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世界海运》2016,(8):1-5
2015年6月22日国际海事组织海上安全委员会第95次会议通过了一项决议——《多系统船载无线电导航接收机性能标准》,并要求各国政府确保2017年12月31日后执行详细阐述该标准为船载导航接收机提出的要求,并分析该决议给我国北斗应用带来的挑战和机遇,提出我国履行决议应采取的举措,以促进我国船舶导航管理部门、船载导航接收机生产企业和航运企业及早做好履约准备。  相似文献   

2.
正《船用产品检验指南》20161028版的修改内容有:1)N-10船载多系统无线电导航接收机本指南适用于船载BDS、GPS、GLONASS和GALILEO多系统无线电导航接收机的的型式认可和单件/单批产品检验。本指南不适用于航速大于70节的船舶上所使用的设备。2)J01焊接材料在指南中增加了焊接材料氢含量测量的附加要求。)泵  相似文献   

3.
章剑 《上海造船》2006,(2):30-32,43
IMO海安会以MSC.99(73)号决议通过的SOLAS74公约修正案,规定了船舶安装船载自动识别系统(AIS)的时间表,并于2002年7月1日生效;我国海事局2005年10月20日规定部分沿海航行船舶,必须于2006年4月30日前配备AIS。本文简要介绍了AIS设备的构成,并详尽分析了AIS装船和检验要求。  相似文献   

4.
<正>日前,国际海事组织航行安全、通信及搜救分委会第四次会议(IMO NCSR 4)在英国伦敦召开,由中国海事局会同中国驻英使馆海事处组织深圳海事局、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上海海事局、中国船级社等单位组成的代表团前往参会。会议成功通过了中国代表团提交的有关船载多无线电导航系统性能标准的建议,并将北斗写入海事应用的定位、导航及授时PNT导则内。这是继北斗首个国际船载性能标准获得通过、北斗成为国际海事组织认可的世界卫星导航系统后,北斗国际海事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5.
介绍两起船载航行数据记录仪(VDR)PSC检查的典型案例,梳理IMO关于VDR配备要求和性能标准的相关决议,结合PSC检查情况,提出VDR在船使用注意事项和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1997年11月27日,国际海事组织(IMO)A.861(20)号决议通过了船载航行数据记录仪(VDR)性能标准,为VDR纳入《SOLAS公约》做了准备。国内海事主管部门和生产厂商也意识到VDR的研究开发生产对国内船舶事故调查的重要性,有些制造厂商开  相似文献   

7.
(接上期) 四、雷达反射器性能标准的修订 SOLAS新Ⅴ章要求150GT以下的船舶安装一个雷达反射器,以使其他船舶利用9GHz和3GHz雷达可以探测到.现有的雷达反射器性能标准(A384号决议)没有规定在3GHz频段的使用而且没有考虑海况、干扰和船舶移动的影响.MSC74届会议研究了英国提交的关于修订雷达反射器性能标准(A.384(X))号决议)的文件,注意到了SOLAS新Ⅴ章的要求以及该装置的技术特性和可被深测到的距离,决定把该决题作为高优先项目加到NAV分委会的工作议程中,完成日期为2003年.  相似文献   

8.
国际海事组织(IMO)在1997年20届大会上形成了A861(20)号决议,决议提出了要在船舶上安装使用“船载航行数据记录仪(VDR)”,也就是俗称的船用“黑匣子”。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性能标准要求、试验要求、操作维护要求、配备要求及船上安装检验要求等几个方面对船载航行数据记录仪(VDR)进行了简单的介绍,以期对相关的设计、制造、使用及检验人员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0.
正2020年3月11日,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正式发布首个北斗船载接收设备检测国际标准(IEC 61108-5),对于推动北斗全面进入船载综合导航系统、自动识别系统、全球海上遇险与安全系统应急示位标、电子海图和信息系统等相关IEC标准,持续推进北斗在国际海事领域的广泛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正【背景】由于专用海水压载舱的腐蚀状况严重威胁着船舶的航行安全和结构安全,国际海事组织(IMO)对压载舱涂层的性能越来越重视。1995年11月通过第A.798(19)决议《专用海水压载舱防腐系统的选择应用和指南》,以改进散货船和油轮的压载舱安全性能。1998年7月,《专用海水压载舱防腐系统的选择应用和指南》被SOLAS公约修正案第II-1/3-2条引用,但仍属建议性并非强制性。2002年12月海安会(MSC)76次会议通过了制定强制性的国际涂层性能标准,并指定船舶设计设备分委会(DE)承担此项任务。  相似文献   

