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薛杉 《北方交通》2012,(5):140-144
通过对辽宁等北方省份高等级公路中分带防眩设施的几种典型应用方式的比较,详细分析了每种中分带防眩设施的优缺点,提出了中分带防眩设施选型需要考虑的防眩、景观、投资等多种因素,为项目决策单位提供详实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高等级公路中央分隔带绿化植物的防眩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平、竖曲线路段绿化植物的防眩效果,提出了平直路段防眩植物株距和高度的计算方法,并计算了不同植物冠径和防眩角条件下的株距,以及不同道路横断面和交通组成条件下的防眩植物高度.对平曲线路段,提出了改进的防眩植物株距计算方法,计算了防眩角修正值;对竖曲线路段,提出了改进的防眩植物高度计算方法,计算了凹曲线路段防眩植物高度增高值,提出了凸曲线植物下沿防眩改善措施.研究结果表明:相对平直路段,平曲线路段防眩植物株距应减小0.3~3.8 m;凹曲线路段防眩植物高度应增加0.03~0.43 m.  相似文献   

3.
为有效解决防眩设施统一高度在凹形竖曲线路段存在的交通安全隐患,从最不利车道与车型组合角度出发,根据发出眩光车辆、防眩设施位置、受眩光影响车辆3点是否在凹曲线内,建立了一般意义下的凹曲线防眩设施高度计算模型,并推导出防眩高度计算表达式。研究结果表明,凹形竖曲线路段及其前后一段距离内防眩高度比平直路段高,应按修正值进行高度设计。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许漯高速公路两种基本形式防眩设施的设计与施工情况。  相似文献   

5.
根据高速公路沿线的桥梁、涵洞、紧急电话、中央分隔带开口、支线上跨桥梁等设置情况计算确定护栏、隔离栅、防眩设施的布设桩号、型式、数量是高速公路安全设施施工图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采用计算机进行相关辅助设计,既极大地提高了设计效率,也保证了设计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防眩设施的设置应考虑设施的连续性,避免在两端防眩设施中间留有短距离间隙。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混合交通下高速公路平曲线路段防眩板高度对车辆防眩效果的影响,提出了平、竖曲线路段防眩板高度的计算方法,并通过研究弯道平曲线防眩板高度对驾驶员视线的影响,建立平曲线防眩板高度对道路行车视线安全影响模型,从车辆行驶平曲线的防眩板高度及防眩板位置形成的静视距与车辆行驶时驾驶员期望得到的动视距之间的关系,运用面向对象的VB编程语言实现模型仿真来分析防眩板高度对道路行车安全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8.
凹形竖曲线路段防眩板高度计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平直路段和凹形竖曲线路段眩光、驾驶人视线与防眩板高度的关系,考虑凹形竖曲线路段半径、汽车前照灯高度、驾驶人视线高度、路段横断面结构和中央分隔带宽度等参数,提出了凹形竖曲线路段防眩板高度计算方法.以京化高速公路防眩板设计高度为例进行实例验证,并将计算结果与《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细则》(JTG/T D81-2006)规定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当汽车前照灯的灯距为120 m,凹形竖曲线路段半径在12 000~32 000 m时,按照现有规范,防眩板设计高度为1.712m,按照提出的方法,防眩板最小设计高度为1.720 m,防眩板最大设计高度为1.800m.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中央分隔带排水的重要性和采用铺面封闭、表面排水和地下排水三种典型的中央分隔带排水设施的阐述,简要介绍了排水设施的设计、施工要点及分隔带上绿化所采用的方式。  相似文献   

