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刘军  钱巍 《路基工程》2020,(3):150-155
以珠海城际轨道交通工程横琴站基坑施工为背景,对基坑开始开挖到顶板浇筑完成的整个过程进行实时监测,重点分析研究轨道交通车站深基坑的围护墙位移变形、支撑轴力等随基坑挖深和时间的变化规律,并对比了同一基坑,不同里程段,不同支护形式下的基坑变形特点,探讨了基坑变形过大的因素以及控制变形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双层基坑计算模型的合理性,以延崇高速公路(北京段)工程妫水河隧道明挖段双层基坑段为案例,通过对比两种不同计算模型的计算结果,结合基坑监控量测结果,提出双层基坑计算时,外侧基坑单独计算即可,内侧基坑的计算模型需考虑外侧基坑的影响,不可仅简化为荷载考虑,希望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地铁站超大基坑的施工对繁华商业区的影响极为敏感,因此,明确影响超大基坑施做关键步骤,控制超大基坑施做关键步骤是整个超大基坑施工成败的关键因素。依托深圳地铁7号线的华强北站超大基坑工程,基于FLAC3D有限差分数值模拟软件,对华强北站超大基坑全过程开挖中的基坑及基坑周边建筑物的施工力学特性进行了分析,通过对比基坑侧向位移及周边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探明了超大基坑施做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并提出关键施工步序具体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4.
深基坑工程的安全性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影响基坑工程安全性的因素较多,很难进行精确评价。引入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基坑工程安全性进行评价。构建深基坑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将其应用于上街站基坑工程安全性分析中,结果表明上街站安全性良好,风险程度较低,与实际施工情况吻合。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地铁深基坑邻近隧道施工时既有隧道的受力与变形特性,以南京地铁9号线管子桥站基坑工程为背景,通过三维有限元分析,研究基坑开挖引起的既有隧道的受力与变形特性,计算结果表明:地铁基坑开挖引起的既有隧道最大沉降值为7.32 mm,最大水平位移为5.74 mm,隧道变形满足相关规范要求;隧道主体沿Y方向和Z方向产生的位移远大于沿X方向产生的位移;基坑开挖时,隧道敞开段与暗埋段会产生沉降差异,施工时应采取相应措施控制沉降差。  相似文献   

6.
杨德春  杨璐菡 《隧道建设》2019,39(Z1):296-302
为解决地铁换乘站基坑支护工程设计及施工风险问题,通过分析换乘站基坑特点,优化地铁换乘站基坑首层平面轮廓为圆形,运用圆形环框梁抗压性强的特点布置圆形环框梁支撑体系。该体系具有变形易控制、拆撑风险低、工序方便快捷等优点。以广州地铁21号线天河公园站和南通地铁文化公园站为例,验证其实用性,以期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以深圳地铁7号线华强北站超大基坑工程为依托,基于FLAC3D流固耦合模拟分析基坑降水对基坑及基坑周边建筑物的影响规律。通过分析比较不同降水量,对基坑的变形、基坑周边建筑物不均沉降及倾斜的影响,揭示了基坑的侧向位移、基坑周边建筑物不均匀沉降量、倾斜量随单步降水量的增加而增大总体趋势及后续降水过程的影响较前期更为显著的总体规律。  相似文献   

8.
浅谈明挖隧道中的基坑监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坑监测作为基坑工程施工安全与质量保证的基本要素,被广泛应用于各类基坑工程施工中。该文结合广州市仑头-生物岛隧道工程岸上段深基坑施工,介绍基坑监测在该工程中的运用,总结了经验,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新建地铁站基坑施工与临近既有车站结构间相互影响的问题,依托深圳地铁5号线前海湾站基坑工程和与其相邻的1号线鲤鱼门车站工程,采用FLAC3D有限差分软件,计算分析施工过程中前海湾站新基坑围护结构与鲤鱼门车站既有主体结构的受力变形情况。研究结果表明:既有鲤鱼门车站的存在对新基坑的开挖较为有利,可减小鲤鱼门站同侧的桩体变形(24.7%)和钢支撑轴力,使新基坑开挖更偏于安全;而新基坑开挖会使既有车站结构产生位移和一定转动,对既有车站的稳定和安全性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0.
《公路》2017,(12)
深基坑抗隆起稳定验算是深基坑设计的一个重要部分,传统分析方法忽略了岩土参数的随机性。提出基于Monte-Carlo方法计算基坑隆起概率的方法,并将其应用于福州地铁二号线上街站深基坑工程中。计算表明上街站未加固情况下开挖基坑隆起概率1.15%,基坑加固后隆起概率0.65%,即基坑发生隆起可能性极低。计算分析了不同加固方案对基坑抗隆起可靠度的影响,为工程加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以上海市浦东新区浦东南路某工程基坑为背景,研究基坑周边建筑重要且高大、管线众多等复杂环境下的基坑开挖方式.实践证明,对基坑进行精确化的开挖,能有效减少周边建筑的安全隐患,并具有良好的经济效果.  相似文献   