12.
<正>本刊从中国海事局获悉,在国际海事组织(IMO)海上安全委员会第93次会议上,由中国制定提交的"船载北斗系统接收机设备性能标准"获得正式批准。这是国际组织批准通过的第一个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简称北斗)在相关领域应用的国际标准,标志着中国北斗全球化应用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据悉,北斗海事国际标准化工作是北斗获得全世界海事领域广泛认可和接受的必要条件,是实现北斗全球航海应用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林德辉 《船舶》2019,30(1):84-94
船载航行数据记录仪(VDR)是以一种可靠和可恢复的方式,保持船舶在事故前后一段时间,与船舶位置、运动状态、指挥和控制相关信息储存的仪器。IMO对VDR和S-VDR(船载简化的航行数据记录仪)性能标准通过了4项决议,文中简要介绍了经修订的VDR性能标准的"目的"和"定义",VDR的"运行要求",包括"最终记录介质"、"数据选择和安全性"以及"运行连续性"等,特别是列出了MSC.333(90)中要求的20个"应记录的数据项"。本文还对VDR的"运行"和"接口连接"以及"调查机构所使用的下载和回放设备"作了简述。  相似文献   

14.
《中国船检》2007,(7):76-76
中国船级社2007年6月26日下发“关于国内海上航行船舶安装船载自动识别系统(AIS)检验等有关要求的通知”的通函,全文如下: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国内航行海船法定检验技术规则》(2004)第四篇第五章2.1.4款及3.1.1款规  相似文献   

15.
船载AIS用于向其他船舶、陆地船舶交通管理控制站(VTS)或授权单位提供来自船舶的信息,以便对船舶进行识别和跟踪. 根据SOLAS公约配备要求:所有300总吨及以上的国际航行船舶和500总吨以上的非国际航行船舶以及不论尺度大小的客船,应按下列要求配备一台全球船载自动识别系统(AIS):  相似文献   

16.
文章参照国际海事组织(IMO)和中国海事局对全球船载自动识别系统(AIS)的相关要求,对AIS的功能、构成、工作原理、性能标准、安装要求、检验要点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介绍和分析.  相似文献   

17.
胡菠  王智 《航海技术》2010,(1):40-42
甚高频(VHF)是近海无线电移动业务最主要的通信手段之一,国际海事组织高度重视VHF频段的规范和使用,要求各成员国确保船舶VHF无线电设备操作人员正确使用VHF频段实施遇险、紧急、安全和导航信息的传送。此文详细介绍了A.954(23)号决议的相关内容,包括VHF频段通信的技术要求和通信程序等,并建议及时引进和吸收该决议书内容,编制相关国家标准,推广和贯彻国际海事组织要求,规范国内通信秩序。  相似文献   

18.
正3月11日,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正式发布首个北斗船载接收设备检测国际标准(IEC 61108-5),对于推动北斗全面进入船载综合导航系统、自动识别系统、全球海上遇险与安全系统应急示位标、电子海图和信息系统等相关IEC标准,持续推进北斗在国际海事领域的广泛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国内船载B级AIS大多采用载波侦听时分多址(CSTDMA)技术,目前仍存在部分船载AIS静态信息未固化、发送非标准VDL消息、发送间隔超标、信号发送不稳定、船方不规范使用等问题,建议通过物理固化AIS静态信息、完善AIS产品检验标准、加强对船载AIS的日常监管、加大船员规范使用培训等方式提高此类AIS在船使用效能。  相似文献   

20.
船载AIS能够帮助值班人员提高情景意识,作出避碰决策。然而,从近年来的事故调查中发现,AIS使用不当已成为导致许多海上碰撞事故的重要因素。在对“AIS致碰”原因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从修订《船载自动识别系统(AIS)操作使用指南》[IMO A.1106(29)号决议]、修订《1972年国际海上避碰规则》、加强履约管理等方面提出规范AIS使用、预防“AIS致碰”事故的履约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