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6 毫秒
1.
阐述了风洞法测量汽车行驶阻力的基本原理,并进行了风洞法和道路滑行法的对比测试试验。结果表明,风洞法和道路滑行法测得的汽车行驶阻力数值十分接近,测得的行驶阻力相对偏差在4%以内,循环能量差在±5%以内,证明了风洞法的有效性。不同车速下的CD~*A值差异对行驶阻力的影响极小,风洞法中的等速法与减速法相比,等速法的试验结果更接近道路滑行结果。  相似文献   

2.
GB 18352.6—2016《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六阶段)》中提出了风洞法测量道路行驶阻力,为验证风洞法测量结果的准确性,针对2辆样车进行了实车试验,并与滑行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风洞法测得的行驶阻力与滑行法测量结果的偏差在±1.25%以内,风洞法与滑行法行驶阻力测量结果循环能量差在±1%以内,满足国Ⅵ排放标准中两种方法之间的循环能量差在±5%以内的要求,验证了风洞法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及测量设备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对车辆在转鼓上的运行过程进行受力分析,提出通过计算修正后的循环能量需求来对油耗结果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对10辆车分别使用国六标准中规定的两种阻力加载方式——"滑行法"和"计算法"进行WLTC油耗测试,结果显示,修正后的循环能量需求差异比值同车辆综合油耗的差异比值基本一致。比较了不同参数车辆各自采用这两种不同加载方法下的WLTC循环能量需求的差异,结果表明,当车辆空气阻力系数小于0.4时,采用滑行法的油耗结果要小于计算法;而对于空气阻力系数较大的载货汽车或多用途乘用车,两种加载方式下油耗差异较小。两种阻力加载方式下的油耗差异随着车辆空气阻力系数的增大呈下降的趋势。研究结果对WLTC循环的油耗测试中车辆阻力加载方式的选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基于重型转鼓及全流定容采样稀释系统,集成了重型混合动力车辆(HD-HEV)能耗排放测试系统。在我国典型城市公交循环下,利用该系统对某并联混合动力公交车辆的能耗排放进行了测量,并对该测试系统进行了评价验证。结果表明,重型转鼓能够以小于2.5%的误差模拟试验车辆的行驶阻力;混合动力车辆的制动能量回收过程可以在转鼓复现;可以以较高的跟踪精度复现测试循环且各重复测试结果的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5.
NEDC循环中,基于试验验证测量轻型车I型排放试验结果时,底盘测功机不同阻力设定的方法对排放、油耗结果有影响。在查表法和滑行法两种不同的阻力设定下,对测功机的阻力设定方法进行理论分析,进行油耗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Ⅰ型试验时,利用标准推荐阻力对底盘测功机进行设定时测得的综合油耗比利用实际滑行阻力设定时测得的高。  相似文献   

6.
汽车日益严苛的排放、油耗法规对准确测量和降低道路行驶阻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气动阻力是汽车道路行驶过程中主要的阻力来源,真实道路自然风来流偏角是影响汽车气动阻力的重要因素。提出了一种基于真实道路来流偏角分布的风平均阻力系数计算方法——偏航角密度法,并和其他风平均阻力系数计算方法进行了比较,利用风洞法测量道路行驶阻力,研究了来流偏角对汽车道路行驶阻力、循环能耗的影响。研究表明,来流偏角概率密度呈现明显的区域分布特征,来流偏角显著影响汽车实际道路气动阻力、循环能耗,根据偏航角密度法,考虑真实道路来流偏角时,气动阻力、循环能耗分别最大可增加3.0%、1.6%。  相似文献   

7.
惠鹏 《上海汽车》2021,(8):15-20
文章根据GB/T 19233-2020油耗测试标准,针对国六滑行阻力定义及其相对国五滑行阻力的不同,进行了试验条件、受力分析和计算方法对比,发现同等试验条件下,国六滑行阻力是国五的1.03倍。通过转毂滚动阻力修正、轮胎滚动阻力参数修正和温度修正,总结出国六滑行阻力的替代算法公式。对3辆样车进行替代算法与滑行法测试对比,偏差控制在最大9.8 N/1.2%以内,平均车速80 km/h时在5.8 N/1.4%以内。通过国六WLTC循环试验验证,循环能量差在0.017以内,证明了设备组合有效。该替代算法作为滑行法的补充,能够更好地满足日益多元化、灵活性的油耗申报需求。  相似文献   

8.
为了缩短非道路移动机械车载法排放测试的开发周期,本文提出了一种相对简单高效的方法.通过采集非道路移动机械一段时间内的实际作业工况,将其转化为满足标准要求的一组转速和扭矩值,根据这组数据在发动机台架上编制自动循环程序来模拟非道路移动机械实际作业过程中的发动机工况,同时测量该过程中排气污染物,可以计算得到发动机台架模拟的车...  相似文献   

