界面糙化方式、防水黏结材料类型和用量、温度和加载速率对复合式路面层间剪变特性的影响。测试结果表明: 凿毛界面构造深度(1.17mm) 大于喷砂界面构造深度(0.37mm), 结合不同糙化界面下剪切过程的层间力学特性差异, 凿毛界面较喷砂界面所成型复合试件具有更优的抗剪性能; 防水黏结材料相同时, 凿毛界面层间剪切强度峰值对应层间相对滑动位移(0.19~0.79mm) 较喷砂界面(0.16~0.33mm) 更大, 且防水黏结材料对残余剪切强度和剪切强度峰值的影响大于层间剪切强度峰值对应层间相对滑动位移的影响; 整体而言, 温度对层间剪变特性影响显著, 5℃时层间剪切强度峰值为40℃时的7.0~10.0倍, 测试条件对层间剪切强度影响较大, 50mm·min-1加载速率时测试层间剪切强度峰值为5mm·min-1加载速率时的1.9~3.5倍。可见, 凿毛糙化方式更有助于提高复合式路面层间剪切强度, 且复合式路面层间剪变特性需采用多指标予以评价。   相似文献   

13.
PCC-AC路面结构具有充分利用旧混凝土面板、减少环境污染、节约资源且行车舒适等一系列优点。BISAR3.0软件对该结构层间的力学分析和常用中间层材料抗剪及疲劳性能室内试验表明:超载重载对PCC-AC路面结构层间受力影响较大,宜在PCC与AC层之间设置0.5~1.5cm厚中间层材料;橡胶沥青碎石封层的抗剪强度与疲劳性能最优。  相似文献   

14.
沥青混凝土面层铺筑后对原有CRCP路面的影响很大,刚柔复合式路面层间粘结处理效果的好坏,将会对加铺后的路面强度、稳定性及耐久性产生很大的影响。针对粘结材料存在的问题,选用几种常用的粘结材料进行试验研究,提出相应的控制指标,为粘结层设计与施工提供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5.
针对刚性基层复合式路面容易出现的层间剪切滑移破坏问题,选取由水泥混凝土基层、层间粘结层、沥青混凝土面层组成的复合式结构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在不同层间结合状态下,刚性基层与柔性面层的层间最大剪应力的分布规律,以及基面材料参数对层间最大剪应力分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针对目前广东省高等级公路路面透层、下封层和粘层施工质量控制和管理得薄弱环节,结合各项目成功的施工经验,提出沥青路面透层、下封层和粘层原材料、施工工艺、质量检测以及施工管理等关键环节的控制要点,可供同行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7.
用有限元方法分析了不同结构和不同材料强度的多种路面结构 ,在荷载作用下砼板中的应力变化 ,以探讨引起砼路面破坏的力学机理和因素 ,其结果表明 :各结构层的强度和厚度达不到设计要求 ,将引起砼路面板的应力显著变化 ,结构不合理和施工质量差是引起水泥砼路面早期破坏的两大主要因素 ,并提出了避免水泥砼路面早期破坏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沥青路面是我国高等级路面的主要类型,但现行沥青路面设计规范和施工技术的相对滞后使得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现象时有发生,大大缩短了路面的使用寿命。在分析沥青路面损坏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从设计、施工和路面维护三个方面入手的综合防治方法,有助于抑制或减少沥青路面损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在沥青路面结构参数均不变的情况下,基于BISAR3.0软件,通过调整路面基层的模量来研究整个路面结构内部应力、应变和弯沉的分布规律,分析了沥青路面基层模量的变化对沥青路面结构层的影响,对合理选择路面结构参数,作好路面结构组合设计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永久性路面与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的适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半刚性基层路面和永久性路面的设计理念、结构特点、结构层功能和材料性质,并考虑中国国情,可总结出半刚性基层路面和永久性路面两种路面结构型式的适用条件:半刚性基层路面较适合少雨地区,季节、昼夜温差变化较小地区,以及小交通量、以客运为主的轻栽道路;永久性路面对大交通量、以货运为主的重载交通以及多雨地区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