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安毓辉 《船舶工程》2004,26(4):45-48
船舶伙食冷库的所配用的压缩机制冷量同伙食冷库的库容大小存在着一定的函数关系,本文通过实船设计的样本数据采用曲线拟合的方法,推导出压缩机制冷量关于冷库库容的函数,并由此生成冷库库容和压缩机制冷量的关系曲线,对于在设计初期快速预测伙食冷库制冷压缩机的制冷量有实际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2.
《机电设备》2008,25(2):I0011
记者3月4日从重庆市科委获悉,目前国内制冷量最大的中央空调机组已由重庆美的通用制冷设备公司研制成功并通过重庆市科委组织的专家验收。 据了解,重庆美的通用制冷设备有限公司是由美的集团有限公司、重庆通用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联合投资组建的大型中央空调制造企业,专业从事全系列大型中央制冷空调产品和各种中央空调末端产品的设计、制造、销售以及相关配套服务。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两种冷剂试验结果分析对比中表明,R502冷剂是一种有发展前途的新型工质。无论在制冷量和运转性能均略优于R22冷剂,尤其更适宜使用在较低蒸发温度的吸气冷却电机半封闭、全封闭的制冷压缩机中。  相似文献   

4.
建立蒸汽喷射式制冷装置的数学模型,以某型舰用喷射式制冷装置为例,分析其在不同蒸发温度和冷凝温度条件下的制冷量和工作蒸汽耗量的变化规律。通过分析可知,随着冷凝压力的提高,工作蒸汽耗量随之增大;随着蒸发温度的降低,工作蒸汽耗量也明显增大。所得结论对该装置的使用管理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从热电制冷技术原理出发,将热电制冷与传统机械压缩式制冷的各固有特性进行对比,介绍了2种船用空调系统的热电制冷应用方案及工艺流程;并根据船舶舱室温湿度控制的需求,设计了一套水冷热电制冷装置,用于船舶舱室局部空间环境温湿度的控制;最后分析研究了该热电制冷装置的特性,分别考察了制冷量与环境温度、工作电流、制冷效率和工作电压等参数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船用冷库新型压缩——喷射制冷循环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此文阐述了自行研制的船舶冷库新型压缩--喷射制冷循环实验装置组成及其设计要点,并用该实验系统与原循环系统进行了对比实验,用实验数据验证了新型压缩--喷射制冷循环的压缩机工作性能、单位制冷量、单位容积制冷量、制冷系统等都有较大程度的提高,为进一步在实船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日本石川岛播磨重工业公司研制的半封闭式螺杆制冷机组。这种机组考虑了船上的振动、噪声和摇摆等特殊要求,可供船舶空调装置使用。它有六种机型,空调制冷量为9.5~30.5万千卡/小时。文中说明了机组中压缩机、电动机、油分离器、制冷量调节装置和安全装置的结构,讨论了压缩机的效率和各种试验结果。其中ISR-1CL型试制样机已装于17.3万吨油船“第二祥邦丸”上,得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8.
利用柴油机排出的烟气余热,通过吸收式制冷循环装置将热能转换成制冷和采暖的节能型空调,既变废为宝,节约了能源,又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通过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针对实践中的不足,提出了热电联用吸收制冷循环的设想,即利用柴油机烟气余热,又可用电热辅助驱动的空调装置,解决了当烟气余热品位降低或数量减少时,通过电热给予补充,满足制冷量的需求。  相似文献   

9.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减轻船舶纵摇和横摇对船用吸收式制冷装置制冷量的影响,降低其造价并减轻其重量。如图1所示,通常在船用吸收式制冷装置的吸收器3A 中设有冷却水循环管群5A,在蒸发器4A 中设有载冷剂循环管群25A。吸收器管群5A 和蒸发器管群25A 的传热管都是多排布置的。  相似文献   

