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铁路技术标准国际化措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世界进入了国际标准制约国际市场的时代,因此更突显出标准国际化的重要性。在对国际标准化组织、国际及铁路发达区域和国家的技术法规及标准体系和标准化战略、标准与专利的关系及其融合运作方式等方面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我国铁路技术标准国际化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2.
国际铁路联盟(UIC)国际标准制定工作方法及流程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大力推进中国铁路标准国际化,促进中国铁路技术纳入国际标准,是增强中国铁路国际标准话语权的重要举措,也是中国铁路技术标准服务于"走出去"战略的重要内容。近年来,中国铁路主持参与了国际铁路联盟(UIC)一系列重点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在总结前期中国铁路UIC国际标准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中国铁路国际标准制修订的主要工作原则,系统阐述UIC国际标准制修订的主要方法和工作流程,为中国铁路专家更好地完成UIC国际标准工作,并进一步提升中国技术和中国标准的国际影响力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3.
国际国外高速铁路技术法规及标准体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国际国外高速铁路技术法规及标准体系的研究,系统分析国际铁路联盟、欧盟、日本、美国、俄罗斯的高速铁路技术法规及标准体系现状,旨在为完善我国高速铁路技术标准体系、促进我国高速铁路标准国际化及实施我国铁路走出去战略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4.
中国高速铁路技术标准体系是以中国高速铁路技术体系为基础逐步建立起来的。论述中国铁路技术体系以及技术标准体系的发展与构建,着重分析中国高速铁路技术标准体系的构成,简述我国铁路技术标准与国际国外标准的关系,提出中国铁路技术标准向国际标准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在阐述中国铁路技术标准涵义与特点的基础上,分析我国铁路管理体制改革、铁路"走出去"战略、铁路高速重载等的深入发展对铁路技术创新和技术标准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从适应政企分开、理顺铁路技术标准管理范围,以技术自主化为核心手段不断提升技术标准的先进性和经济性,坚定不移地推进标准国际化,加强和改进技术标准保密工作,规范铁路技术标准和技术规章管理范围等5个方面,提出对新时期做好铁路技术标准工作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研究目的:随着我国铁路企业越来越多地参与海外工程建设项目,并且逐步从提供劳力的低端角色向执行、制定游戏规则的中高端项目发展,技术标准的作用就越来越凸显。技术标准作为技术的引领,可以是我们"走出去"的绊脚石,也可以是我们的垫脚石。本文从中国企业境外项目技术标准应用现状入手,对中国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面临的技术标准壁垒问题从国际标准体系及中国技术标准体系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和探讨,并根据分析的结论提出破除技术标准壁垒的工作路线图,旨在为中国铁路企业"走出去"提供参考应对措施。研究结论:(1)提出了目前我国海外工程技术标准应用的现状,并分析了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2)提出了海外工程解决技术标准壁垒的短期及长期路线图;(3)本研究成果可为中国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制定技术标准策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从高速铁路技术标准体系研究工作、标准制修订工作、标准审查与发布工作和铁路国际标准化工作等方面,总结2010年铁路标准化工作取得的重要进展。分析我国铁路标准化工作存在的问题。在加快高速铁路技术标准制修订、加强国际标准工作力度、铁道行业标准管理和铁道国家标准制修订等方面,提出2011年铁道行业标准化重点工作。  相似文献   

8.
介绍2009年铁路发展概况,总结2009年铁路标准化主要工作、铁路技术标准体系建设情况。从当前铁路发展的形势,分析我国铁路科技和标准工作面临的新挑战、新任务、新要求。铁路技术标准工作要适应铁路快速发展和铁路"走出去"发展战略的需要,贯彻"高标准、讲科学、不懈怠"的要求,从科学合理制定2010年铁道行业标准计划、认真完成2010年铁路标准制修订工作、重点研究制定一批高速铁路、重载运输急需的技术标准、进一步加大标准的国际化工作力度以及继续做好铁路标准的管理和服务工作等5个方面,提出2010年铁路标准工作思路和重点任务。  相似文献   

9.
中国铁路标准国际化工作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介绍国际标准组织及有关国家标准国际化工作、国际铁路联盟与欧盟标准化工作、中国铁路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情况的基础上,提出中国铁路标准国际化建议,以加快、加大力度推进中国铁路标准国际化进程。  相似文献   

