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驾驶园》2015,(3)
<正>日前,中国重汽《重型柴油车污染排放控制高效SCR技术研发及产业化》项目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早在2006年,中国重汽就与中国科学研究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等单位一起承担了国家十一五863项目《重型柴油机排放污染控制技术》项目,本次获奖的《重型柴油车污染排放控制高效SCR技术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就是在《重型柴油机排放污染控制技术》基础上,针对我国重型柴  相似文献   

2.
美国2010排放标准是目前对重型商用车发动机实施的最为严格的排放法规。Paccar MX12.9 L重型柴油机是根据美国2010排放法规要求为北美市场开发的。以欧洲(欧5)MX机型为例,介绍发动机方面所采取的措施和排放技术,以及与亚琛FEV发动机技术公司紧密合作开发出的一种新型综合性废气排放调节方案。  相似文献   

3.
禾雨 《汽车与配件》2015,(12):40-41
<正>国内外重型柴油机厂家大多数采用了SCR(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来满足国Ⅳ机动车排放标准的要求。选择SCR技术的车辆必须添加尿素溶液作为催化还原剂,使车辆达标排放。从当前国内技术来看,重型压燃式柴油机动车辆要达到国Ⅳ的排放标准,改造发动机已经比较困难,全球各大汽车生产公司纷纷把目光投向具有巨大开发  相似文献   

4.
<正>戴姆勒卡车公司(Daimler Trucks)近期公布了其梅赛德斯.奔驰(Mercedes-Benz)道路发动机系列,该重新设计的重型欧Ⅵ发动机是专为欧洲市场开发的,用于商用车辆以及非道路用途,几乎比欧Ⅵ排放法规生效日期提前了3a。  相似文献   

5.
本文结合项目建设的过程,梳理了轻型车排放耐久试验室的建造目的、设计原则、重要模块功能定位、核心设备选型准则,以及关键传感器的应用,为项目结束后试验室的运营使用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一汽大众公司引进的由德国韦恩公司和申克公司设计,安装的汽车开入式综合试验室,该试验室系统主要由高低温试验系统,湿热试验系统,废气排放与新鲜空气输入系统,转鼓试验台及安全系统等组成,对各个组成部分进行了详细说明。  相似文献   

7.
重型发动机一般是安装在商用车上和城市大客车上,这种车辆由于外形尺寸较大,不能在试验室转鼓上进行排放测试,采用在发动机台架上进行排放试验。GB17691-2005《车用压燃式发动机、气体燃料点燃式发动机与汽车排放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规定了装用压燃式发动机汽车及其压燃式发动机所排放的气态和颗粒污染物的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以及装用以天然气(NG)或液化石油气(LPG)作为燃料的点燃式发动机汽车及其点燃式发动机所排放的气态污染物的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  相似文献   

8.
<正>引言发动机试验室在进行发动机台架试验时,试验平台会产生很大的振动,如不采取相应的隔振措施,会对周围精密仪器、仪表的正常使用、工作环境、建筑设施等都会带来不良影响。所以必须采取相应的隔振措施,以隔除振动,降低噪音,美化环境,也为试验室工作人员提供一个舒适的工作场所。1发动机试验室项目背景安徽华菱星马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动机试验室是针对华菱公司自主开发的新一代节能环保大功率发动机  相似文献   

9.
正据外媒报道,丰田推出了"Project Portal",旨在设计一款重型氢燃料电池系统,用于奔波在洛杉矶及长滩港口的8级卡车上。里卡多表示,公司在车辆设计、制造、测试及研发等多个项目领域提供技术辅助,目前在为该款车型的试运行提供支持。Project Portal是丰田拓展零排放车辆技术的重要一步,该款卡车是一款功能完善的8级重型卡车,电力充足、扭矩大,运行时只排放水蒸气,实现了零排放功能。该款重卡大幅降低圣佩德罗湾(San Pedro Bay)港口的年排放  相似文献   

10.
朱毅 《汽车与配件》2013,(34):56-58
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国际社会以联合国世界车辆法规协调论坛(UN/WP29)主导,在《1998年协定书》的框架下开展国际汽车技术法规协调工作。到目前为止,WP29已制定发布1 2项全球统一汽车技术法规(GTR)和一项规范性技术文件(S.R.1),其中有关重型车辆排放的全球技术法规为3项,即:全球统一的重型发动机认证规程(WHHDC)、重型发动机的车载诊断系统(OBD)、非循环排放(OCE)。具体的GTR项目及其最新修订情况见表1。本文现对上述3项GTR法规分别予以介绍。GTR 4:全球统一的重型发动机  相似文献   

