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结合贵州省安紫高速公路项目岩溶地貌条件下旧州隧道施工,介绍了隧道穿越溶洞、采空区、背斜等不良地质段施工技术,通过采取回填浆砌片石、打设锚杆、超前管棚、泵送混凝土回填、吹砂回填等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可为类似岩溶地区隧道溶洞、塌腔、涌泥等不良地质地段技术处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胡麻岭隧道2#斜井围岩为第三系富水粉细砂,出现了大规模突水涌砂现象,掌子面受突涌作用影响向后方产生较大位移,严重影响了施工安全和工程进度.通过采用以全断面水平旋喷加固为主的治理技术,并且在无法施做旋喷桩的部位,采用综合锁口措施,在隧道拱顶及周边形成封闭的水平旋喷桩拱棚,起到防流砂、抗滑移、防渗透的作用,保证隧道施工安全顺利地通过突涌地段.  相似文献   

3.
随着国家高速公路的迅猛发展,公路隧道越来越多地应用于高速公路的建设当中。当隧道经过煤层或采空区时,隧道周边围岩就会有瓦斯存在。作为特殊地质地段隧道的一种,瓦斯隧道施工过程中,要特别注意隧道内瓦斯的浓度,否则,极有可能发生瓦斯爆炸,引起工程事故。结合松卜岭隧道的瓦斯防护技术设计,主要讨论隧道通过煤层时,隧道掘进施工过程中的瓦斯突出危险性预测及防突措施。  相似文献   

4.
横通道与正洞和平导交叉地段(三岔口地段的施工(尤其是横通道与正洞三岔口地段)是隧道施工中的一个薄弱环节。针对锡铁山隧道正洞与1#横通道交汇处施工过程中极其不良的地质条件,文章通过分析该段的地质情况,根据总体施工方案,分析其工况,主要通过介绍锡铁山隧道正洞与1#横通道交汇处施工中的开挖情况、支护情况、安全及质量措施,对横通道与正洞三岔口地段施工技术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长大隧道中涌(突)水处理施工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铁峰山隧道部分地段含水丰富,部分地段突水、突泥现象严重,针对此情况,施工过程中采用TSP-203物探与超前地质钻探相结合的超前地质预报方案进行地质预报,对于不同的出水方式分别采用裂隙出水点注浆与溶洞涌水注浆的施工方案,介绍了相关的工艺流程、关键技术和注意事项,对今后类似隧道工程施工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突水突泥严重影响着隧道施工中的安全,为了更好的预测突水突泥事故的发生,制定合理的预防措施,文章从隧道突水突泥灾害成因、探测预报技术及处理方案方面进行探讨研究,对目前及以后的隧道安全施工有一定的参考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高原细砂地层砂体自稳性极差,易出现流砂、漏砂等病害。为保证细砂地段隧道掘进作业的安全,采用高压水平旋喷桩技术对开挖轮廓范围土体进行加固处理。结合新建川藏铁路拉萨至林芝段米林隧道,介绍了高原铁路隧道水平旋喷桩施工设备、施工流程及施工参数。高原细砂地层隧道采用高压水平旋喷桩技术可以有效控制周边围岩收敛量,预防不良地质地段出现安全事故,加快施工进度。  相似文献   

8.
崔伟 《山西交通科技》2012,(1):81-82,90
在隧道工程施工中,隧道经常穿越浅埋偏压地段,以山西平定至阳曲高速公路大南山隧道为例,介绍大南山隧道浅埋偏压地段加固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9.
连云港东疏港高速公路控制性工程后云台山隧道,进口段处于密集建筑群地段,其中有1栋5层居民楼位于其上方,设计要求施工通过此地段时,爆破振动的速度要控制在2 cm/s以下,给隧道施工提出了极大的挑战。通过对下穿楼房的后云台山隧道采用控制爆破技术,并进行爆破试验及监测,优化爆破参数,最终确保了新建隧道的施工进度和既有建筑结构的安全。  相似文献   

10.
公路隧道在穿越山体时,地形存在偏压的隧道洞口地段采用承载能力高,整体性优于围岩体的支撑体,配合纵向管棚等超前措施,改善原偏压段的稳定性,避免破坏环境,做到隧道在洞口偏压地段施工时的安全环保统一。  相似文献   