10.
专刊序言     
标准化工作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技术基础工作 ,是组织现代化大生产的重要手段 ,是科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标准的制定和组织实施 ,对于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工程质量和服务质量 ,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进行对外经济贸易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铁路已经建立了相应的技术标准体系 ,所制定的技术标准以及一些技术标准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 ,为提高铁路装备技术水平和铁道行业研究、设计、制造、检验及运营管理等各部门提供了重要的技术依据。但是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特别是实现铁…  相似文献   

11.
<正>3月31日,国家铁路局组织召开铁路技术标准工作座谈会。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交通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标准委,中国铁路总公司和铁路勘察设计、施工、运输、装备制造企业,相关科研院校及学会、协会、出版社等70多家单位参加会议。会议回顾铁路技术标准发展成就,分析新常态下铁路技术标准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研究探讨当前及"十三五"铁路技术标准发展目标和工作任务,动员各方力量和资源,加快推进中国铁路技术标准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2.
从7个方面总结2012年铁路技术标准工作取得的成绩。在明确2013年铁路技术标准工作总体要求的基础上,提出2013年重点工作:研究提出高速、重载和普速铁路技术标准体系框架,抓好重要标准的制修订、提升计划兑现率,大力推进国际铁路标准化活动,继续做好标准性技术文件的归口管理,完成技术标准的复审,加强标准制修订的领导组织和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3.
在标准已成为世界"通用语言"的当下,铁路技术标准外文版翻译出版工作作为我国铁路标准化工作重要内容之一,需要进一步加强。在介绍我国铁路技术标准外文版翻译出版工作概况的基础上,分析目前外文版翻译出版工作面临的问题,从加强统筹规划、研究建立外文版技术标准体系、协调各方工作优势等方面,对开展外文版翻译出版工作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总结2011年铁路技术标准工作在标准制修订、高铁技术标准梳理、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标准科研和标准管理等方面取得的成绩,以及高铁标准制修订工作、技术标准体系和标准化基础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当前铁路技术标准工作面临的形势,明确铁路技术标准工作的总体思路、原则和主要任务,并为进一步搞好铁路标准化工作提出了意见和要求。  相似文献   

15.
为借鉴日本铁路危险货物运输的经验,首先,从法规的制定背景、日本国内危险品相关法规、法规体系构成3个方面分析日本铁路危险货物运输的法规体系;其次,从运输网络、装运工具2个方面分析日本铁路危险货物运输的设备设施;再次,分析日本铁路危险货物运输组织;最后,从技术安全、应急管理2个方面分析日本铁路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管理。日本铁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经验,对于提升我国铁路危险货物运输的安全管理水平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国际标准化组织铁路应用技术委员会(ISO/TC 269)及其分委员会是中国铁路标准国际化的重要平台。基于中国铁路技术和标准,提报国际标准新项目建议(PWI)并以此为契机争取国际标准立项及建立新工作组是中国铁路参与ISO/TC 269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也是通过标准国际化工作提升中国铁路标准国际影响力的重要途径。从国际标准新项目建议的符合性、代表性和可行性出发,提出由7大项20小项构成的国际标准新项目建议评价指标体系,为更有效地开展国际标准新项目建议的评价与遴选、促进铁路行业各相关单位更有针对性地参与标准国际化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7.
本讲座分三部分刊出,第一讲主要介绍技术标准体系和国际标准;国外先进标准及其体系、中国标准体系及管理模式。第二讲主要介绍市场准入和市场准入概述;国外市场准入制度;我国市场准入制度。第三讲主要介绍及评论我国铁路标准体系;市场准入;与世界铁路先进水平的差距。  相似文献   

18.
<正>为便于世界各国对中国铁路技术标准更好地了解和认知,推进中国铁路"走出去",国家铁路局组织有关单位完成了TB/T 3276—2011《高速铁路用钢轨》等24项铁路产品技术标准英文版的翻译工作,由中国铁道出版社正式出版。24项铁路产品技术标准主要涉及铁路工务工程、机车车辆、动  相似文献   

19.
<正>近日,国家铁路局组织研究提出的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标准新工作项目提案《铁路应用制动系统通用要求》已通过投票,正式立项为国际标准项目。为推进我国铁路国际标准化工作,推动我国铁路优势、特色技术纳入国际标准,助力中国铁路"走出去",国家铁路局持续组织铁路行业相关单位大力开展铁路技术标  相似文献   

20.
<正>据《科技日报》报道,日前,国家铁路局在京组织召开铁路技术标准工作座谈会,邀请70多家单位的专家和代表,研究探讨当前及"十三五"铁路技术标准发展目标和工作任务。伴随着铁路改革发展进程,铁路技术标准特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