10.
对高速公路的防眩设计进行了详细说明 ,列举了几种防眩设施的形式及种类 ,并指出了防眩设计时应注意的几点事项 ,从而通过在高速公路上设置防眩设施达到降低交通事故、提高行车安全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通过介绍动态规划法优化公路纵断面的基本原理及方法步骤,并编程进行相关实例计算,结果表明.在初始纵断面的基础上用改进的动态规划法进一步优化,可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为及时掌握区域公路网运行状况和准确识别瓶颈路段,本文基于可靠度的计算结果,通过点段重要度数据和路网模型分配数据计算,识别出重要路段集,再结合可靠性薄弱数据集,取二者的交集为瓶颈路段。通过算例验证,该方法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有效性,也为交通管理者识别和改善路网瓶颈路段通行能力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基于附着系数曲线长度的路面识别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要使汽车制动时能够充分利用路面的附着条件,需要对路面状态进行识别。以滑移率区间[0,0.1]上的附着系数曲线长度作为路面识别的参数指标,在Kiencke轮胎—路面模型的基础上给出了7种典型路面的识别区间,据此在制动时完成路面识别。使用单轮车辆模型,在跃变路面上进行了仿真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对单一路面的识别时间约0.025s,对跃变路面的识别时间约0.01s,对不同路面附着条件的利用明显改善,提高了路面识别的快速性、准确性和制动性能。  相似文献   

14.
将快速路和城市常规道路不合理衔接造成的城市道路拥堵问题作为一种典型的间断流设施交织区问题,研究其拥堵机理,提出"以时间换空间"的理念,采用路段信号控制方法来实现2个交通流在时间上的分离,减少交织的优化方案,最后利用VISSIM仿真软件对其效果进行验证,并找出其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15.
对旧路改造中分离式路基的平面、纵断面、路基一般设计、新旧路基拼接、中分带、环保及排水设计等方面进行探讨,认为在适宜的地形条件下,分离式路基在旧路扩建工程中具有较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一些现有公路已不能适应交通量增长的要求,需要扩大道路通行能力,面临改扩建问题,而新老路基结合处就成为路基施工的重点。结合大齐公路改建工程,分析了旧路路基施工时可能产生问题,提出合适的施工方案。通过研究找出有效避免施工过程中新旧旧路基结合部产生问题的原因,制定解决方案保证路基稳定性。研究成果对公路改建工程新旧路结合部的设计与施工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就ICTAAL-1985中关于路线平、纵、横等方面的技术标准要求做简要阐述和归总.并与我国公路路线设计规范中的一些技术指标进行对比,可为工程技术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在传统干路设计中,囿于人性化依据的缺乏及片面强调小汽车通行效率,部分过街设施的形式选择不尽合理,给行人过街带来了不便及风险。首先回顾了行人过街设施的相关研究。然后对比了上海、北京、西安4条干路与巴黎、纽约、东京3条干路的行人过街设施构成,揭示了中国干路行人过街设施形式单一且缺乏路中安全岛。基于意愿调查,研究了少年、青年、老年3组行人对不同类型干路过街设施形式的偏好。以公众意愿为准绳,结合干路过街行为分析、事故统计,提出不同环境下干路过街设施选型要求,探讨了立体过街设施及路中安全岛的设置要求。特别指出:"过街行人免遭伤害"应成为干路过街设施选型的重要依据,小汽车通行效率与行人自由程度应为保障过街安全而让步。  相似文献   

19.
牛高  邹云 《交通标准化》2007,(6):240-242
重庆忠县迎宾大道是连接忠县县城与忠垫高速公路的重要通道,其分离式路基的采用与横断面布置充分体现了因地制宜、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20.
关于城市道路合理间距理论推导的讨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蔡军 《城市交通》2006,4(1):55-59
城市路网是城市交通与城市发展的骨架,对合理路网间距的认识是路网规划的关键。但对合理路网间距的认识存在若干观点,致使路网间距的合理取值范围较大。目前城市规划与交通工程专业书籍中经常提及的是路段通行能力的交叉口间距折减系数法和最佳公交线网密度分析法。本文采用逻辑推理的方法,指出路段通行能力的交叉口间距折减系数分析存在逻辑错误,公交最佳路网密度缺乏应有的应用前提分析,这些不足是导致我国城市路网密度不足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