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的一项重要内容是确定最佳新沥青用量。针对再生技术规范中沥青总用量经验公式得出的沥青用量偏大及马歇尔试验量较大的问题,通过理论推导建立了沥青总用量预估公式及新沥青用量范围估算方法。应用实例及验证表明:在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阶段,该方法可以快速得到包含最佳新沥青用量的新沥青用量小范围,然后在此小范围内进行少量的马歇尔试验即可确定最佳新沥青用量,因而可减少试验工作量,缩短配合比设计周期。  相似文献   

2.
选取8条高速公路的8个沥青混合料类型及20多个热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中最佳沥青用量的选定进行跟踪与剖析,对热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中如何使用体积法预估沥青用量从理论上做了详细阐述,经过沥青混合料下面层目标配合比设计进行了工程实践检验,证明该方法是准确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基于目标配合比设计结论,对superpave20沥青混合料进行生产配合比设计,确定了冷料上料速度、热料仓比例以及沥青用量,并对试验段施工过程中的关键工艺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聚苯胺复合导电纤维沥青混凝土的制备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纤维沥青混凝土在高速公路、机场跑道、桥梁铺装建设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以自制的聚苯胺复合导技电纤维为导电相材料,制备了导电纤维沥青混凝土.介绍了聚苯胺复合导电纤维沥青混凝土目标配合比的设计和拌和方式确定过程.试验表明,可以选择SMA-16级配进行目标配合比设计;采用干拌法比湿拌法更有利于提高纤维的分散性;最佳沥青用量随纤维掺量的增加而增大,纤维掺量每增加0.2%,沥青用量增加0.12%;并提出了制备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5.
排水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与普通沥青混合料设计方法差距明显,本文结合工程实例对其进行介绍并与普通沥青混合料设计方法进行比较。排水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首先利用空隙率与沥青用量关系曲线依据混合料的目标空隙率初步确定沥青用量,然后进行析漏试验和飞散试验检验,最终确定排水沥青混合料的最佳沥青用量。  相似文献   

6.
温拌沥青混合料(WMA)是一类使用特殊添加剂或制备工艺技术来达到节能环保目的的混合料。通过对国内外研究资料的总结发现,现有的温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及施工温度确定有一定的不合理性。该文对温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及温拌沥青混合料的合理施工温度进行基础性研究,并为温拌沥青混合料的合理施工温度提供一定的参考,并通过旋转压实试验对比温拌沥青混合料与热拌沥青混合料的压实特性。  相似文献   

7.
《公路》2017,(6)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结果与沥青路面的使用性能、材料用量及经济性关系密切,设计包括三个阶段:目标配合比设计、生产配合比设计及生产配合比验证。配合比设计的工作中心是确定矿料级配组成和最佳沥青用量,设计出一个具有足够密实度,并具有较高内摩阻力的矿料组成,确定相应最佳沥青用量的一个过程。在施工过程中的控制必须保证沥青混合料的均匀性,严格按照设计级配曲线进行控制,确保沥青路面的施工质量。总结了罗阳高速公路LM1标施工经验。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对内蒙古地区高速公路最常使用的AC-16、AC-20、AC-25级配类型的体积性能进行研究,提出了内蒙古地区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各结构层目标空隙率设计范围。根据公式反推出计算最佳沥青用量范围的方法,用来检验目标配合比确定的最佳沥青用量是否合理。  相似文献   

9.
在室内沥青发泡最佳组合条件下,提出了发泡温拌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方法。以Sup25发泡温拌沥青混合料为例,首先变化成型温度确定了发泡温拌沥青混合料最佳成型温度相对同级配的热拌沥青混合料可降低20~30℃;其次,通过改变旋转次数,确定了发泡温拌沥青混合料设计旋转次数为100次;然后通过理论计算与实际分析,提出了可参照热拌沥青混合料的发泡温拌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指标及成型方法,为今后发泡温拌沥青混合料在我国的应用推广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0.
拌和站热拌沥青混合料的质量监控,基于GTM的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和基于目标配合比的生产配合比设计计算方法,通过从拌和楼采集的各料仓集料重量,并根据热料仓比例及料仓筛分结果,使用传感、移动通讯和互联网技术,将数据上传至服务器,在服务器上通过编制软件将拌和站生产过程中的每一盘生产数据进行分析和计算,得到级配曲线、油石比、矿粉及关键筛孔等分析数据。有效控制沥青混合料拌合质量,保证道路工程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