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转盘轴承是铰接式转向架的关键零部件。为实现铰接式转向架连接、承载、转向等功能,设计了具有3个套圈结构的转盘轴承。分析了转盘轴承结构,计算了转盘轴承承载安全系数。通过轴承校核和偏载试验,验证了设计的合理性,结果表明,设计的转盘轴承可以满足工作要求。  相似文献   

2.
目前,小径管薄壁无缝钢管的超声波检测方法主要为直接接触法和液浸法,由于送样的钢管数量不多,经综合考虑采用了直接接触法,并通过射线方法进行了验证,满足了客户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在毛主席革命卫生路线指引下,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关于环境保护工作方针,根据铁道部环境保护规划和路局党委指示要求,铁路各主要站段的排水应达到国家排放标准。为了摸索用生物转盘处理货车洗刷污水的可能性,于1973年我们参加了以丰台站工人为主体的,会同北方交大理化系,铁道部第三设计院标准处组成的三结合污水治理小组,在丰台站党委的领导下,对丰台站货车洗刷污水,进行生物转盘试验,并对其处理效果进行了卫生学鉴定。现将两年来试验结果和卫生学评价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作者在系统分析移动IP机理的基础上,详述了移动IP在Linux上的具体实现方法,提出了移动IP安全问题的解决方法,最后介绍了移动IPV6的一些新特性.  相似文献   

5.
在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CBTC)系统中,信息传输通道基本以通信网络为主,移动授权的传输网络时延特性是影响系统性能的关键因素。在介绍CBTC移动授权的信息发布系统基础上,重点分析了时延的构成和不确定性,结合时延特性分析了CBTC系统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6.
根据GB/T 25117等相关标准要求,机车车辆牵引系统均需进行特性试验。标准要求在电动机冷/热状态下,在规定特性上,相应于最大转矩的转速至90%最高转速之间任何点上的典型转矩不应小于所规定值的95%。为确保机车车辆牵引系统转矩特性测量结果准确、可靠,建立了数学模型,并结合实际全面分析了不确定度产生的来源,并对转矩特性测量结果在不同的曲线段分别进行了评定,结果显示,目前采用的方法及仪器有效、可靠。该方法为机车车辆牵引系统转矩特性测量结果的可信度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7.
机械零部件的表面处理工艺是一种改变材料表面特性或赋予表面新功能,使之成为功能性材料的方法。例如工件的表面淬火、扩散其他元素、表面涂覆等工艺,能够提高零件综合机械性能,如降低摩擦、磨损,改善疲劳强度等。本文介绍了基于表面处理以降低摩擦磨损的机理,论述了实用的表面处理方法及其具体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8.
定量分析了铝合金MIG焊缝中扩散氢的来源,提出了焊缝扩散氢的吸收机理,试验了焊接工艺因素对焊接工艺因素对焊缝含氢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焊缝扩散氢来源是多方面的,严格焊前准备,选择合适的焊接工艺参数,能达到控制焊缝氢含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风轮的受力及风能利用系数进行分析,推导了风能利用系数和风轮转矩的近似表达式,讨论了实现风轮输出特性及转动惯量模拟的方法。使用感应电机对风轮的转矩转速特性进行模拟,同时给出了风轮模拟系统的硬件结构,搭建了实验平台。测试表明,该系统能够实现风轮输出特性的近似模拟,并能较准确地反映出转动惯量对输出特性的影响,为风力发电的研究提供了方便的测试手段。  相似文献   

10.
非饱和土力学的基本理论已经确认了基质吸力的存在有利于非饱和土的强度提高,但是对于强度提高的机理到目前为止没有统一的结论。非饱和土强度理论中存在着单应力状态变量公式和双应力状态变量公式两种基本的理论表达式,并在此基础上产生了许多实用性的强度公式。本文通过实验得到珞珈山土样的土—水特征曲线和不同非饱和状态下的强度,比较了不同的强度公式的精确性。分析表明,现有的非饱和土实用公式精确性较差,有待改进。  相似文献   

11.
对氮化层反应扩散机理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1Cr18Ni9不锈钢盐浴软氮化处理后的氮化层组织特点及生长速度的研究,探讨了氮化过程的反应扩散机理,提出了对该机理进行分析研究的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高次谐波对牵引供电系统的危害,针对既有研究结果,基于Chaos理论在谐波抑制方面的特性分析了杜芬方程的滤波机理,提出了利用杜芬系统抑制高次谐波的新方法,并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为牵引供电系统高次谐波的抑制提供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研究目的:目前,桩端注浆的理论研究主要采用理论分析、有限元模拟等手段从宏观现象出发分析注浆机理、加固效果等,存在假设过多、本构模型选取困难和内在作用机理认识不清等诸多弊端。针对现有研究的不足,采用颗粒流方法模拟桩端注浆过程,从细观角度分析桩端注浆扩散机理、压力分布及衰减、土体改性作用、土体位移场和应力场变化、桩身受力特性和桩体-浆液-土体耦合作用等,从而进一步完善注浆理论的研究。研究结论:(1)注浆压力是影响注浆扩散范围和桩周土体改性最重要的因素,注浆压力越大,浆液扩散半径越大,土孔隙率变化越大,土颗粒运动和重新排列越明显;(2)由于桩体的阻碍,注浆压力在桩端平面上下分布不同,导致土体孔隙率变化、应力场和位移场在桩端上下差别明显;(3)桩端注浆可分为三个阶段,前期土体应力和桩身受力增长明显;中期持续增长,趋势放缓;后期基本不变;(4)桩端注浆本质上是桩体-浆液-土体三者相互作用的过程;(5)本文可为注浆理论的研究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着火定时是采用均质压燃方式发动机实现理想燃烧的一个重要因素,应对其加以准确控制。研究中应用了以低温氧化反应特性来控制着火定时的方法。在一台带可变容积副燃烧室的单缸发动机上燃用不同组分的燃料,在不同的发动机转速下进行了试验,测得的着火定时结果显示出不同的趋势。这些趋势揭示了低温氧化反应的范围。应用该特性所做的发动机试验表明,可以进一步改善不同发动机转速下着火定时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为保证机械设备的正常工作,需要用非接触法对气动转轴的振幅进行测试。在对电容传感器性能分析后,介绍了如何通过硬件和软设计来实现对气动转轴的振幅进行测试。  相似文献   

