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为研究排水性沥青路面在市政道路中的应用,本文依托实际工程,从减少道路病害、保护环境及确保交通安全三个方面分析了排水性沥青路面在市政道路应用的必要性。根据排水性沥青路面的特性,重点阐述了排水性沥青路面的路面结构、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施工工艺以及养护措施,并在具体工程中进行了应用。研究结果表明,排水性沥青路面具有良好的防滑、防燥及排水性能,保证路面的安全效益和环保效益,市政道路中应用排水性沥青路面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2.
在排水性沥青路面设计方案中,常采用排水性沥青混合料作为路面罩面或新建路面表层。排水性沥青混合料的设计空隙率为20%左右,属于间断开级配沥青混合料。这种混合料的设计空隙率高,可以有效地降低表面积水引起的雨雾、溅水及眩光,并可提供足够的表面粗糙度、降低车辙变形和交通噪声。同时,为了解决路面水下渗不能充分排除并滞留在路面结构内引起的水损坏以及路面结构强度降低问题,排水沥青路面设计方案中将防水粘层设计在排水上面层与中面层密级配沥青混合料之间;可保证路面水通过表层排出,且能有效地阻止水的下渗,以解决水滞留路面中的问题。因此,对于多雨地区来说排水性沥青路面是常用的公路路面结构类型之一。  相似文献   

3.
排水性沥青路面采用大空隙开级配沥青混合料,具有良好的排水性能、抗滑性能、降噪效果等特点。排水性沥青路面使用性能的发挥受路面结构类型、路面材料、交通因素、气候因素等影响,需要采用合理的方法对其使用性能进行测试。重点分析了排水性沥青路面长期使用过程中的渗水性能、抗滑性能、交通噪声的变化情况。测试结果表明,排水性沥青路面各车道路面渗水均会有一个先增大后减少的过程,路面抗滑性能也存在先增加后减少的规律,而路面的减噪效果则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下降,并逐渐保持平稳趋势。  相似文献   

4.
排水基层的主要使用功能是排除沥青面层裂缝和材料空隙中渗入基层中的水分,因此对其排水性能应有一定要求,使得水分能在一定时间内顺利排出路面结构。阐述了表面水渗入率、排水过程及沥青路面排水基层的排水性要求。  相似文献   

5.
国外对排水性沥青路面的研究起步较早,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特别是日本已经有一套系统的成功经验,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我国直到近些年才开始这方面的研究,目前还没有相应的针对排水路面设计和施工的标准和规范。本文对重庆渝邻高速公路排水沥青路面试验段铺筑施工过程中的一些关键技术进行总结,以期能对我国排水性沥青路面的施工技术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6.
排水性沥青路面具有迅速排除路面表面水、降低行车噪音、抗滑能力强等特点.阐述了排水性沥青混合料在实际工程中材料要求、试验结果以及实际应用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适用性、 经济性等多个方面对不同路面排水措施进行了详细的优缺点分析与比选, 结果表明排水路面在大范围路面排水效果及综合效益方面优于其他排水形式, 而横截沟则具有良好的单点排水效果。 同时根据分析结果, 结合实际工程案例对路面排水措施进行选择与设计, 形成了组合式路面排水方法, 为沥青路面排水问题处治提供有意义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日本排水性沥青路面的铺装技术与配合比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日本排水性沥青路面铺装技术.材料要求、配合比设计,为国内铺筑排水性沥青路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吴海林 《北方交通》2020,(10):63-66
为了研究排水沥青路面行车安全车辙深度,分析了降雨强度、车辙深度、空隙率等因素对车辙水膜状况的影响,并对产生车辙的排水沥青路面排水能力和容许水膜进行分析,进而提出满足排水沥青路面行驶安全要求的车辙容许值。基于理论计算的同时,考虑各种极端不利条件以及安全系数,建议排水路面车辙容许值高于密级配路面4mm。  相似文献   

