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可变轨距转向架的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为可变轨距电动车组开发的A型和B型2种可变轨距转向架,阐述了这2种转向架的结构和轨距变换的具体实现过程.  相似文献   

2.
可变轨距电动车用永磁牵引电动机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发与车轮集装成一体的牵引电动机是日本作为下一代用于可变轨距电动车动力系统的目标。此型牵引电动机不要动力传动装置,体积小,重量轻,结构简单并且具有实现可变轨距电动转向架的可能性。RMT17型牵引电动机是新开发的用于高速运行试验电动车的高效率永磁同步牵引电动机。本文不仅介绍了该牵引电动机的基本结构,安装位置,技术参数及试验结果,同时还介绍了与牵引电动机相关的轴承,通风冷却系统,速度传感器,接地装置等结构。另外,还介绍了采用与车轮集装成一体的牵引电动机方式的变轨距装置和变换轨距的作用过程。  相似文献   

3.
不同轨距的线路严重阻碍了跨国间及跨地区间的铁路运输及经贸活动的发展,采用轨距可变转向架是使铁道车辆自动实现轨距变换行之有效的方法。简要介绍了国外现有的轨距可变转向架的运用与发展现状,提出了一种新型的轨距可变转向架方案,并对其结构特点及自动变轨距机理进行了分析和说明,对其动力学特性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日本开发的DDM独立车轮可变轨距转向架的结构及其高速性能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5.
世界各国铁路一直保存着多种不同轨距的现状,解决铁道车辆在轨距不同区间的直通运行是国际和地区间联运中亟待解决的问题,采用变轨距转向架技术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研究变轨距转向架的机理及结构,提出变轨距转向架的技术设计方案。着重对变轨距转向架的结构进行方案设计,并建立相应的动力学模型,利用计算机数值仿真模拟方法对变轨距转向架进行参数优化和动力学计算。对变轨距转向架的动力学性能进行详细的分析。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进行变轨距转向架的方案设计研究,从变轨距车轮的型式、移动模式、载荷的承载方式、锁紧机构及变轨…  相似文献   

6.
西班牙将要试验新设计的运行速度高达260 km/h的双轨距电力机车(图1)。该车的设计来源于1998年制造的Talgo XXI内燃-液力传动动车样车,该样车采用由Krauss-Maffei公司和Voith公司开发的可变轨距动车转向架。表1为双轨距电力机车的主要技术参数。图1双轨距电力机车表1双轨距电力  相似文献   

7.
开发了一种用于可变轨距列车的新概念转向架,其既适用于1435mm标准轨距线路,也适用于1067mm米轨线路。这种转向架必须在高速运行于标准轨距线路上时具有良好的运行稳定性,同时还必须在米轨线路的弯道上运行时具有高的运行性能。采用一种直接驱动的电动机系统以使电动机能被直接安装到车轮上,从而获得一种独立的车轮系统和轮对导向系统。由于具有短的轴距,所以独立车轮系统使得转向架在高速时具有良好的运行稳定性。在车辆滚动试验台上对这种转向架的样机进行了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500km/h的最大速度下并没有发现任何运行稳定性方面的问题。还在美国科罗拉多州普伟布洛运输技术中心公司对这种转向架进行了试验,随后又在日本山阳新干线上对其进行了超过200km/h的高速运行试验。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国内外变轨距转向架技术现状。从可行性、可维修性、经济性方面对轮对型式、转向架型式、制动方式等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研究,确定了变轨距转向架的总体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9.
结合我国铁路货车现状,按照变轨距轮对结构特点设计出3种变轨距货车转向架初步方案。从结构和动力学性能两方面对这3种方案进行选型分析,结果表明变轨距货车转向架采用H形整体焊接构架式方案优于另外两种方案。根据方案对转向架各零部件进行设计,确定出了变轨距货车转向架的具体结构形式和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10.
根据变轨距货车转向架结构特点建立车辆动力学仿真模型,整车模型包括7个刚体,34个独立自由度和8个非独立自由度。阐述了模型中涉及的非线性环节以及处理方法。计算分析了车辆在不同轨距线路运行时空、重车工况下的直线运行稳定性、运行平稳性和曲线通过性能等各项性能指标。分析结果表明,轨距可变式货车车辆的动力学性能指标满足相关技术标准,轮对绕x轴和z轴的转动惯量和车轮滚动圆横向跨距这3项参数是造成变轨距车辆在准轨位和宽轨位性能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1.
可变轨距电动车的开发与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解决轨距不同区间的直通运转,开发了变换轮对内侧距方式的电动车.本文介绍了可变轨距转向架轮轴结构和新造试验车辆特征,以及在普韦布洛试验的实施情况.  相似文献   

