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铁道建筑》2007,(11):67-67
为了提高运输量、增大轴重、改善环境和降低维护费,世界各国,特别是德国正致力于轨道的技术创新。其中最重要的关于新型有道砟轨道研究项目是:①德国的宽轨枕轨道;②奥地利的框架式轨枕系统;③日本的梯形轨枕;④加大轨枕重量,使轨道更加稳固。[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为增强轨枕的工作性能和减少钢筋混凝土用量,对传统条形轨枕进行结构优化,提出预制装配式X形可调间距轨枕,并对X形轨枕的结构特点、制作流程、轨道维护和钢筋混凝土用量进行分析。同时,建立三维有砟轨道有限元数值模型,对比循环荷载作用下传统轨枕与X形轨枕的竖向、侧向位移和轨枕应力分布。预制装配式X形轨枕由上、下轨枕两部分拼装组成,轨枕间距设计成600,700,800 mm三档,可在自研的X形轨枕制作模具中直接浇筑成形;相同轨枕间距下,铺设X形轨枕每千米混凝土用量相较于Ⅲa型轨枕减少16.7%,钢筋用量减少2.6%;当X形轨枕间距从600 mm增至700,800 mm时,每千米所需铺设的轨枕根数分别减少14.8%和25.5%。模拟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轨枕,采用X形轨枕的轨道竖向沉降减少了5.8%,侧向位移减少了8.4%。新型X形轨枕具有降低道床沉降和促进碳减排的潜能。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在计算方法的假定是将无碴轨板视为半空间的弹性地基梁,荷载上不仅考虑该轨枕板所受机车荷载的影响,而且还考虑相邻的有限轨枕板底受到的平均压应力的作用。通过一算例介绍了该方法的计算过程和结果,对计算结果作出评价。  相似文献   

4.
根据理论分析和现场轨枕动测试验结果,得出新Ⅱ型轨枕可以在行车速度达140km/h的线路上铺设使用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针对黔桂线69型混凝土轨枕和木枕裂损、磨损失效严重,造成道床病害及线路爬行、钢轨外倾的状况,运用新技术,研制钢纤维混凝土轨枕和挡肩加强型特种混凝土轨枕,经大中修更换原有轨枕,不仅提高了轨道强度和线路质量,还节约投资3796万元。  相似文献   

6.
结合陇海线郑徐段200km/h线路提速改造工程,介绍弹性轨枕的应用和使用情况;根据弹性轨枕的轨道动力性能现场试验测试数据,研究分析弹性轨枕的性能作用;提出弹性轨枕作为一种新型轨道部件,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研究目的:双块式无砟轨道的轨枕为工厂预制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因此轨枕吊装、堆放是双块式无砟轨道施工中不可避免的环节。当轨枕多层堆放时,下层轨枕的桁架钢筋要承受其本身和上层所有轨枕的自重。因此,应对双块式轨枕运输、吊装、施工中可能出现的临时荷载进行强度检算。研究结论:双块式轨枕的强度检算主要是对堆放状态下轨枕桁架腹筋受力进行分析,使轨枕的桁架钢筋保持正常工作状态。本文对双块式轨枕堆放层数,给出了限制条件以及施工维护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轨枕局部空吊对轨道结构力学性能的影响,基于有限元法,建立力学模型,选取多种典型工况,分析轨枕局部空吊对轨枕弯矩、轨下胶垫和道床受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轨枕空吊面积的增大,轨枕负弯矩先增大后减小,轨枕局部空吊对轨枕受力更不利,更容易引起轨枕产生裂纹,同时局部空吊会使道床产生应力集中,容易出现粉化现象,影响道砟使用寿命;随着轨枕空吊高度的增加,轨枕负弯矩先增加较快,随后增加较缓,轨枕空吊高度的增加也会使道床受力逐渐增大。建议工务人员应密切关注现场轨枕空吊病害,及时捣固、夯实道砟,避免出现轨枕局部空吊问题。  相似文献   

9.
复合轨枕无砟轨道是一种新型轨枕无砟轨道结构,通过开展复合轨枕无砟轨道疲劳试验研究其疲劳性能。试验建立复合轨枕无砟轨道实尺模型并对其施加300万次疲劳荷载,观察轨道各部件在疲劳加载前后的伤损情况,测试疲劳加载前后钢轨、复合轨枕、道床板相对位移变化、轨距变化和道床板受力变化。试验结果发现:无砟轨道及其各部件在疲劳试验中均未出现疲劳损伤;轨道结构部件位移在加载前期略有波动,后逐渐减小并趋于稳定,道床板受力满足规范要求。研究结果表明:复合轨枕无砟轨道具有一定耐久性,为其进一步推广和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减振型无砟轨道轨枕结构对比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减振型无砟轨道形式较多,典型的有弹性支承块式轨枕和SAT S312双体轨枕,以及一种新型的减振型轨枕——弹性长枕。为了给无砟轨道设计中轨枕形式及参数的选取提供参考,通过建立弹性长枕的三维有限元模型,考虑避免弹性长枕结构与线路激振发生共振,从弹性长枕的枕下胶垫刚度、侧面套靴刚度、埋深及支撑长度4个方面进行模态分析,给出弹性长枕合理的参数匹配,再对3种轨枕做出对比分析。结果表明:3种减振型轨枕中,弹性长枕的结构最优,SAT S312双体轨枕次之,弹性支承块式轨枕最差。  相似文献   

