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2.
3.
介绍了车载电子产品和国内外汽车电子组件电磁辐射抗扰性标准。以国外ISO 11452和我国GB/T17619汽车电子组件电磁抗扰性标准为基础。研究比较相关标准,对实施方案的可行性进行研究,最后设计电动车电磁干扰实验方案。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基带传输中码间串扰的形成、特性及解决方法进行探讨。数字信号传输的主要质量指标是传输速率和误码率,当信道一定时,传输速率和误码率成正比,误码是由接收端抽样判决器错误判决所致,而造成判决失误的主要原因时码间串扰和信道噪声,因此码间串扰的消除就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数字基带信号的实际传输模型入手,提出误码产生的原因及种类,考虑到码间串扰的形成原因,在实际系统中,码间串扰无法完全消除,因此只能通过其他方式进行消减,并且衡量基带传输系统的性能优劣。  相似文献   

5.
通过理论计算和实际测量.将汽车整车抗扰度试验标准ISO 11451中大电流注入的闭环法和替代法2种试验方法进行了比较,探讨了测试仪器规格和严酷等级的实现程度,研究了电流探头相对位置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汽车雨刮电机形成的瞬态脉冲干扰原理的分析,把实际问题简化为电机线束串扰的研究。对汽车雨刮电机线束形成的串扰进行了建模和仿真分析,并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仿真可以有效地对车载电器子系统进行电磁兼容验证,双绞线能够有效降低线束接收干扰源的串扰耦合的风险。  相似文献   

7.
8.
通过对汽车电磁兼容领域能力验证计划以及相关测试标准的研究,本文从辐射抗扰度场强标定、场均匀性核查、稳定性核查、偏离方案验证等方面分析辐射抗扰度能力验证需要注意的问题,并最终形成一套完成的整车辐射抗扰度能力验证方案。本文描述的辐射抗扰度能力验证方案弥补汽车电磁兼容能力验证暂无电磁辐射抗扰度能力验证的行业空白。  相似文献   

9.
针对纯电动客车产生的线束耦合串扰问题,搭建低压对低压和高压对低压的耦合测试台架,结合理论推算以达到量化耦合电压值的目的,对纯电动客车高低压线束的布置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在电磁抗扰度试验满足相关国家标准的情况下,研究设计了一种机器人手持天线测试抗扰度自动化平台,主要用于汽车零部件手持天线抗扰度测试,适用的测试对象包括且不限于车用电池包、电机、中控屏幕、控制器等。该机器人手持天线测试抗扰度自动化平台在试验前先通过机器视觉系统学习样品轮廓,随后对扫描路径进行规划、部署,控制天线按照试验步骤自动移动。通过试验论证,该机器人手持天线测试抗扰度自动化平台具有一定抗干扰性,能够大大提高试验效率,可以有效解决零部件抗扰度测试过程中试验人员需要频繁出入电波暗室的痛点。  相似文献   

11.
汽车ABS系统传导瞬态抗扰度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某型号ABS系统的瞬态抗扰度性能,分析试验过程中该ABS系统出现的失效状态和毁坏状况产生的原因,并给出了整改措施。对整改后的ABS系统再次进行试验,结果表明,整改后的ABS系统完全满足ISO7637—2最高等级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在高速数字电路中,电信号串扰是影响信号完整性的一个主要因素。针对近端电信号串扰噪声和远端电信号串扰噪声进行理论建模,借助信号完整性仿真工具HyperLynx进行仿真分析,研究攻击线与受害线的间距、耦合长度、信号线到参考平面的介质层厚度、信号上升沿及下降沿速率对于电信号串扰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合理的设计可以有效抑制电信号串扰,进而提高电路信号完整性。  相似文献   

13.
14.
孙毅 《天津汽车》2009,(1):30-32
为抑制负载、摩擦力矩和转动惯量的变化对永磁同步电机(PMSM)速度伺服系统的影响,将以上参数的变化视为伺服系统的扰动量,推导出速度环自抗扰控制的控制策略,并将其应用在电动汽车驱动上。基于MatLAB的仿真提出的自抗扰控制器均具有更好的动态和静态特性,能很好地实现额定转速以内的恒转矩运行和额定转速以上的恒功率运行。  相似文献   

15.
某汽车仪表在进行电磁兼容性开发测试过程中,便携式发射机抗扰实验出现不符合标准情况。针对此问题,在试验数据的基础上,对产生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制定提高仪表抗干扰性的技术方案。该方案实施之后,再次进行试验测试,设备已经可以达到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6.
基于摄动理论,应用3种常用的数学方法对基于动量定理建立的汽车碰撞事故模型的抗扰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对于特定模型在复杂的扰动条件下,采用不同的数学方法,处理效果截然不同。通过理论分析,建立了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给出了数学表达式。经过对代表车型的实际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自抗扰控制在前轮主动转向控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一染  陈慧  高博麟 《汽车工程》2011,33(5):388-391,372
为进一步提高前轮主动转向的性能,采用自抗扰控制算法来实现前轮主动转向控制.在对车辆动力学方程进行规范化的基础上,设计了二阶自抗扰控制算法.在双移线工况和对开路面加速工况下,对该算法的控制效果进行了硬件在环的仿真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自抗扰控制算法能够有效地实现前轮主动转向控制,控制效果优于P1D控制,具有更高的抗扰动能力...  相似文献   

18.
罗俊林  吴维  苑士华  刘辉  李鑫勇 《汽车工程》2021,43(3):374-380,404
本文中设计了一种单行星排液压机械无级变速器,并为提高其速比跟踪控制性能,提出一种带前馈的自抗扰控制算法,以实现速比的跟踪控制。首先建立系统数学模型,通过传动系统转速关系的理论分析,得到前馈控制量,进一步采用自抗扰控制器对速比进行闭环控制。接着建立系统仿真平台和原型样车,通过仿真和试验对设计的带前馈自抗扰速比控制器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提出的自抗扰速比控制法能有效实现速比的跟踪控制,与经典PID控制相比,具有速比偏差小、响应速度快、适应性好和抗干扰能力强的优点。  相似文献   

19.
本文针对车载控制器的网络受扰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网络受扰的自动化测试装置的实现方法,通过说明测试装置的原理,描述该装置对车载控制器总线抗扰自动化实时过程,从而论述该解决方案的可行性。该装置用自动化代替手动测试方式,在提高可操作性、精准性前提下,快速分析及确认车载控制器的网络抗扰能力,自动出具测试报告。  相似文献   

20.
为了更好地解决电动汽车永磁同步电机的电流畸变现象,从而提高车辆运行稳定性,提出了一种基于自抗扰控制器的谐波抑制策略。使用自抗扰控制器取代传统PI控制器在电机电流环中的作用,通过补偿系统扰动的方式抑制谐波的产生,再与电机控制过程中的谐波抑制算法相匹配,提取出电机控制系统5、7次谐波并进行补偿。使用MATLAB/Simulink仿真并进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该算法更好地实现了谐波抑制功能,提高了车载永磁同步电机电驱系统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