10.
采用工业控制机与变频器对制冷压缩机进行变频调速,调节压缩机制冷量,使制冷量与热负荷相匹配达到节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沙颍河航道安徽段3座船闸通过能力的研究,重点论述了船闸通过能力与设计船型的关系,并结合运量预测结果,提出了建设复线船闸的时机,以满足运量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黄岩  王杭州  蔡素文 《水运工程》2017,(12):145-147
船闸规划通过能力是确定船闸建设规模和标准的重要依据。由于在船闸规划阶段对船型、船闸上下游水位差以及货物流量、流向等3个关键参数选用与实际情况通常存在较大的偏差,导致预测结果出现严重的偏离,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从而影响到船闸规模和布局论证的准确性。以江苏某船闸实际运行数据为例,运用船闸设计规范推荐的通过能力计算方法,对船闸上述3个参数在规划设计和实际运行两个不同阶段的差异进行分析对比,并对停泊条件做了符合性验算。结果表明:船闸设计参数对船闸通过能力分析结论影响巨大,按规范推荐船型和水位组合计算的船闸通过能力结果严重偏保守。在船闸规划设计阶段应该对船型及水位组合做进一步分析论证,才能提高船闸通过能力规划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
穆森  吕小龙 《水运工程》2021,(3):145-150
船闸通过能力是平陆运河开发的核心问题之一。基于货运量和过闸船型预测结果,分析影响船闸通过能力的因素;采用计算机模拟技术,建立船舶进闸的排队仿真模型,得出一次过闸平均吨位、一次过闸船舶数及闸室利用率3个关键参数,据此分析并比较合理尺度下大、小船闸分工运行和双线船闸随机运行两种模式的船闸通过能力;并在大、小船闸分工运行模式下,对小闸通过能力与船舶载货量进行闭合调整。结果表明,平陆运河须同时建设双线船闸,当1000吨级船舶艘次比较大时,大、小船闸分工运行模式的船闸通过能力更大,且远期部分1000吨级船舶须从大闸通过才能使小闸通过能力满足运输需求。  相似文献   

14.
根据CSR高级屈曲分析方法,运用有限元软件ABAQUS,研究削斜筋板架的屈曲能力,计算了5筋板架、小削斜筋板架、削斜筋板架以及4筋板架的屈服强度以及极限强度。结果表明:加强筋削斜后,加筋板屈服强度的下降比极限强度更明显;在纵向载荷条件下,承载能力随着加强筋的削斜而降低,而在横向载荷条件下,其极限强度没有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5.
16.
In a recent paper Wanhill [1] described a method for determining the number of berths that should be provided at a port so that the total usage cost would be minimized. However, in many situations a port will provide a single specialized berth to cater for a particular type of cargo; for example, the unloading of iron-ore at a steelworks or the discharge of oil at a general cargo port. The problem then is not one of deciding on the number of berths to be built but rather that of finding the optimal cargo handling capacity for the single berth available. A model is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indicating how such a decision may be made, and two examples give approximate lower and upper bounds for the optimal capacity for many practical cases. A second paper will show how a theoretical model often has to be modified in the light of particular circumstances.  相似文献   

17.
张友平  陶桂华 《中国水运》2006,4(9):162-163
在力倡以科学管理产出"效率、速度和财富"的现实中国,建设一支具有主动适应社会发展需求能力的高素质的机关干部队伍,已是时代赋予的崭新使命.为促进机关管理人才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合理利用,充分发挥机关管理活动的效能,适应当前市场经济的变化,对机关干部一般管理能力素质要素进行一些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8.
In a recent paper Wanhill [1] described a method for determining the number of berths that should be provided at a port so that the total usage cost would be minimized. However, in many situations a port will provide a single specialized berth to cater for a particular type of cargo; for example, the unloading of iron-ore at a steelworks or the discharge of oil at a general cargo port. The problem then is not one of deciding on the number of berths to be built but rather that of finding the optimal cargo handling capacity for the single berth available. A model is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indicating how such a decision may be made, and two examples give approximate lower and upper bounds for the optimal capacity for many practical cases. A second paper will show how a theoretical model often has to be modified in the light of particular circumstances.  相似文献   

19.
对国内外学者关于船闸通过能力相关的研究内容进行分类和总结,主要包括采用单位船型法的通过能力计算,基于排队论的待闸时间计算,船闸服务水平评价方法和标准的确定,基于仿真建模方法的闸室排挡、多线船闸调度、内河航运体系能力确定等内容,以及采用优化算法的复杂系统问题求解。在未来,通用的单线船闸通过能力设计理论和方法、针对特定工程的多线船闸通过能力确定和多级船闸综合通过能力确定将成为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20.
陈吉 《船海工程》2006,35(5):10-14
从全回转拖轮在规则波和不规则波中的横摇、纵摇、垂荡的特性以及船模试验结果,分析了全回转拖轮耐波性特点,结合有关实船论述了船舶主尺度、船型系数及线型对耐波性的影响,阐明了如何设计和建造耐波性好的全回转拖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