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云计算技术、基于WebGIS构建铁路运营监控系统.该系统包括铁路运营监控基础设施即服务、铁路运营监控平台即服务、铁路运营监控软件即服务3种服务模式.铁路运营监控基础设施即服务通过虚拟化技术将系统设备组成云平台基础设施,为用户提供硬件资源和计算资源.铁路运营监控平台即服务将应用服务平台以业务应用、GIS应用服务等方式提供给用户.铁路运营监控软件即服务将应用软件统一部署在应用服务器上,为用户提供应用软件资源.构建系统的关键是:应用服务的开发和实现、GIS应用服务的发布与调用、客户端开发和软件接口的实现和调用.系统开发完毕后的功能验证和测试结果表明:将业务处理、信息转换和共享以及安全管理等应用以服务的形式放在云平台,实现了铁路系统海量信息的集中管理和按需定制,增强了信息的安全性和可维护性.  相似文献   

2.
从铁路信息系统灾备建设现状出发,立足铁路主数据中心基础设施云环境和灾备中心建设需求,重点研究数据复制、主备/双活、业务切换及自愈、云灾备服务等灾备关键技术;对铁路信息系统灾备保障程度进行等级划分,提出基于铁路主数据中心基础设施云环境的信息系统灾备方案建议。研究成果可为铁路信息系统灾备中心的建设及应用系统灾备架构的选择提供参考,并为铁路云灾备服务化提供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3.
云存储技术是解决海量视频数据存储的有效手段,随着视频云存储技术规范的成熟,在铁路综合视频监控系统中引入应用也是大势所需。通过介绍视频存储技术应用及发展,结合铁路综合视频监控系统现状,提出铁路高清视频云存储技术应用方案,并且在云存储系统架构和设备部署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阐述云的由来,分析云的组成和本质,描述云计算体系架构及其架构层的主要组成和功能。针对铁路视频监控系统当前的问题与痛点,提出铁路视频监控云建设的必要性。根据云的不同服务方式,结合铁路视频监控的业务需求、现状及问题,论述适用于铁路视频监控云系统的建设及改造方案,并提出云间互联及接口建议。  相似文献   

5.
铁路工程三维协同大数据云平台是基于3DGIS空间信息平台、BIM云平台、GIM云平台、在线监测云平台及增强现实云平台的多平台融合技术,根据铁路工程项目不同阶段的具体业务需求,通过专题分析和技术应用整合衍生多种专项系统,实现铁路建设项目的设计成果数据、施工过程数据、运维状态数据等多源数据信息一体化协同管理,为铁路项目参与各方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可视化大数据共享服务。  相似文献   

6.
铁路云平台的国产化改造是维护铁路上层业务应用系统信息安全、实现自主可控的必然要求。分析了铁路云平台国产化改造的现状和需求,研究了铁路云平台国产化适配方案,提出了评估规划和技术准备、测试验证与迁移实施、运行验证与正式上线3个阶段实施流程,并针对基于ARM架构的飞腾芯片服务器和麒麟操作系统,总结了适配迁移重点过程,进行了主机高可用模块部署和安全加固。铁路云平台经测试验证、试运行后正式上线,为下一步应用系统在铁路云平台下向国产化平滑迁移,提供可行的环境支撑。  相似文献   

7.
为进一步体现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解决原有铁路客户服务系统存在的不能支持资源共享、业务协作、集中管控等突出问题,综合吸纳铁路客货运输改革和客服中心运营管理要求,研究探讨新一代铁路客户服务系统的建设思路、总体架构与发展方向。论文从管理、技术和业务3个方面,提出新一代铁路客户服务系统建设目标、技术规范与推进策略;融合第5代呼叫中心和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设计新一代铁路客户服务系统的逻辑分层架构、云部署架构、多媒体服务架构;初步探讨智能铁路客服中心的发展方向。论文研究成果可为建设新一代铁路客户服务系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实现铁路高质量发展和数字化转型,提出建设基于全栈信创体系的云计算平台,对实现科技创新、保障本质本体安全、降低信息化建设和运维成本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调研铁路行业云平台应用现状,分析存在云平台服务能力不足、建设标准不统一、自主可控程度较低的问题。结合铁路信息化特点,提出铁路信创云平台解决方案应遵从自主性、开放性、可扩展性、可靠性、安全性、前瞻性的设计原则。研究分析铁路信创云平台总体架构和技术架构,并从云平台安全和租户安全2个维度设计云安全方案,从分布式部署模式和单一数据中心部署架构2个层面设计云部署方案,完成信创云平台功能设计,经实验环境部署测试,平台可实现对IT基础设施的统一管理和运维,为上层业务系统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9.
对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推荐是铁路信息服务系统提高服务质量的手段之一,传统的协同过滤推荐算法的应用过程中,当用户和项目数目较大时,用户-项目矩阵极度稀疏且用户评价向量的维度不同,传统的相似性比较方法无法很好地处理此类问题,降低了推荐算法的推荐质量。本文提出基于云模型的相似性度量方法,使用云模型雾化特征对逆向云算法进行补充,对于给定的数据向量,可以将其转换成云,使用云模型数字特征进行数据表示。云模型的期望和熵决定数据对应概念的内涵相似度,熵和超熵可以反映其外延相似度,比较云之间的相似度可得到数据本身的相似程度。应用MovieLens标准测试数据集,与传统的相似性度量方法比较,实验结果表明,基于云模型相似性度量的协同过滤推荐算法推荐质量高,可为铁路信息化服务推荐提供技术积累与指导。  相似文献   