11.
通过在北京地铁5号线高架桥梯形轨枕轨道试验段上进行的现场噪声测试,对比分析列车通过梯形轨枕轨道和簿通板式轨道时桥梁附近的噪声,研究梯形轨枕轨道的噪声频谱特性及随列车速度变化的规律.测试结果表明:梯形轨枕轨道的降噪能力明显优于普通板式轨道,从时域看,噪卢随符列车速度的增加而增加.但足梯形轨枕轨道的噪声值比普通板式轨道低;...  相似文献   

12.
从设计角度谈轨枕的适度加长铁道部专业设计院侯文英我国从60年代开始发展混凝土轨枕,轨枕长度均为2.5m。目前,一些国家设计生产了较长的混凝土轨枕,如酉德在新线上试铺了2.7m和2.8m的混凝土轨枕,从设计角度来看,适度增加轨枕长度是有利的。1轨枕长度...  相似文献   

13.
文章分析胶济客运专线涵洞上铺设弹性轨枕时轮轨系统的动力特性。研究表明,弹性轨枕能显著提高轨道弹性,能够解决涵洞顶部填土不足造成的轨道刚度突变,比普通轨枕更利于保持轨道结构的稳定,具有良好的动力减振性能,能有效解决胶济线涵洞路段轨道刚度不足。  相似文献   

14.
双块式无砟轨道轨枕的优化设计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针对目前我国双块式无砟轨道轨枕在设计、生产、运输、铺设等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双块式轨枕进行优化设计,以供我国双块式轨枕的设计作参考。  相似文献   

15.
在运营的无砟轨道线路上调查发现,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在预制轨枕与现浇道床板接触面间出现裂缝和道床板面混凝土掉块.本文分析了 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轨枕松动的原因,通过现场测试对比分析了松动轨枕在修复前后钢轨、轨枕、道床板的垂向位移及加速度的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松动轨枕修复后,钢轨、轨枕的垂向位移及加速度均明显减小,轨枕纵横向翻转幅度也明显减小,修复前后道床板的加速度变化较小.及时修复轨枕块松动应作为该类型无砟轨道日常养护维修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6.
我国铁路混凝土轨枕的现状和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世界各国铁路混凝土轨枕铺设范围逐步扩大,大多数国家都发展预应力整体式轨枕。我国在高速铁路、客运专线和既有主要干线要求全部采用混凝土轨枕。其主要优点是纵、横向阻力大,提供足够的稳定性,轨枕承载能力可根据不同高速运行条件进行设计,寿命长和维修工作量小等。在高速铁路和客运专线的建设中,混凝土轨枕应采用国际标准。高速铁路明确了混凝土结构寿命应达到100年。高速铁路和客运专线轨枕标准在原材料选择、制造工艺、质量要求、检验方法等方面都要参照 EN 标准,充分考虑耐久性要求。应加强混凝土轨枕在基础理论和轨枕结构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合成轨枕在日本铁路上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合成轨枕在日本铁路上的应用徐玉香张树本1980年日本开发玻璃长纤维和硬质发泡聚氨酯复合材料合成轨枕。1985年取得了各种基本物理性能的详细数据和开发时试铺的验证报告,并正式投入使用。日前,日本铁路和民铁已铺设使用30万根合成轨枕。虽然这种合成轨枕的重...  相似文献   

18.
针对双块式轨枕松动脱空病害,运用流固耦合理论并借助有限元软件ANSYS/CFX,建立轨枕-水-道床板流固耦合动力学计算模型;计算分析列车荷载作用在轨枕脱空入水情况下的水流动力特性;分析轨枕周边裂缝宽度,轨枕脱空高度和轨枕脱空长度对水流流速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在列车荷载作用下,随着轨枕脱空高度增大,动水流速逐渐减小;随着轨枕周围裂缝宽度增大,动水流速逐渐减小;随着轨枕脱空长度增大,动水流速逐渐增大,轨枕脱空长度不宜过长。  相似文献   

19.
混凝土轨枕承载能力影响参数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提出的非均匀支承条件变截面弹性地基梁法,能计算不同的地基支承条件,各种结构型式尺寸以及各种荷载组合情况下的轨枕承载能力,从而能模拟混凝土轨枕的实际工况,并获得最佳参数。推荐的方法对新型混凝土轨枕的研究设计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主要研究轨枕间距对钢轨波磨发展的影响。研究小半径曲线内轨的小矢跨比波磨。这些出现问题的曲线段属于西班牙毕尔巴鄂区域的地铁轨道,铺设着混凝土道床和两层STEDEF型支承垫层。当初始轨枕间距为1000mm时,仅有92万组轮对通过后所测得的波磨深度峰-峰值已经达到0.42mm。随后更换产生波磨的钢轨,比较列车通过时轨枕上方和轨间中部的内轨垂向、横向加速度。当轨枕间距为1000mm时,轨间中部出现频率为204和244Hz的强烈响应,在轨枕上方却未出现。在相邻轨枕中间铺设一个轨枕,使轨枕间距变为500mm,钢轨波磨停止发展。该结论是根据2年的观测结果得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