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对伊朗引水隧道工程施工方案的关键技术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着重探讨了隧道无轨、有轨及其混合运输方式,斜井底车场施工,隧道通风等问题,对了解伊朗引水工程设计和施工物点,小断面长大隧道施工,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高等级公路标准的提高,修建的长大隧道越来越多,斜井逐步成为运营通风和运输通道的重要方式。限于地形条件,为缩短斜井长度,斜井的设计坡度越来越大。武深高速青云山特长大断面公路隧道通风斜井存在断面大、围岩条件差、坡度陡、半径曲线小、上跨正洞段施工干扰大等难题。文章依托青云山大断面公路隧道斜井排烟联络通道的施工,采用合理的施工工法及一系列应对措施,确保了斜井及排烟联络通道与正洞的顺利连接,保证了斜井的安全顺利施工,可为国内外类似工程的施工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渝黔铁路新凉风垭隧道煤层瓦斯浓度高并具有突出风险,为I级高风险隧道,该隧道原设计采用有轨运输,其工序较复杂,场地要求大,成本投入高,运输组织难。本文主要阐述煤层瓦斯隧道施工原则,论证瓦斯突出隧道无轨运输方案的可行性,深入进行有轨运输改无轨运输方案的分析比较。结果表明,无轨运输优于有轨运输,为今后类似瓦斯突出隧道施工提供有益的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4.
长梁山双线铁路隧道施工通风系统研究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了国内首例双线铁路隧道无轨运输全断面机械化独头施工2175m通风技术研究及试验成果,获得有关新型DSR系列φ1.5m柔性风管的漏风系数、阻力系数的工程试验数据。观测试验表明,本文采用的风量计算和设备选型方法基本可行。  相似文献   

5.
工程概述 某省级高速公路合同段设置分离式隧道2座,具体情况见表1所示。本合同段以Ⅲ级围岩为主,岩石较完整,施工条件较好。采用双向掘进施工,隧道均采用新奥法施工。为防止左右幅隧道间爆破作业对相邻隧道的稳定性影响,故在施工安排上,同一掘进方向,左右幅掘进面拉开50m左右,支护紧跟。本隧道主要工序采用机械化作业:钻爆:采用液压钻孔台车;运输:隧道出渣采用无轨矿用汽车运输;衬砌:采用全液压整体式模板衬砌台车,洞外集中拌合砼、砼搅拌车运输进洞,砼泵送入模;路面及装修:当隧道开挖基本完成,衬砌接近尾声时,从隧道两端同时展开路面铺筑及洞内装修工程。机电设备安装工程:机电设备安装调试工程从隧道两端展开。  相似文献   

6.
TBM近年来逐步在我国地铁建设施工领域获得成功应用,弃渣运输均采用了传统的有轨运输+龙门吊提升方式,其施工能力和效率受到了一定的制约。随着皮带机垂直提升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设计能力、安装尺寸、运输能力均有了长足的进步,为采用TBM施工的地铁隧道出渣提供了更加高效的方式。通过对青岛地铁2号线双护盾TBM采用有轨运输+龙门吊与其它弃渣运输方式的分析和对比,认为采用连续皮带机+垂直皮带机出渣,掘进效率较龙门吊出渣可提高75%以上,为TBM在地铁施工中充分发挥其快速施工的性能提供了一种途径。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山区隧道出入口区段的车辆运行特性和驾驶行为,揭示隧道洞口交通事故的发生机制,在高速公路和城市快速路各选择3座隧道,采集了小客车和货车在隧道出入口区段的断面速度,高速公路单个断面观测样本大于500 veh,快速路隧道单个断面样本大于1 100 veh,基于断面数据分析了车辆行驶速度的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并建立了运行速度预测模型。分析结果表明:驾驶人临近隧道洞口时会减速,小客车速度降幅为12~21 km·h-1,货车速度降幅为2~10 km·h-1,货车速度降幅低于小客车;洞口位置小客车运行速度大于80 km·h-1,货车运行速度大于70 km·h-1;高速公路隧道出入口段的车速范围为75~110 km·h-1,快速路隧道出入口段的车速范围为60~88 km·h-1,高速公路隧道出入口段的车速普遍高于城市快速路隧道; 驾驶人进入隧道洞内适应环境之后会加速行驶,驶出隧道时有加速行为,但当隧道出口前方有小半径弯道和互通立交时,驾驶人会减速以适应前方的道路条件;隧道入口前100 m至洞口范围内的车辆减速度最大,货车减速度范围为0.23~0.58 m·s-2,小客车减速度范围为0.47~ 0.70 m·s-2;同一断面的速度观测值存在较强的离散性,表明车辆之间存在明显的纵向干涉,容易发生追尾事故。   相似文献   

8.
较详细地介绍了宝塔山特长公路隧道斜井的设计技术。着重叙述了斜井布设时需考虑的因素、斜井的断面设计、斜井坡度与运输方式的确定、斜井辅助坑道与临时排水的设计、地下风机房的布设情况,可为以后类似公路隧道的设计和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主要以贵州省息烽至金沙公路乌江大桥金沙岸隧道锚碇施工为例,对开挖过程中的各个施工环节进行介绍和分析,尤其是出渣环节提出针对此种隧道结构形式开挖的施工工艺和设备要求,该研究成果对类似小断面隧道锚工程的施工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朱家岩隧道出口段长管棚预加固设计及施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家岩隧道进口段岩土稳定性差、地形坡度大,成洞困难,施工中采用长管棚支护进行预加固处理.时长管棚支护参数、注浆参数、施工工艺进行了介绍.实践证明:应用长管棚超前加固朱家岩隧道进口段是成功的,保证了施工安全、缩短施工工期、保证了工程质量.  相似文献   

