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张耀庆 《国外汽车》1992,(2):47-50,71
内装式隔振系统是一种需特殊加工工艺,不改变柴油要的质量一外形参数的柴油机隔振新装置;内装式隔振系统有片状组合式隔振器十支承,螺旋状钢丝隔振器+支承及环状橡胶-金属制隔振品+支承三种类型;三种隔振器在柴油机和加载装置的试验台上进行了评价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螺旋状钢丝隔振器在抗共振和脉冲激振方面有明显的优点;片状组合式隔振器可降低被隔振装置的振动噪声;环状橡胶-金属隔振器在整个频谱范围内有较好效果;对设计柴油机隔振系统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金属弹簧电流变隔振器动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郝洪涛  王娟  张少华 《汽车工程》2005,27(5):603-606
利用电流变液体(ERF)的可调阻尼特性,设计了一种金属弹簧电流变隔振器并阐述了它的工作原理,通过对简化力学模型的理论分析和隔振器试验研究,发现隔振系统的动特性对结构参数非常敏感,过高或过低的系统弹簧刚度均小利于发挥电流变效应。  相似文献   

3.
简略介绍机械压力机振动带来的危害,采用隔振装置后,通过它的动力学模型,求出振动系统的振幅,加速度与现场实没数相比较、从而论证隔振器设计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汽车离合系统作为一类与操控者接触频率较高的元件,其舒适性是一项不可或缺的品质指标[1]。本文以某轻型客车为例,对踏板振动进行测试,并对测试的特性图、频谱以及振动产生的机理进行分析,确定了系统产生振动的原因和解决方案。基于试验数据的对比分析发现,采用螺旋管+限流阀+动态隔振器的方式可有效解决振动问题,以此来大幅提高离合系统的舒适性。最后,还通过实车测试探究了隔振结构对离合系统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针对橡胶隔振器多激励输入的特点,提出了基于偏相干原理的橡胶隔振器的隔振性能计算方法。在计算模型中,通过去除干扰激励的影响,得到所研究激励传递到被动端的响应,从而计算得到偏相干的隔振率。采用递归迭代算法给出了偏相干隔振率的计算流程。应用该方法分别计算了悬置、前控制臂衬套和扭力梁衬套的偏相干隔振率,结果表明,偏相干隔振率计算方法可以有效去除干扰,得到更为真实的橡胶隔振件的隔振率。  相似文献   

6.
针对柴油机电控系统在随车使用中因振动而出现故障的问题,通过试验分析故障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介绍了隔振方案的选择以及隔振器参数的确定,并对隔振效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车用电流变隔振器的动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了隔振技术的发展和各类典型隔振器的原理及应用,提出发动机隔振系统的研制和开发主要集中于改善其幅一频特性方面。着重阐述了电流变隔振器的工作原理,通过具体的试验测得评价隔振性能的两个参数——动刚度和响应滞后角。得出结论:电流变隔振器具有明显的优势,它利用“智能”的电流变液体,依靠外电场的控制及时、准确地调控液体的粘度。从而实现对系统阻尼系数的干预调节,适用于发动机的宽频带振动的隔离。  相似文献   

8.
运用机械导纳的计算方法来辅助设计、计算、验证排气隔振系统的隔振性能。在排气隔振系统的概念设计阶段,引入挂钩与隔振器(橡胶吊耳)刚度比的经验值来指导设计。在性能评估阶段建立传递率的快速计算方法来评判排气隔振系统机械导纳,并且在实例中通过Nastran软件对导纳值的计算验证该方法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车内电子设备的隔振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浩 《专用汽车》2005,(2):21-24
讨论了车内电子设备的隔振原理、受振分析和影响振动及其传递的基本因素,给出了车内电子设备的隔振设计及其简化设计方法及安装要点.  相似文献   