12.
基于惯性力与轮对蛇行频率及波长间的关系,研究轨距对机车车辆稳定性的影响,并通过对各种轨距下单轮对走行部和转向架式走行部的特征值计算,验证分析结果。结果表明:对于单轮对走行部,轨距越宽,车辆稳定性临界速度越高;对于转向架式走行部,轨距越宽,机车车辆稳定性临界速度越低;采用弹性定位后,可以提高单轮对走行部的稳定性临界速度;转向架采用弹性定位之后,优化的悬挂设计可以使机车车辆达到很高的稳定性临界速度;对于转向架式走行部,速度对稳定性的影响程度与轴距的影响程度相当,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轴距增大20%,相当于其稳定性临界速度可提高20%;车轮踏面等效锥度和名义滚动圆半径对单轮对或转向架式走行部稳定性临界速度的影响与轨距的影响程度相同,锥度加大或轮径减小,均会降低机车车辆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转向架变轨距技术一直是国际铁路联运亟待解决的问题。概述了国外现有的变轨距转向架发展现状,对铁道车辆转向架变轨距技术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套货车转向架变轨距方案,并对变轨距锁紧机构及转向架的轨距变换过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相似文献   

14.
变轨距转向架发展及其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解决铁道车辆在轨距不同区间的直通运行是国际铁路联运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简要介绍了目前克服轨距差异所采取的各种措施及其特点,指出采用变轨距轮对技术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并详细介绍了国外现有的变轨距转向架运用与发展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变轨距转向架方案,并对其动力学特性进行简要的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5.
日本铁道缩研所为提高机车车辆性能所做的工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日本铁道综合技术研究所围绕提高机车车辆快速、安全、舒适、节等性能而目前正在研究开发和业已投入实际应用的新技术、新产品、其中包括进一步提高新干线动车高速转向架的性能、在即有线机车车辆上采用新型车体倾斜装置,研制可变轨距转向架、新型电气制动装置及车轮一体型牵引电动机等;后者包括新干线动车用无摇枕转向架,可改善30%乘坐舒适性的半主动减振器,可防止车轮直磨并大幅度缩短制动距离的“滑动率滑行控制”和“多模式滑行再粘着控制”制动新技术。  相似文献   

16.
根据1435/1000 mm变轨距转向架总体技术要求和目前动车组现有的技术及车型提出了一种新型变轨距转向架方案,并对动车和拖车转向架的总体结构、构架、轮对组成、一系悬挂、二系悬挂、基础制动装置及变轨距原理进行了介绍和分析,对变轨距转向架的关键部件进行了有限元计算,对整车动力学性能进行了仿真研究。仿真计算结果表明,该变轨距转向架方案现实可行,能够满足相关标准及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介绍了1435 mm/1520 mm变轨距转向架的技术路线、主要结构特点、分析计算情况。变轨距转向架通过地面设施可以实现自动变换轨距,货物无需换装,具有周转快、效率高、货物损耗少等优点。变轨距转向架的成功研制为解决我国同周边国家不同轨距间的联运问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设计运行速度高达260 km/h的双轨距电力机车将在西班牙开始试验.设计起点是1998年制造的TalgoXXI内燃动车样车,该车使用了Krauss-Maffei公司和Voith公司开发的可变轨距动力转向架.  相似文献   

19.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和世界各国之间的物资运输日益增多。由于我国和其他周边国家轨距的不同,为国际联运和"一带一路"的建设带来了巨大的障碍,因此对变轨距转向架的需求日益增大。文章对变轨距转向架的变轨机构和变轨技术进行了研究和分析,阐述了变轨距转向架的应用及发展情况,并结合国内外变轨距转向架的应用情况,介绍了几种变轨距转向架,并对其关键技术进行了介绍分析,论述了变轨距转向架在"一带一路"背景下的研究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为了适应不同的轨距尺寸,以传统动车组轮对结构为基础,进行了400 km/h高速变轨距走行系统关键技术设计,包括车轮和车轴的间隙设计研究、车轮和车轴的横向锁紧机构设计、转矩的传动技术设计、地面装置的设计以及适应高速运行的动力学分析,对各项技术的设计原理及其关键作用进行了详细说明。该设计思路可供国内变轨距转向架的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