11.
岩质破碎区隧道在施工过程中易发生塌方事故,对深埋、长大、地处岩质破碎区隧道的塌方处理是施工技术难点.基于水平岩层破碎地质段隧道塌方的工程处理实例,介绍了一种处理隧道衬砌端头塌方的工程技术.  相似文献   

12.
高速公路道路养护施工安全管理责任重大。吐乌大高速公路后沟路段为山岭路段,该处道路弯道多,坡度大,养护施工时安全隐患较大。鉴于此,就高速公路养护施工人员、车辆、机械设备安全管理进行探讨.可为道路养护施工安全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温度测量工作是进行温控的基础工作,对于体量大、测点多、施工周期长的大体积混凝土,采用传统的人工测量不能及时真实地反映施工的实际情况。在南盘江特大桥拱座混凝土施工中采用了无线远程自动测温系统,介绍了无线远程自动测温系统原理、性能并结合工程实际确定测温项目、测点布设及测量频率和操作注意事项,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为类似工程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敞开式TBM适合硬岩掘进,其在软弱围岩中掘进时易出现坍塌、变形、撑靴反力不足等问题,结合兰渝铁路西秦岭特长隧道工程的实际施工条件,探讨软弱围岩地段对TBM选型的技术要求,使其适应所在施工段的地质条件,以实现安全、快速施工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在顶进涵设计中,作为临时设施的后背设计是整个设计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后背造价占整个工程投资的比重较大,后背设计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的经济效益和施工工期。结合某顶进涵工程实例,介绍了后背结构形式的选择,根据现场情况重点阐述了重力式后背的结构形式、尺寸拟定及检算。实践证明,所选顶进涵后背结构经济合理,确保了施工和行车安全。  相似文献   

16.
鹰窝山隧道浅埋段下穿以运煤车辆为主的锦赤公路。车辆超载现象严重,隧道围岩为全风化花岗岩,围岩稳定性极差。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必须保证公路正常运营,施工难度大。基于现场试验获得了围岩物理力学参数,采用数值方法对施工方案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计算结果和隧道变形结果均表明,所采用下穿公路的隧道施工方案是合理的,保证了隧道施工安全和下穿公路的安全。  相似文献   

17.
以武广客运专线狮公岩二号隧道为工程背景,针对该隧道埋深浅、偏压显著、围岩软弱破碎、受降雨影响大、隧道断面大、施工变形大且控制困难等特点,基于浅埋偏压显著段隧道大变形原因分析,提出了地表网喷加固、洞内加长锚杆、增设水平横撑的应急措施,在隧道变形初步控制后,进一步采取地表坡顶减负、坡脚反压增阻,以及局部锚固桩等措施,有效控制了隧道变形,保证了隧道施工安全,并成功保护了地表构筑物。  相似文献   

18.
盘道岭隧洞是"引大入秦"灌溉工程总干渠上最长的无压引水隧洞,穿过大通河与庄浪河流域分水岭,随着第五个国家级新区—兰州新区的成立,引大入秦工程将承担为新区生产生活供水的任务,为重点控制工程.但是由于工程地质条件复杂,隧洞在建时和运营后出现多种病害问题,如地下水的侵蚀、渗漏水、衬砌裂缝等,多次维修仍不能控制.维修期间通过对地下水化学组成的分析,衬砌裂缝监测,裂缝渗漏水处白色沉淀物矿物成分分析,发现地下水具有化学和物理作用,衬砌侵蚀的式为溶出性和化学侵蚀,得到地下水对存在于衬砌中微观裂缝和微孔的发育起到促进作用,地下水是隧洞病害的重要因素,并且裂缝变化是时间效应的累积,盘道岭隧洞没有冻害形式的病害.  相似文献   

19.
武康二线新刘家沟隧道起讫里程为DzK123+902~DzK124+772,全长870m,位于半径1600m的曲线上,隧道进口右邻既有线,DzK123+902~DzK124+020段距既有花果隧道较近,最小线间距11m,新旧线衬砌背最近距离为4.0m。进口紧接新建千字沟中桥安康端桥台,正下方为316国道,地势陡峭,自然坡度大,处于公路、铁路立体交叉的咽喉部位。由于隧道地理位置特殊,地质复杂,技术含量高,施工难度较大。尤其是爆破施工很可能会影响到既有线结构稳定、运营安全以及316国道行车安全,施工安全形势尤为严峻。  相似文献   

20.
以武广客运专线狮公岩二号隧道为工程背景,针对该隧道埋深浅、偏压显著、围岩软弱破碎、受降雨影响大、隧道断面大、施工变形大且控制困难等特点,在对浅埋段及显著偏压段隧道进行施工效应分析基础上,提出了系列控制措施,有效控制了隧道变形,保证了隧道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