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对一种额定电流为400 A的高温超导消磁电缆的电缆端头进行了初步的理论设计,建立了电流引线的导热物理模型,采取数学求导的方法计算得出电流引线漏热的大小与电流引线长度和横截面积的设计有一定的关系。结合额定电流值计算出电流引线漏热达到最小时电流引线相应的长度、横截面积,最后估算了电缆端头的漏热负荷。  相似文献   

2.
在相关假设前提下对电缆进行热分析,推导出线芯温度与电缆绝缘材料导热系数之间的关系,结合电缆老化寿命方程,得出给定载流量下船用橡胶电缆整体老化后剩余寿命呈指数下降及降低工作载流量可提高电缆剩余寿命结论。同时,提出利用测定电缆线芯温度和载流量推算出导热系数或者通过与未老化电缆比较两接线端头线芯温度判定电缆整体老化程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针对研制的点阵式霍尔电流传感器工程应用中的抗干扰能力及安装要求问题,基于点阵式霍尔电流传感器模型和应用环境,建立平行导线磁场对霍尔电流传感器测量准确度影响的计算模型,提出该情况下传感器测量准确度的计算方法,发现传感器测量准确度与点阵个数、点阵半径、干扰源电缆与被测电缆的距离、干扰源电流与被测电流之比值大小有关。理论计算和实验结果都显示了算法的正确性和实用性,该算法对传感器的设计及安装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舰船科学技术》2015,(10):77-80
针对舰船工程中多种不同类型电缆复杂电磁耦合问题,重点研究屏蔽电缆和同轴电缆同时存在的情况下,屏蔽电缆电磁耦合的变化和影响。运用CST电缆工作室平台,结合工程实际,建立多电缆耦合参数化仿真三维模型,对单根接收电缆体系和2根不同种类接收电缆共存体系进行综合仿真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屏蔽电缆和同轴电缆作为接收电缆同时存在的情况下,屏蔽电缆中会出现新的电磁耦合,耦合电压的大小和频率与同轴电缆的相对位置有关;屏蔽电缆中旧有的耦合电压大小和频率受同轴电缆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5.
李营  浦金云  丁立斌 《船舶工程》2015,37(S1):311-314
在剖析电缆火灾原因的基础上,利用实验方法对阻燃电缆的阻燃性能进行了研究,得出了其在火焰中具有良好的抗火能力;之后利用破坏性实验进一步证明了阻燃电缆的良好抗火性能;然后利用FDS火灾模拟软件对无电缆参与的火灾和有电缆参与的火灾进行了仿真研究,得出了电缆在火灾中是否被引燃主要取决于是否与火焰直接接触的结论;最后,建议人们在电缆防火设计时,重点关注那些容易接触火焰的电缆。  相似文献   

6.
通过工程实例,对港口直径40 m混凝土筒仓在季节温差和内外温差作用下的温度应力进行计算,分析不同温差作用下筒仓壁的内力分布规律,并将内外温差作用下的温度应力转换为筒仓壁的环拉力,分析不同内外温差作用下,温度作用产生的环拉力与贮料荷载产生的环拉力的比值。得出的结论有助于结构设计人员正确把握温度作用对筒仓壁内力的影响,加强结构措施,确保结构安全。  相似文献   

7.
<正> 在电气工程安装施工过程中,所有高压电缆在敷设后,均要进行安装交接试验;运行中的电缆亦要进行定期的预防性试验。试验要按照标准对电缆施以高压直流,在耐压试验的同时测其泄漏电流值,以判断电缆的绝缘体是否良好。但泄漏电流的测试工作,是在高压直流下测读微安计电流值的,由于被  相似文献   

8.
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对深潜器下潜和巡航过程中的传热进行分析,研究下潜速度、保温层厚度、保温层导热系数对舱内温度和内壁面温度的影响。下潜速度的增加,从时间上考虑,对舱内温度影响较小。随着导热系数的增加,保温层厚度变化对舱内环境温度影响程度减小。导热系数一定时,保温层厚度增加,舱内环境温度会线性上升,而环境温度与舱内壁面温差则线性减小。随着保温层厚度的上升,导热系数的变化对舱内环境温度影响程度变大。保温层厚度一定时,导热系数增加,舱内环境温度会加速下降,环境温度与舱内壁面温差加速上升。因此,保温层导热系数应尽量选取靠近0.1 W/(m·K),而厚度以3cm为宜。  相似文献   