11.
<正>2019年3月25日,工信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下发了《关于重型燃气车辆产品实施国六排放标准的通知》。通知要求各车辆生产企业按照GB17691-2018《重型柴油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 (中国第六阶段)》要求,重型燃气车辆产品将于2019年7月1日执行国六a阶段排放要求,装备  相似文献   

12.
从今年7月1日起,柴油车、重型汽油车在上海将执行国Ⅳ排放标准。日前,上海市环保局和上海市公安局下达了《柴油车和重型汽油车实施国家第四阶段机动车排放标准(国Ⅳ标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称自2013年7月1日起,所有在上海市注册登记机动车号牌(含外省市转入)的柴油车和重型汽油车,其"大气污染物排放  相似文献   

13.
文章论述了新建整车排放试验室试运行阶段验证项目。从设备基本功能、动态测试验证、设备核查验证、比对试验验证等各个方面进行相关的阐述,以此为该类新建试验室的试运行验证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何勇 《长安科技》2003,9(4):25-29,49
本文针对汽车整车排放试验室的建设,从目前国内汽车排放法规逐步加严的现状分析着手.论述了汽车整车排放试验室建设的必要性和迫切性,重点介绍了产品开发用汽车整车排放试验室的构成及各部分的功能,以及在现有的高低温环境与道路模拟试验室的基础上进行排放测试功能扩展的技术方案和对于排放测试系统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5.
试验室比对是根据预先确定的条件,由两个或更多个试验室对相同或相似的试验物品进行试验的组织、实施和评价。在进行轻型汽车排放检测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产生误差,但通过试验室间的比对试验,能将试验室间在排放测试上的差异控制在可接受范围。文章以三家轻型汽车排放试验室LAB1和LAB2及LAB3为例,通过三家试验室进行国六常温排放试验及国六燃料消耗量试验,并采用统计学的方法分析了各个试验室的试验一致性和准确性,对于后序的试验室比对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以一辆国六重型柴油车为研究对象,在底盘测功机上进行等速和调整的国家对世界重型商用车辆瞬态循环(C-WTVC)工况,通过便携式排放测试系统(PEMS)和傅氏转换红外线光谱分析仪(FTIR)设备检测尾气中的NH3和NOx排放。结果表明,等速工况下,每个速度点的NH3排放浓度峰值出现在提速后的阶段,各速度点的平均NH3排放浓度是随速度增加先减小后增大,平均NOx排放浓度随速度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C-WTVC工况下,高速阶段的NH3平均排放浓度最大,市区阶段NH3平均排放浓度最小;NOx的平均排放浓度在市区、市郊和高速阶段均较低;NH3排放因子与其平均排放浓度有相同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正>1重型柴油车的国六排放标准随着国家"蓝天保卫战"的实施,环保升级"迫在眉睫",柴油车排放标准升级如同箭在弦上。2018年7月3日,生态环境部刊发"关于发布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重型柴油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六阶段)》(GB17691—2018)的公告"(以下简称"新国标"),宣布自2021年7月1日起,所有生产、进口、销售和注册登记的重型柴油车应符合本标准要求。之后,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广东等6省市相继宣布将于2019年7月1日提前实施国六排放标准。对于重型车而言,无论是压燃式还是气体点燃式柴油机,要想满足史上最严苛的国六排放标准,都必须  相似文献   

18.
新闻     
《汽车与配件》2015,(8):16-23
<正>中国重汽SCR技术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近日,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中国重汽参与的《重型柴油车污染排放控制高效SCR技术研发及产业化》项目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该奖项是中国重汽改革重组以来获得的最高级别的科学技术奖励,也是中国重汽技术领先战略结出的又一枚硕果。早在2006年,中国重汽就与中国科学研究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等单位一起承担了国家十一五863项目《重型柴油机排放污染控制技术》项目。本次  相似文献   

19.
简讯     
国家客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低温排放试验室投入运行为满足汽车排放检测的要求,国家客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引进世界先进设备组建了低温排放试验室,于今年7月全部安装调试完毕,并正式投入运行。该试验室设备能够完全满足国Ⅲ、国Ⅳ和欧洲、美国等排放法规的要求,可以对最大总质量3.  相似文献   

20.
利用先进的尾气检测技术(PEMS)收集了重型柴油客车的逐秒排放数据,并分析了CO、HC、NOx、PM等排放物与机动车比功率(VSP)的关系,发现当VSP值小于O时,各污染物排放速率较小;当VSP值大于O时,随VSP值增大而显著提高.在此基础上,利用IVE模型对重型柴油客车的整体排放以及不同速度下排放进行预测,并将结果与实测值、国Ⅱ标准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车辆在低速行驶时污染物排放较为严重,进入中高速行驶状态后排放明显下降;相比拥堵多发的路段,IVE模型更适用于预测运行较为通畅的路段上的污染物排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