16.
秦寰宇 《铁道建筑》2020,(2):45-47,74
以新建福厦(福州—厦门)高速铁路17500 t转体刚构为背景,采用实体有限元方法分析了不同桥墩类型及桩基布置对墩底平转转体中转盘受力的影响,并对桥墩及桩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实体墩对上转盘受力最有利,其次是空心墩,最不利的是双薄壁墩;增加墩底实体段能够有效降低空心墩、双薄壁墩上转盘的主拉应力;随着墩底实体段高度的增加,主拉应力降低的幅度逐渐变小;球铰正下方有桩基时对下转盘底部受力更加有利;距离球铰中心越远,桩基受力越小,适当增加中桩桩径,可使各桩基应力状态更加均衡。  相似文献   

17.
转体施工的公路T型刚构桥梁转动结构设计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研究目的:对张石高速公路T型刚构转动结构设计的关键技术进行研究,解决水平转体球铰转盘的设计、球铰的加工及施工工艺等问题。研究方法:结合材料力学、弹性力学的计算理论,初步计算结构在静止状态下接触面上的受力情况;然后采用大型通用空间有限元程序ANSYS进行动力状态下仿真分析计算。研究结果:通过对公路T型刚构转动结构应力、应变、稳定等的研究,总结出一套完整的转动结构设计需检算的主要内容、步骤及计算方法。研究结论:在转动结构设计过程中,要根据转体结构自身特点,选择转盘形式及转盘的尺寸;用结构分析程序进行计算分析,解决转动结构转盘接触面上的应力、应变问题,据此确定经济合理的转动结构。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在非预应力磨削及预拉应力磨削条件下工件表层残余应力的分布情况.首先应用非线性瞬态有限元法计算了工件在移动热源作用下的温度场;然后应用热弹塑性有限单元法计算了工件在热作用和磨削力耦合作用下的残余应力分布.计算结果表明预拉应力磨削能有效降低工件表层残余拉应力甚至可将残余拉应力转换为残余压应力,并分析了预应力磨削的作用机理.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9.
为仿真轮齿裂纹对轮对驱动单元动力学性能的影响,利用多体动力学软件SIMPACK,在不采用Gear-pair力元的前提下,通过移动Marker、函数表达式以及输入函数等建立齿轮副啮合振动模型,并将其应用于机车轮对驱动单元动力学模型进行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齿轮副啮合振动模型计算结果与Gear-pair计算结果相差在10%以内;齿轮副啮合振动表现出刚度的时变特性;小齿轮分度圆裂纹将引起轮对驱动单元在时域上表现出冲击特性;当裂纹达到一定深度(刚度减小到一定值)时,轮对驱动单元在频域上表现出小齿轮的转速基频,因此,可通过频域分析达到故障诊断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研究目的:饱和软黄土地层隧道围岩具有强度低、承载力差、抗变形能力弱等特性,因此对饱和软黄土地层隧道围岩注浆加固参数展开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依托西安地铁4号线火车站站暗挖西安火车站工程,进行室内黄土力学性能和现场注浆试验,研究含水率对黄土强度特性的影响,分析黄土劈裂注浆浆液扩散的基本规律及劈裂机理,并总结现场隧道围岩注浆加固参数。研究结论:(1)饱和软黄土的含水率降低,其强度呈线性增长,因此注浆后降低了原位土体的渗透性能以及提升土体的黏聚力,整体上提升土体的抗剪强度;(2)黄土劈裂注浆浆液扩散的基本规律及劈裂机理:浆脉夹角近似120°,且高度不一致,长度有差别,在注浆压力逐渐增大的情况下,浆液在黄土体内会先后三次劈裂土体,形成劈裂缝并在其中进行扩散、填充,最终形成黄土劈裂注浆的"Y"型浆脉;(3)加固后的开挖面土体无侧限抗压强度达到0.6 MPa,周边土体加固区达到1.2 MPa,渗透系数≤10-6cm/s,含水率由原先的约30%下降至10%;(4)得出了在饱和软黄土地层中下穿火车站暗挖隧道WSS注浆所使用的配合比、注浆压力控制值、黄土地层下填充系数等参数,可为饱和软黄土地层隧道围岩注浆加固参数的精细化设计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