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汽车车内噪声对驾驶员和乘员的舒适性有重要影响,因此研究基于人耳的汽车制动工况下车内时变噪声响度特征具有重要意义。对Moore时变响度模型的计算方法进行了详细研究,在Matlab中建立其模型并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然后建立了汽车制动工况下车内噪声测试系统,获得了某款混合动力城市客车制动工况下乘员耳旁降噪前、后的噪声,并以此噪声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传统时频方法、Zwicker和Moore特征响度分析方法的异同点。结果表明,特征响度比时频分析方法更能准确反映影响人响度感受的车内噪声来源;短期响度能够反映人的响度感觉,但最大值并不能全面反映汽车车内噪声的响度特征;Moore响度模型比Zwicker响度模型频率分辨率更高且能量分布更为集中。  相似文献   

2.
载货汽车车内噪声的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汽车车内噪声的评价指标和CA1091K2L2型汽车噪声控制的研究成果。车内噪声的控制,应首先考虑抑制发动机的辐射噪声。在驾驶室密封好的前题下,应对透声严重的驾驶室围板和底板采取隔声措施,使车内噪声降到最低程度,然后再考虑吸声材料的使用以及避免驾驶室空腔共振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汽车车内噪声控制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单描述车内噪声测试分析及改善思路.以工装样车车内噪声明显问题为例,从结构传递噪声和系统噪声两个方面,对试验样车进行了各种道路试验,通过分析识别出影响车内噪声的主要来源.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噪声源采取了各项减振降噪措施,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针对某试验样车怠速车内噪声大于46 dB(A)和车身振动量偏大的问题,利用噪声控制中的消元法识别出噪声源,并进行了怠速时燃油管和车身地板振动测量分析.结果表明,减小油管的振动或提高管夹的减振功能可控制振动源对车内噪声的影响.提出了3项降噪措施:对燃油管路做隔振处理、对发动机舱纵梁减重孔和排气管隔热罩与地板之间的部位做声...  相似文献   

5.
简述校车车内噪声现状:采取控制措施并进行测量,证明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7.
基于神经网络方法的车内噪声自适应主动控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立了一种基于神经网络方法的车内噪声主动控制系统。用Elman神经网络对驾驶员耳旁噪声信号进行识别、预测,并用LSLL自适应信号处理方法对车内低频噪声进行主动控制。通过在稳态工况下对被测试轻型客车的试验研究表明,此系统能有效降低车内低频噪声。  相似文献   

8.
9.
10.
文中提出将自适应神经网络技术用于以压电陶瓷为执行元件的车内噪声主动控制研究中,通过以控制车身板件振动来降低结构的声辐射,进而实现车内噪声主动控制的技术路线,并进行了车身板件的振动主动控制试验和车内噪声的主动控制试验,取得了较好的减振降噪效果,为今后类似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决传统的被动噪声控制技术会增加车身质量和燃油消耗的问题,文章分析了主动噪声控制技术的前馈技术和反馈技术,前馈技术更有优势、应用也更广泛.文章对前馈技术的自适应算法进行了分析,在LMS算法基础上,通过与FXLMS算法、EE-FLXMS算法和Leaky FXLMS算法的补充和配合,可以更好地应用主动噪声控制技术达到减少汽车噪声和油耗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车内自适应有源消声系统次级声源布放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构建车内双次级声源有源消声系统的基础上,对系统中次级声源的布放进行了试验研究,分析了双次级声源的布放、次级声源与误差传声器的相对位置对车内消声区域和消声效果的影响,确定了次级声源和误差传声器的合理布放方案。研究表明,当误差传声器与次级声源的数目相同、误差传声器位于次级扬声器的中心线上,且与次级声源相距200 mm左右时消声效果最好。讨论了不同车型车内次级声源和误差传声器布置的可行性,给出了客车、货车和轿车车内次级声源和误差传声器布放的合理方案,可为多次级声源车内有源消声系统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汽车车内噪声有源控制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源噪声控制技术是目前国内外噪声控制界的研究热点。对有源噪声控制的概念、原理和实现作了介绍。根据有源控制方法对于低频噪声控制的优势,结合车内噪声的特点和现代控制领域的理论发展,讨论了在车内应用有源噪声控制技术的可行性,提出了一条可行的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14.
针对某汽车加速时出现的车内轰鸣声问题,运用频谱分析、阶次分析、传递路径分析等识别出产生轰鸣声的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5.
车辆车厢内噪声自适应有源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量的试验分析表明,车厢内噪声主要峰值集中于中低频段(〈1000Hz),其主要来源于汽车各部分的振动,采用实时自适应有源噪声控制系统(AANC)可有效地控制车内噪声,详细介绍了AANC系统的设计步骤,并在某型号小客车上设计了试验系统,最后进行了路面试验,得出不同工况下的试验结果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汽车车内结构噪声新型控制方法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汽车车内噪声控制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许多方面。本文介绍了结构噪声控制的新概念-有源噪声控制(Active Noise Control ANC)系统,鉴于系统建立精确的数学模型比较困难,用模糊控制策略实现系统的控制功能结合实际设计了该系统,并进行了路面实验,得到了较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车内噪声由多种噪声源混合组成,准确分析对车内噪声影响最大的噪声源是控制车内噪声的关键.运用声谱分析技术,准确、快速查找出对车内噪声影响最大的传动部件,并作出相应改进,以达到降低噪声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随着商用车用户对车辆舒适性要求的不断提高,降低驾驶室内部噪声已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本文首先对商用车驾驶室内原始噪声进行了分析,发现发动机引起的噪声是其主要成分。根据这一特征建立了主动噪声控制的前馈自适应控制模型,采集实车噪声数据仿真并进行了试验验证。仿真及试验结果表明,运用主动噪声控制技术可以有效地降低商用车驾驶室内由发动机引起的低频周期阶次噪声。  相似文献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