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与城市大型综合交通枢纽、商业区的无缝换乘和空间一体化设计要求很高。基于对乌鲁木齐行人行为特征的调查分析,以乌鲁木齐轨道交通2号线、4号线的换乘站及乌鲁木齐高铁站为案例,对城市轨道交通车站与高铁进出站层的衔接,对地面、站厅、站台层的空间布局和渠化、换乘模式、商业区布局、应急疏散等功能环节进行了针对性的仿真优化,并提出了一体化的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功能布局的优化方法。  相似文献   

2.
以枢纽内城市轨道交通车站与国铁站房的布局关系为出发点,对国内具有代表性的优秀枢纽案例进行梳理和分析。重点研究高铁枢纽的发展历程、城市轨道交通对于枢纽重要性的变化、城市规划定位和轨道交通的定位及规划布局的变化、城轨站厅层和国铁出站层的关系,阐述枢纽内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的布局、特征、原则和关键因素,并对高铁枢纽发展形势下枢纽内城市轨道交通的规划布局发展趋势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随着都市圈轨道交通网络化的形成,枢纽节点功能呈现多元化与复合化,需确定其主要功能并建立科学的方法进行统筹布局。综合分析轨道交通枢纽衔接高铁、城际、市域、城市轨道交通等不同方式的客流特征、服务范围,选取节点的服务能力、衔接方式、综合开发性等要素作为标准,将枢纽节点划分为不同层级并确定备选节点集合。进一步,以轨道交通枢纽建设成本与旅客出行成本最小为目标建立模型,形成综合轨道交通枢纽一体化布局方案。最后,以西安都市圈为对象,提出西安都市圈综合轨道交通枢纽节点2层18节点的布局方案。  相似文献   

4.
建成后的宝鸡南站将成为以铁路客运为中心的综合客运交通枢纽.通过宝鸡南站铁路综合客运交通枢纽规划的设计实践,对铁路综合客运枢纽的交通设施规划布局及与各种交通方式的换乘衔接方案进行分析,结合站型旅客流线特点及周边用地条件进行分析,统筹站区道路系统规划、各种交通设施布局规划、各种交通方式的衔接及换乘设计,使以铁路客运为中心的综合客运交通枢纽发挥最大的综合效能,为铁路综合客运交通枢纽规划的各种交通方式的衔接、流线组织、换乘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王南 《铁道知识》2021,(2):10-15
截至2020年底,我国高铁营业里程已达3.79万公里,总长度远高于其他国家高铁运营里程的总和,高铁车站覆盖了全国80%以上的大城市.选择高铁出行的旅客可以通过高铁站,辅助与之衔接的综合交通枢纽,获得在高铁路网以外的快速、舒适、多方位、高质量的服务.随着高铁车站外延和内接,旅客可以通过高铁站在运输通道、交通走廊中选择不同...  相似文献   

6.
王南 《铁道知识》2021,(3):10-15
截至2020年底,我国高铁营业里程己达3.79万公里,总长度远高于其他国家高铁运营里程的总和,高铁车站覆盖了全国80%以上的大城市.选择高铁出行的旅客可以通过高铁站,辅助与之衔接的综合交通枢纽,获得在高铁路网以外的快速、舒适、多方位、高质量的服务.随着高铁车站外延和内接,旅客可以通过高铁站在运输通道、交通走廊中选择不同...  相似文献   

7.
在单城市发展空间继续向外拓展和城市群一体化发展要求下,中心城与卫星城、中心城市与相邻城市之间的联系大幅增强,城市轨道交通市郊线的衔接和支撑作用日益突出。由于城市结构布局和特征的不同,城市轨道交通市郊线的发展模式也不同。在市郊线与市区线在外围衔接的发展模式下,为满足多层次旅客出行需求,需要灵活多样、便捷高效的运营组织方案支撑,进而对衔接站配线的功能设计提出要求。文章针对不同的运营组织模式,基于功能需求分析,研究衔接站的配线布置形式,并以杭州至德清城际铁路为案例进行分析,为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张宁 《铁道勘察》2022,(1):105-110
伴随着城市的高速发展与建设,高铁客运站作为城市间交通的重要联系工具,高铁同地铁、公路、市郊铁路等交通模式的联系愈发密切.然而,由于运营部门及安检标准的不同,导致旅客在换乘过程需要经历重复安检,很大程度上影响旅客的出行效率.以京张高铁清河站为例,对清河站功能定位、换乘关系、功能布局以及流线组织进行分析,并采用模拟仿真对安...  相似文献   

9.
城市轨道交通与铁路车站的衔接方式探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对国内的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已有的衔接方式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衔接的基本原则,概括了目前国内城市轨道交通与铁路衔接的基本形式和布局模式。针对上海西站周围环境与交通规划,提出上海西站交通枢纽城市轨道交通与铁路衔接方式的初步建议。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高速铁路网的密集,高铁站将会吸引越来越多的客流,高铁站前广场作为城市与高铁站的中转缓冲区域,成为各方客流中转换乘的重要场地,所承担的交通压力越来越重。以郑万铁路邓州东站为例,基于交通需求预测方法,在充分考虑车站旅客到发量的基础上,预测各种交通方式的接驳换乘客流需求,计算站前广场各功能分区所需规模,从而设计出布局合理、换乘方便、土地集约的高铁站前广场。  相似文献   