11.
在勘察设计阶段研究越岭隧道区域内的现代地应力特征,可以为越岭隧道选线设计、隧道断面设计及隧道二次衬砌设计提供依据,并揭示出施工中可能发生岩爆的具体段落.介绍了应用钻孔内水压致裂法进行地应力测试,确定出隧道通过区岩体的原地应力大小和方向.根据原地应力测量成果,综合分析钻孔附近地层地应力的基本特征,结合隧道通过区各类型地层...  相似文献   

12.
锦屏电站辅引3#隧洞埋深超过2 200m,地应力极高,属于强岩爆洞段。施工中采用微震监测方法进行岩爆预测,结合喷洒高压水和岩体深部注水技术、光面爆破及应力解除爆破技术和及时施作锚杆、喷砼等支护措施,大大降低岩爆发生概率和产生严重后果的风险,顺利完成隧洞的开挖施工。  相似文献   

13.
本文着重从排水和防水两个方面介绍了南山隧道涌水的治理方法,提出了综合治理在隧道防治涌水方面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轨道交通六号线二期中梁山隧道2号隧道全长4 322m,地质条件复杂,主要不良地质条件有突水突泥、岩溶以及煤矿采空区。为确保工程施工安全,采用TGP206系统对其进行地质超前预报,并辅以地质雷达进行对比验证,提高预报的准确性,为隧道工程施工提供指导性依据。  相似文献   

15.
随着隧道逐渐向长、深方向发展,穿越的地质条件也越来越复杂,在施工中难免会遇到诸如岩溶突泥、突水,围岩大变形、岩爆、塌方等地质灾害问题。超前预测预报技术作为隧道勘察结果的进一步认识和补充,在隧道施工减灾、防灾和快速施工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渝隧道施工中,采用物探技术进行超前预测预报,成功地预报了掌子面前方的地质信息,有效地指导了该隧道的安全、快速施工。  相似文献   

16.
高地应力是一种常见的隧道地质灾害,在施工前准确掌握隧道穿越段的工程地质状况及地应力状态至关重要。针对后云台山隧道施工中洞室围岩发生"脆响"及掌子面后方初期支护喷射混凝土开裂等表象,通过地应力测试分析,判断隧道穿越地段围岩属中等应力水平,预测洞室开挖过程中有发生弱岩爆甚至中等岩爆的可能,采取加强监控、优化支护参数及施工工艺和打设应力释放孔等措施,取得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7.
在隧道宏观工程背景分析的基础上,对龙厦铁路象山隧道施工风险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指出了象山隧道施工面临突水突泥、地表失水、塌方、软岩变形、岩爆、瓦斯爆炸、高地温、有轨运输溜车等八项典型施工风险,对长大隧道施工风险控制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国外已成功修建多条海底隧道,发展了很多成熟的施工技术,其中注浆技术也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在特殊复杂地质条件下修建隧道则面临诸多困难。国内钻爆法修建山岭隧道施工技术成熟,采用注浆法处理复杂地质条件方面,隧道工程界已经积累了不少的经验。但国内采用钻爆法修建海底隧道的例子相对较少,高水压海水环境下注浆技术的研究及相关施工经验相对匮乏。胶州湾隧道,处于高压海水环境下,且穿越数条断层破碎带,地质条件复杂,在施工过程中极易发生坍塌、突水突泥等事故,给安全施工带来很大的困难,甚至影响到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因此,结合胶州湾隧道工程,对海域段注浆施工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风险应对措施,可为以后类似工程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9.
复杂地形在山区高速公路隧道设计中会经常遇到,由于隧址区本身的地质情况就复杂多变,再加上降水等不利因素对隧道洞口施工的影响,进洞方案往往是几种处理措施的综合体。对周边山体的加固、洞口管棚的设置、开挖方法的选择以及爆破强度的控制等,无不对隧道的安全进洞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在浅埋偏压段隧道进洞方案的制定过程中,应灵活运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努力落实"安全、经济、合理、环保"的设计原则,确保工程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20.
每一台隧道掘进机(TBM)都是针对一定的地质条件设计制造的,其针对性强、通用性较差,在不良地质条件下,既需要TBM设备配置具有适应性,又必须采取适当的施工措施。结合锦屏二级电站引水隧洞TBM施工实践中遇到的大埋深、高地应力、极强岩爆的地质条件,研究了加强初期支护、岩面喷水、应力释放孔、应力释放导洞等解决措施,并付诸实施,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