10.
针对铁路行业云平台对国外产品依赖度高的问题,研究铁路行业自主可控云平台建设方案,设计实现铁路国产化虚拟云平台。在此基础上,讨论铁路信息系统应用向国产化虚拟云平台迁移的适配方案,阐述应用迁移原则、流程,介绍中间件、数据库等具体迁移方式。该方案已应用于中国铁路兰州局集团有限公司,成功将集团公司网络办公系统迁移至国产化云平台,为铁路行业后续国产化替代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通过介绍铁路综合视频监控系统的技术演进历史,总结铁路综合视频监控系统在铁路行业新的应用需求;借助视频云系统在铁路行业应用实际,阐述下一代铁路综合视频监控系统的建设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设计基于分布式云架构的铁路应急指挥系统,解决当前铁路车站应急指挥业务智能化、一体化不足的问题。通过将应急数据及各类应急服务部署在各车站应急云平台的方式,实现对车站设备、设施、系统软件,人员、环境等资源的横向一体化监控,对突发事件预案、组织、响应、处置、恢复和评估等过程的纵向一体化管理。试运行结果表明,基于分布式云架构的铁路客运站智能应急指挥系统技术方案满足铁路应急指挥的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13.
云技术的广泛应用是信息技术发展的新趋势,铁路视频监控系统无论从存储的可扩展性、安全性还是从集中管理、大数据收集的角度,都需要云技术的有力支撑,云技术的应用也会带来新的安全问题,如云数据安全风险、虚拟化安全风险、非法访问风险等.简要分析铁路视频监控系统面临的安全问题和相应的安全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14.
随着视频存储数据的急剧增加,原有存储技术开始出现瓶颈,铁路视频监控系统已开始应用云存储.本文分析了视频云存储的技术特点,研究了铁路综合视频监控系统云存储的测试内容和测试方法.由于不同设备提供商的云存储设备实现机制和数据恢复机制可能不同,因此全面的测试有助于视频云存储技术的推广.  相似文献   

15.
信息系统是支撑铁路运输生产的重要装备,传统的系统解决方案存在硬件资源利用率低、管理及维护成本高等问题,而基于云平台的系统解决方案则为铁路信息系统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对云计算技术进行概要介绍,初步探索云平台在铁路信息系统中的应用,对应用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给出方案及建议,为云平台在铁路运输生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铁路客运服务系统是铁路信息系统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客运服务系统已实现互联网售票、电子支付等对外服务,铁路客运服务系统安全保障平台已成为保障客服信息系统安全的重要手段.本文从应用安全、网络安全、主机安全和数据安全4个方面对铁路客运服务系统安全保障平台开展测试,研究其在铁路客运服务系统联调联试中的应用,提出了一套针对现有安全保障平台的信息安全测评方法和内容.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云计算在铁路信息化基础设施整合和建设中应用方案,阐述云计算在铁路领域应用的必要性,分析铁路总公司级和铁路局级基础设施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及对云计算技术的需求,并提出应用目标和应用模式,铁路业务系统迁移云平台方案。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铁路的不断发展,视频监控技术在铁路运输指挥、生产作业、经营管理等领域的应用逐渐扩大,成为铁路安全生产、提高效率、强化管理的重要技术支撑,实现视频监控系统软硬件资源整合、视频资源的统一应用管理越来越重要。重点论述铁路一体化综合视频监控系统架构、视频接入云节点逻辑架构、视频节点间网络架构、云节点关键技术、网络与信息安全要求等,为铁路一体化综合视频监控系统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对于铁路综合视频监控系统而言,仅仅应用云存储技术并不能完全满足用户需求,还需要通过视频云平台,实现视频监控系统的分布式架构,业务虚拟化,并提供统一业务入口,实现故障检测、自动恢复、纠删码冗余等功能。在铁路标准规范的基础上,提出将视频监控系统升级改造为视频云平台的必要性和实施方案建议。重点就铁路视频云平台方案的基本架构、部署方案、业务运行、高可用性的优势与实现方法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铁路物资采购管理信息化、智能化的需求,以云服务、大数据、物联网、移动应用、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为支撑,提出了建设铁路物资采购商务平台的总体架构和运营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