9.
发电机工作时会消耗发动机动能,其在整车条件下的发电效率及工作点是基于整车能量流对发电机匹配选型的重要方面。本文提出在转鼓试验台上进行整车条件下的发电机发电效率的阻力矩法和外特性法两种测试方法,给出了对应测试原理,并基于多组试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阻力矩法2次测试相对偏差达0.2%,外特性法4次测试相对偏差达2.3%,两种方法得到的发电机效率数据相对偏差1.3%;阻力矩法优于发电机法的主要原因是外特性法发动机工作输出功率大,且发动机本身工作状态相对不稳定;基于3台试验样车使用阻力矩法进行发电机效率测试,试验验证了阻力矩是有效可行的。本研究为整车电能计算和能量流仿真提供了相关理论和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0.
部分车辆在风洞法测试道路行驶阻力时,需进行制动才可进入空档,因此容易发生制动卡钳无法完全回位,导致整车道路行驶阻力偏大的问题。为此,对 GB 18352.6—2016《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六阶段)》标准中的风洞法预处理过程进行了改进,通过使用转毂带动车辆加速然后直接滑行的方式,给予制动卡钳充分回位时间,使车辆更加符合实际滑行状态。试验结果表明:通过新方法得出的道路行驶阻力与原试验方法所得结果相比偏小,且循环能量差符合标准中±5% 的要求,证明新方法可以减小制动拖滞力的影响,依次可为后续能耗标准执行及修订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1.
利用道路滑行能量变化法对测试车辆进行了道路滑行试验,基于采集的试验数据建立了滑行数据处理程序模板。介绍了该模板的主要内容和使用方法,利用该模板可计算出车辆实际滑行阻力曲线及滑行偏差。  相似文献   

12.
文中针对典型车辆进行诸如轮胎磨损、轮胎类型、装载质量等影响因素对行驶阻力测试结果的影响,找出道路行驶阻力测量精度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对道路行驶阻力计算最终结果的影响程度,为提高道路行驶阻力测量的一致性提供帮助。根据不同的行驶阻力进行油耗试验,获得各影响因素对油耗测试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13.
过去国家标准使用的新标欧洲循环测试(NEDC)循环工况存在与实际行驶条件不符、测试周期长、计算方式单一等问题。《电动汽车能量消耗量和续驶里程试验方法 第1部分:轻型汽车》(GB/T 18386.1—2021)中的工况切换(NEDC至中国轻型车测试周期(CLTC))和测试方法的更新大大推进了我国纯电动汽车续驶里程的测试和评价方法。文章基于缩短法,结合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以纯电动汽车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NEDC和CLTC工况下纯电动汽车续驶里程的差异,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提出优化策略。结果表明:在对20款纯电动车型的测试中,中国轻型车乘用车试验周期(CLTC-P)循环下测得的续驶里程平均略高于NEDC续驶里程,工况变更导致续驶里程平均增加2.2%。影响续驶里程的因素主要有滚动阻力、空气阻力和电机消耗。  相似文献   

14.
摩托车道路行驶阻力分析与测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摩托车道路行驶阻力的数学模型,并在天津摩托车技术中心试验场对某125型摩托车采用滑行能量法进行了滑行参数测量。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出摩托车的行驶阻力曲线,并将该曲线在不同速度下的阻力数值与当量惯量法的阻力数值进行了比较,二者达到了很好的统一。  相似文献   

15.
汽车道路行驶阻力测量原理及测量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文章阐述了利用滑行法测量汽车道路行驶阻力的原理,叙述了根据滑行法测量汽车行驶阻力的包括环境条件控制、仪器精度要求、数据收集及处理的一整套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前汽车轻量化已成为国内外汽车行业的研究热点,降低整车质量可有效减少车辆行驶阻力和整车燃油消耗量。文中通过调整整车质量进行道路阻力功率滑行来获得整车实际行驶阻力,在底盘测功机上进行Ⅰ型排放试验,测试整车燃油消耗量;同时采用法规推荐阻力测试整车燃油消耗量,进一步分析车辆在不同加载方式下(滑行法和查表法)整车质量对车辆行驶阻力和整车燃油消耗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对3款典型怠速起停轻型乘用车,试验并分析了其实际节油潜力和排放。在实验室和实际道路上,在多种测试循环下,测量了功能ON与功能OFF的油耗。结果显示:在两种代表中国城市道路行驶状况循环下,各车节油表现显著,均优于新欧洲驾驶循环(NEDC)的结果。在中国几个城市道路上开展的车辆油耗对比实证试验节油表现,也优于NEDC循环下的结果。比较多个循环下怠速起停功能ON与OFF,ON排放结果与OFF排放结果大致相当。借鉴美国循环外测试评价方法和欧盟Ecoinnovation测试评价方法,并结合中国的交通、气温特点来构划的中国怠速起停循环外奖励测试方法,可以测出中国实际道路上额外节油潜力。  相似文献   

18.
道路行驶阻力的滑行法测量及其在底盘测功机上的设定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阐述了滑行法的基本原理和用滑行法测量道路行驶阻力的规定、数据处理,分析了道路滑行试验的几个影响因素,概述了底盘测功机上道路阻力设定原理和常用的设定方法、校核方法,比较了欧洲、日本、美国滑行法测量和设定道路行驶阻力的一些规定。  相似文献   

19.
动力电池的电性能、安全性和循环性能都与电池的工作温度密切相关.在一定的散热条件下,动力电池的温度主要取决于其本征产热和比热容热物性参数特性.上述热物性参数可通过等温量热法(IBC)和绝热量热法(ARC)进行精确的量化测试.主要从测试原理、模拟场景、测试样品尺寸、数据分析过程和测试结果5方面,针对上述2种测试方法的异同进...  相似文献   

20.
传统车载滑行道路法基于固定式风速仪,测量条件是试验环境低风速条件,且对试验环境过程中的风速要求严格,而且风速对试验结果影响极大,会导致数据一致性不稳定;车载风速仪滑行的分析模型理论适用于高低风速环境下,试验过程中实时测量补偿车辆前部风速,对风阻和机械阻力独立分析,因此数据稳定性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