12.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对交通和道路的要求越来越高。紧临建筑物施工越来越普遍,上海轨道交通10号线3标在同济大学以及大连路车站上方均设计了下立交,疏解同济大学门口以及大连路四平路交叉口的交通拥堵状况。由于下立交下方是盾构法隧道,施工面临诸多难题和挑战。该文通过对上海轨道交通10号线3标同济大学站-国权路站区间隧道与中山北二路下立交基坑工程同时施工过程中的不同工况的综合分析,揭示盾构法隧道与下立交长距离叠交的设计与施工的要点,提出在所述的工况条件下的设计和施工方法。  相似文献   

13.
卿凇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0,(10):124-127,139
上海轨道交通9号线西藏南路站和8号线陆家浜车站是典型的"十字"换乘段车站,9号线西藏南路站在施工过程中遇到了地面建筑密集、交通设施繁忙、地下管线众多、地下水位高等难题。该文阐述了典型"十"形换乘地铁车站施工技术,很好地解决了基坑在开挖过程中存在的诸多困难。使用该技术施工,有效地控制了基坑的变形,确保了交通干道的畅通及周边建筑物的安全。  相似文献   

14.
上海市鲁班路泵站开挖最深达 1 4 .4 m,地处黄浦江畔 ,土层中还存在厚达 1 0余米的粉土冲填层 ,且场地周围建筑物邻近 ,场内地下埋设物复杂 ,因此 ,给基坑开挖带来极大的难度。本文介绍该工程调用多种施工措施 ,成功地完成了地下工程的施工经验  相似文献   

15.
上海轨道交通9号线宜山路车站为地下4层岛式车站,基坑开挖最深达30.6m,周边建筑基础差、保护要求高。该文叙述了在超深地下连续墙施工、基坑开挖施工、降承压水施工过程中采用的多种技术创新和技术措施,既保证了施工的顺利进行,又确保了周边环境的安全。  相似文献   

16.
李明  吴波  李春芳 《隧道建设》2018,38(Z1):58-66
针对目前多采用不均匀沉降评价基坑工程周边建筑物安全,忽略建筑物完损状况、基础类型等对基坑工程安全的影响问题,首先分析基坑变形及建筑物破损机制,并介绍基于不均匀沉降评价建筑物安全状况的方法; 然后考虑建筑物自身状况、基坑工程地质条件、基坑支护方式等因素,建立基坑周边建筑物安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最后将所建立的模型应用于福州地铁2号线上街车站基坑工程周边建筑物安全评价。结果表明: 福州地铁2号线上街车站基坑工程周边建筑物整体处于低风险状态,基坑施工对周边建筑物影响在可接受范围内; 仅采用建筑物不均匀沉降值对基坑工程周边建筑物安全性进行评价可能具有片面性,会导致评价结果与工程实际不符,而考虑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评价模型的评价结果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17.
赵玉华 《路基工程》2021,(3):159-164
以太原市轨道交通2号线人民南路站深基坑降水工程为依托,基于理论分析和现场应用,对该类复杂地质条件下地铁车站深基坑承压水降水方案与施工工艺展开研究,确定了管井降水方法:基坑内外降水(压)井的布置方式、关键技术参数、施工工艺与技术要求。监测数据表明:15天内基坑水位降深达13.81 m,低于基底标高1.41 m,满足规范要求,验证了降水方案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在软土地层中开挖基坑引起的基坑隆起,导致下方已有建构筑物的变形,从而对其使用功能和安全性产生影响甚至造成严重危害。外滩通道工程跨越延安东路隧道区域,隧道内径10m,上跨基坑深10m,坑底距隧道顶最近处仅5m,工程存在较大的风险。该文通过环向隧道结构、纵向结构计算和三维有限元整体施工模拟分析了基坑开挖对隧道的影响,比较了几种保护措施的效果;此外,通过理论研究和工程比较制定了隧道的保护标准。  相似文献   

19.
杭州狭长软土基坑支护侧移规律与解析预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n order to reduce the influence of deep narrow foundation pit construction on adjacent properties in urban area in Hangzhou,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upport wall lateral deflection are analyzed and the corresponding analytical prediction method is proposed. The support wall lateral deflections of the deep narrow foundation pits at Wenyi West Road, Qingchun Station, Qiutao Station, Xingtang Station and Qingnian Station in Hangzhou soft clay are monitored and compared with those of deep foundation pits in Zhejiang and deep narrow foundation pits in Shanghai, Taipei and Singapor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aximum support wall lateral deflection of the foundation pit on Wenyi West Road, 0.20%He ~0.25%He, where He is the maximum excavation depth, is close to that in Shanghai(0.15%He~0.41% He), but is smaller than those in Zhejiang, Taipei and Singapore(0.27% He~0.62% He); which is related to the high tangential modulus of Hangzhou soil and small width of the foundation pit. The support wall lateral deflection of the narrow deep foundation pits in Hangzhou can be precisely predicted based on the representative stress strain relationship at site and the modified mobilisable strength design (MMSD) method.  相似文献   

20.
以杭州地铁4号线火车东站西广场地下空间连接工程(官河站)为典型案例,该工程施工难度大,安全风险高,因此,针对深厚软土地区地铁深基坑工程施工的监测及控制基坑变形工程措施进行探讨,取得了施工过程中深基坑及周边环境安全可控的效果,保障了工程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