10.
针对设置透水性沥青混合料表层的排水性沥青路面,在沿海高速公路的盐城至南通段进行了工程实践,从其适应排水功能及满足路面结构使用耐久性要求出发,对其结构构造及排水功能的设计进行了分析,作出了相应设计分析与调整,实体工程的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为了有效降低路表积水引起的一系列问题,分别提出了多空隙排水性沥青路面在大坡道桥面上的结构层设计和排水沟设计,同时通过对不同原材料分析、测试以及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为相关设计提供了可靠依据.通车跟踪观测表明,路面排水效果良好,符合透水沥青路面技术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12.
大粒径透水性沥青混合料基层对提高抗车辙能力、防止反射裂缝等有较大的影响,同时它具有路面排水层的功能,近几年在一些地区得到试验性应用。结合菏关高速公路工程实例,对其配合比设计和施工工艺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3.
为深入分析降雨条件下透水沥青路面排水层内部渗流状况,更充分地发挥透水材料的渗透性能优势,对透水沥青路面的结构进行了优化。采用有限元软件SEEP/W,基于非饱和渗流理论分析了排水层在降雨过程中的内部渗流状况,针对影响排水层排水效率的结构性因素,提出了透水沥青路面的结构优化方案,并对该方案进行瞬态模拟。模拟结果表明,与常规方案相比,所提出的优化方案均在不增加排水层材料用量的情况下,大幅度提高了路面排水能力。其中,2%横坡路段,不等厚上面层模型和增设排水沟模型相较常规模型,在对降雨强度的适应能力方面分别提高了38.2%和158.8%;8%横坡路段,不等厚上面层模型和不等厚-增沟模型相较常规模型,在对降雨强度的适应能力方面分别提高了130.8%和234.6%。研究表明,对透水沥青路面结构进行的优化有效提高了其排水性能,增强了透水路面排水层对降雨的应对能力。  相似文献   

14.
张可强 《交通标准化》2014,(11):48-50,54
良好的路用性能和特殊的环保意义使开级配橡胶沥青混合料在排水降噪路面中的应用日益受到重视,在部分国家得到相当规模的应用.因橡胶沥青的技术标准和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不统一,在我国尚未实现推广应用.通过AR-OGFC在省道338张家港张杨路改造中的应用技术研究,对AR-OGFC进行配合比优化设计,对其施工情况和后期路用性能情况进行介绍和总结.实践证明,AR-OGFC路面具有良好的路用性能,而且具有环保、抗滑、排水和降噪等功能,研究结果可为行业规范编制和推广应用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5.
文章结合橡胶沥青在浙江金丽温高速公路路面养护中的应用和橡胶沥青的性能要求,从原材料选择、配合比设计、施工工艺、路面检测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施工实践证明:橡胶沥青罩面养护技术完全能够满足沥青路面设计要求,并能有效地提高行车舒适性,降低噪声污染,减薄路面层厚度,达到降低工程造价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来洪彬  贺鹏 《交通标准化》2010,(21):115-117
结合工程实例,介绍SMA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并从材料选择、技术指标、设计配合比和生产配比实施等方面加以分析,有利于SMA沥青玛蹄脂碎石路面的正确施工。  相似文献   

17.
从原材料、控制指标、配合比设计、施工几个方面,提出保证质量的关键因素。在良好的设计配合比和施工条件下,SBS改性沥青上面层的耐久性和高温稳定性高,能显著延长路面寿命、降低噪声、提高行车舒适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技术就是将旧沥青路面经过表面加热、翻松铣刨,并掺入一定比例的新骨料、新沥青、再生剂等,利用移动式的就地拌和设备进行加热拌和,将热再生混合料铺筑成为新的沥青路面面层的一种再生技术。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可100%利用旧路面沥青混合料,是一种经济、环保、可靠的沥青路面养护维修技术,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本文详细介绍了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在开阳高速公路维修中的应用情况,包括方案设计、配合比设计及施工工艺等。  相似文献   

19.
季亚萍  卢炜 《交通标准化》2013,(24):148-150
半柔性路面是一种在沥青混合料中填充水泥胶浆而形成的兼具沥青路面与水泥混凝土路面特点的复合路面.鉴于此,采用马歇尔配合比设计方法进行基体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并分析反映路面性能的各项指标.  相似文献   

20.
陈国彦 《交通标准化》2010,(15):183-185
选用优质的矿料、改性沥青等原材料,采用马歇尔设计方法,确定出最佳沥青用量的沥青混凝土配合比,室内检测结果表明,该高性能沥青混凝土性能优越,可用于高等级路面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