10.
橡胶隔振器有限元建模技术及静态弹性特性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以液阻型橡胶隔振器的橡胶主簧为研究对象,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和ADINA,建立了轴对称、1/4对称和完整的三维有限元模型;进行了橡胶隔振器有限元建模技术的数值试验分析;探讨了橡胶材料体积近似不可压缩特性的数值确定方法、杂交单元计算稳定性的数值判断方法、单元类型的选择(包括位移与压力节点的匹配方式及其插值函数阶次、单元积分形式等)、橡胶材料的超弹性本构关系的确定等;阐述了基于有限元方法的橡胶隔振器大变形静态弹性特性有限元分析方法。所预测的橡胶主簧的垂向静态弹性特性与实测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1.
基于磁流变阻尼器的发动机振动模糊PID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发动机激振力及动力学模型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模糊PID控制方法,设计出了基于磁流变阻尼器的发动机振动控制的半主动模糊PID控制器,并运用MATLAB/Simulink对隔振控制系统进行了对比仿真.仿真结果显示,与橡胶隔振垫和PID控制相比,采用模糊PID控制的磁流变阻尼器的发动机有更明显的隔振效果,表明了磁流变阻尼器在汽车发动机上运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This work introduces a new concept in designing semi-active engine mounts. Engine mounts are under continuous development to provide better and more cost-effective engine vibration control. Passive engine mounts do not provide satisfactory solution. Available semi-active and active mounts provide better solutions but they are more complex and expensive. The variable stiffness engine mount (VSEM) is a semi-active engine mount with a simple ON–OFF control strategy. However, unlike available semi-active engine mounts that work based on damping change, the VSEM works based on the static stiffness change by using a new fast response force controlled variable spring. The VSEM is an improved version of the vibration mount introduced by the authors in their previous work. The results showed significant performance improvements over a passive rubber mount. The VSEM also provides better vibration control than a hydromount at idle speed. Low hysteresis and the ability to be modelled by a linear model in low-frequency are the advantages of the VSEM over the vibration isolator introduced earlier and available hydromounts. These specifications facilitate the use of VSEM in the automotive industry, however, further evaluation and developments are needed for this purpose.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一种惯性通道半主动控制式液力悬置的设计开发。该液力悬置不改变橡胶主簧刚度和液体黏度,随发动机转速变化,由步进电机控制旋转阀的旋转角度,改变惯性通道的工作段(各段具有不同的长度),从而改变液力悬置的动态特性,使发动机—悬置系统的振动传递率最小。装车试验表明,所设计悬置具有较好的宽频带减振隔振性能。  相似文献   

14.
发动机振动模糊半主动控制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永达  许沧粟 《汽车工程》2006,28(7):663-666,629
对发动机的主动隔振,提出了一种基于电流变技术的模糊半主动控制的研究。在介绍了模糊控制和电流变液特性的基础上,建立了发动机主动隔振的半主动控制模型,设计二输入单输出的模糊控制器,根据经验和理论分析制定模糊控制规则,运用MATLAB软件进行了被动控制与半主动控制的联合建模并仿真。仿真结果显示,与被动控制相比,模糊控制有很好的控制效果,使发动机的减振效果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5.
基于ILMI算法的车辆半主动悬架静态输出反馈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采用磁流变阻尼器的1/4汽车半主动悬架模型进行振动控制分析。利用迭代线性矩阵不等式(ILMI)算法在输出反馈控制中的求解优势,提出基于ILMI算法的半主动悬架静态输出反馈控制方法。仿真结果表明,结合合适的控制算法,采用磁流变阻尼器的半主动悬架系统有效地改善了汽车驾驶平顺性和乘坐舒适性。  相似文献   

16.
基于神经网络的半主动悬架自适应模糊控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管继富  侯朝桢  顾亮  陈兵 《汽车工程》2003,25(6):586-590
提出了基于神经网络的自适应模糊控制策略。模糊控制主要用来对付系统的非线性;神经网络根据振动响应的方差递推结果来辨识车体的振动情况实时调节模糊控制器的量化因子,使模糊控制器对路面的变化具有自适应的能力。在半主动悬挂1/4车非线性模型的基础上进行了仿真研究。  相似文献   

17.
基于磁流变阻尼器的半主动车辆座椅悬架模糊控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何炎权  刘少军  朱浩  蔡丹 《汽车工程》2006,28(7):667-670
设计基于磁流变阻尼器的半主动车辆座椅悬架系统的模糊控制器。用ADAMS对系统建立三维多刚体动力学模型,用MATLAB设计系统模糊控制器,并联合两者对整个系统进行仿真。仿真和台架试验结果表明,模糊控制策略能使该系统较好抑制垂直振动加速度,提高乘坐的舒适性。  相似文献   

18.
王世明 《汽车工程》2005,27(1):57-59,92
基于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ARMA)的方法,实现了不同车速和路面条件下的随机振动信号的实验室再现。并对某货车的半主动悬架物理模型进行了路面随机振动信号再现和平顺性试验,通过对实际信号和再现信号的统计数据、累积频率分布(CFD)和功率谱密度(PSD)的效果比较,表明其优点是方法简单、准确度高、周期短、费用低。  相似文献   

19.
半主动悬架的滑模变结构控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带有电流变液智能阻尼器的半主动汽车悬架模型,运用滑模变结构方法设计了半主动悬架滑模控制器。根据滑模运动方程稳定的Hurwitz判据选择滑模面系数,用指数趋近率改善滑模运动段的动态品质并进一步确定了半主动悬架的实时控制阻尼力。对多种激励信号下隔振质量的响应及半主动悬架系统在系统参数摄动下的鲁棒特性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变结构控制下半主动悬架系统的隔振效果要远好于最优被动系统,而且对外界扰动有一定的适应性,对系统参数摄动也具有很强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20.
振动压路机橡胶减振器的隔振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振动压路机减振器的材料丁腈橡胶的动态性能和振动压路机的减振系统模型,研究表明:在常温下,橡胶减振器动态性能很差,他是导致压路机减振性能不理想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动态分析基础上设计减振器,同时改善减振器的动态性能是提高压路机的隔振性能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