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分析土质路堑边坡冻融滑塌原因,提出了基于力学解析法的验算模型;结合实际进行冻融滑塌稳定性分析判断,提出了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2.
寒区公路土质路堑边坡冻融滑塌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寒冷地区公路土质路堑边坡冻融滑塌的实际情况,总结了土质路堑边坡冻融滑塌的表现形式,分析了土质路堑边坡冻融滑塌的机理,最终对季冻区高等级公路边坡防护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从黑龙江省的地理环境、地质条件入手,对公路路路堑边坡防护工程滑塌产生的原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提出了防治滑塌的具体措施,对防治公路路堑边坡防护工程滑塌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边坡冻融滑塌的原因,提出了防治措施及边坡浅层冻融滑塌稳定性验算公式。  相似文献   

5.
结合某公路路堤滑塌病害的处治案例,通过对病害现场的勘探、分析及计算,提出了陡坡路堤滑塌病害的综合治理方案,为以后相关工程的方案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王启叶楠  周舟 《北方交通》2023,(9):60-62+65
公路建设过程中边坡滑塌现象时常发生。以某高速公路路堑高边坡滑塌为背景,根据工程地质条件开展现场调查,对边坡滑塌原因进行了分析,介绍了锚索加固边坡的设计方案并对加固后边坡稳定性进行了验算,可为类似工程项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辽宁中部环线纱帽山隧道洞口部分路堑边坡连续出现水毁滑塌,在对现场进行调查、分析滑塌成因后,制定了两套处理方案,经论证,综合两套方案的优点,最终确定实施方案,对不稳定边坡进行处治,使治理后的边坡达到稳定状态.阐述了纱帽山隧道洞口路堑边坡滑塌的处理方案及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某新建路堤破坏现象的分析,探讨其滑塌的整个过程,并通过现场实地勘察明确导致滑塌的主要因素,进而制定合理的治理方案;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预防路堤滑塌的措施,为今后的高速公路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以太旧高速公路寿阳段路基滑塌抢险处治工程为例,分析造成路基滑塌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处治方案、施工工序及施工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0.
卵砾石土路堑边坡防护滑塌处治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卵砾石土路堑边坡滑塌的分析,结合滑塌处治的成效,提出了卵砾石土路堑边坡防护既经济又合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陈建荣 《北方交通》2011,(10):40-42
通过对位于高地震烈度山区某座简支T梁桥抗震的复核为例,分析了山区桥梁在地震作用下的受力特点,提出设计应该注意的问题,结合新的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给出了抗震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2.
以分析影响公路平面交叉口间距的关键因素为切入点,用理论分析和试验观测的方法来分析交叉口功能区和平稳运行区长度,并采用交通仿真手段分析延误、交通量、信号周期、绿信比和饱和度对交叉口间距的影响;最后提出了公路无信号交叉口和信号交叉口合理的最小间距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视频监控系统中,自动识别出的客流人数和密度,是判断客流安全状态的重要指标.本文重点研究了为获取客流密度而进行的监控面积测量方法.该方法基于计算机视觉的平面测量技术,对视频监控区域有效平面部分进行面积测量.通过采用二维成像透视投影模型和模板的精确标定以计算单应矩阵,特别是针对特征点的有效性进行判断分析,准确率较高,可操作性强.此方法为快速实现复杂场景中面积测量和计算提供了一种新途径.最后基于北京南站具体场景,将此方法应用于客流密度计算,为客流安全预警提供方法支撑.  相似文献   

14.
以分析影响公路平面交叉口间距的关键因素为切入点,用理论分析和试验观测的方法来分析交叉口功能区和平稳运行区长度,并采用交通仿真手段分析延误、交通量、信号周期、绿信比和饱和度对交叉口间距的影响;最后提出了公路无信号交叉口和信号交叉口合理的最小间距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绥芬河斜拉桥的施工过程中进行了全候的温度效应观测。根据实测的温度效应数据,从索梁温差、主梁顶底板温差、主塔两侧温差及整体性温差四个方面进行了混凝土斜拉桥的温度效应分析,验证了所采用计算方法的适用性,提出了转体施工万吨斜拉桥回避昼夜温差产生的温度效应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都市圈已经逐渐成为国家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主体形态之一,在区域经济一体化建设中起 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基于顺风车数据,使用聚类分析方法,围绕北京都市圈区域划分与层级 结构展开相关研究。首先,通过网格模型将研究区域网格化处理并作为基本处理单元,匹配获取 的顺风车数据与POI数据到网格中,利用基于网格的改进K-means++聚类算法,并结合使用手肘 法与轮廓系数法确定最佳聚类数量,对北京都市圈主要功能区进行划分。通过分析不同功能区 域内的居民通勤出行特征,提出通勤强度、通勤时间、功能区独立性、功能区可达性等区域通勤特 征评价指标,结合上述指标使用层次聚类方法对北京都市圈层级结构划分展开进一步研究。研 究结果表明:本文采用的改进聚类方法能克服传统聚类算法随机选取聚类数目所带来的影响,有 效划分并得到19类北京都市圈主要功能区域,聚类效果更佳;聚类结果显示北京都市圈主要功能 区域与北京市现有行政区域划分存在差异性,在都市圈规划建设当中应当主动破除行政区域壁 垒,实施面向都市圈范围的整体规划;根据不同功能区域的居民通勤特征与地理区位特征,北京 都市圈还可进一步划分为核心层、近郊层、远郊层3个圈层;应当根据北京都市圈圈层特性与功能 区自身属性制定相应发展策略,通过规划建设市郊铁路或轨道交通改善不同圈层间的通勤现状, 提高北京都市圈整体通勤可达性。研究结果为制定相应规划与管理政策提供依据,有利于都市 圈功能与结构进一步完善,促进都市圈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7.
采用了一种常见的重心法模型,加以改进并且尝试用这种较为简单的连续型模型来解决单个停车场的选址问题。首先分析了重心法模型,讨论了其应用于停车场规划的可行性和优点,然后在考虑距离和费用因素的情况下,将改进后的重心法模型应用于单个停车场的选址规划中进行分析计算,并且给出算例进行了验证,最后提出了模型应用于多个停车场选址问题时的改进思路。  相似文献   

18.
提出一种新的肤色区域分割提取方法,并详细叙述了该方法的步骤和实现算法.在人脸检测和识别项目中,应用该算法来提取各肤色区域,经大量实验说明,该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9.
刘敏 《交通标准化》2009,(23):110-113
基于景观生态学的概念及基本原理,运用景观生态学理论指导居住区绿地景观生态规划,提出景观生态学在居住区绿地景观生态规划中的应用方法,以及居住区绿地景观系统的结构模式,可有效地提高居住区绿地结构功能和居住区环境质量,促进城市景观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利用烟羽模型分析了商业步行街对周边城市路网的交通影响范围,描述了商业步行街对周边路网的影响内容。以合肥市淮河路步行街为例,计算出具体的影响范围,分析了其对周边城市路网车流和行人的交通影响,并从单行交通、静态交通和公共交通3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交通组织优化措施,使商业步行街对城市路网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