9.
码头、航道等水运工程的三维设计、BIM设计需要更精细的、直观的、全覆盖的三维地面模型。利用多波束测深技术、无人机航测技术和三维激光扫描技术采集高精度的测量点云数据,基于AutoCAD、Civil 3D等软件平台,建立高精度、直观的三维地面模型的技术方案,结合工程实例进行论证分析。结果表明,从陆域到水域再到局部重点建构筑物三维测量内外业技术解决方案合理、效果显著,能较好地满足三维设计、BIM设计等要求,具有较高的应用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铁芯作为电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导热系数的准确性对电机温度场的计算精度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针对电工硅钢片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需考虑叠压效果以及层间绝缘薄膜的影响,不能使用单一材料导热系数作为铁芯的实际导热系数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稳态法的导热系数测量方法,并搭建了实验平台对电工硅钢片的轴、径向导热系数进行了测量,得到了含硅量、叠压系数、单层厚度等因素对其导热系数的影响规律,并进行了误差分析。实现了对铁芯导热系数的准确测量,为后续电机温度场的准确计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12.
在详细分析压力集中型预应力锚索结构特征基础上,利用有限元软件进行模拟和分析该种锚索受力特征。在分析中采用整体式初应变方法来考虑混凝土和钢筋(即将混凝土和力筋划分为不同的单元来考虑),而预应力的施加是通过给锚索单元一个初始的应变。通过分析得到锚固段剪应力的分布特征,它主要与锚索弹性模量、灌浆体弹性模量、灌浆体半径、锚索半径、灌浆体泊松比这几个参量有关。最后,为了便于工程直接应用,综合以上几方面的影响因素给出压力集中型预应力锚索计算锚固段剪应力的理论公式。  相似文献   

13.
李杰  单潮龙 《船电技术》2010,30(4):14-19
本文提出了DC电缆传输线模型,利用Matlab/simulink对模型进行仿真,仿真表明DC电缆传输线参数对电磁干扰的仿真结果有影响:不加电缆模型时LISN的输出电压和传导干扰要比如电缆模型时大得多。这对于传导干扰研究中寄生参数的处理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采用悬链线理论精确地计算浮标漂移量与锚链力的关系曲线;通过B样条拟合求得锚链张力;从而达到锚泊系统的时域快速精准模拟。本文对于锚泊-浮体系统的研究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三维变速拖曳数学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水下拖曳系统中拖船机动转弯、变速直航时,水下拖索的受力和运动情况以及水下拖索与拖曳器的相互影响关系,并建立了变速拖曳时,水下拖索的三维数学模型。最后的算例表明该模型具有一定的工程实际价值。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与船舶相连的水下垂直吊放系统动态响应,对三维缆索分段动态响应方程采用了凝集参数法和平均切向量技术,在5 m有义波高和4 s超越周期下模拟了吊索的动态张力.结果对避免系统谐振,延长缆索寿命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为尽可能降低电缆集聚敷设时的磁场强度对舰船磁隐身性能的影响,对中压直流单芯电缆在2种典型排布方式下周围的磁场强度和分布进行仿真计算,确定降低电缆磁场强度的最优电缆排布形式,结合磁化原理分析,得到电缆敷设时与船体结构的最小间距为300mm,该间距可使钢结构不被磁化从而降低电缆磁场强度对舰船磁隐身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杨黎鹏 《武汉造船》2009,(3):133-136
针对海底电力电缆出现的故障,提出了采用基于布里渊散射分布式光纤传感器(DOFS)检测电力电缆内部温度及所受外力的方法。在对该技术原理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光相干外差检测式BOTDR传感实验系统,通过检测布里渊散射光的频移特性和光强,从而实现了光纤的分布式温度和应变传感,系统简单,测量精度高。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证明了该技术能够有效地在线检测电力电缆所受外力和内部温度变化,为海底动力电缆的运行状态实时监测提供一种新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9.
张兰芳 《舰船电子工程》2011,31(12):175-177
文章针对工程中的电缆耦合问题,着重探讨了软辫线对屏蔽电缆耦合的影响。运用三导体传输线的理论分析了屏蔽层采用软辫线接地情况下的屏蔽电缆受邻近电缆耦合引起的串扰。在此基础上,仿真分析了因电缆间耦合作用到软辫线上而在屏蔽电缆上引起的串扰电压的幅频响应特征,结果表明:软辫线的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屏蔽线的屏蔽效能。  相似文献   

20.
针对工程中的电缆耦合问题,着重探讨了屏蔽电缆的电磁耦合影响。运用三导体传输线的理论建立屏蔽电缆电磁耦合的等效电路模型,并分析了相关的感性耦合和容性耦合。在此基础上,对某屏蔽电缆受邻近电缆耦合引起的串扰电压的幅频响应特征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将屏蔽层任一端接地都能消除容性耦合;只有将屏蔽层两端都接地,才会影响到感性耦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