11.
贺州站衔接既有贵广高铁和益湛铁路,规划的柳州-贺州-韶关、贺州-梧州-玉林-北海城际铁路也从贺州站引出,市域信都至南乡和黄姚至姑婆山支线铁路旅客也在贺州站集散,贺州站是区域主要交通节点,也是地区最重要的客货流集散地。贺州站站区的综合交通规划为贺州市打造桂粤湘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和建设有贺州特色的生态旅游城市提供理论支持和建设依据。  相似文献   

12.
研究目的:分析绵阳-成都-乐山通道内客运交通需求,探讨城际铁路与其它交通的衔接方式.研究结论:通过对绵阳-成都-乐山通道主要交通方式技术特征和客流特征分析,通道内应形成多种运输方式紧密结合的分工衔接模式.为充分发挥成绵乐城际铁路的功能和效益,规划建设中应考虑与干线铁路采取旅客换乘衔接和运输组织衔接2种方式,以达到资源共享、合理利用的目的.同时城际站址的选择应结合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现有的公交、长途汽车站及航空港布局等综合比选,车站尽量靠近城市轨道交通结点、公交长途汽车站或机场航站楼,做好综合交通一体化研究,方便城际客流能快捷地换乘城市公共交通,并与公路交通采取联合运输和高峰分流模式相衔接.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高铁事业的发展,高铁站作为城市的标志性建筑,成为当下备受关注的建筑类型.基于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提出的"畅通融合、绿色温馨、经济艺术、智能便捷"16字建设理念的设计视角,以郑阜高铁许昌北站为研究对象,结合铁路客站的设计实践,介绍许昌北站在交通衔接、出行环境、文化体现以及智能发展等方面的设计理念和效果,以期在...  相似文献   

14.
区域轨道交通与城市轨道交通衔接模式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简要阐述区域轨道交通和城市轨道交通的基本概念,在分析区域轨道交通和城市轨道交通技术特征的基础上,提出都市圈的区域城市铁路发展模式,以及区域轨道交通与城市轨道交通的衔接模式.以重庆1h经济圈的轨道交通布局为例,探讨1 h经济圈城市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的衔接方案.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国大多数高铁车站的选址都远离城市中心,造成高铁站与城市交通接驳困难及旅客出行换乘的不便。对高铁中间站旅客的个人特征、出行特征及换乘特征进行了调研与分析,综合考虑旅客的换乘特征,建立了反映旅客随机喜好性的换乘衔接选择模型。创新性地对模型中的效应函数进行了改进,将拥挤度、换乘次数、候车时间及延误时间等服务水平变量作为判断变量,在计算时考虑进来。计算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模型有更高的拟合度,可更有效地反映高铁旅客的换乘选择行为,为改善接驳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衔接系统分析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介绍了轨道交通客流的时空分布特征。以交通衔接的系统条件为依据,探讨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的衔接关系,提出其衔接规划布局的模式及其运行状态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7.
张元 《铁道勘察》2015,(3):91-95
结合泉州市城市规划、既有交通设施布局、综合交通规划发展趋势等因素,重点从与城市规划协调性、与综合交通衔接分析、土地综合开发、环境保护、工程可实施性、工程投资等方面,对福厦高铁泉州段线路方案进行综合评价比选,推荐台投区设泉州南站方案。  相似文献   

18.
我国高铁快运业务经过近十年的发展,以高铁快运柜为主要载运方式的小批量高铁快运业务已初见成效,快运柜车次覆盖面和利用率明显提高。在业务规模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如何以收益最大化为目标优化高铁快运柜运营网络,成为提升高铁快运柜运营效率的关键。在分析高铁快运柜运营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综合考虑高铁快运柜运费收入及办理站补强高铁快运设施固定成本,构建高铁快运柜运营网络布局模型,利用遗传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提出高铁快运柜运营网络布局方案,为进一步扩大快运柜覆盖面、提高利用率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9.
任娜 《铁道建筑技术》2023,(4):62-65+194
新建长沙西站是国家级高铁枢纽,是湖南省深度对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发展等国家倡议和战略的重要节点,是长沙市高铁西城片区的中心。本文以高铁枢纽长沙西站为案例,设计过程合理利用场地高差组织立体交通,在流线组织及对外交通规划高效疏解的基础上,结合大型高架候车式铁路客站空间特征,研究高铁客站进站空间、候车空间和换乘空间在功能空间布局上的创新设计策略,总结十字构型功能布局对高铁站房设计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20.
北京轨道交通衔接理念及设施设置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轨道交通综合效益的充分发挥,离不开其他交通方式的合理衔接.从分析国外交通衔接经验入手,结合我国的交通特点和北京的交通衔接实践,总结提炼出交通衔接特性及理念.在此基础上,结合北京的城市和交通特征、轨道交通网络特点、各衔接方式的功能定位,提出分年限、分区域、分优先级的衔接设施设置原则,为各条线路的具体衔接规划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